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4183U -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 Google Patents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4183U
CN217804183U CN202222205680.3U CN202222205680U CN217804183U CN 217804183 U CN217804183 U CN 217804183U CN 202222205680 U CN202222205680 U CN 202222205680U CN 217804183 U CN217804183 U CN 217804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ounting groove
tread
main body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56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如
孙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do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56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4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4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4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及车轮,其中免充气轮胎包括胎主体、安装槽、隔筋和气囊,胎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胎面和外胎面,内胎面环绕形成的空间能够供轮毂装入,内胎面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安装槽的槽底与外胎面之间留有间距,隔筋形成于相邻两个安装槽之间,用于与轮毂抵触配合,且隔筋使多个安装槽沿内胎面的周向间隔设置,气囊安装于安装槽中,免充气轮胎安装在轮毂上。上述免充气轮胎及车轮能够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车辆上,重量较轻,且减震性好,能够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通常选择各式车辆作为日常通勤交通工具。轮胎作为车辆上必不可少的部件,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现有的轮胎一般分为实心胎和充气胎两类,充气胎通过充气来承受一定的压力,以此保持轮胎内压,容易被扎破漏气,报废率相对高,实心胎不需要打气,不会爆胎,寿命相对长,目前,人们开发出的实心胎重量大、减震性差、舒适感差,不利于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重量较轻、减震性好的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免充气轮胎,所述免充气轮胎包括:
胎主体,所述胎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胎面和外胎面,所述内胎面环绕形成的空间供轮毂装入;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内胎面上,所述安装槽有多个,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外胎面之间留有间距;
隔筋,所述隔筋形成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用于与所述轮毂抵触配合,所述隔筋使多个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内胎面的周向间隔设置;
气囊,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具有从所述内胎面向所述外胎面方向依次设置的槽口、收缩部和主装部,所述槽口与所述收缩部连接,所述收缩部与所述主装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缩部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凹陷,所述气囊相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主装部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中心部以及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置于所述中心部两侧,且分别连接所述中心部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部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直线形或弧形;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位于所述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是内凹弧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胎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胎主体具有胎侧,所述胎侧一边与所述内胎面连接,所述胎侧另一边与所述外胎面连接;所述胎侧的外壁设置有内陷孔,所述内陷孔沿所述胎主体周向分布,所述内陷孔为盲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轮,所述车轮包括所述免充气轮胎及轮毂,所述胎主体安装在所述轮毂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免充气轮胎,是一种改良的实心胎,在实心胎的胎主体上开设若干安装槽,在安装槽中安装气囊,安装槽的开设使轮胎重量减轻,气囊的加入改善了实心胎减震性差的问题,由于隔筋位于相邻安装槽之间并与轮毂抵触,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即使有气囊被扎破,也不会导致免充气轮胎瘪塌或爆胎,且扎破的气囊方便取出,向安装槽中安装气囊操作简单,因此更换便捷,维修成本低,上述免充气轮胎能够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车辆上,重量较轻,能够减轻震感,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胎主体的剖面B-B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胎主体;100、内胎面;110、安装槽;111、槽口;112、收缩部;113、主装部;115、第一凸起;1150、中心部;1151、连接部;1152、第一连接区域;1153、第二连接区域;120、外胎面;130、胎侧;135、内陷孔;140、隔筋;150、防滑纹路;151、防滑槽;152、防滑面;2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包括胎主体10、安装槽110、隔筋140和气囊20,胎主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胎面100和外胎面120,内胎面100环绕形成的空间能够供轮毂装入;内胎面100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10,安装槽110有利于减轻胎主体10的整体重量,以便免充气轮胎实现轻量化,安装槽110的槽底与外胎面120之间留有间距,保障胎主体10的实心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并具备一定的支撑力;隔筋140形成于相邻两个安装槽110之间,具有一定的厚度,用于与轮毂抵触配合,起到支撑胎主体10的作用,且隔筋140使多个安装槽110沿内胎面100的周向间隔设置;结合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气囊20安装于安装槽110中,填满安装槽110,起到支撑胎主体10并吸收减缓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的优势是,在实心胎的胎主体10上开设若干安装槽110,在安装槽110中安装气囊20