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78302U -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8302U
CN217778302U CN202221834989.2U CN202221834989U CN217778302U CN 217778302 U CN217778302 U CN 217778302U CN 202221834989 U CN202221834989 U CN 202221834989U CN 217778302 U CN217778302 U CN 217778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vehicle
window
window glass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49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江涛
宫雨
王习文
张春林
孙国强
丰刚磊
李莹
谢伟
李金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inachua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inachua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inachua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inachua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49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8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8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8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车辆的车门组件包括:车门结构,车门结构包括车门和车窗玻璃,车门包车门本体和车窗边框,车窗边框设于车门本体上端且与车门本体共同限定出窗口,车窗玻璃设于车门且相对车门具有遮挡窗口的第一遮挡位置和隐藏于车门内的第一隐藏位置,车窗玻璃适于在第一遮挡位置和第一隐藏位置间移动,窗口被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车窗玻璃位于车窗边框的后边框外侧以遮挡车窗边框的后边框。该车门组件的整体外观一致性较高。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有边框车门主要包括车门本体、窗框和车窗玻璃。窗框设置在车门本体的上方位置,窗框由两条竖直设置的前、后边框和一条平行设置的顶部边框与车门本体共同形成。车窗玻璃可以活动设置在窗框内部,且车窗玻璃和窗框的大小形状相互匹以封闭窗框。但是,当窗框被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位于车辆B柱附近处的边框裸露在车窗玻璃外侧,这样就导致有边框车门的整体外观一致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该车门组件的整体外观一致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门组件,包括:
前车门结构,所述前车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和前车窗玻璃,所述前车门包括前车门本体和前车窗边框,所述前车窗边框设于所述前车门本体上端且与所述前车门本体共同限定出前窗口,所述前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前车门且相对所述前车门具有遮挡所述前窗口的第一遮挡位置和隐藏于所述前车门内的第一隐藏位置,所述前车窗玻璃适于在所述第一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一隐藏位置间移动,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位于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外侧以遮挡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
后车门结构,所述后车门结构包括后车门和后车窗玻璃,所述后车门包括后车门本体和后车窗边框,所述后车窗边框设于所述后车门本体上端且与所述后车门本体共同限定出后窗口,所述后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后车门且相对所述后车门具有遮挡所述后窗口的第二遮挡位置和隐藏于所述后车门内的第二隐藏位置,所述后车窗玻璃适于在所述第二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二隐藏位置间移动,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后车窗玻璃位于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外侧以遮挡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组件,通过将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设置于前车窗玻璃的内侧;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设置于后车窗玻璃的内侧,以使前车窗玻璃和后车窗玻璃之间可以形成尺寸较小的间隙,且该间隙与前车门本体和后车门本体之间的部分间隙高度重合,进而可以提高前车窗玻璃和后车窗玻璃的表面质量,以使车辆车窗的整体表面平整度较高,整体外观一致性较好,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车辆的整体外观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前车窗玻璃和后车窗玻璃的密封性能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与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的后端面共面;
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与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的前端面共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和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均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和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具有第一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延长面与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的延长面相交;
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具有第二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延长面与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的延长面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且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与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邻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车门本体内形成有前玻璃容纳腔,所述前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所述前窗口连通,所述前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所述前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隐藏位置时,所述前车窗玻璃隐藏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
