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9455U -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9455U
CN217799455U CN202221305674.9U CN202221305674U CN217799455U CN 217799455 U CN217799455 U CN 217799455U CN 202221305674 U CN202221305674 U CN 202221305674U CN 217799455 U CN217799455 U CN 217799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electrode
guide
mounting plate
work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056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梅
李星
丁连同
蔡延华
张凯
王冠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056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9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9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9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属于特种加工技术领域,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电极加工组件、滑动组件、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电极加工组件和滑动组件均与驱动机构连接,滑动组件和导向组件均与限位组件连接;电极加工组件包括电极丝;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电极加工组件和滑动组件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限位组件用于在滑动组件的带动下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使导向组件和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电极加工组件用于基于滑动组件继续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电极丝与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可实现电极加工组件和导向组件在待加工件方向的位置定位,降低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背景技术
特种加工是借助电能、热能、声能、光能、电化学能等能量实现材料切除的加工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火花加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火花加工是利用电极间的脉冲放电,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待加工区域的金属熔化和气化后排出,达到给定尺寸及粗糙度的要求,以完成工件的加工。
现有技术中,电火花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火花的加工过程为:首先,机床Z轴101的电机驱使W轴102下降,当W轴102下方的导向器106与待加工件104达到设定加工间距时,机床Z轴101的电机停止;其次,将待加工件104固定于工作台103上;然后,W轴102的电机驱使旋转电极轴107下降,固定在旋转电极轴107上的电极丝105随旋转电极轴107一起下降,电极丝105先穿过导向器106,直至与待加工件104满足放电加工距离时,W轴102的电机停止;最后旋转电极轴107带动电极丝105旋转,开始放电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W轴102完成电极丝105的进给以达到加工需求。
但上述现有技术中,导向器106和电极丝105的运动需要不同的电机来驱动,使得电火花加工设备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火花加工设备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电极加工组件、滑动组件、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导向组件均与所述限位组件连接;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包括电极丝;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滑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带动所述导向组件移动,使得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移动预设距离后,基于所述滑动组件继续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电极丝与所述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轨安装板和导轨组件,所述导轨安装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轨组件设置在所述导轨安装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件和限位座,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
所述滑动件,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滑动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未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电极丝的内部设有中空腔,所述电极加工组件还包括旋转组件和水管连接器,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座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旋转轴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所述旋转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水管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电极丝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所述水管连接器、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中空腔依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器和导向器安装组件,所述导向器通过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器安装板、第二导向器安装板、第一球形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的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球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所述导向器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上;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3R定位片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上的3R定位片;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导轨安装板均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连接,所述3R定位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还包括位姿调整板、第二球形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位姿调整板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的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所述位姿调整板和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球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导轨安装板均与所述位姿调整板连接;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用于调整所述位姿调整板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所述机构还包括限位触发组件,所述限位触发组件包括限位触发片和与所述限位触发片配合的限位传感器;
所述限位触发片设置在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位姿调整板上;
