CN217805056U -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5056U
CN217805056U CN202222101240.3U CN202222101240U CN217805056U CN 217805056 U CN217805056 U CN 217805056U CN 202222101240 U CN202222101240 U CN 202222101240U CN 217805056 U CN217805056 U CN 217805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cycle
wind
rod
wind deflector
ro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01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Fueg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Fueg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Fueg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Fueg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01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5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5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5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包括挡风板和连接杆;连接杆具有与挡风板连接的第一杆端和用于连接摩托车的第二杆端;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二者中至少一者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安装。将该摩托车挡风装置安装于摩托车时,第一杆端装配于挡风板,第二杆端与摩托车装配。利用连接杆绕车身宽度方向的转动安装关系,摩托车驾驶员通过转动挡风板或连接杆调节挡风板的安装角度,既满足挡风板在不同构造的摩托车的安装要求,避免挡风板与摩托车的原有配件产生位置干涉,还能够令挡风板的实际安装角度适应于不同的摩托车驾驶员,为摩托车驾驶员提供挡风、挡尘作用,有效隔离寒风和灰尘,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骑行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摩托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快,因此在寒冷、灰尘大的恶劣天气下驾驶摩托车时,难免导致寒风、灰尘冲击摩托车驾驶员的躯干和面部,不仅对摩托车驾驶员的身体存在伤害,而且容易干扰摩托车驾驶员的视野以及驾驶状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为此,部分摩托车会加装挡风玻璃。
由于不同摩托车的种类、造型存在差异,导致挡风玻璃需要根据不同摩托车的现有结构专门设计、加工和安装,成本大,拆装不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易于调节挡风板与摩托车的相对位置和角度,既能够令挡风板可适应于不同摩托车的已有结构,还能够适用于不同摩托车驾驶员的操作特性,为摩托车及其驾驶员提供良好的防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包括挡风板和连接杆;连接杆具有与挡风板连接的第一杆端和用于连接摩托车的第二杆端;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二者中至少一者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杆端与挡风板此二者绕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任一第一杆端与挡风板之间设有外套筒和连接螺栓;第一杆端和连接螺栓均穿设于外套筒内,连接螺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外套筒的轴向,第一杆端的杆长方向垂直于外套筒的轴向,连接螺栓的部分螺杆嵌入且转动配合于连接杆的半球状环槽,连接螺栓沿外套筒的轴向锁紧;外套筒固定于挡风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设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安装孔;安装孔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紧贴于挡风板的压装件和连接支架;安装孔内设有穿设且锁紧压装件和连接支架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设且锁紧连接支架和外套筒。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装件和挡风板之间、连接支架和挡风板之间均设有缓冲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杆端设有用于供摩托车车把螺栓穿设且锁紧的平面安装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包括位于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之间的连接管;连接杆自连接管向平面安装环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包括上视野区和下视野区;上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第二杆端设于下视野区的边缘;连接杆包括位于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之间的弯杆;弯杆的部分杆身自第二杆端向下视野区的底部延伸,弯杆的部分杆身自下视野区的底部沿上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自板体中心向外凸起、用于实现车把挡风的角状挡风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的至少一侧板体边缘可折叠;挡风板的板体边缘朝挡风板的板面中部折叠以实现收拢,挡风板的板体边缘朝挡风板的板面周侧折叠以实现展开;全部连接杆均安装于挡风板的板面中部。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包括挡风板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摩托车和挡风板,也就是说,挡风板通过连接杆装配于摩托车。
