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666U -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666U
CN217778666U CN202221667257.9U CN202221667257U CN217778666U CN 217778666 U CN217778666 U CN 217778666U CN 202221667257 U CN202221667257 U CN 202221667257U CN 217778666 U CN217778666 U CN 2177786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overturning
frame
positioning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725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尚东
王硕
杜星
曹立志
景添奇
朱维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Xinso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Xinso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Xinso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Xinsong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725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6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6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6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于客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包括转运料车,包括底部框架、竖直框架及悬臂翻转支架,其中底部框架的底部设有脚轮,竖直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的一端;竖直框架上铰接有至少一层悬臂翻转支架,通过悬臂翻转支架在底部框架上方分隔为多层储料区域;竖直框架上设有用于定位支撑处于水平位置的悬臂翻转支架的定位支撑机构;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用于对转运料车进行定位;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用于驱动悬臂翻转支架翻转。本实用新型能自动翻转和锁定转运料车的悬臂翻转支架,提高转运料车的装卸料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于客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是汽车配件中的一种,汽车玻璃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汽车玻璃在转运时无法很好地固定和减震,这样就无法实现对于汽车玻璃在转运时的缓冲和保护,在转运时可能会因为发生碰撞导致汽车玻璃的损坏,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汽车装备行业内,在汽车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区空间有限,装配物料无法全部放置在装配区内供装配工人使用,通常会单独设置仓储区,仓储区由于专门存放物料,在装配过程中由小车定时定量将仓储区的物料运送至装配区内,而汽车挡风玻璃由于其材料的易碎性,在长途运输而来时便将汽车挡风玻璃固定在承载工装内,为了避免在厂区周转的过程中避免发生意外,并不会将固定汽车挡风玻璃的装置拆除,而是直接运输送装配区处,由装配工人将固定装置拆除后,再将汽车挡车玻璃吊装装配。显然这明显会耽误工作效率,增加用工工时。但是提前拆开紧固装置会导致汽车挡风玻璃缺乏固定,而在人工转运运送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提升劳动效率及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客车厂已逐步将制作工艺及工装设备向轿车行业看齐。一般客车生产厂的总装生产线玻璃人工安装时,需三人一起合作安装,玻璃就位时要两人抬下部,一人在车内托着,而且内部一人会踩到已装配好的车内部件上,有安全隐患及损伤车内部件的可能。客车玻璃的这种人力安装方式,劳动强度大,对员工的体能及安装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人力成本也较高。现有的料车转运客车曲面玻璃时,存在一次转运量少,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以解决现有料车转运客车曲面玻璃时,一次转运量少,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包括:
转运料车,包括底部框架、竖直框架及悬臂翻转支架,其中底部框架的底部设有脚轮,竖直框架设置于底部框架的一端;竖直框架上铰接有至少一层悬臂翻转支架,通过悬臂翻转支架在底部框架上方分隔为多层储料区域;竖直框架上设有用于定位支撑处于水平位置的悬臂翻转支架的定位支撑机构;