所述后车门本体内形成有后玻璃容纳腔,所述后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所述后窗口连通,所述后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所述后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二隐藏位置时,所述后车窗玻璃隐藏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前车窗玻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车窗玻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二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二隐藏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一马达、主升臂、副升臂和导向臂,所述副升臂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固定连接,所述主升臂连接在所述副升臂和所述第一马达之间,所述副升臂与所述导向臂导向配合,所述第一马达通过驱动所述主升臂带动所述副升臂沿着所述导向臂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副升臂设有第一导向销,所述主升臂设有在所述主升臂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所述第一导向销安装于所述长圆形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臂设有在所述导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副升臂设有第二导向销,所述第二导向销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段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段上方,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段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段竖直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还包括:第三导向段,所述第三导向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段之间,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三导向段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三导向段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段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升臂靠近所述第一马达的端部设有驱动齿轮盘,所述驱动齿轮盘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啮合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销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销外侧套设有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和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均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二马达、螺纹拉索、玻璃支架和导向臂,所述玻璃支架与对应的车窗玻璃连接,所述螺纹拉索连接在所述玻璃支架和所述第二马达之间,所述导向臂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马达通过驱动所述螺纹拉索带动所述玻璃支架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所述导向臂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板设有导槽和环形拉索槽,所述玻璃支架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槽内且与所述螺纹拉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拉索安装于所述环形拉索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螺纹拉索和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间啮合有齿轮轴,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齿轮轴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拉索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所述导向臂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导向臂设有在所述导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臂对应的所述车窗玻璃设有第三导向销,所述第三导向销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玻璃支架设有第四导向销,与所述玻璃支架对应的车窗玻璃设有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四导向销安装于所述条形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车门组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车门组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10-车门组件;
100-前车门结构;
110-前车门;111-前车门本体;112-前车窗边框;
120-前车窗玻璃;121-第一倾斜面;
130-前窗口;
140-第一驱动机构;141-第一马达;142-主升臂;143-副升臂;144-导向臂;145-驱动齿轮盘;146-第二马达;147-螺纹拉索;148-玻璃支架;149-齿轮轴;1421-长圆形孔;1431-第一导向销;1432-第二导向销;1442-第一导向段;1443-第二导向段;1444-第三导向段;1481-滑块;
150-第三导向销;151-导向销;152-条形孔;
200-后车门结构;
210-后车门;211-后车门本体;212-后车窗边框;
220-后车窗玻璃;221-第二倾斜面;
230-后窗口;
240-第一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维护工具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维护工具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车门组件10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车门组件10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10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10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10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车门组件10的第四状态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10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10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10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车门组件10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组件10,包括:前车门结构100和后车门结构200,前车门结构100包括前车门110和前车窗玻璃120,前车门110包括前车门本体111和前车窗边框112,前车窗边框112设于前车门本体111上端且与前车门本体111共同限定出前窗口130,前车窗玻璃120设于前车门110且相对前车门110具有遮挡前窗口130的第一遮挡位置(图中未示出)和隐藏于前车门110内的第一隐藏位置(图中未示出),前车窗玻璃120适于在第一遮挡位置和第一隐藏位置间移动,前窗口130被前车窗玻璃120完全封闭时,前车窗玻璃120位于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外侧以遮挡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后车门结构200包括后车门210和后车窗玻璃220,后车门210包括后车门本体211和后车窗边框212,后车窗边框212设于后车门本体211上端且与后车门本体211共同限定出后窗口230,后车窗玻璃220设于后车门210且相对后车门210具有遮挡后窗口230的第二遮挡位置(图中未示出)和隐藏于后车门210内的第二隐藏位置(图中未示出),后车窗玻璃220适于在第二遮挡位置和第二隐藏位置间移动,后窗口230被后车窗玻璃220完全封闭时,后车窗玻璃220位于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外侧以遮挡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
