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3228U -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43228U CN219343228U CN202320293869.4U CN202320293869U CN219343228U CN 219343228 U CN219343228 U CN 219343228U CN 202320293869 U CN202320293869 U CN 202320293869U CN 219343228 U CN219343228 U CN 2193432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s
- web member
- row piles
- row
- front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1)、前排桩(2)、连梁(3)和腹杆梁(4);后排桩(1)的桩体与前排桩(2)的桩体交错设置,且后排桩(1)的顶部与前排桩(2)的顶部通过连梁(3)连接成一体结构;腹杆梁(4)设置在后排桩(1)与前排桩(2)之间,腹杆梁(4)的一端与后排桩(1)的桩体固定连接,腹杆梁(4)的另一端与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固定连接,使后排桩(1)与前排桩(2)通过若干跟腹杆梁(4)连接成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米后抗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双排桩基坑支护技术是现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推荐的一种深基坑支护形式,其支撑刚度大,可以悬臂支护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在基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很。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双排桩支护结构存在如下缺点:当开挖深度较大时(如大于8米),前后排桩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减弱,双排桩抗变形能力较差。目前,提高双排桩抗变形能力的方法是:在前后排的桩间施工满堂地基加固前后排桩,但功效较低,且施工成本较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米后抗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排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米后抗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前排桩、连梁和腹杆梁;后排桩的桩体与前排桩的桩体交错设置,且后排桩的顶部与前排桩的顶部通过连梁连接成一体结构;腹杆梁设置在后排桩与前排桩之间,腹杆梁的一端与后排桩的桩体固定连接,腹杆梁的另一端与前排桩的相邻两根桩体固定连接,使后排桩与前排桩通过若干跟腹杆梁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腹杆梁的轴向与后排桩和前排桩的轴向垂直。
所述的腹杆梁的设置高度位于后排桩和前排桩的中部。
所述的腹杆梁的另一端形成有端部短梁,端部短梁与腹杆梁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使端部短梁的两端能连接在前排桩的相邻两根桩体上。
所述的腹杆梁与端部短梁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端部短梁位于前排桩所在的竖直平面内。
所述的前排桩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相对面上均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使端部短梁的两端能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前排桩插接并通过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后排桩面向前排桩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孔,使腹杆梁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后排桩插接并连接成一体结构。
所述的腹杆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腹杆梁的混凝土为早强微膨胀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腹杆梁和端部短梁,通过腹杆梁和端部短梁将前排桩和后排桩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前后排支护桩传力机制得到改善,双排桩支护结构整体刚度得到加强,进而提高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抗变形能力,既可用于悬臂结构,也可用于内支撑结构和外锚拉结构。
2、本实用新型的腹杆梁和端部短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管混凝土结构,可独立于双排桩施工,在保证连接前后排桩的同时,其质量和工期可控,施工工艺简单、方便,成本低,可多点同时施工,支护功效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立面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图;
图中,1后排桩,2前排桩,3连梁,4腹杆梁,5端部短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后排桩1、前排桩2、连梁3和腹杆梁4;后排桩1的桩体与前排桩2的桩体交错设置,且后排桩1的顶部与前排桩2的顶部通过连梁3连接成一体结构;腹杆梁4设置在后排桩1与前排桩2之间,腹杆梁4的一端与后排桩1的桩体固定连接,腹杆梁4的另一端与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固定连接,使后排桩1与前排桩2通过若干根腹杆梁4连接成一体结构。
通过腹杆梁4在开挖深度中部某个位置的设置,使后排桩1与前排桩2通过腹杆梁4连接并传力,交错设置的前后排桩体能通过腹杆梁4形成一个整体,增强前排桩2和后排桩1的协同工作能力,达到提高双排桩支护结构刚度和抗变形能力的目的。