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用于对转运料车进行定位;
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设置于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的一侧,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用于驱动悬臂翻转支架翻转。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包括框架、翻转轴、翻转臂、摆动板、摆动气缸及拨动装置,其中翻转轴转动安装在框架的顶部;摆动气缸的尾部铰接在框架的下部,摆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摆动板的一端铰接,摆动板的另一端与翻转轴固定连接;翻转臂的一端与翻转轴或摆动板固定连接,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拨动装置连接。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拨动装置包括水平变位机构、拨动板及旋转柱,其中水平变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端部,拨动板设置于水平变位机构的输出端,拨动板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旋转柱。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框架的顶部还设有水平限位组件A、竖直锁定机构和水平限位组件B,其中水平限位组件A设置于所述翻转轴的一侧,水平限位组件A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翻转臂;
竖直锁定机构和水平限位组件B设置于所述翻转轴的另一侧,其中竖直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处于竖直状态的所述翻转臂;水平限位组件B用于对处于锁定所述悬臂翻转支架状态下的所述翻转臂进行限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水平限位组件A包括水平支撑座和调整组件,其中水平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顶部,所述调整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与水平支撑座的底部抵接,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所述水平支撑座的安装高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竖直锁定机构和所述水平限位组件B均包括水平气缸及设置于水平气缸输出端的限位柱;
所述摆动板上设有摆动板定位孔,当所述翻转臂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竖直锁定机构通过限位柱与摆动板定位孔对接,实现所述翻转臂的锁定;
所述水平限位组件B驱动限位柱伸出与所述摆动板的上方抵接,从而限制所述翻转臂向下转动。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横梁、定位梁及三角支撑,其中横梁水平设置于所述竖直框架上,所述悬臂翻转支架的端部设有两个定位梁;当所述悬臂翻转支架转动至水平位置时,通过横梁对定位梁进行限位;
三角支撑设置于所述竖直框架的两侧,且位于悬臂翻转支架的下方,两个三角支撑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悬臂翻转支架。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悬臂翻转支架的端部通过两个铰链轴与所述竖直框架连接,铰链轴位于所述竖直框架的内侧,所述悬臂翻转支架绕铰链轴向上转动收纳至所述竖直框架的内侧;所述竖直框架的内侧面设有弹性支撑垫;所述竖直框架的外侧上部设有把手。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转运料车定位机构包括角部定位件、边部定位件及斜推定位件,其中角部定位件和边部定位件设置于转运料车的一侧,角部定位件用于定位转运料车的一角,边部定位件用于定位转运料车的一侧边;斜推定位件与角部定位件相对设置,斜推定位件用于推动转运料车至与角部定位件和边部定位件接触定位。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斜推定位件包括底层框架、调平机构、中部框架、导轨滑块、气缸、上平板、调整机构、插头及滚轮,其中调平机构设置于底层框架上,且调平机构与中部框架连接,调平机构用于调整中部框架的水平度;导轨滑块设置于中部框架上,且与上平板连接;气缸设置于中部框架上,且输出端与上平板连接,气缸用于驱动上平板沿导轨滑块平移;上平板的顶部平行设有两个插头,插头的前端设有滚轮;调整机构设置于上平板上,且与两个插头的后端抵接,调整机构用于调整两个插头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能自动翻转和锁定转运料车的悬臂翻转支架,提高转运料车的装卸料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水平限位组件和竖直锁定机构实现翻转臂的限位和锁定,提高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运料车,通过在竖直框架上增设悬臂翻转支架来增加小曲率薄板的存放区域,保证各存放区域内的小曲率薄板不受挤压,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运料车定