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至与所述限位触发片接触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使电极加工组件和滑动组件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由于滑动组件和导向组件均与限位组件连接,则在滑动组件的带动下,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同步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使得导向组件和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然后在限位组件移动预设距离后,基于滑动组件使电极加工组件继续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电极丝与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实现了电极丝与待加工件之间的间隙要求;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即可实现电极加工组件和导向组件在待加工件方向的位置定位,从而降低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火花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中导向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中连接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2-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2所示,该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包括驱动机构、电极加工组件209、滑动组件206、限位组件207和导向组件208;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所述滑动组件206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组件206和所述导向组件208均与所述限位组件207连接;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包括电极丝210。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所述滑动组件206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组件207,用于在所述滑动组件206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带动所述导向组件208移动,使得所述导向组件208和所述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207移动预设距离后,基于所述滑动组件206继续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电极丝210与所述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其中,电极旋转进丝机构是基于电火花加工原理,利用电极间的脉冲放电实现待加工件的加工,所以电极加工组件209的电极丝210和待加工件203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该间隙随加工条件而定,通常约为几微米至几百微米。另外,由于电极丝210尺寸纤细,且具有很低的杨氏模块,所以,在电极丝210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过程中,通过导向组件208给电极丝21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避免电极丝210的弯曲和变形等。
示例地,如图2所示,驱动机构可以包括设置在机床主体201上的机床Z轴204和设置在机床Z轴204的机床主轴头205,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滑动组件206均连接在机床主轴头205上,待加工件203设置在机床工作台202上;驱动机构驱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滑动组件206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由于限位组件207与滑动组件206连接,导向组件208与限位组件207连接,则在滑动组件206的带动下,导向组件208与限位组件207同步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在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限位组件207停止移动,由于限位组件207停止移动,导向组件208也停止移动,则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应使得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第一预设条件为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需要在第一阈值范围内;然后,在驱动机构继续驱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滑动组件206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时,由于滑动组件206的作用,使得电极加工组件209能够相对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因此,在限位组件207移动预设距离后,并在滑动组件206的作用下,电极加工组件209继续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电极加工组件209的电极丝210穿过导向组件208后,运动至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为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需要在第二阈值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极间脉冲放电,瞬间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若将导向组件208和电极丝210均定位于靠近待加工件203侧,则利于电极丝210的导向,并避免电极丝210的加工端(电极丝210伸出导向组件208的部分)的形态变化,但加工产生的能量会使导向组件208损坏,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导向组件208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大于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避免加工过程中导向组件208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丝210和待加工件203表面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如果间隙过大,极间电压不能击穿极间介质就不会产生火花放电,也就无法实现待加工件203加工。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须使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设定的火花放电间隙(第二阈值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工过程中根据当前工作状态,计算当前电极丝210位置,如果电极间隙小于设定值,则认为短路,需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使电极丝210回退;如果电极间隙大于火花放电间隙,需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使电极丝210进给;如果处于二者之间,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当前位置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使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滑动组件206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由于滑动组件206和导向组件208均与限位组件207连接,则在滑动组件206的带动下,限位组件207和导向组件208同步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使得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然后在限位组件207移动预设距离后,基于滑动组件206使电极加工组件209继续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可实现电极加工组件209和导向组件208在待加工件方向的位置定位,从而降低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3和图4所示,图4中未示出驱动机构,所述滑动组件206包括导轨安装板303和导轨组件313,所述导轨安装板303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轨组件313设置在所述导轨安装板303上。
示例地,将导轨安装板303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导轨组件313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上,限位组件207设置在导轨组件313上,在导轨组件313的作用下,导轨安装板303和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可以产生相对移动。
示例地,导轨组件313可以包括直线滑轨和设置在直线滑轨上的导轨滑块;在一实施例中,直线滑轨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上,限位组件207设置在导轨滑块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导轨滑块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上,直线滑轨设置在限位组件207上。导轨组件313还可以是包括直线滑槽和设置直线滑槽上的导轨滑块,或者是其它能实现导轨安装板303和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产生相对移动的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在限位组件207移动预设距离后,通过导轨组件313实现导轨安装板303相对限位组件207沿待加工件方向产生移动,使得电极加工组件209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继续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该导轨组件313结构简单且装配方便。
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207包括滑动件317和限位座308,所述滑动件317与所述导轨组件313连接。
所述滑动件317,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308接触。
