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73745U - 搬运车 - Google Patents

搬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73745U
CN210973745U CN201921649638.2U CN201921649638U CN210973745U CN 210973745 U CN210973745 U CN 210973745U CN 201921649638 U CN201921649638 U CN 201921649638U CN 210973745 U CN210973745 U CN 210973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truck
loading platform
goods
dr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96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盼盼
高林
易明德
张辉
林永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96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73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73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73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搬运车,该搬运车包括车体、载物平台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载物平台包括承重部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将货物约束在所述承重部上,所述承重部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重部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改变位于所述载物平台上的货物的姿态。上述搬运车在运输货物时,通过止挡部将货物约束在承重部上,可以防止货物从搬运车上翻倒掉落;此外,载物平台还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改变位于其上的货物的姿态,这有利于货物能够顺利通过具有空间限制的建筑物,这样,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即可自动将货物倾斜,无需人工搬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Description

搬运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搬运车。
背景技术
箱柜或集装箱体通常采用手动叉车或电动叉车搬运。而现有的叉车在有坡度或颠簸路段,会使所搬运的箱体存在左右侧翻或向后翻倒的风险,并且当搬运的箱体高度超出常规时,使用电动叉车不能穿过一般建筑物的门洞,例如,无法通过普通电梯实现不同楼层之间的转移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搬运车,该能防止货物倾翻、且能使较高的货物通过空间狭窄的建筑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搬运车,包括车体、载物平台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载物平台包括承重部和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用于将货物约束在所述承重部上,所述承重部铰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承重部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改变位于所述载物平台上的货物的姿态。
可选地,所述承重部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的连接处与所述车体的后端铰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载物平台具有装卸位置和运输位置,在所述装卸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接近地面设置,在所述运输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在竖直平面内向上翘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被构造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由多个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支臂构成,每个所述支臂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
可选地,所述承重部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所述止挡部包括第一护栏、第二护栏、活动门,所述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护栏、第二护栏、活动门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同侧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货物的中空空间,所述活动门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中空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护栏和所述第二护栏均形成为梯形框架结构,所述梯形框架结构的底端与所述承重部固定,所述梯形框架结构的顶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活动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止挡部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活动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护栏枢转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护栏通过锁止机构可分离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体的前端形成有支撑部,以用于限制所述载物平台在竖直平面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搬运车还包括行走轮、转向轴、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行走轮沿所述车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下方,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行走轮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向轴转动以带动所述行走轮转向,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行走。
可选地,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转向轴的后方,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载物平台倾斜和所述行走轮的行走和转向,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操纵手柄,所述操纵手柄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轴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把手端,所述把手端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操控按钮。