,安装槽110的开设使免充气轮胎整体重量减轻,气囊20的加入改善了实心胎减震性差的问题,由于隔筋140位于相邻安装槽110之间并与轮毂抵触,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即使有个别气囊20被扎破,也不会导致免充气轮胎整体瘪塌或爆胎,且扎破的气囊20方便取出,向安装槽110中安装气囊20的操作简单,因此更换气囊20的过程便捷,维修成本低,上述免充气轮胎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车辆上,能够减轻震感,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参阅图3和图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侧视图,图4出示了图3所示胎主体的剖面B-B示意图,安装槽110具有从内胎面100向外胎面120方向依次设置的槽口111、收缩部112和主装部113,槽口111与收缩部112连接,收缩部112与主装部113连接,优选地,槽口111与收缩部112圆滑过渡连接,收缩部112与主装部113圆滑过渡连接,能够避免内应力集中导致槽口111、收缩部112和主装部113的内壁交界处发生撕裂,提升安装槽110结构的抗压性和稳定性,且从内胎面100向外胎面120方向依次设置的槽口111、收缩部112和主装部113的内壁圆滑过渡连接,便于气囊20向安装槽110中填充安装,圆滑过渡还能使交界处没有死角,便于后续安装在安装槽110中的气囊20与安装槽110的内壁紧密贴合,增大接触受力面积,分散应力的作用。
参阅图4出示的图3所示胎主体的剖面B-B示意图,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收缩部112沿所述胎主体10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相比直线形边缘,能够增大收缩部112与后续安装到安装槽110中的气囊20的接触面积,分散内部的应力,且收缩效果更好,能够防止后续安装到安装槽110中的气囊20旋转或错位。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0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15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凹陷,所述气囊20相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凸起115配合的第二凹槽,设置第一凸起115和/或第一凹陷能够使安装槽110及其内部填充物气囊20的接触面积增大,相应地能够使受力分散,缓冲效果更好,且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15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凹陷与气囊20相互配合,能够防止气囊20后续安装在安装槽110中使用时发生旋转或错位。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第一凸起115位于主装部113的内壁,既不会使气囊20填充到安装槽110的过程中受到第一凸起115的阻碍,又能够较好的增大安装槽110内壁和气囊20之间的接触面积,分散应力,提升胎主体的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5,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115设置有中心部1150以及两个连接部1151,两个连接部1151分置于中心部1150两侧,且分别连接中心部1150与安装槽110的内壁;中心部1150沿胎主体10径向的截面边缘,也就是图5中可见的中心部1150的边缘,为直线形或弧形。
优选地,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心部1150沿胎主体10径向的截面边缘为直线形,当地面向免充气轮胎产生冲击时,外胎面120向胎主体10传递冲击,胎主体10挤压安装槽110及其中的气囊20,直线形中心部1150上方的气囊20迎接并吸收冲击,避免冲击力被过度分散到第一凸起115的两侧使第一凸起115的分散应力效果被削减。
继续参阅图5,连接部1151包括第一连接区域1152和第二连接区域1153,第一连接区域1152位于中心部1150和第二连接区域1153之间,第一连接区域1152沿胎主体10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第二连接区域1153沿胎主体10径向的截面边缘是内凹弧线,外凸弧线与内凹弧线相连,形成圆滑过渡的连接部1151,连接部1151将中心部1150与安装槽110的内壁圆滑过渡连接,避免内应力集中导致第一凸起115和安装槽110内壁的交界处发生撕裂,提升第一凸起115结构的抗压性和稳定性,且圆滑过渡使连接处没有死角,便于安装槽110中的填充物气囊20与安装槽110的内壁紧密贴合,增大接触受力面积,分散应力。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胎主体10由橡胶制成,气囊20的外皮由橡胶制成,作为实心胎的胎主体10橡胶层较厚,再加上橡胶制成的气囊20的外皮,双层的橡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气囊20被扎破的风险。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气囊20可以是若干个小气囊,若干个小气囊互相紧密贴合并填满安装槽110,能够进一步减弱气囊20被扎破时产生的影响,个别小气囊被扎破时,不会影响到其所在的安装槽110中的其他小气囊,进而不会影响到整个免充气轮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有若干第一凸起115,使安装槽110靠近外胎面120一侧的内壁形成凹凸起伏的轮廓形状,轮廓形状可以是波浪形、群山形等,相对应的,气囊20上也设有对应形状的凹槽,能够进一步增大安装槽110与其内部填充的气囊2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分散应力。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0的内壁具有第一凹陷,同样增加安装槽110中的填充物气囊20与安装槽110的内壁的接触面积,起到分散应力的效果。
参阅图3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侧视图,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胎主体10具有胎侧130,胎侧130一边与内胎面100连接,胎侧130另一边与外胎面120连接;胎侧130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内陷孔135,内陷孔135沿所述胎主体10周向分布,内陷孔135为盲孔,不与胎主体10内部的安装槽110连通,内陷孔135的设置能够在基本不影响免充气轮胎的支撑能力的同时减少胎主体10的用料,节约成本,并减轻胎主体10的重量,从而减轻免充气轮胎整体的重量,同时,还能够提升胎侧130的弹性,车辆运动过程中受压的胎主体10会向内陷孔135内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冲击力在变形过程中得到削弱。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内陷孔135的形状为圆形孔、椭圆形孔及多边形孔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多边形孔可以为三角形孔、方形孔、菱形孔、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甚至五角星孔等形状,且内陷孔135还可以是变径孔,优选地,内陷孔135为圆形孔,受到外力冲击时不易开裂,且用在圆形轮胎上更加美观。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内陷孔135沿胎主体10的周向均匀分布,避免免充气轮胎转动过程中受力不均。
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主视图,外胎面120设置有防滑纹路150,其中,轮胎常用的防滑纹路有锯齿纵向花纹、直沟纵向花纹、纵横沟组合花纹等,增强免充气轮胎的防滑能力,保障行车安全。