具体地,车辆1的长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X所指的方向,车辆1的高度方向可以为图1中Y所指的方向。前车窗边框112可以包括前车窗边框112的前边框、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和前车窗边框112的顶边框。其中,前车窗边框112的前边框和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可以沿着车辆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前车窗边框112的前边框靠近车辆1的前挡风玻璃(图中未示出)。前车窗边框112的顶边框和前车门本体111可以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前车窗边框112的顶边框靠近车辆1的车顶。前车窗边框112的前边框、前车窗边框112的顶边框和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依次连接并与前车门本体111可以共同围成前窗口130,前窗口130和前车窗玻璃120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前车窗玻璃120可以活动设置在前窗口130内,例如,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前车窗玻璃120可以从车辆1的下方位置上升至车辆1的上方位置,以封闭前窗口130。或者,前车窗玻璃120可以从车辆1的上方位置下降至车辆1的下方位置,以打开前窗口130。
第一遮挡位置可以理解为前车窗玻璃120上升至前窗口130内的位置,例如,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一遮挡位置可以为前车窗玻璃120完全封闭前窗口130时所在的位置。或者,如图2、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第一遮挡位置也可以为前车窗玻璃120部分封闭前窗口130时所在的位置。第一隐藏位置可以理解为前车窗玻璃120下降至前车门本体111内,并将前窗口130完全打开时所在的位置,例如,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一隐藏位置可以为前车窗玻璃120完全隐藏在前车门本体111内部时所在的位置。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前车窗玻璃120可以由第一隐藏位置上升至第一遮挡位置,或者前车窗玻璃120可以由第一遮挡位置下降至第一隐藏位置。如此设置可通过控制前车窗玻璃120的上升或下降以封闭或打开前窗口13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当前车窗玻璃120上升至第一遮挡位置并将前窗口130完全封闭时,前车窗玻璃120可以将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完全遮挡,且前车窗玻璃120的后边缘与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的边缘齐平,如此设置以使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可以完全隐藏在前车窗玻璃120的内侧,从而可以提升前车门结构100的整体表面平整度。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后车窗边框212可以包括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后车窗边框212的后边框和后车窗边框212的顶边框。其中,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和后车窗边框212的后边框可以沿着车辆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靠近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后车窗边框212的顶边框和后车门本体211可以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后车窗边框212的顶边框靠近车辆1的车顶。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后车窗边框212的顶边框和后车窗边框212的后边框依次连接并与后车门本体211可以共同围成后窗口230,后窗口230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后车窗玻璃220活动设置在后窗口230内,例如,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后车窗玻璃220可以从车辆1的下方位置上升至车辆1的上方位置,以封闭后窗口230。或者,后车窗玻璃220可以从车辆1的上方位置下降至车辆1的下方位置,以打开后窗口230。
第二遮挡位置可以理解为后车窗玻璃220上升至后窗口230内的位置,例如,如图1、图3和图7所示,第二遮挡位置可以为后车窗玻璃220完全封闭后窗口230时所在的位置。或者,如图2、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第二遮挡位置也可以为后车窗玻璃220部分封闭后窗口230时所在的位置。第二隐藏位置可以理解为后车窗玻璃220下降至后车门本体211内,并将后窗口230完全打开时所在的位置,例如,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二隐藏位置可以为后车窗玻璃220完全隐藏在后车门本体211内部时所在的位置。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后车窗玻璃220可以由第二隐藏位置上升至第二遮挡位置,或者后车窗玻璃220可以由第二遮挡位置下降至第二隐藏位置。如此设置可通过控制后车窗玻璃220的上升或下降以封闭或打开后窗口23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图3和图7所示,当后车窗玻璃220上升至第二遮挡位置并将后窗口230完全封闭时,后车窗玻璃220可以将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完全遮挡,且后车窗玻璃220的前边缘与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的边缘齐平,如此设置以使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可以完全隐藏在后车窗玻璃220的内侧,从而可以提升后车门结构200的整体表面平整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门组件10,通过将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设置于前车窗玻璃120的内侧;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设置于后车窗玻璃220的内侧,以使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之间可以形成尺寸较小的间隙,且该间隙与前车门本体111和后车门本体211之间的部分间隙高度重合,进而可以提高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的表面质量一致性,以使车辆1车窗的整体表面平整度较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车辆1的整体外观质量。同时,还可以使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密封性能较高。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窗口130被前车窗玻璃120完全封闭时,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与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的后端面共面;后窗口230被后车窗玻璃220完全封闭时,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与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的前端面共面。
具体地,前车窗玻璃120的前端面可以理解为前车窗玻璃120与前挡风玻璃相邻的边缘所在的平面,相应的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可以为理解为前车窗玻璃120与后车窗玻璃220相邻的边缘所在的平面,且前车窗玻璃120的前端面和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可以均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的后端面可以理解为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所在的平面,且该平面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设置以使前车窗玻璃120可以完全遮挡前车窗边框112的后边框。