可选地,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液压站,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物平台上,以带动载物平台倾斜,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以对应地带动所述行走轮转向以及所述行走轮行走,所述液压站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前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搬运车在运输货物时,通过止挡部将货物约束在承重部上,在途径斜坡路段或坎坷路段时,可以防止货物从搬运车上翻倒掉落;并且,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货物放置在车体上的方案,本公开通过载物平台固定货物,可以降低货物在运输途中的震动,有效防止货物开裂、破碎等,提升了货物在搬运车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载物平台还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改变位于其上的货物的姿态,这有利于货物能够顺利通过具有空间限制的建筑物,例如,在搬运较高的货物时,可以将载物平台平卧放置,使载物平台上的货物能顺利通过低矮的门洞或电梯等建筑物,这样,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即可自动将货物倾斜,无需人工搬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侧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前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附视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货物处于装卸位置的状态;
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货物处于运输位置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体 11 支撑部 2 载物平台
21 承重部 211 第一支撑构件 2111 加强板
2112 安置板 212 第二支撑构件 2121 支臂
2122 置货部 2123 弯钩 22 止挡部
221 第一护栏 222 第二护栏 223 活动门
224 锁止机构 3 第一驱动装置 4 货物
5 行走轮 6 转向轴 7 控制盒
8 操纵手柄 81 把手端 82 操控按钮
9 液压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指产品处于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可以理解为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也与附图中图面的“上、下”相对应;“前、后、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是基于附图箭头所示的方向;“内”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搬运较高的货物遇到低矮门洞或电梯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抬起货物将货物倾倒放置,十分费时耗力。
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搬运车,包括车体1、载物平台2和第一驱动装置3,该载物平台2主要用于装载货物4,载物平台2可以包括承重部21和止挡部22,其中,承重部21主要用于承受货物4的重量,止挡部22用于将货物4约束在承重部21上,承重部21铰接在车体1上,第一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承重部2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改变位于载物平台2上的货物4的姿态。
这里,承重部21可以通过球铰或销轴式铰链设置在车体1上,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载物平台2以该铰接点为中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使货物4以不同姿态放置。例如,以集装箱或矩形柜等呈长方体状的货物4为例,其具有面积较大四个侧面和面积较小的两个端面,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该货物4的端面可以处于水平面内、竖直面内或倾斜面内等不同位置,也就是说,该货物4在直立状态、倾斜状态或者横卧状态等不同的姿态之间转换。
这样,本公开提供的搬运车在运输货物4时,通过止挡部22将货物4约束在承重部21上,在途径斜坡路段或坎坷路段时,可以防止货物4从搬运车上翻倒掉落;并且,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直接将货物4放置在车体1上的方案,本公开通过载物平台2固定货物4,可以降低货物4在运输途中的震动,有效防止货物4开裂、破碎等,提升了货物4在搬运车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载物平台2还能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作用下改变位于其上的货物4的姿态,这有利于货物4能够顺利通过具有空间限制的建筑物,例如,在搬运较高的货物4时,可以将载物平台2平卧放置,使载物平台2上的货物4能顺利通过低矮的门洞或电梯等建筑物,这样,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即可自动将货物4倾斜,无需人工搬动,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6详细阐述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搬运车的具体结构。
具体地,如图1所示,承重部21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的连接处与车体1的后端铰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载物平台2具有装卸位置和运输位置,在装卸位置(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构件212接近地面设置,在运输位置(如图6所示),第二支撑构件212在竖直平面内向上翘起。当载物平台2从运输位置转动到倾斜45°状态之间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构件211用于承受货物4的大部分重量,当载物平台2从倾斜45°状态转动到装卸位置之间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构件212用于承受货物4的大部分重量。也就是说,不论货物4以怎样的姿态运输,L型的承重部21均能满足对货物4的承重需求。
作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承重部21可以通过销轴式铰链铰接在车体1的后端边缘处,并且承重部21的旋转轴线沿车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这样,如图2和图5所示,当载物平台2位于装卸位置时,第二支撑构件212可以伸出于车体1的后端,甚至可以低于车体1后端的上表面更接近底面设置,便于将第二支撑构件212插入到货物4底部,使货物4抬起。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承重部21与车体1的铰接点可以更靠近车体1中心位置,当载物平台2位于装卸位置时,第二支撑构件212可以完全置于车体1上,只需将货物4搬至第二支撑构件212上即可,这种构造方式可以在装卸货物4时缓解铰链承受的压力。
这里需说明的是,承重部21的设计应基于承重能力强、重量轻两方面进行考虑,因此,可以选用高强度轻质材料制造该承重部21。作为本公开的一种示例,可以选用铝合金、合金钢等金属材料,或者选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但不仅限于此。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构件211被构造为框架结构,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构件211包括矩形边梁,以及呈十字形连接在四个边梁之间的多个中心梁,结构简单,框架结构可以减轻载物平台2的重量,从而降低搬运车搬运的阻力。
可选地,第一支撑构件211的边梁和中心梁可以由型材组成,例如截面不同的工字钢、槽钢、角钢、H型钢等,但不仅限于此,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件的承重能力。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一支撑构件211上还可以包括多个加强板2111,作为一种示例,加强板2111可以构造成三角形,且集中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211的中间位置,以增强第一支撑构件211中部的承重能力。在本公开其他实施方式中,加强板2111也可以构造成矩形或其他多边形,并且分散布置在第一支撑构件211的边角等位置,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支撑构件212由多个垂直于第一支撑构件211的支臂2121构成,每个支臂2121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211上。例如,该支臂2121可以包括构造成L形的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和置货部2122,该安装部与第一支撑构件211贴合布置,相应的,第一支撑构件211上可以形成有固定该安装部的安置板2112,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将安装部固定到该安置板2112上,安装部的一端可以形成为弯钩2123,卡接在安置板2112的边缘,以提高支臂2121的稳定性;置货部2122与第一支撑构件211垂直,用于在载物平台2的装卸位置叉取货物4。