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防滑纹路150包括防滑槽151及防滑面152,外胎面120设有内凹的防滑槽151,防滑槽151形成一定形状的花纹,防滑槽151能够储排水,避免轮胎产生滑水现象,外胎面120上防滑槽151围住的部分表面为设有颗粒状内凹或外凸的防滑面152,能够进一步提升防滑效果。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阅图1和图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外胎面120靠近胎侧130的两边被防滑槽151围出的部分块状表面设置有防滑面152,防滑面152上排布有颗粒型内凹华夫格,能够增大抓地力,防止车轮发生侧滑。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的防滑槽151和防滑面152可以在外胎面120的外表面上按照使用需求进行排布,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免充气轮胎,是一种改良的实心胎,在实心胎的胎主体10上开设若干安装槽110,在安装槽110中安装气囊20,在胎主体10常用橡胶制成的情况下,安装槽110的开设使免充气轮胎整体重量减轻,气囊20的加入改善了实心胎减震性差的问题,当免充气轮胎受到外界冲击时,免充气轮胎的胎主体10首先产生弹性形变,具体来说,外胎面120上的防滑纹路150发生弹性形变,抵消少量冲击力,胎侧130上的内陷孔135随着胎侧130的弹性形变而弹性形变,吸收部分冲击力,安装槽110以及安装槽110中的气囊20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吸收较多冲击力,并在内部分散应力,起到较好的减震效果,减弱后的冲击力传递至轮毂,再传递至车上用户时震感已得到有效减轻;由于隔筋140位于相邻安装槽110之间并与轮毂抵触,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即使有个别气囊20被扎破,也不会导致免充气轮胎整体瘪塌或爆胎,且扎破的气囊20方便取出,向安装槽110中安装气囊20的操作简单,因此更换气囊20的过程便捷,维修成本低,上述免充气轮胎及车轮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车辆上,能够减轻震感,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应用前景广阔。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
胎主体,所述胎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胎面和外胎面,所述内胎面环绕形成的空间供轮毂装入;
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于所述内胎面上,所述安装槽有多个,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与所述外胎面之间留有间距;
隔筋,所述隔筋形成于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用于与所述轮毂抵触配合,所述隔筋使多个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内胎面的周向间隔设置;
气囊,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从所述内胎面向所述外胎面方向依次设置的槽口、收缩部和主装部,所述槽口与所述收缩部连接,所述收缩部与所述主装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和/或至少一个第一凹陷,所述气囊相对应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凸起配合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主装部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中心部以及两个连接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置于所述中心部两侧,且分别连接所述中心部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部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直线形或弧形;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区域,所述第一连接区域位于所述中心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区域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区域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为外凸弧线,所述第二连接区域沿所述胎主体径向的截面边缘是内凹弧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胎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主体具有胎侧,所述胎侧一边与所述内胎面连接,所述胎侧另一边与所述外胎面连接;所述胎侧的外壁设置有内陷孔,所述内陷孔沿所述胎主体周向分布,所述内陷孔为盲孔。
10.一种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免充气轮胎与轮毂,所述免充气轮胎安装在所述轮毂上。
CN202222205680.3U 2022-08-22 2022-08-22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Active CN217804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5680.3U CN21780418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5680.3U CN21780418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4183U true CN217804183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7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5680.3U Active CN217804183U (zh) 2022-08-22 2022-08-22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41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04183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JP3363374B2 (ja) 二輪車用の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KR200452219Y1 (ko) 자전거 통 타이어의 단면구조
CN216861084U (zh) 一种免充气橡胶轮胎
CN212353484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CN219191825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CN106915200B (zh) 一种非充气车轮结构
CN217145535U (zh) 一种胎体及车胎
CN212499743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CN218986247U (zh) 免充气轮胎及车轮
CN211308143U (zh) 免充气轮胎、车轮及车辆
CN211617333U (zh) 一种新型低速免充气轮胎
CN210436919U (zh) 一种可用于多种路面的耐压静音轮胎
CA1135164A (en) Tubeless pneumatic tires
CN209409713U (zh) 一种三孔免充气轮胎
CN215552354U (zh) 一种免充气防爆轮胎
JP3062324B2 (ja) 空気入ラジアルタイヤ
CN201761308U (zh) 安全型轮胎
CN218084955U (zh) 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JP4160353B2 (ja) タイヤ用充填体及びそれを挿入した自動二輪車用タイヤとリムの組立体
CN218084956U (zh) 免充气内胎和车轮
CN205736682U (zh) 双层防爆轮胎
CN216374075U (zh) 一种发泡填充的免充气轮胎
CN214420140U (zh) 轮胎、车轮及车辆
CN216467189U (zh) 一种改性共轭二烯系共聚物自修复安全橡胶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