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7959U -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7959U
CN217757959U CN202221588822.2U CN202221588822U CN217757959U CN 217757959 U CN217757959 U CN 217757959U CN 202221588822 U CN202221588822 U CN 202221588822U CN 217757959 U CN217757959 U CN 217757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material lifting
rod
fabric
clamp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88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鲁平
周成
许宇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Chaocheng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Chaocheng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Chaocheng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Chaocheng Dyeing And Fin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88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7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7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7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涉及运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提升织物的升料机构,升料机构包括升料台,升料台竖向滑移设置在机架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料台移动;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第一夹布杆设置在升料台上,第二夹布杆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上;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升料台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布杆移动并与第一夹布杆配合对织物进行夹持。本申请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二夹布杆移动,第二夹布杆移动与第一夹布杆配合夹紧织物,然后第一驱动组件启动带动升料台上升,升料台上升带动织物上升,从而无需人工提升织物,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印染是一种织物的加工方式,是织物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和洗水等步骤的总称。
相关技术中,织物在进行不同步骤的印染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到不同的印染设备,织物在经过印染之后通常会在离心机中进行甩干然后再将导入开幅机中进行开幅,从而得到染色后的织物。
上述技术中,开幅机对织物进行开幅的鹰嘴高度较高,从而使得织物在导入开幅机进行开幅时,通常需要人工抬升织物至开幅机鹰嘴高度处进行穿布工作,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提升织物的工作强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提升织物的升料机构,所述升料机构包括:
升料台,所述升料台竖向滑移设置在机架上;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料台移动;
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所述第一夹布杆设置在升料台上,所述第二夹布杆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升料台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布杆移动并与第一夹布杆配合对织物进行夹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织物至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第二驱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二夹布杆移动,第二夹布杆移动与第一夹布杆配合夹紧织物,然后第一驱动组件启动带动升料台上升,升料台上升带动织物上升,从而无需人工提升织物,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设置在机架上且呈竖直状态,所述丝杆与升料台螺纹连接;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丝杆上;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上;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电机启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升料台移动,升料台移动带动织物提升,从而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实现布料的提升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剪叉杆,所述第一剪叉杆一端设置在升料台上,所述第一剪叉杆另一端水平滑移设置在第二夹布杆上;
第二剪叉杆,所述第二剪叉杆一端设置在第二夹布杆上,所述第二剪叉杆另一端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上,所述第一剪叉杆和第二剪叉杆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一剪叉杆和第二剪叉杆在交叉点处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设置在升料台上且与第二剪叉杆滑移设置在升料台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剪叉杆位于升料台上的一端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件启动带动第二剪叉杆位于升料台上的一端移动,第二剪叉杆在移动件的作用下以第一转轴为中心转动,第二剪叉杆转动带动第一剪叉杆位于第二夹布杆上的一端移动,第一剪叉杆和第二剪叉杆配合转动并推动第二夹布杆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夹布杆的方向移动,从而完成了第二夹布杆的移动工作。
可选的,所述升料台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织物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
送布辊,所述送布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升料台上,织物绕过所述送布辊后移至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
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送布辊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驱动组件启动带动送布辊转动,送布辊转动带动织物移动至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从而无需人工用力扯动织物至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且在第二夹布杆移动的过程中送布辊可对布料进行支撑,无需人工时刻拉住布料保持在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降低了工作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
送布电机,所述送布电机设置在升料台上;