位机构定位转运料车,增加了转运和安装小曲率薄板的安全性,节省人工,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相对传统的人工转运和安装,与操作者的操作经验关系较小,避免了对于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本实用新型的设备模块化,标准化程度高,便于保养及便于人机工程学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料车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料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运料车的工作状态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角部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边部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斜推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轴测图之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轴测图之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轴测图之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拨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工作状态图之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工作状态图之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的工作状态图之三;
图中:1为转运料车,101为脚轮,102为叉车口,103为底部框架,104为竖直框架,105为悬臂翻转支架,106为把手,107为牵引接口,108为铰链轴,109为横梁,1010为定位梁,1011为三角支撑,1012为弹性支撑垫,2为角部定位件,201为角部定位底座,202为角部定位块,3为边部定位件,301为边部定位底板,302为边部定位柱,4为斜推定位件,401为底层框架,402为调平机构,403为中部框架,404为导轨滑块,405为气缸,406为上平板,407为调整机构,408为插头,409为滚轮,5为小曲率薄板,6为弹性支撑柱,7为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01为框架,702为翻转轴,703为翻转臂,704为摆动板,705为摆动气缸,706为水平限位组件A,707为调整组件,708为摆动板定位孔,709为竖直锁定机构,7010为水平变位机构,70101为拨动气缸,70102为浮动接头,70103为导向槽,70104为导向杆,7011为拨动板,7012为旋转柱,7013为水平限位组件B。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实现自动翻转和锁定转运料车的悬臂翻转支架,提高转运料车的装卸料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参见图1至图4所示,该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包括转运料车1、转运料车定位机构及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其中转运料车1包括底部框架103、竖直框架104及悬臂翻转支架105,其中底部框架103的底部设有脚轮101,竖直框架104设置于底部框架103的一端;竖直框架104上铰接有至少一层悬臂翻转支架105,通过悬臂翻转支架105在底部框架103上方分隔为多层储料区域;竖直框架104上设有用于定位支撑处于水平位置的悬臂翻转支架105的定位支撑机构;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用于对转运料车1进行定位;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设置于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的一侧,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用于驱动转运料车1的悬臂翻转支架105进行翻转,即将悬臂翻转支架105放平或抬起至竖直状态。
参见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运料车1中的定位支撑机构包括横梁109、定位梁1010及三角支撑1011,其中横梁109水平设置于竖直框架104上,悬臂翻转支架105的端部设有两个定位梁1010;当悬臂翻转支架105转动至水平位置时,通过位于上方的横梁109对定位梁1010进行限位,使悬臂翻转支架105不能在继续转动;三角支撑1011设置于竖直框架104的两侧,且位于悬臂翻转支架105的下方,两个三角支撑1011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悬臂翻转支架105。
具体地,悬臂翻转支架105的端部通过两个铰链轴108与竖直框架104连接,铰链轴108位于竖直框架104的内侧,这样悬臂翻转支架105绕铰链轴108向上转动时,可收纳至竖直框架104的内侧。