进一步地,后车窗玻璃220的后端面可以理解为后车窗玻璃220与后挡风玻璃(图中未示出)相邻的边缘所在的平面,相应的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可以为理解为后车窗玻璃220与前车窗玻璃120相邻的边缘所在的平面,且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后端面可以均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的前端面可以理解为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所在的平面,且该平面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设置以使后车窗玻璃220可以完全遮挡后车窗边框212的前边框。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均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倾斜延伸,且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平行。
具体地,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可以均沿着车辆1高度方向朝向车辆1的后方倾斜并延伸,且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的延伸方向互相平行,如此设置可以使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之间可以形成尺寸较小的间隙,以便可以提高车辆1车窗玻璃的整体外观质量。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车窗玻璃120的前端面具有第一倾斜面121,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倾斜面121的延长面与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的延长面相交;后车窗玻璃220的后端面具有第二倾斜面221,在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第二倾斜面221的延长面与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的延长面相交。
具体地,第一倾斜面121可以与前车窗边框112的前边框相匹配,第二倾斜面221可以与后车窗边框212的后边框相匹配。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第一倾斜面121和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面在车辆1上方的延伸面可以相交,第二倾斜面221和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面在车辆1上方的延伸面可以相交。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高前车窗玻璃120、后车窗玻璃220对前窗口130、后窗口230的密封效果。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121与车辆1的前挡风玻璃平行。具体地,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第一倾斜面121和前挡风玻璃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如此设置以使第一倾斜面121和前挡风玻璃可以互相平行。
请继续参见图1、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前窗口130被前车窗玻璃120完全封闭、且后窗口230被后车窗玻璃220完全封闭时,前车窗玻璃120的后端与后车窗玻璃220的前端邻接。具体地,当前车窗玻璃120由第一隐藏位置上升至第一遮挡位置以完全封闭前窗口130,以及后车窗玻璃220由第二隐藏位置上升至的人遮挡位置以完全封闭后窗口230时,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可以相邻设置,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前车窗玻璃120和后车窗玻璃220的表面质量一致性。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车门本体111内形成有前玻璃容纳腔(图中未示出),前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前窗口130连通,前车窗玻璃120设于前玻璃容纳腔内,前车窗玻璃120移动至第一隐藏位置时,前车窗玻璃120隐藏于前玻璃容纳腔内;后车门本体211内形成有后玻璃容纳腔(图中未示出),后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后窗口230连通,后车窗玻璃220设于后玻璃容纳腔内,后车窗玻璃220移动至第二隐藏位置时,后车窗玻璃220隐藏于后玻璃容纳腔内。
具体地,玻璃容纳腔可以包括前玻璃容纳腔和后玻璃容纳腔。玻璃容纳腔可以由车门(前车门或后车门)外板(图中未示出)、车门内板(图中未示出)以及装饰板共同围成。车窗玻璃(前车窗玻璃120或后车窗玻璃220)可以活动设置在玻璃容纳腔内。例如,如图6所示,前车窗玻璃120下降至第一隐藏位置时,前车窗玻璃120可以完全容置在前玻璃容纳腔内。后车窗玻璃220下降至第二隐藏位置时,后车窗玻璃220可以完全容置在后玻璃容纳腔内,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玻璃容纳腔安装并保护车窗玻璃,进而避免车窗玻璃被损坏。
请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车门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0和第二驱动机构240,第一驱动机构140设于前玻璃容纳腔内且与前车窗玻璃120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40用于驱动前车窗玻璃120移动至第一遮挡位置或第一隐藏位置;第二驱动机构240设于后玻璃容纳腔内且与后车窗玻璃22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40用于驱动后车窗玻璃220移动至第二遮挡位置或第二隐藏位置。
具体地,驱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40和第二驱动机构240。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玻璃容纳腔内,驱动机构可以与车窗玻璃活动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车窗玻璃上升或下降。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在前玻璃容纳腔内的第一驱动机构140可以与前车窗玻璃120活动连接,第一驱动机构140可以驱动前车窗玻璃120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如此设置可以封闭或打开前窗口130。设置在后玻璃容纳腔内的第二驱动机构240可以与后车窗玻璃220活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240可以驱动后车窗玻璃220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如此设置可以封闭或打开后窗口230。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40和第二驱动机构240均包括:第一马达141、主升臂142、副升臂143和导向臂144,副升臂143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固定连接,主升臂142连接在副升臂143和第一马达141之间,副升臂143与导向臂144导向配合,第一马达141通过驱动主升臂142带动副升臂143沿着导向臂144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移动至第一遮挡位置或第一隐藏位置。