在该摩托车挡风装置中,连接杆沿其杆长方向具有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第一杆端与挡风板连接,第二杆端用于连接摩托车;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二者中至少一者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安装,可实现直接或间接调节挡风板在摩托车上的安装角度。通过调节挡风板在摩托车上的安装角度,既可以令该摩托车挡风装置适应于不同型号的摩托车,避免挡风板与摩托车的原有配件相互干涉,还能够令挡风板适应于不同摩托车驾驶员,为其提供有效的挡风、挡尘作用,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骑行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挡风板、11-安装孔、12-角状挡风区、2-连接杆、21-平面安装环、22-连接管、3-外套筒、4-连接螺栓、5-压装件、6-连接支架、7-锁紧螺栓、8-缓冲垫、9-连接螺母、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爆炸视图。
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包括挡风板1和一端连接挡风板1、另一端用于连接摩托车的连接杆2;在该实施例中,连接杆2沿其杆长方向包括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第一杆端与挡风板1连接,第二杆端用于连接摩托车例如摩托车车把;前述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二者中至少一者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安装。
挡风板1通常采用透光板,尤其是透明板,既可以发挥挡风作用,又能够避免遮挡摩托车驾驶员的视野。挡风板1沿摩托车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和车身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根据摩托车的已有结构以及挡风要求针对性设计,例如,挡风板1在摩托车的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一般等于或者略大于摩托车驾驶员的躯干宽度,挡风板1在摩托车的车身高度方向的尺寸一般等于或者略大于摩托车驾驶员的上半身高度。
将该摩托车挡风装置安装于摩托车时,连接杆2的第一杆端装配于挡风板1,第一杆端与挡风板1二者的装配位置往往应当避让摩托车驾驶员的主要视野区,例如,前述装配位置避让摩托车驾驶员的视野正前方;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装配于摩托车,第二杆端与摩托车的装配位置往往应当避免摩托车的仪表盘等操作位置。
以连接杆2的第一杆端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地连接于挡风板1为例,摩托车驾驶员可以根据自身姿态调整挡风板1的角度,这不仅可以令挡风板1适应于不同的摩托车驾驶员,为摩托车驾驶员提供挡风、挡尘作用,有效隔离寒风和灰尘,提高摩托车驾驶员的骑行舒适度;还能够令挡风板1的安装位置适应于多种款式的摩托车,避免挡风板1与摩托车车头处的各个配件产生位置干涉,保障挡风板1在不同款式的摩托车上的装配效果。此外,若挡风板1可绕车身宽度方向旋转至遮挡于摩托车车头的仪表盘的上方,则该挡风板1还可以对仪表盘及其相关零部件起到遮雨作用,提高摩托车的电气系统的产品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第一杆端与挡风板1铰接,令第一杆端和挡风板1此二者实现可转动连接;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则固定于摩托车车把。由于挡风板1通过连接杆2连接于摩托车,在第二杆端与摩托车车把的安装下关系下,连接杆2与摩托车车把相对固定,因此,第一杆端和挡风板1此二者的铰接关系使得挡风板1可以绕车身宽度方向转动,也就是说,摩托车驾驶员可以扳动挡风板1旋转。
为了调整挡风板1相对于摩托车的安装位置和角度,摩托车驾驶员可以仅仅旋转挡风板1而不必旋转连接杆2,既简化了摩托车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又能够避免因连接杆2转动而影响摩托车把附件的零部件。
该摩托车挡风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挡风板1和两个连接杆2,这两个连接杆2的第一杆端均连接于挡风板1,这两个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则连接于摩托车车把的不同位置。针对任意一个连接杆2,其第一杆端与挡风板1之间设有外套筒3和连接螺栓4;外套筒3内可设置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穿设于第一连接孔的第一杆端垂直于外套筒3的轴向,穿设于第二连接孔的连接螺栓4平行于外套筒3的轴向;连接杆2在第一杆端处设有半球状环槽,此半球状环槽沿连接杆2的杆周围设。
装配连接杆2、外套筒3、连接螺栓4和挡风板1时,外套筒3固定于挡风板1;第一杆端和连接螺栓4均穿设于外套筒3内,据前可知,当第一杆端和连接螺栓4此二者均安装于外套筒3内时,连接螺栓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外套筒3的轴向,第一杆端的杆长方向垂直于外套筒3的轴向,与此同时,连接螺栓4的部分螺杆可以嵌入且转动配合于连接杆2的半球状环槽,此外,连接螺栓4通过连接螺母9沿外套筒3的轴向锁紧。