腹杆梁4为后期独立于后排桩1和前排桩2施工的结构,可在开挖至基坑开挖深度中部某位置时施工,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后续开挖。优选的,腹杆梁4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水平杆件,采用水平钻机进行成孔施工,放入钢筋笼后,注入水泥砂浆;腹杆梁4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水平杆件,采取静压顶进钢管,再于钢管内注入水泥浆。
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3,所述的腹杆梁4的轴向与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轴向垂直,从而使腹杆梁4在后排桩1和前排桩2之间形成拉结,增强前排桩2和后排桩1的协同工作能力。
请参见附图1,所述的腹杆梁4的设置高度位于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中部,腹杆梁4的具体施工位置可根据实际施工工况调整,以满足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受力要求。
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腹杆梁4的另一端形成有端部短梁5,端部短梁5与腹杆梁4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使端部短梁5的两端能连接在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上。
通过端部短梁5的设置,使端部短梁5与腹杆梁4的另一端之间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以适应交错布置的前后桩体形式,将其中一根后排桩1的桩体与其两侧的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利用若干根腹杆梁4及其端部短梁5将整个后排桩1和前排桩2连接成一个协同工作的整体支护结构。
请参见附图3,所述的腹杆梁4与端部短梁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端部短梁5位于前排桩2所在的竖直平面内,保证支护时的受力可靠性和传力稳定性。
所述的后排桩1面向前排桩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使腹杆梁4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后排桩1插接并连接成一体结构。
通过第一连接孔的设置,便于后排桩1与腹杆梁4的连接,提高连接节点处的结构强度。
所述的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相对面上均形成有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出),使端部短梁5的两端能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前排桩插接并通过连接成一体结构。
通过第二连接孔的设置,便于前排桩2相邻两根桩体与腹杆梁4的连接,提高连接节点处的结构强度。
所述的腹杆梁4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腹杆梁4的混凝土为早强微膨胀混凝土,结构强度高,易于施工。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实施例1:
按照深基坑支护要求施工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采用现有施工工艺施工,此处不再赘述,施工时,将后排桩1的桩体与前排桩2的桩体交错布置。
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达到设计强度后,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并采用钻孔法现场浇筑工艺施工。其施工步骤如下:
1)、根据受力等要求计算腹杆梁4的安装高度,基坑开挖至腹杆梁4的安装高度,挖除后排桩1与前排桩2的桩间土,清除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桩面泥土。
2)、采用水平钻机成孔,在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相对面上形成第二连接孔,在后排桩1面向前排桩2的面上形成第一连接孔。
3)、绑扎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的钢筋笼,将腹杆梁4的钢筋笼插入第一连接孔,将端部短梁5的钢筋笼两端插入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第二连接孔。
4)、第二连接孔和第一连接孔内插入注浆管并注入水泥砂浆,直至溢浆,使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的钢筋笼安装到位。
5)、水泥砂浆终凝后,清洗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桩面,采用早强微膨胀混凝土将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整体浇筑成型。
6)、重复步骤1)至步骤5),直至所有后排桩1的桩体和前排桩2的桩体通过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连接成一个整体。
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实施例2:
按照深基坑支护要求施工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采用现有施工工艺施工,此处不再赘述,施工时,将后排桩1的桩体与前排桩2的桩体交错布置,并在前排桩2相邻两根桩体相对设置的面上预留钢管孔作为第二连接孔。
后排桩1、前排桩2和冠梁3达到设计强度后,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采用钢管混凝土材料,并采用静压顶进工艺施工。其施工步骤是:
1)、根据受力等要求计算腹杆梁4的安装高度,基坑开挖至腹杆梁4的安装高度,挖除后排桩1与前排桩2的桩间土,清除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桩面泥土。
2)、将端部短梁5的钢管两端插入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第二连接孔,采用早强微膨胀混凝土浇筑端部短梁5。
3)、待端部短梁5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千斤顶将腹杆梁4的钢管顶入后排桩1的安装位置。