根据上述结构,多个支臂2121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211上,例如设置两个、三个支臂等,根据货物4的尺寸,可以适应性改变相邻支臂2121之间的间距以更好的适配货物4。
作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如上所述,承重部21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而用于将货物4约束在承重部21上的止挡部22包括第一护栏221、第二护栏222、活动门22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护栏221和第二护栏222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构件2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护栏221、第二护栏222、活动门223与第二支撑构件212位于第一支撑构件211的同侧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货物4的中空空间,活动门223用于打开或封闭中空空间。这样,在载物平台2的装卸位置,货物4置入该中空空间后,通过承重部21、第一护栏221、第二护栏222和活动门223可以限制货物4五个方向的自由度,从而可以防止货物4倾翻。
第一护栏221和第二护栏222可以被构造成多种形式,这里为了减轻载物平台2的重量,作为一种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护栏221和第二护栏222均形成为梯形框架结构,梯形框架结构的底端与承重部21固定,梯形框架结构的顶端分别连接在活动门223的两侧。这里的底端和顶端基于梯形框架结构而言的,即以梯形框架结构的两平行边的长边为底端,短边为顶端。
作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上述梯形框架结构上布置有多个垂直于底端的加强梁,其中,针对位于顶端和底端之间的加强梁而言,其一端与顶端相连,另一端对应底端所在的位置沿载物平台2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这样,可以加强第一支撑构件211的中间位置的结构强度。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止挡部22还包括锁止机构224,活动门223的一侧与第一护栏221枢转连接,另一侧与第二护栏222通过锁止机构224可分离地连接。该锁止机构224可以是卡扣型锁、插销型锁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这里,活动门223也可以形成为框架结构,以减轻载物平台2的重量。
如图5、图6所示,车体1的前端形成有支撑部11,以用于限制载物平台2在竖直平面的旋转角度。这样,载物平台2的运输位置呈倾斜状,这样,可以减小车体1的长度,便于搬运车进入电梯等建筑物。另外,相对于平卧状态的载物平台2来说,第一驱动装置3更容易将倾斜状态的载物平台2驱动,因此也就更省力。
此外,在本公开中,如图1所示,搬运车还包括行走轮5、转向轴6、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第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行走轮5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车体1的下方,转向轴6与行走轮5相连,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向轴6转动以带动行走轮5转向,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行走轮5行走。根据搬运车的长度以及载重能力,沿车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行走轮5,例如,分别在前端、后端设置两组行走轮5,或者,在车体1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间隔设置多组行走轮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轴6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可以仅与最前端的行走轮5相连,以带动最前端的行走轮5转向,行走轮5带动车体1转向,后方的行走轮5随车体1转向。
在本公开中,搬运车还包括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和安装该控制器的控制盒7,控制盒7设置在转向轴6的后方,第二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控制盒7中,且与转向轴6相连,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3和第二驱动装置相连,以控制载物平台2倾斜和行走轮5的行走和转向。
此外,搬运车还包括操纵手柄8,操纵手柄8的一端与转向轴6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把手端81,把手端81上设置有多个与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操控按钮82。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把手端81,手动转动转向轴6以实现行走轮5转向,并且通过拉动或推动操纵手柄8,使搬运车前进或后退,或者,通过把手端81上的操控按钮82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和/或第三驱动装置启动以驱动转向轴6转向和/或行走轮5行走。操控按钮8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置有控制行走轮5转向的操控按钮82、控制行走轮5行走的操控按钮82、控制载物平台2转动的操控按钮82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搬运车还包括液压站9,第一驱动装置3为液压缸,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车体1上,另一端铰接在载物平台2上,以带动载物平台2倾斜。例如,液压缸的另一端可以铰接在载货平台的中间的加强板2111上,以使液压缸在行程范围内就能够将载物平台2驱动至装卸位置。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装置3也可以是液压马达,其输出轴与载物平台2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中,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以对应地带动行走轮5转向以及行走轮5行走,液压站9设置在车体1的前部。这样,将液压站9、控制盒7、操纵手柄8等组件集中设置在车体1前部,结构紧凑,可以为后部的载物平台2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载物平台(2)和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载物平台(2)包括承重部(21)和止挡部(22),所述止挡部(22)用于将货物(4)约束在所述承重部(21)上,所述承重部(21)铰接在所述车体(1)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用于驱动所述承重部(2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以改变位于所述载物平台(2)上的货物(4)的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21)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的连接处与所述车体(1)的后端铰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所述载物平台(2)具有装卸位置和运输位置,在所述装卸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12)接近地面设置,在所述运输位置,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12)在竖直平面内向上翘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被构造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12)由多个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的支臂(2121)构成,每个所述支臂(2121)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部(21)包括构造成L型的第一支撑构件(211)和第二支撑构件(