进一步地,竖直框架104的内侧面设有弹性支撑垫1012,弹性支撑垫1012可对储料区域内存放的小曲率薄板5的端部进行保护,同时对处于竖直状态的悬臂翻转支架105进行缓冲作用,悬臂翻转支架105处于竖直状态的时候与弹性支撑垫1012贴合;优选地,弹性支撑垫1012采用橡胶垫。竖直框架104的外侧上部设有两个把手106,把手106位置符合人机工程学,方便推动料车。竖直框架104的中上部的外侧,在两个把手106之间有RFID码片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部框架103上设有牵引接口107,牵引接口107用于与AGV小车对接。具体地,牵引接口107是嵌入式AGV的机械接口,转运料车1能被AGV托举移动。底部框架103的四角设有叉车口102,便于叉车、堆高车等插接。叉车口102优选钢板及冷弯矩型钢材焊接而成,每个叉车口102下方含有脚轮101,用于小车在地面移动。脚轮101优选两个定向轮,两个万向轮。
优选地,底部框架103、竖直框架104及悬臂翻转支架105均采用冷弯矩型钢材焊接而成,外形均为矩形框,底部框架103与地面平行使用,底部框架103与地面垂直使用。
参见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底部框架103上方的各储料区域用于存放多层叠置的小曲率薄板5,悬臂翻转支架105与小曲率薄板5之间及每两层小曲率薄板5之间均通过多个弹性支撑柱6进行隔离。本实施例中,小曲率薄板5为客车前挡风玻璃,客车前挡风玻璃的上凸小曲率曲面具有小曲率特性。优选地,弹性支撑柱6采用橡胶+eva泡棉。悬臂翻转支架105和底部框架103之间放置P层小曲率薄板5,本实施例中放置六层小曲率薄板5。每两层小曲率薄板5之间放置M行×N列弹性支撑柱6,本实施例是2行×2列弹性支撑柱6。第一层与底部框架103之间放置M行×N列弹性支撑柱6,第P层与悬臂翻转支架105之间放置M行×N列弹性支撑柱6。这样P层小曲率薄板5弹性悬浮于悬臂翻转支架105和底部框架103之间,P层小曲率薄板5的一边弹性抵触于竖直框架104内侧面的弹性支撑垫1012上。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运料车定位机构包括角部定位件2、边部定位件3及斜推定位件4,其中角部定位件2和边部定位件3设置于转运料车1的一侧,角部定位件2用于定位转运料车1的一角,边部定位件3用于定位转运料车1的一侧边;斜推定位件4与角部定位件2相对设置,斜推定位件4用于推动转运料车1至与角部定位件2和边部定位件3接触定位。
具体地,参见图7所示,角部定位件2包括角部定位底座201及设置于角部定位底座201上的角部定位块202,其中角部定位块202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两侧定位面上均设有橡胶垫,通过角部定位块202定位转运料车1的一直角。
参见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边部定位件3包括边部定位底板301及设置于边部定位底板301上的边部定位柱302。具体地,边部定位柱302为矩形柱体结构,且定位面上设有橡胶垫。
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斜推定位件4包括底层框架401、调平机构402、中部框架403、导轨滑块404、气缸405、上平板406、调整机构407、插头408及滚轮409,其中调平机构402设置于底层框架401上,且调平机构402与中部框架403连接,调平机构402用于调整中部框架403的水平度;导轨滑块404设置于中部框架403上,且与上平板406连接;气缸405设置于中部框架403上,且输出端与上平板406连接,气缸405用于驱动上平板406沿导轨滑块404平移;上平板406的顶部平行设有两个插头408,插头408的前端设有滚轮409;调整机构407设置于上平板406上,且与两个插头408的后端抵接,调整机构407用于调整两个插头408的安装位置。
具体地,调整机构407包括固定板及螺纹连接在固定板上的两个调整螺栓,两个调整螺栓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插头408的后端抵接,通过旋转两个调整螺栓来调整两个插头408的位置,调整后通过螺钉将插头408固定。
斜推定位件4工作时,通过气缸405驱动上平板406向前运动,上平板406带动其上的两个插头408向前伸出,两个插头408前端的两个滚轮409分别与转运料车的另一直角的两侧接触;气缸405继续向前伸出,通过两个滚轮409推动转运料车1与角部定位块202和边部定位柱302接触,完成精准定位。也就是说,通过斜推定位件4推动转运料车1另一角的两条边局部,在角部定位件2和边部定位件3配合下进行自动定位转运料车1。
本实施例中,底层框架401优选钢结构焊接类型,其下端固定于地面。调平机构402的下端连接底层框架401,调平机构402的上端连接中部框架。调平机构402优选细牙螺栓和螺母组。中部框架403优选钢板焊接而成的钢结构。导轨滑块404的导轨上端连接上平板106,导轨滑块404的滑块下端连接中部框架403,导轨滑块404将中部框架403和上平板106组成直线运动副。气缸405优选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气缸405的缸体连接中部框架403,气缸405的伸缩头通过浮动接头连接上平板106。
