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2069U -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2069U
CN217782069U CN202221002322.6U CN202221002322U CN217782069U CN 217782069 U CN217782069 U CN 217782069U CN 202221002322 U CN202221002322 U CN 202221002322U CN 217782069 U CN217782069 U CN 217782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type double
foundation pit
steel
canti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023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剑锋
武坤鹏
周红星
罗俊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 Zhuhai filed Critical CCCC Fourth Harbo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023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82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2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2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该结构所包含的连接底座、连接杆和钢管桩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的结构形成空间受力体系,克服了传统双排桩“门”式结构的弊端,结构的整体刚度相对于传统双排钢桩更大,能有效限制双排桩的变形与受力,且稳定性更高。同时,本方案的各部件采用钢结构体系,可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生产速度快,造价低,桩身质量可靠。本方案兼具挡土和止水的功能,现场施工快捷,基坑回填后,可回收循环利用,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悬臂式双排桩支护结构是指平行基坑边界前、后各布置一排桩,利用桩顶的联系结构组合为整体,可调用排间土体联合承载,与悬臂式单排桩支护结构相比具有刚度大,稳定性高等优势。
传统悬臂式双排桩的桩体一般采用灌注桩或预制钢桩。对于采用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施工对场地土质要求较低等优点;但其也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养护时间长、环境污染、工程造价高、无法回收等缺点,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使用时,还需采取其他工程措施止水。对于采用预制钢桩:具有施工快捷、工程造价低、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优点,另外,预制钢板桩还具有挡水作用;但钢结构相对钢混结构而言,具有刚度小、抗变形能力弱等缺点。
上述双排桩前、后排结构仅在顶部具有联系,虽能限制双排桩的顶部变形,但其深层部位没有联系结构,难以控制支护结构的深层变形,不能充分发挥双排桩的承载作用,难以适用于较深的敞开式基坑工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以能有效提高双排桩的水平刚度、控制双排桩的深层变形,从而拓宽悬臂式双排桩的基坑支护深度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支护组件;
所述支护组件包括连接底座、连接杆和钢管桩,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扣连接组件;
相邻的所述支护组件的连接底座相互可拆卸式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连接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卡扣连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钢管桩为管状钢结构,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钢管桩的轴向方向布设。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和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一卡件相配合,所述第一卡件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卡座设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座设有第一卡槽部,所述第一卡件为与第一卡槽部相配合的插隼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部包括T型凹槽,在所述T型凹槽的两端对称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卡件包括与所述T型凹槽相配合的T型插隼部和与所述L型凹槽相配合的L型插隼部,所述L型插隼部对称设于所述T型插隼部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一钢板桩,所述第二卡扣连接组件包括呈U 型结构的第二钢板桩,所述第一钢板桩的凸起部位朝向所述连接杆方向,所述连接底座处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钢板桩的凸起部位。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板桩的内凹部位朝向所述连接杆方向,所述第一钢板桩的两端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一卡扣部和第一扣槽部,所述第二钢板桩的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二卡扣部和第二扣槽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扣槽部相扣接,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扣槽部相扣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板状钢结构,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组件沿所述钢管桩的轴向方向布设。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部为中空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有:
本方案提出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该结构所包含的连接底座、连接杆和钢管桩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的结构形成空间受力体系,克服了传统双排桩“门”式结构的弊端,结构的整体刚度相对于传统双排钢桩更大,能有效限制双排桩的变形与受力,且稳定性更高。同时,本方案的各部件采用钢结构体系,可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生产速度快,造价低,桩身质量可靠。本方案兼具挡土和止水的功能,现场施工快捷,基坑回填后,可回收循环利用,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标记A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标记B的示意图。
其中:
1-连接杆,2-钢管桩,3-第一卡座,4-第一卡件,5-T型凹槽,6-L型凹槽,7-T型插隼部,8-L型插隼部,9-第一连接底座,10-第二连接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
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支护组件;
支护组件包括连接底座、连接杆1和钢管桩2,连接杆1分别与连接底座、钢管桩可拆卸式连接,在连接杆1与连接底座、钢管桩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扣连接组件;
相邻的支护组件的连接底座相互可拆卸式连接,在相邻的连接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卡扣连接组件。
本方案提出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该结构所包含的连接底座、连接杆 1和钢管桩2之间采用卡扣连接的结构形成空间受力体系,克服了传统双排桩“门”式结构的弊端,结构的整体刚度相对于传统双排钢桩更大,能有效限制双排桩的变形与受力,且稳定性更高。同时,本方案的各部件采用钢结构体系,可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生产速度快,造价低,桩身质量可靠。本方案兼具挡土和止水的功能,现场施工快捷,基坑回填后,可回收循环利用,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钢管桩2为管状钢结构,具体的为沉入岩土体中的管状钢结构,连接杆1沿钢管桩2的轴向方向布设,设置于钢管桩2邻桩接缝位置,在土压力的作用下,邻桩接缝的大小可以得有效控制,邻桩缝隙处,地下水的渗流路径长且非常狭小,可以预防流砂、管涌等地下水灾害,兼具挡土和止水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座3和第一卡件4,第一卡座3 与第一卡件4相配合,第一卡件4设于连接杆1,第一卡座3设于连接底座、钢管桩。
具体的,第一卡座3设有第一卡槽部,第一卡件4为与第一卡槽部相配合的插隼结构。