基于连接螺栓4和半球状环槽的装配关系,连接螺栓4和连接杆2此二者既可以绕连接杆2旋转,又可以绕连接杆2的垂线旋转,既满足了挡风板1绕车身宽度方向的可转动安装,又便于在安装该摩托车挡风装置时适当调整连接杆2的角度。
上述实施例中,外套筒3可通过设于挡风板1的安装组件固定于挡风板1。此安装组件可包括压装件5、连接支架6和锁紧螺栓7;压装件5和连接支架6分别贴紧挡风板1的两侧板面,锁紧螺栓7自挡风板1的安装孔11穿设并锁紧于挡风板1;装配锁紧螺栓7和挡风板1时,锁紧螺栓7也会穿设并锁紧连接支架6和压装件5;外套筒3可以与连接支架6固定,包括且不限于通过前述锁紧螺栓7和锁紧螺母10实现固定连接。
考虑到挡风板1一般采用玻璃,在压装件5和挡风板1之间、连接支架6和挡风板1之间均可设置缓冲垫8。缓冲垫8既提高了安装组件与挡风板1的装配强度,又能够减震吸能,提高挡风板1的使用寿命。
以上针对连接杆2与挡风板1的具体连接关系做出详细说明,至于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其可利用摩托车车把螺栓固定于摩托车车把。
摩托车车把螺栓属于摩托车的现有零部件之一,换言之,无论是否安装该摩托车挡风装置,不同款式的摩托车均包括摩托车车把螺栓,该摩托车车把螺栓可满足摩托车车头的多个零部件的连接关系,还可以满足本申请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与摩托车车把的固定连接。
例如,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设有平面安装环21,此平面安装环21可套设于摩托车车把螺栓,利用摩托车车把螺栓将第二杆端及其平面安装环21锁紧固定于摩托车车把。
利用设于第二杆端的平面安装环21可简化连接杆2与摩托车的装配方式,有利于该摩托车挡风装置安装于不同款式、型号的摩托车。此外,该摩托车挡风装置的连接杆2还包括设于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之间的连接管22,连接管22呈管状,质轻且结构强度高,能够安全可靠地连接挡风板1和摩托车。前述连接管22向平面安装环21平滑过渡,例如,连接管22的端部通过冲压工艺形成平面安装环21。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1包括上视野区和下视野区,显然,此处的上视野区和下视野区是以摩托车驾驶员的角度区分,因此,摩托车驾驶员透过上视野区能够观察摩托车前方较远区域的道路状态,摩托车驾驶员透过下视野区能够观察摩托车前方较近区域的道路状态以及摩托车前轮附近的车身状态。前述上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就是说,沿车身宽度方向来看,挡风板1上窄下宽。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可以安装于下视野区的边缘,例如,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2的第二杆端装配连接,既保障连接杆2对挡风板1的连接效果,又能够降低连接杆2对挡风板1的视野的干扰。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杆2包括位于第一杆端和第二杆端之间的弯杆,此弯杆的部分杆身自第二杆端向下视野区的底部延伸,弯杆的部分杆身自下视野区的底部沿上延伸。弯杆的杆体形状既有利于避让摩托车车头附近的操作区域,还能够降低对挡风板1的视野的干扰。
此外,挡风板1的下视野区还设有角状挡风区12;一个挡风板1设有两个角状挡风区12,这两个角状挡风区12分别设于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任意一个角状挡风区12自挡风板1的板体中心向外凸起,与此同时,任意一个角状挡风区12朝同侧的车把延伸,用于对摩托车的车把实现挡风。当然,相较于上视野区和下视野区可有效阻止迎面吹向摩托车驾驶员的气流而言,角状挡风区12主要用于调节气流沿上视野区、下视野区二者的外侧板面流动时的方向,引导被上视野区、下视野区阻挡的气流流向车把的外侧,换言之,避免前述气流大量流向车把。
在本申请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挡风板1可设置为折叠板体,例如,挡风板1的至少一侧板体边缘可折叠翻转。当挡风板1的板体边缘朝挡风板1的板面中部折叠时,此板体边缘实现折叠收拢;反之,当挡风板1的板体边缘朝挡风板1的板面周侧折叠时,此板体边缘实现折叠展开。
举例来说,挡风板1可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通过连接杆2安装于摩托车,下板体的板体上边缘铰接于上板体的板体下边缘。下板体朝上翻转折叠时,下板体重叠于上板体并贴紧上板体的其中一侧板面。前述下板体朝下翻转打开时,下板体脱离上板体并不断展开,当下板体相对于上板体完全展开时,下板体可以与上板体分布于同一平面内,当然,下板体和上板体也可以以一定角度相交。
显然,上板体和下板体折叠至相互重叠时,挡风板1的挡风面积缩小,既能令驾驶员的视野更为开阔,还能够减少挡风板1暴露于外界的板面面积,从而降低挡风板1的清洁作业负担。上板体和下板体折叠至相互重叠时,前述二者可以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重叠。相反,上板体和下板体相互展开时,挡风板1的挡风面积增大,可以提高挡风效果。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摩托车挡风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板(1)和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具有与所述挡风板(1)连接的第一杆端和用于连接摩托车的第二杆端;所述第一杆端和所述第二杆端二者中至少一者绕车身宽度方向可转动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端与所述挡风板(1)此二者绕车身宽度方向相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安装有两个所述连接杆(2);任一所述第一杆端与所述挡风板(1)之间设有外套筒(3)和连接螺栓(4);所述第一杆端和所述连接螺栓(4)均穿设于所述外套筒(3)内,所述连接螺栓(