示例地,如图4所示,限位组件207包括滑动件317和与滑动件317配合的限位座308,滑动件317与导轨组件313连接,导向组件208与滑动件317远离导轨组件313的一端连接,则在导轨组件313的作用下,导轨安装板303和滑动件317沿待加工件方向可以产生相对移动。驱动机构驱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滑动组件206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滑动件317在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限位座308接触,则限位座308用于给滑动件317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提供限位作用,使得连接在滑动件317上的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207还包括连接件307,所述滑动件317包括滑动板305和限位板306,所述限位板306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滑动板305与所述导轨组件31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滑动板305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件307穿过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所述连接件307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未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限位座308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308接触。
在所述连接件307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307,用于所述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308接触。
示例地,滑动件317包括滑动板305和安装在滑动板305上的限位板306,限位板306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滑动板305与导轨组件313连接,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滑动板305上,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孔;限位组件207还包括连接件307,连接件307穿过导向孔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连接件307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连接件307为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与限位座308固定,导向杆的上端以间隙配合方式穿过导向孔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导向杆给第二安装板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则第二安装板在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限位座308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导向组件208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需要调整,所以本实用新型在滑动板305上设置多组安装孔,多组安装孔沿待加工件方向并排设置,通过调整第一安装板安装在不同组安装孔上,可实现滑动板305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的调整,进而实现安装滑动板305上的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的调整。
第二种方式,如图4所示,连接件307为调整螺钉,连接件307与第二安装板的导向孔通过螺纹配合实现连接并通过螺母锁紧,则第二安装板和连接件307整体在导轨组件313的带动下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后与限位座308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节调整螺钉的高度配合限位座308来限定滑动板305的高度,从而确定滑动板305底端安装的导向组件208的高度,以实现导向组件208与待加工件203之间距离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限位组件207还包括连接件307,可给滑动件317相对限位座308的移动导向作用,另外,可以实现滑动板305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的调整,进而实现安装滑动板305上的导向组件208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以适用于不同的工况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电极丝210的内部设有中空腔,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还包括旋转组件和水管连接器315,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座316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座316上的旋转轴312,所述旋转座316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旋转轴312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所述旋转座316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水管连接器315设置在所述旋转座316上,所述电极丝210与所述旋转轴312连接,且所述水管连接器315、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中空腔依次连通。
其中,现有技术中,在深小孔加工时,加工产生的渣屑聚集在底孔,由于残渣的存在,使电极间绝缘而停止放电,造成加工故障停止,因此,排屑不畅是影响加工的主要因素。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排屑问题,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高压旋转冲液将渣屑强行冲出深小孔。
示例地,如图4所示,电极加工组件209还包括旋转组件和水管连接器315,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座316和设置在旋转座316上的旋转轴312,旋转座316与驱动机构连接,由于导轨安装板303也是与驱动机构连接,则旋转座316可以是直接与驱动机构连接,也可以是安装在导轨安装板303上,通过导轨安装板303实现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水管连接器315设置在旋转座316上;电极丝210与旋转轴312连接,具体的可以在旋转轴312下方的输出端设置一个钻夹头,钻夹头可装夹电极丝210。
旋转座316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旋转轴312内部设有第二空腔,电极丝210呈中空结构,则电极丝210的内部设有中空腔,水管连接器315、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中空腔依次连通,形成高压水路通道。水管连接器315与外部水路系统连接,在待加工件203加工过程中,外部水路系统的高压水依次通过水管连接器315、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后,穿过电极丝210的中空腔进入待加工件203的深小孔中,将渣屑强行冲出待加工件203的深小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具有一个高压水路通道,在深小孔加工时,采用高压旋转冲液将待加工件203的深小孔中渣屑冲出,避免排屑不畅造成的加工停止。
可选地,所述导向组件208包括导向器311和导向器安装组件309,所述导向器311通过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309设置在所述滑动板305远离所述导轨组件313的一端。
示例地,如图4所示,导向组件208包括导向器311和导向器安装组件309,导向器311可以通过导向器安装组件309设置在滑动板305远离导轨组件313的一端;导向器311给电极丝21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则导向器311上设有供电极丝210穿过的导孔,且导孔的中心线与沿待加工件方向平行,导孔与电极丝210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中导向器安装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309包括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第一球形体503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的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球形体503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所述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设置在所述滑动板305远离所述导轨组件313的一端,所述导向器311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上。