具体地,在玻璃容纳腔内可以设置安装板(图中未示出),安装板可以与车窗玻璃互相平行。第一马达141可以固定安装于安装板,第一马达141可以为驱动电机,主升臂14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马达141的输出轴连接,以便第一马达141可以驱动主升臂142绕着输出轴的中心轴线摆动。主升臂142背离第一马达141的另外一端可以与副升臂143活动连接,以便在第一马达141的驱动作用下,主升臂142可以带动副升臂143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副升臂143可以与车窗玻璃的下边缘固定连接,副升臂14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平行。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副升臂143驱动车窗玻璃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导向臂144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高度方向平行,导向臂144可以与副升臂143活动连接,如此设置使导向臂144可以对副升臂14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导向。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副升臂143设有第一导向销1431,主升臂142设有在主升臂142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1421,第一导向销1431安装于长圆形孔1421内。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导向销1431可以为圆柱状的结构,第一导向销1431的轴向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导向销1431可以固定连接在副升臂143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铆接、卡接或一体成型连接等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长圆形孔1421可以贯穿主升臂142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表面,长圆形孔14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主升臂142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导向销1431可以活动插设在长圆形孔1421内,且第一导向销1431可以沿着长圆形孔1421的延伸方向滑动,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一导向销1431和长圆形孔1421的共同配合,以使主升臂142可以驱动副升臂143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上升或下降。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臂144设有在导向臂144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441,副升臂143设有第二导向销1432,第二导向销1432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向槽1441内。
具体地,第二导向销1432可以为圆柱状的结构,第二导向销1432的轴向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导向销1432可以固定连接在副升臂143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铆接、卡接或一体成型连接等等,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导向槽1441可以贯穿导向臂144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表面,导向槽144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导向臂144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导向销1432可以活动插设在导向槽1441内,且第二导向销1432可以沿着导向槽1441的延伸方向滑动,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导向销1432和导向槽1441的共同配合,以使导向臂144可以对副升臂143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导向。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40的导向臂144包括:第一导向段1442和第二导向段1443,第一导向段1442和第二导向段1443连接且位于第二导向段1443上方,从车辆1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第一导向段1442朝向车辆1的前方倾斜延伸,第二导向段1443竖直延伸。
具体地,第一导向段1442和第二导向段1443可以互相连接,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第一导向段1442和第二导向段1443可以均朝向车辆1的后方倾斜设置,第一导向段1442的倾斜角度可以大于第二导向段1443的倾斜角度,如此设置以使导向臂144可以为副升臂143提供多个方向的导向作用。
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段144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如此设置以使第二导向段1443可以限制副升臂143进行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
请继续参见图3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40的导向臂144还包括:第三导向段1444,第三导向段1444连接在第一导向段1442和第二导向段1443之间,从车辆1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第三导向段1444朝向车辆1的前方倾斜延伸,且第三导向段1444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导向段1442的倾斜角度。
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140的导向臂144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导向段1442、第三导向段1444和第二导向段1443。其中,第一导向段1442的延伸方向与前车窗玻璃12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导向段1444可以用于将前车窗玻璃120后边缘顶部移动至前玻璃容纳腔的垂直空间内,亦可以用于规避车门锁扣所在位置的干扰。第二导向段1443用于将前车窗玻璃120上边缘移动至前玻璃容纳腔内。
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车辆1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第二驱动机构240的导向臂144朝向车辆1的后方倾斜延伸。
具体地,沿着车辆1的高度方向,第二驱动机构240的导向臂144可以朝向后车窗玻璃220的前边缘倾斜,且第二驱动机构240的导向臂144与后车窗玻璃220的后边缘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240的导向臂144对后车窗玻璃220进行限位导向。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升臂142靠近第一马达141的端部设有驱动齿轮盘145,驱动齿轮盘145与第一马达141的输出轴啮合传动。
具体地,主升臂142和第一马达141之间可以通过驱动齿轮盘145啮合连接,驱动齿轮盘145可以与主升臂142的端部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铆接、螺纹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驱动齿轮盘145同时可以与第一马达141的输出轴啮合,如此设置以通过控制第一马达141正转或反转进而使驱动齿轮盘145绕着第一马达141的输出轴摆动,同时可以带动主升臂142摆动,进而驱动车窗玻璃上升或下降。
请继续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销1431和/或第二导向销1432外侧套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
具体地,轴承可以同时套设在第一导向销1431和第二导向销1432的端部外侧,第一导向销1431可以通过轴承与长圆形孔1421滑动配合,第二导向销1432可以通过轴承与导向槽1441滑动配合,如此设置可以通过轴承减少滑动摩擦力,提高车门组件1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轴承可以为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中额任意一种,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见图7-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前玻璃容纳腔和后玻璃容纳腔内均设有安装板(图中未示出),第一驱动机构140和第二驱动机构240分别安装于对应的安装板,第一驱动机构140和第二驱动机构240均包括:第二马达146、螺纹拉索147、玻璃支架148和导向臂144,玻璃支架148与对应的车窗玻璃连接,螺纹拉索147连接在玻璃支架148和第二马达146之间,导向臂144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导向配合,第二马达146通过驱动螺纹拉索147带动玻璃支架148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导向臂144移动至第一遮挡位置或第一隐藏位置。