参见图2、图10-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包括框架701、翻转轴702、翻转臂703、摆动板704、摆动气缸705及拨动装置,其中翻转轴702转动安装在框架701的顶部的两个轴承座上;摆动气缸705的尾部铰接在框架701的下部,摆动气缸705的输出端与摆动板704的一端铰接,摆动板704的另一端与翻转轴702固定连接;翻转臂703的一端与翻转轴702或摆动板704固定连接,翻转臂703的另一端与拨动装置连接。摆动气缸705通过摆动板704驱动翻转轴702转动,翻转轴702带动翻转臂703摆动。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拨动装置包括水平变位机构7010、拨动板7011及旋转柱7012,其中水平变位机构7010设置于翻转臂703的另一端端部,且沿水平方向输出动力,拨动板7011设置于水平变位机构7010的输出端,拨动板70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旋转柱7012。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水平变位机构7010包括拨动气缸70101、浮动接头70102及导向杆70104,其中拨动气缸70101设置于翻转臂703的端部,且沿垂直于翻转臂703的方向输出动力,拨动气缸70101的杠杆头通过浮动接头70102与导向杆70104的一端连接,导向杆70104的另一端与拨动板7011连接,拨动气缸70101通过导向杆70104驱动拨动板7011伸缩。导向杆70104为多面体结构,其伸缩通过设置于翻转臂703上的导向槽70103进行导向。具体地,拨动气缸70101采用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
工作时,悬臂翻转支架105被拨动装置拾取后,两个旋转柱7012分别位于悬臂翻转支架105的两侧。翻转臂703转动,将悬臂翻转支架105从水平状态变成翻转竖起状态。其过程中,两个旋转柱7012与悬臂翻转支架105相对抵触及滑动。两个旋转柱7012与悬臂翻转支架105相对抵触及滑动的目的是,将悬臂翻转支架105与翻转臂703在拨动运动中进行锁定。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10-12所示,框架701的顶部还设有水平限位组件A706、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水平限位组件B7013,其中水平限位组件A706设置于翻转轴702的一侧,水平限位组件A706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翻转臂703;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水平限位组件B7013设置于翻转轴702的另一侧,其中竖直锁定机构709用于锁定处于竖直状态的翻转臂703;水平限位组件B7013用于对处于锁定悬臂翻转支架105状态下的翻转臂703进行限位。
具体地,参见图10所示,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水平限位组件B7013均包括水平气缸及设置于水平气缸输出端的限位柱,水平气缸驱动限位柱伸缩,限位柱的伸缩通过设置于框架701的顶部的导向孔进行导向。本实施例中,两个水平气缸采用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摆动板704上设有摆动板定位孔708,当翻转臂703处于竖直状态时,竖直锁定机构709通过限位柱与摆动板定位孔708对接,实现翻转臂703的锁定。本实施例中,竖直锁定机构709中的限位柱为圆锥插头,方便圆锥插头与摆动板704上的摆动板定位孔708顺畅对接。
具体地,参见图11所示,水平限位组件A706包括水平支撑座和调整组件707,其中水平支撑座设置于框架701的顶部,调整组件707设置于框架701上且与水平支撑座的底部抵接,调整组件707用于调整水平支撑座的安装高度。当翻转臂703向下转动至水平位置时,通过水平限位组件A706中的水平支撑座支撑限位。本实施例中,调整组件707可以调节水平支撑座相对框架701之间的位置和姿态,调整组件707优选细牙螺钉和螺母。
具体地,参见图12所示,水平限位组件B7013中的水平气缸驱动限位柱伸出与摆动板704的上方抵接,从而限制翻转臂703向下转动。本实施例中,水平限位组件B7013中的限位柱与摆动板704为面接触。摆动气缸705采用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框架701含有上平台和下平台,摆动气缸705的尾部铰接在下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为市购产品,品牌:SMC。型号:MDNBF32-125-D-M9PL。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含有锁头部件、缸体和活塞杆。单杆双作用带锁气缸含有三个气孔,其中两个气孔和正常单杆双作用气缸一样,可以控制活塞杆的上下运动。活塞杆的头部将缸体内部分成上方无杆腔和下方有杆腔。第三个气孔可以将缸体和活塞杆锁定在任意长度位置。本实施例为第三个气孔加压缩空气导致克服弹簧力将缸体和活塞杆在任意长度摩擦解除锁定,优点是突然断电断气状态下,将缸体和活塞杆在任意长度位置相对锁定。浮动接头为市购产品,品牌:SMC,型号:JA30-10-125,浮动角度为5°的浮动接头。浮动接头一端连接活塞杆,浮动接头的另外一端连接导向杆或限位柱,浮动接头成为活塞杆和导向杆的球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工作过程是:
参见图14所示,转运料车1的初始状态是:悬臂翻转支架105处于竖直收纳状态,且通过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锁定。在转运料车1的第一层储料区域内放置小曲率薄板5,每两层小曲率薄板5之间通过多个弹性支撑柱6分隔。在第一层储料区域内的最上层小曲率薄板5上放置多个弹性支撑柱6。
参见图15所示,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驱动翻转臂703向下转动,翻转臂703带动悬臂翻转支架105向下转动至水平位置,悬臂翻转支架105落在多个弹性支撑柱6上,这样在该悬臂翻转支架105的上方形成第二层储料区域。