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示例地,在导向器311通过导向器安装组件309设置在滑动板305上时,存在装配误差,或者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中其他器件的装配误差,使得导孔的中心线并未沿待加工件方向,则需要对导向器311的位姿进行调整,具体的,导向器安装组件309包括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第一球形体503和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和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球形体503设置在第一间隙内,第一球形体503可以是钢珠;可以在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上开设与第一球形体503配合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上开设与第一球形体503配合的第二定位槽;为了便于加工,也可以在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上开设与第一球形体503配合的第一贯通孔,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上开设与第一球形体503配合的第二贯通孔,且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直径均小于第一球形体503的直径,优选,第一贯通孔和第二贯通孔的直径相等,且第一贯通孔的轴线和第二贯通孔的轴线重合,第一球形体503设置在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的第一贯通孔和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的第二贯通孔之间;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的第一端设置在滑动板305远离导轨组件313的一端,导向器311沿待加工件方向设置在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上;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用于连接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和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图5中未示出第一锁紧件,但示出第一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1和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上与第一锁紧件配合的连接孔;优选第一锁紧件为四个,呈四边形分布,并以第一球形体503为中心布置在第一球形体503的外周,第一锁紧件可以为锁紧螺钉,通过四个锁紧螺钉的松紧可以调节第二导向器导向器安装板502的水平度,也就是导向器311与待加工件203间的垂直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导向器安装组件309调整导向器311与待加工件203间的垂直度,进而实现从导向器311中穿过的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间垂直度,以实现更好的加工效果。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3R定位片安装板301和设置在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301上的3R定位片。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所述导轨安装板303均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301连接,所述3R定位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示例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便于电极加工组件209和导轨安装板303与机床主轴头205连接,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导轨安装板303上设置一个3R定位片310,具体的,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导轨安装板303上连接一个3R定位片安装板301,将3R定位片310设置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上,3R定位片310可实现与机床主轴头205的快速连接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在电极加工组件209和导轨安装板303上连接3R定位片安装板301,通过设置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上的3R定位片310,可实现与机床主轴头205的快速连接与拆卸,使得装配简便。
可选地,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中连接组件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还包括位姿调整板302、第二球形体60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位姿调整板302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301的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602,所述位姿调整板302和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30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球形体601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209和所述导轨安装板303均与所述位姿调整板302连接。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602,用于调整所述位姿调整板302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示例地,如图6所示,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和导轨安装板303之间设置一个位姿调整板302,位姿调整板302为垂直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上方的水平调整板,电极加工组件209的旋转座316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一侧面上部,导轨组件313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的另一侧面,3R定位片安装板301平行设置在位姿调整板302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球形体601设置在第二间隙内,第二球形体601也可以是钢珠;可以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上开设与第二球形体601配合的第三定位槽,在位姿调整板302上开设与第二球形体601配合的第四定位槽;为了便于加工,也可以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上开设与第二球形体601配合的第三贯通孔,在位姿调整板302上开设与第二球形体601配合的第四贯通孔,且第三贯通孔和第四贯通孔的直径均小于第二球形体601的直径,优选,第三贯通孔和第四贯通孔的直径相等,第二球形体601设置在3R定位片安装板301的第三贯通孔和位姿调整板302的第四贯通孔之间。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602,用于连接位姿调整板302与3R定位片安装板301,优选第二锁紧件602为四个,且呈四边形分布,并以第二球形体601为中心布置在第二球形体601的外周,第二锁紧件602也可以为锁紧螺钉,通过四个锁紧螺钉的松紧可以调节位姿调整板302的水平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位姿调整板302与3R定位片安装板301之间的第二锁紧件602,调整位姿调整板302的的水平度,以使整个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达到水平状态,进一步实现更好的加工效果。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还包括限位触发组件,所述限位触发组件包括限位触发片304和与所述限位触发片304配合的限位传感器314。
所述限位触发片304设置在所述滑动板305靠近所述导轨组件313的一端,所述限位传感器314设置在所述位姿调整板302上。
所述限位传感器314,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至与所述限位触发片304接触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
示例地,如图4所示,在滑动板305上方安装限位触发片304,在位姿调整板302上与限位触发片304相对位置安装限位传感器314,在导轨组件313的直线滑轨设置在导轨安装板303上,则滑动板305安装在导轨滑块上,可随导轨滑块一起滑动,滑动板305上的限位触发片304用于触发安装于位姿调整板302上的限位传感器314,导轨安装板303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导轨安装板303上的限位传感器314与滑动板305上的限位触发片304接触,限位传感器314被触发产生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机床,机床接收到该控制信号时,确定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此时控制驱动机构停止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通过限位触发组件实现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的控制,可实现电极丝210位置的准确控制,避免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超出第二预设条件,防止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损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电极旋转进丝机构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将待加工件203设置在机床工作台202上,并位于电极加工组件209的电极丝210的下方;其次,机床主轴头205在机床Z轴204的驱动下下降,电极加工组件209、滑动组件206、导向组件208、限位组件207随主机床主轴头205一起下降,在下降到一定高度时,第二安装板或连接件307与限位座308接触,滑动板305停止下降,进而导向器311和待加工件203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然后,机床主轴头205在机床Z轴204的驱动下再下降时,滑动板305不在跟随机床主轴头205一起下降,限制在当前高度,由于导轨组件313的作用,导轨安装板303可相对滑动板305下降,则安装在导轨安装板303上的电极加工组件209同步下降,直至位姿调整板302上的限位传感器314被滑动板305上的限位触发片304触发,机床Z轴204使机床主轴头205停止运动,此时,电极丝210与待加工件203满足放电加工间距;最后,使高压水路通道与外部水路系统连通,旋转轴312带动电极丝210旋转,开始放电加工,同时经电极丝210的中空腔喷出的高压水将深小孔内的渣屑强行冲出。