212),所述止挡部(22)包括第一护栏(221)、第二护栏(222)、活动门(223),所述第一护栏(221)和所述第二护栏(222)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护栏(221)、第二护栏(222)、活动门(223)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2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的同侧以共同限定出容纳货物(4)的中空空间,所述活动门(223)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中空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221)和所述第二护栏(222)均形成为梯形框架结构,所述梯形框架结构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211)固定,所述梯形框架结构的顶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活动门(22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部(22)还包括锁止机构(224),所述活动门(22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护栏(221)枢转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护栏(222)通过所述锁止机构(224)可分离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前端形成有支撑部(11),以用于限制所述载物平台(2)在竖直平面的旋转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车还包括行走轮(5)、转向轴(6)、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行走轮(5)沿所述车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下方,所述转向轴(6)与所述行走轮(5)相连,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转向轴(6)转动以带动所述行走轮(5)转向,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5)行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控制器和安装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盒(7),所述控制盒(7)设置在所述转向轴(6)的后方,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载物平台(2)倾斜和所述行走轮(5)的行走和转向,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操纵手柄(8),所述操纵手柄(8)的一端与所述转向轴(6)固定,另一端形成为把手端(81),所述把手端(81)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的操控按钮(8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车还包括液压站(9),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体(1)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物平台(2)上,以带动所述载物平台(2)倾斜,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液压马达,以对应地带动所述行走轮(5)转向以及所述行走轮(5)行走,所述液压站(9)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前部。
CN201921649638.2U 2019-09-29 2019-09-29 搬运车 Active CN210973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9638.2U CN21097374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搬运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9638.2U CN21097374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搬运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73745U true CN210973745U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57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9638.2U Active CN210973745U (zh) 2019-09-29 2019-09-29 搬运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73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442A (zh) * 2020-07-15 2022-01-18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机器人系统及货物搬运方法
CN113942442B (zh) * 2020-07-15 2024-06-07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机器人系统及货物搬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2442A (zh) * 2020-07-15 2022-01-18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机器人系统及货物搬运方法
CN113942442B (zh) * 2020-07-15 2024-06-07 深圳市卓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货物配送机器人系统及货物搬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L2008775C2 (en)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nd assembly of an 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and a platform.
AU2015295135B2 (en) Individual, universal, removable, load-bearing pallet for car-carrying vehicle
KR102326550B1 (ko) 관절식 암을 갖는 트롤리
US5803698A (en) Bodied vehicle
US20090297305A1 (en) Material handling device
US8403617B2 (en) Bin handling apparatus
CN210973745U (zh) 搬运车
US9932058B2 (en) Scaffolding transport cart
US8230598B2 (en) Rollover wash unit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rollover wash unit
WO2017149043A1 (en) An assembly for handling barriers
KR102044089B1 (ko) 일반트럭 탑재용 덤프 적재함 모듈
KR101236531B1 (ko) 적재물 반출입장치
EP2774812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f a concrete element
US20170036893A1 (en) Apparatus for moving a shipping container
JP6885556B1 (ja) 荷役装置
CN221114029U (zh) 一种手推翻斗小车
JP3011534U (ja) 積載物運搬車輌の積載装置
WO2009145780A1 (en) Material handling device
CN117735268A (zh) 卸货平台和卸货方法
KR20240082549A (ko) 컨테이너 박스 운반 및 저장 구조물
JPH0826687A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車の載置機構
JPH06127616A (ja) 台車搬送設備
JPH0713638U (ja) 運搬車
JPH07172229A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車の載置機構
JPH05178420A (ja) 棚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