参见图16所示,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驱动翻转臂703至竖直状态,且通过竖直锁定机构709锁定该姿态。在转运料车1的第二层储料区域内放置小曲率薄板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拾取悬臂翻转支架后,将悬臂翻转支架进行翻转,从水平状态翻转变成竖起状态,或者从竖起状态翻转变成水平状态,在翻转过程中通过两个旋转柱锁定悬臂翻转支架,提高翻转运动的安全性能;同时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进行位姿锁定,避免突然断电断气状态下,出现意外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运料车通过在竖直框架上设置悬臂翻转支架,增加存放区域,提高物料转运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保证各存放区域内的小曲率薄板不受挤压,避免造成严重的损失。非工作状态时,悬臂翻转支架可收纳至竖直框架的内侧,方便小曲率薄板的装卸,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运料车定位机构能对转运料车进行精准定位,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性。相对传统的人工转运和安装,与操作者的操作经验关系较小,避免了对于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节省人工,降低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运料车(1),包括底部框架(103)、竖直框架(104)及悬臂翻转支架(105),其中底部框架(103)的底部设有脚轮(101),竖直框架(104)设置于底部框架(103)的一端;竖直框架(104)上铰接有至少一层悬臂翻转支架(105),通过悬臂翻转支架(105)在底部框架(103)上方分隔为多层储料区域;竖直框架(104)上设有用于定位支撑处于水平位置的悬臂翻转支架(105)的定位支撑机构;
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用于对转运料车(1)进行定位;
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设置于转运料车定位机构的一侧,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用于驱动悬臂翻转支架(105)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7)包括框架(701)、翻转轴(702)、翻转臂(703)、摆动板(704)、摆动气缸(705)及拨动装置,其中翻转轴(702)转动安装在框架(701)的顶部;摆动气缸(705)的尾部铰接在框架(701)的下部,摆动气缸(705)的输出端与摆动板(704)的一端铰接,摆动板(704)的另一端与翻转轴(702)固定连接;翻转臂(703)的一端与翻转轴(702)或摆动板(704)固定连接,翻转臂(703)的另一端与拨动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装置包括水平变位机构(7010)、拨动板(7011)及旋转柱(7012),其中水平变位机构(7010)设置于所述翻转臂(703)的另一端端部,拨动板(7011)设置于水平变位机构(7010)的输出端,拨动板(70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旋转柱(70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701)的顶部还设有水平限位组件A(706)、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水平限位组件B(7013),其中水平限位组件A(706)设置于所述翻转轴(702)的一侧,水平限位组件A(706)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所述翻转臂(703);
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水平限位组件B(7013)设置于所述翻转轴(702)的另一侧,其中竖直锁定机构(709)用于锁定处于竖直状态的所述翻转臂(703);水平限位组件B(7013)用于对处于锁定所述悬臂翻转支架(105)状态下的所述翻转臂(703)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限位组件A(706)包括水平支撑座和调整组件(707),其中水平支撑座设置于所述框架(701)的顶部,所述调整组件(707)设置于所述框架(701)上且与水平支撑座的底部抵接,所述调整组件(707)用于调整所述水平支撑座的安装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锁定机构(709)和所述水平限位组件B(7013)均包括水平气缸及设置于水平气缸输出端的限位柱;
所述摆动板(704)上设有摆动板定位孔(708),当所述翻转臂(703)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竖直锁定机构(709)通过限位柱与摆动板定位孔(708)对接,实现所述翻转臂(703)的锁定;
所述水平限位组件B(7013)驱动限位柱伸出与所述摆动板(704)的上方抵接,从而限制所述翻转臂(703)向下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机构包括横梁(109)、定位梁(1010)及三角支撑(1011),其中横梁(109)水平设置于所述竖直框架(104)上,所述悬臂翻转支架(105)的端部设有两个定位梁(1010);当所述悬臂翻转支架(105)转动至水平位置时,通过横梁(109)对定位梁(1010)进行限位;