具体地,如图7所示,安装板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安装板,第二马达146可以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螺纹拉索147可以活动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二马达146的输出轴可以与螺纹拉索147啮合连接,玻璃支架148可以与车窗玻璃的下边缘固定连接,同时,玻璃支架148可以与螺纹拉索147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以通过第二马达146驱动螺纹拉索147转动进而带动玻璃支架148移动,从而可以实现由玻璃支架148驱动车窗玻璃上升或下降。
请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板设有导槽(图中未示出)和环形拉索槽(图中未示出),玻璃支架148设有滑块1481,滑块1481滑动安装于导槽内且与螺纹拉索147固定连接,螺纹拉索147安装于环形拉索槽内。
具体地,螺纹拉索147穿插于环形拉索槽内,第二马达146的输出轴与螺纹拉索147啮合连接,玻璃支架148可以与固定于螺纹拉索147上的滑块1481固定连接,滑块1481可以与导槽滑动配合,导槽可以与部分环形拉索槽的轴线平行。导槽的倾斜角度介于前车窗玻璃120的后边缘与前边缘的倾斜角区域内。
请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螺纹拉索147和第二马达146的输出轴间啮合有齿轮轴149,第二马达146驱动齿轮轴149转动带动螺纹拉索147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导向臂144移动。
具体地,第二马达146的输出轴的轴向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平行,齿轮轴149的轴向方向可以与车辆1的长度方向垂直,齿轮轴149的一端可以活动插设在安装板上,齿轮轴149可以相对安装板转动,齿轮轴149可以同时与第二马达146和螺纹拉索147啮合连接,第二马达146可以驱动齿轮轴149转动,进而由齿轮轴149驱动螺纹拉索147转动,从而可以由螺纹拉索147带动玻璃支架148上升或下降。
请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臂144设有在导向臂144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441,与导向臂144对应的车窗玻璃设有第三导向销150,第三导向销150可滑动地安装于导向槽1441内。
具体地,第三导向销150可以固定连接在车窗玻璃的下边缘,导向臂144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导向臂144,第三导向销150可以与导向臂144上的导向槽1441滑动连接,如此设置使导向臂144可以对车窗玻璃的移动方向进行限位导向。
请继续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玻璃支架148设有第四导向销151,与玻璃支架148对应的车窗玻璃设有在车辆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152,第四导向销151安装于条形孔152内。
具体地,第四导向销151可以分别设置在玻璃支架148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车窗玻璃的下边缘可以对应设置条形孔152,且条形孔152与第四导向销151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将第四导向销151滑动设置在条形孔152,如此设置以使玻璃支架148和车窗玻璃可以在车辆1长度方向上相对滑动,进而可以使玻璃支架148可以较为快速并精准地将车窗玻璃驱动至第一遮挡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1的车门组件10,其中,车门组件10的原理和具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作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2)

1.一种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门结构,所述前车门结构包括前车门和前车窗玻璃,所述前车门包括前车门本体和前车窗边框,所述前车窗边框设于所述前车门本体上端且与所述前车门本体共同限定出前窗口,所述前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前车门且相对所述前车门具有遮挡所述前窗口的第一遮挡位置和隐藏于所述前车门内的第一隐藏位置,所述前车窗玻璃适于在所述第一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一隐藏位置间移动,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位于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外侧以遮挡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
后车门结构,所述后车门结构包括后车门和后车窗玻璃,所述后车门包括后车门本体和后车窗边框,所述后车窗边框设于所述后车门本体上端且与所述后车门本体共同限定出后窗口,所述后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后车门且相对所述后车门具有遮挡所述后窗口的第二遮挡位置和隐藏于所述后车门内的第二隐藏位置,所述后车窗玻璃适于在所述第二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二隐藏位置间移动,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后车窗玻璃位于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外侧以遮挡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与所述前车窗边框的后边框的后端面共面;
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与所述后车窗边框的前边框的前端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和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均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和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前端面具有第一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延长面与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面的延长面相交;
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后端面具有第二倾斜面,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延长面与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面的延长面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窗口被所述前车窗玻璃完全封闭、且所述后窗口被所述后车窗玻璃完全封闭时,所述前车窗玻璃的后端与所述后车窗玻璃的前端邻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门本体内形成有前玻璃容纳腔,所述前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所述前窗口连通,所述前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所述前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隐藏位置时,所述前车窗玻璃隐藏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