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套筒(3)的轴向,所述第一杆端的杆长方向垂直于所述外套筒(3)的轴向,所述连接螺栓(4)的部分螺杆嵌入且转动配合于所述连接杆(2)的半球状环槽,所述连接螺栓(4)沿所述外套筒(3)的轴向锁紧;所述外套筒(3)固定于所述挡风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设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安装孔(11);所述安装孔(11)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紧贴于所述挡风板(1)的压装件(5)和连接支架(6);所述安装孔(11)内设有穿设且锁紧所述压装件(5)和所述连接支架(6)的锁紧螺栓(7);所述锁紧螺栓(7)穿设且锁紧所述连接支架(6)和所述外套筒(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件(5)和所述挡风板(1)之间、所述连接支架(6)和所述挡风板(1)之间均设有缓冲垫(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端设有用于供摩托车车把螺栓穿设且锁紧的平面安装环(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杆端和所述第二杆端之间的连接管(22);所述连接杆(2)自所述连接管(22)向所述平面安装环(21)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包括上视野区和下视野区;所述上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所述第二杆端设于所述下视野区的边缘;所述连接杆(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杆端和所述第二杆端之间的弯杆;所述弯杆的部分杆身自所述第二杆端向所述下视野区的底部延伸,所述弯杆的部分杆身自所述下视野区的底部沿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视野区沿车身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自板体中心向外凸起、用于实现车把挡风的角状挡风区(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1)的至少一侧板体边缘可折叠;所述挡风板(1)的板体边缘朝所述挡风板(1)的板面中部折叠以实现收拢,所述挡风板(1)的板体边缘朝所述挡风板(1)的板面周侧折叠以实现展开;全部所述连接杆(2)均安装于所述挡风板(1)的板面中部。
CN202222101240.3U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Active CN217805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240.3U CN21780505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01240.3U CN21780505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5056U true CN21780505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5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01240.3U Active CN217805056U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5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200511B2 (en) Front End Components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JP2022026317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264781B (zh) 车辆
US8424949B2 (en) Motorcycle with wind deflectors mounted on the outboard sides of the motorcycle fork assembly for deflecting oncoming wind
CN217805056U (zh) 一种摩托车挡风装置
CA2439064C (en) Windshield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s
JP4332899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風防装置
US20230110766A1 (en) Motor vehicle
CN118107704A (zh) 摩托车
JP2700534B2 (ja) 自動車用バックバイザー
CN215205183U (zh) 保险杆支撑结构
CN219750025U (zh) 一种导流罩支架与导流罩连接固定结构
CN217320614U (zh) 摩托车前饰盖固定结构
CN220809650U (zh) 一种可调节挡风玻璃高度的安装结构
JP4060688B2 (ja) 車両の前面窓装置
CN217348056U (zh) 一种电动车遮护结构的前挡支架
CN220640141U (zh) 一种自控多用途自行车拖车
CN220410779U (zh) 摩托车头罩安装组件
CN215322834U (zh) 一种转向柱管及管柱总成
JP285965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バックミラーの取付構造
EP3988436B1 (en) Convertible rearview mirror
CN115649305A (zh) 一种车顶导流罩结构、汽车车身结构及汽车
JP2500565Y2 (ja) 自動二輪車等の車両のカウリング
KR100341222B1 (ko) 차량의 카울 박스 구조
CN201419629Y (zh) 可拆卸式车辆驾驶室导风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