4)、腹杆梁4的钢管内注入高压水泥浆,外端端部封孔,使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安装到位。
5)、重复步骤1)至步骤5),直至所有后排桩1的桩体和前排桩2的桩体通过腹杆梁4和端部短梁5连接成一个整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后排桩(1)、前排桩(2)、连梁(3)和腹杆梁(4);后排桩(1)的桩体与前排桩(2)的桩体交错设置,且后排桩(1)的顶部与前排桩(2)的顶部通过连梁(3)连接成一体结构;腹杆梁(4)设置在后排桩(1)与前排桩(2)之间,腹杆梁(4)的一端与后排桩(1)的桩体固定连接,腹杆梁(4)的另一端与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固定连接,使后排桩(1)与前排桩(2)通过若干跟腹杆梁(4)连接成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腹杆梁(4)的轴向与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轴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腹杆梁(4)的设置高度位于后排桩(1)和前排桩(2)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腹杆梁(4)的另一端形成有端部短梁(5),端部短梁(5)与腹杆梁(4)的另一端连接形成倒T形结构,使端部短梁(5)的两端能连接在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腹杆梁(4)与端部短梁(5)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端部短梁(5)位于前排桩(2)所在的竖直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排桩(2)的相邻两根桩体的相对面上均形成有第二连接孔,使端部短梁(5)的两端能通过第二连接孔与前排桩插接并通过连接成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排桩(1)面向前排桩(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连接孔,使腹杆梁(4)的一端能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后排桩(1)插接并连接成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2、4、5或7所述的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腹杆梁(4)为钢筋混凝土梁或钢管混凝土梁,腹杆梁(4)的混凝土为早强微膨胀混凝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93869.4U CN21934322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93869.4U CN21934322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43228U true CN219343228U (zh) | 2023-07-14 |
Family
ID=8707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93869.4U Active CN219343228U (zh) | 2023-02-23 | 2023-02-23 |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43228U (zh) |
-
2023
- 2023-02-23 CN CN202320293869.4U patent/CN2193432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12110B (zh) | 一种地铁车站深基坑复合式支护施工方法 | |
CN111236258A (zh) | 带加劲肋墙及卸荷台的预制桩墙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158633B (zh) | 一种格构式混凝土风电塔预制墩台板梁式基础 | |
CN112302007B (zh) | 一种用于桩基础的承桩架及施工方法 | |
CN219343228U (zh) | 后设腹杆梁的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5441921U (zh) | 一种新型支撑抗剪结构 | |
CN214169078U (zh) | 一种可施加预应力超前斜抛撑支护结构体系 | |
CN111894036B (zh) | 一种条形基础建筑物增设地下室的施工方法 | |
CN211006701U (zh) | 桩墙合一的基坑支护结构 | |
CN114575354A (zh) |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1849588U (zh) | 一种软弱围岩地下洞室的岩壁吊车梁结构 | |
CN212248224U (zh) | 一种预制空心抗拔桩用一体化插销式抗拔连接结构 | |
CN210529711U (zh) | 深基坑开挖前坑内预设斜向支撑结构 | |
CN113668554A (zh) | 毗邻建筑物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法 | |
CN210482366U (zh) | 一种承台式挡土墙 | |
CN111809615A (zh) | 重型桩机荷载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330696U (zh) | 一种用于隧道电缆槽倾斜处治的构造 | |
CN219343236U (zh) | 双排桩支护结构 | |
CN216920329U (zh) | 一种简易预制桩及其定位装置 | |
CN221167825U (zh) | 一种斜向载体桩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3358634U (zh) | 一种用于基坑围护的钢管混凝土-拉森钢板桩组合结构 | |
CN220768081U (zh) | 一种组合斜桩撑基坑支护结构 | |
CN216156580U (zh) | 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 | |
CN216999733U (zh) | 一种灌注桩桩端后压浆装置 | |
CN219508593U (zh) | 一种群坑施工中利用排桩分隔桩的传力带施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