三角支撑(1011)设置于所述竖直框架(104)的两侧,且位于悬臂翻转支架(105)的下方,两个三角支撑(1011)用于支撑处于水平状态的悬臂翻转支架(10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翻转支架(105)的端部通过两个铰链轴(108)与所述竖直框架(104)连接,铰链轴(108)位于所述竖直框架(104)的内侧,所述悬臂翻转支架(105)绕铰链轴(108)向上转动收纳至所述竖直框架(104)的内侧;所述竖直框架(104)的内侧面设有弹性支撑垫(1012);所述竖直框架(104)的外侧上部设有把手(10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料车定位机构包括角部定位件(2)、边部定位件(3)及斜推定位件(4),其中角部定位件(2)和边部定位件(3)设置于转运料车(1)的一侧,角部定位件(2)用于定位转运料车(1)的一角,边部定位件(3)用于定位转运料车(1)的一侧边;斜推定位件(4)与角部定位件(2)相对设置,斜推定位件(4)用于推动转运料车(1)至与角部定位件(2)和边部定位件(3)接触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推定位件(4)包括底层框架(401)、调平机构(402)、中部框架(403)、导轨滑块(404)、气缸(405)、上平板(406)、调整机构(407)、插头(408)及滚轮(409),其中调平机构(402)设置于底层框架(401)上,且调平机构(402)与中部框架(403)连接,调平机构(402)用于调整中部框架(403)的水平度;导轨滑块(404)设置于中部框架(403)上,且与上平板(406)连接;气缸(405)设置于中部框架(403)上,且输出端与上平板(406)连接,气缸(405)用于驱动上平板(406)沿导轨滑块(404)平移;上平板(406)的顶部平行设有两个插头(408),插头(408)的前端设有滚轮(409);调整机构(407)设置于上平板(406)上,且与两个插头(408)的后端抵接,调整机构(407)用于调整两个插头(408)的安装位置。
CN202221667257.9U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Active CN2177786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257.9U CN217778666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7257.9U CN217778666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666U true CN217778666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37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7257.9U Active CN217778666U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6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08544A1 (zh) 一种轻型双向堆垛车
US5000645A (en) Apparatus for handling containers, load pallets or similar load units, and structure of the load units
CN206955570U (zh) 一种前移式电动叉车用前驱总成
AU663750B2 (en) Battery changer on a mobile machine
KR100984538B1 (ko) 화물용 양하역 장치
WO2010094935A1 (en) Laterally extendible trailer for handling of loads such as containers
US3998346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JPH11199058A (ja) フォーク駆動式荷役装置及び荷役方法
US7841822B2 (en) Manipulator for a lift truck
CN217778666U (zh) 一种转运料车悬臂支架翻转竖起装置
CN115057267A (zh) 一种集装箱自动上下车系统
EP3962795B1 (en) Pallet truck
JP3375464B2 (ja) エレベータ式立体駐車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式自走縦重列立体駐車設備
JP2006001661A (ja) 重量物移動装置と重量物移動台車および立体駐車場
CN111776989A (zh) 一种稳固型建筑用装卸车
CN217778713U (zh) 一种转运料车及其定位装置
CN215284870U (zh) 一种可升降倾斜式的防震手推车
GB2468031A (en) Extendible width trailer for container handling
CN215160741U (zh) 自由提升的高强度内门架组件
CN214114830U (zh) 一种多功能叉车
KR102623226B1 (ko) 무게 중심 이동이 가능한 캐터필러형 접이식 지게차
CN219905605U (zh) 一种立体储存设备
CN214113184U (zh) 一种移动仓储装置
CN216882575U (zh) 瓶体装配流水线
CN117842682A (zh) 集装箱装载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