具体的,第一卡槽部包括T型凹槽5,在T型凹槽5的两端对称设有L型凹槽6,第一卡件4包括与T型凹槽5相配合的T型插隼部7和与L型凹槽6相配合的L型插隼部8,L型插隼部8对称设于T型插隼部7的两端。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方便连接杆1与连接底座、钢管桩的快速连接,同时第一卡槽部包括T型凹槽5和L型凹槽6,形成回型结构并与第一卡件4相配合,保证空间受力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连接底座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一连接底座9,第二卡扣连接组件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二连接底座10,第一连接底座9的凸起部位朝向连接杆1方向,连接底座处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设于第一连接底座9的凸起部位。
具体的,第二连接底座10的内凹部位朝向连接杆1方向,第一连接底座9的两端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一卡扣部和第一扣槽部,第二连接底座10的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二卡扣部和第二扣槽部,第一卡扣部与第二扣槽部相扣接,第二卡扣部与第一扣槽部相扣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二卡扣连接组件,方便相邻的连接底座的快速连接。
具体的,连接杆1为板状钢结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沿钢管桩2的轴向方向布设。
具体的,第一卡座3与连接底座、钢管桩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具体的,第一卡槽部为中空结构。上述结构为中空结构,可以填充有压的袋装流体与水泥浆的组合,这样组合的目的主要是填充袋装流体与第一卡槽部在拐角位置可能存在的缝隙,提高止水效果。
本方案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场地条件及施工工况,通过计算分析确定连接底座、连接杆1和钢管桩2 的型号及长度,确定钢管桩2的型号、长度及桩间距,确定连接底座与钢管桩2的排距,确定连接杆1的厚度、长度、间隔;
步骤2:根据步骤1的计算结果,生产加工连接底座、连接杆1和钢管桩2;
步骤3:现场放线确定基坑边界,将连接底座运至预定位置,采用振动锤打设相邻的连接底座,在桩锤和连接底座之间设置桩帽,使冲击均匀分布,保证桩顶免遭损坏,相邻的连接底座通过第二卡扣连接组件相互扣搭连接成与基坑边界平行的整体;
步骤4:连接杆1顺着连接底座的第一卡座3处施工,连接杆1与连接底座通过第一卡扣连接组件相互扣搭连接;
步骤5:钢管桩2顺着连接杆1另一端的第一卡座3处施工,钢管桩2与连接杆1通过第一卡扣连接组件相互扣搭连接;
步骤6:基坑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步骤7:基坑内部结构施工,浇筑底板及主体结构等;
步骤8:回填土体或素砼至地面设计标高,拔出连接杆1、连接底座及钢管桩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连接的支护组件;
所述支护组件包括连接底座、连接杆和钢管桩,所述连接杆分别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扣连接组件;
相邻的所述支护组件的连接底座相互可拆卸式连接,在相邻的所述连接底座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卡扣连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桩为管状钢结构,所述连接杆沿所述钢管桩的轴向方向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座和第一卡件,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一卡件相配合,所述第一卡件设于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卡座设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设有第一卡槽部,所述第一卡件为与第一卡槽部相配合的插隼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部包括T型凹槽,在所述T型凹槽的两端对称设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卡件包括与所述T型凹槽相配合的T型插隼部和与所述L型凹槽相配合的L型插隼部,所述L型插隼部对称设于所述T型插隼部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座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一钢板桩,所述第二卡扣连接组件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二钢板桩,所述第一钢板桩的凸起部位朝向所述连接杆方向,所述连接底座处的第一卡扣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钢板桩的凸起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板桩的内凹部位朝向所述连接杆方向,所述第一钢板桩的两端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一卡扣部和第一扣槽部,所述第二钢板桩的为折弯结构并形成第二卡扣部和第二扣槽部,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第二扣槽部相扣接,所述第二卡扣部与所述第一扣槽部相扣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板状钢结构,所述第一卡扣连接组件沿所述钢管桩的轴向方向布设。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连接底座、钢管桩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部为中空结构。
CN202221002322.6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Active CN217782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322.6U CN217782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02322.6U CN217782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2069U true CN217782069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8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02322.6U Active CN217782069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20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8912U (zh) 一种双排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7109795U (zh) 一种可回收hc工法钢质地下连续墙
AU2016203186B2 (en) Retaining wall
CN110777809A (zh) 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物的深基坑组合支护及其施工方法
CN111676982A (zh) 一种水泥土围护墙-预制桩悬臂式组合支护
CN217782069U (zh) 一种可回收的悬臂式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7159990U (zh) 一种组合钢结构支护桩
WO2019136856A1 (zh) 一种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和兼做支护结构的叠合桩墙
CN211368741U (zh) 一种长江沿岸粉细沙地层中的支护系统
CN109113071B (zh) 一种深井护壁钢结构支撑施工方法
CN111593739A (zh) 一种水泥土搅拌桩围护墙-型钢悬臂式组合支护
CN111424675A (zh) 一种超大桩间距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3088831A (zh) 一种整体装配式双排钢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04875811U (zh) 一种复合式多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0288466U (zh) 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
CN209975503U (zh) 装配式围护桩静压下桩
CN110258528B (zh) 一种可装配插入自卡式预制空心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6706788U (zh) 锁扣拼接组合式钢围堰
CN202466573U (zh) 竹节形预制混凝土节段桩
CN219343228U (zh)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2175752U (zh) 一种可回收组合hpc工法钢质地下连续墙
CN219080212U (zh) 管线穿越处内河护岸结构
CN217923679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可快速组装的钢板围堰装置
CN213448501U (zh) 一种具有横向连接构件的双排桩支护结构
CN216999733U (zh) 一种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