所述后车门本体内形成有后玻璃容纳腔,所述后玻璃容纳腔的上端与所述后窗口连通,所述后车窗玻璃设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所述后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二隐藏位置时,所述后车窗玻璃隐藏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前车窗玻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前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后车窗玻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二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二隐藏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一马达、主升臂、副升臂和导向臂,所述副升臂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固定连接,所述主升臂连接在所述副升臂和所述第一马达之间,所述副升臂与所述导向臂导向配合,所述第一马达通过驱动所述主升臂带动所述副升臂沿着所述导向臂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升臂设有第一导向销,所述主升臂设有在所述主升臂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所述第一导向销安装于所述长圆形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设有在所述导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副升臂设有第二导向销,所述第二导向销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段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段上方,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段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向段竖直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还包括:第三导向段,所述第三导向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段和所述第二导向段之间,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三导向段朝向所述车辆的前方倾斜延伸,且所述第三导向段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导向段的倾斜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车辆的上方至下方方向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所述导向臂朝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升臂靠近所述第一马达的端部设有驱动齿轮盘,所述驱动齿轮盘与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轴啮合传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销和/或所述第二导向销外侧套设有轴承。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玻璃容纳腔和所述后玻璃容纳腔内均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均包括:第二马达、螺纹拉索、玻璃支架和导向臂,所述玻璃支架与对应的车窗玻璃连接,所述螺纹拉索连接在所述玻璃支架和所述第二马达之间,所述导向臂与对应的车窗玻璃导向配合,所述第二马达通过驱动所述螺纹拉索带动所述玻璃支架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所述导向臂移动至所述第一遮挡位置或所述第一隐藏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设有导槽和环形拉索槽,所述玻璃支架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槽内且与所述螺纹拉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拉索安装于所述环形拉索槽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拉索和所述第二马达的输出轴间啮合有齿轮轴,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齿轮轴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拉索移动以使对应的车窗玻璃沿所述导向臂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设有在所述导向臂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与所述导向臂对应的所述车窗玻璃设有第三导向销,所述第三导向销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支架设有第四导向销,与所述玻璃支架对应的车窗玻璃设有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所述第四导向销安装于所述条形孔内。
2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门组件。
CN202221834989.2U 2022-07-14 2022-07-14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7778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4989.2U CN217778302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4989.2U CN217778302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8302U true CN217778302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40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4989.2U Active CN217778302U (zh) 2022-07-14 2022-07-14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8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58546A (en) Windowpane lifting mechanism for vehicle door
CN217778302U (zh)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CN210738361U (zh)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闭门
US6560930B2 (en) Guide device for a window having a guide rail mounted to pivot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a plane of the window
CN115071380A (zh) 车辆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US11331984B2 (en) Dual slider window assembly
US20040237410A1 (en) Power window for a vehicle
JP3295883B2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11409426B (zh) 升降窗和车辆
US11273691B2 (en) Doo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6373808B2 (ja) 車両用ドア
US20140159434A1 (en) Glazed roof having a sliding and tilting mobile panel
JP2022037661A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KR20210058208A (ko) 자동차용 윈도우 승강장치
JPS6124203B2 (zh)
CN221044641U (zh) 一种建筑设计模型
CN112441212B (zh) 一种内嵌轮式直升机观察窗
CN219523647U (zh) 上掀式顶门的密封结构及车辆
CN113427983B (zh) 天窗及作业机械
CN216240344U (zh) 一种门窗密封结构
JPH10203162A (ja) 車両のドアパネル
CN212837157U (zh) 一种推拉门窗锁具
EP2610206B1 (en) Elevator car device
JPS6340079A (ja) 自動車のワイヤ式ウインドウレギユレ−タ
JPS59186729A (ja) 自動車のド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