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电极加工组件、滑动组件、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导向组件均与所述限位组件连接;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包括电极丝;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滑动组件均沿待加工件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滑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预设距离,并带动所述导向组件移动,使得所述导向组件和所述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用于在所述限位组件移动预设距离后,基于所述滑动组件继续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电极丝与所述待加工件之间的距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导轨安装板和导轨组件,所述导轨安装板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轨组件设置在所述导轨安装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动件和限位座,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
所述滑动件,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板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呈L型连接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
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导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滑动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导向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未固定连接,且与所述限位座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在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导轨组件的带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所述预设距离后与所述限位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丝的内部设有中空腔,所述电极加工组件还包括旋转组件和水管连接器,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座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设有第一空腔,所述旋转轴的内部设有第二空腔;
所述旋转座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水管连接器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电极丝与所述旋转轴连接,且所述水管连接器、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和所述中空腔依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器和导向器安装组件,所述导向器通过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导向器安装板、第二导向器安装板、第一球形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的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球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隙内;
所述第一导向器安装板设置在所述滑动板远离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所述导向器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上;
所述至少三个第一锁紧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二导向器安装板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3R定位片安装板和设置在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上的3R定位片;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导轨安装板均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连接,所述3R定位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姿调整板、第二球形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位姿调整板与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的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所述位姿调整板和所述3R定位片安装板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球形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内;
所述电极加工组件和所述导轨安装板均与所述位姿调整板连接;
所述至少三个第二锁紧件,用于调整所述位姿调整板沿目标方向的平行度;所述目标方向与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旋转进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还包括限位触发组件,所述限位触发组件包括限位触发片和与所述限位触发片配合的限位传感器;
所述限位触发片设置在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导轨组件的一端,所述限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位姿调整板上;
所述限位传感器,用于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所述待加工件方向移动至与所述限位触发片接触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停止驱动。
CN202221305674.9U 2022-05-27 2022-05-27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Active CN217799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674.9U CN2177994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05674.9U CN2177994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9455U true CN217799455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05674.9U Active CN217799455U (zh) 2022-05-27 2022-05-27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9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88223B2 (ja) 導電性材料でなる被加工物に任意の形状を加工する方法および複合加工装置
JP5698772B2 (ja) 限られたスペースにおいて加工する装置及び方法
KR20090125722A (ko) 공구와 방전전극 홀더 및 공작기계
JPS63312027A (ja) レーザーと放電加工による穴あけ方法及び装置
EP1068922A3 (de) Funkenerosionsmaschine und modulsatz für den zusammenbau von Werkzeugmaschinen, insbesondere Funkenerosionsmaschinen
EP0286684B1 (en) Wire cut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CN217799455U (zh)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CN214134482U (zh) 一种高效的更好保证lap上镀性能的三维立体激光设备
KR20030084588A (ko) 와이어 방전가공기에 탈착 가능한 미세공 방전가공장치
CN2381426Y (zh) 线切割机床用高速穿孔附件及带有该附件的线切割机床
CN114888383A (zh) 电极旋转进丝机构
CN213969386U (zh) 一种整体叶轮电解套料和成型加工装置
CN112548171B (zh) 一种椭圆腰孔的加工装置
CN211991038U (zh) 一种加工五金器材的钻床
CN112317895A (zh) 一种整体叶轮电解套料和成型加工装置
CN218926479U (zh) 一种双工位台阶孔油嘴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
CN210024426U (zh) 自动包围式高速数控钻铣床
CN215545661U (zh) 一种用于电复合加工的立式加工中心
CN219746573U (zh) 一种新型线切割机床
CN216858891U (zh) 切削钻孔攻丝一体机
CN216882281U (zh) 一种连杆自动刻槽机
KR100533541B1 (ko) 마이크로 방전가공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3729337U (zh) 一种阀体用一站式加工中心
CN215316918U (zh) 滚珠丝杆专用端面自动打孔攻丝机
CN220901985U (zh) 一种在车床上进行铣削加工的工艺装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