送布轮,所述送布轮设置在送布电机输出轴上;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在送布轮和第二转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布电机启动带动送布轮转动,送布轮转动带动传动带转动,传动带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送布辊转动,从而完成通过控制送布电机实现送布辊的转动工作。
可选的,所述送布辊呈中空状态,所述送布辊辊面上径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送布辊设置为中空且送布辊表面开设有径向的通水孔,从而在未完全甩干水分的织物进行输送时,织物在送布辊上移动时,织物上未甩干的水可通过通水孔流落,从而降低了水积在送布辊辊面上而使得织物与辊面打滑的概率,提高了送布辊的输送效果。
可选的,所述升料台上设置有对织物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通过限位环,限位环对织物进行支撑,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在进行穿布工作时,织物下方垂落和开幅机机体碰触干涉的概率,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可选的,所述限位环通过调节组件竖向滑移设置在升料台上,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设置在升料台上且呈竖直状态;
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开设有长圆形孔,所述调节板套设在定位螺杆上,所述限位环设置在调节板底端;
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上且抵紧在调节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动定位螺母与定位螺杆脱离,移动调节板带动限位环移动,从而对限位环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动定位螺母抵紧在调节板上对调节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在升料台的移动位置达到极限后仍可对限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扩大了限位环对不同高度需求的开幅机的适应范围。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移动织物至第一夹布杆和第二夹布杆之间,第二驱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二夹布杆移动,第二夹布杆移动与第一夹布杆配合夹紧织物,然后第一驱动组件启动带动升料台上升,升料台上升带动织物上升,从而无需人工提升织物,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2.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启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升料台移动,升料台移动带动织物提升,从而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来实现布料的提升工作;
3.通过拧动定位螺母与定位螺杆脱离,移动调节板带动限位环移动,从而对限位环的竖向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拧动定位螺母抵紧在调节板上对调节板进行固定,从而实现在升料台的移动位置达到极限后仍可对限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扩大了限位环对不同高度需求的开幅机的适应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立柱的侧壁进行了剖视;
图3是本申请中升料机构、输送机构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11、底盘;12、立柱;13、放置腔;14、滑移孔;15、滑动槽;17、通水孔;18、限位环;19、长圆形孔;2、升料机构;21、升料台;22、第一驱动组件;221、丝杆;222、第一锥齿轮;223、第一驱动电机;224、第二锥齿轮;23、第一夹布杆;24、第二夹布杆;25、第二驱动组件;251、第一剪叉杆;252、第二剪叉杆;253、移动件;3、输送机构;31、送布辊;32、第三驱动组件;33、送布电机;34、送布轮;35、传动带;4、调节组件;41、定位螺杆;42、调节板;43、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参照图1,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提升织物的升料机构2。
参照图1和图2,机架1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圆形底盘11和固定连接在底盘11上表面上的立柱12,立柱12呈竖直状态。立柱12内部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放置腔13。位于同一直径方向上的立柱12两外侧壁上沿径向均开设有与放置腔13连通的滑移孔14。
参照图1和图2,升料机构2包括升料台21、第一驱动组件22、第一夹布杆23、第二夹布杆24和第二驱动组件25。升料台21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滑移孔14上。第一驱动组件22用于驱动升料台21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丝杆221、第一锥齿轮222、第一驱动电机223和第二锥齿轮224。丝杆221转动连接在立柱12上且位于放置腔13内,丝杆221呈竖直状态,丝杆221竖向穿过升料台21且与升料台21螺纹连接。
参照图2,第一锥齿轮222固定连接在丝杆221上且位于丝杆221底部。第一驱动电机223固定连接在底盘11上表面上且输出轴水平穿过立柱12侧壁伸至放置腔13内。第二锥齿轮224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223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222啮合。
参照图3,第一夹布杆23固定连接在升料台21上表面上且一端伸出升料台21外,第一夹布杆23的轴线方向与升料台21的宽度方向平行。第二夹布杆24通过第二驱动组件25沿升料台21长度方向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表面上。第二夹布杆24轴线方向与第一夹布杆23的轴线方向平行,第二夹布杆24背离第一夹布杆23的一侧外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滑动槽15。
参照图1和图3,第二驱动组件25包括第一剪叉杆251、第二剪叉杆252和移动件253。第一剪叉杆251一端固定连接在升料台21上表面上,第一剪叉杆251另一端水平滑移安装在滑动槽15上。第二剪叉杆252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夹布杆24上,第二剪叉杆252的另一端通过移动件253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表面上。第二剪叉杆252与第一剪叉杆251呈交叉设置,且第二剪叉杆252的中心处和第一剪叉杆251的中心处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参照图3,移动件253为移动气缸,移动气缸固定连接在升料台21上表面上,移动气缸活塞杆轴线方向与第二夹布杆24的轴线方向平行。移动气缸活塞杆与第二剪叉杆252远离第二夹布杆24的一端铰接。
参照图3,移动织物至第一夹布杆23和第二夹布杆24之间,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剪叉杆252转动,第二剪叉杆252转动带动第一剪叉杆251转动,第一剪叉杆251和第二剪叉杆252转动带动第二夹布杆24移动,第二夹布杆24移动与第一夹布杆23配合夹紧织物,然后第一驱动电机223启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24转动,第二锥齿轮224转动第一锥齿轮2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2转动带动丝杆221转动,丝杆221转动带动升料台21移动,升料台21移动带动织物提升。
参照图1和图3,升料台21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织物的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送布辊31和第三驱动组件32。送布辊31通过第二转轴转动安装在升料台21外侧壁上且位于第一夹布杆23和第二夹布杆24伸出升料台21的一侧。送布辊31内部呈中空状态且送布辊31辊面上沿径向开设有与送布辊31内部连通的通水孔17。
参照图1和图3,第三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送布辊31转动,第三驱动组件32包括送布电机33、送布轮34和传动带35。送布轮34转动连接在升料台21连接有送布辊31的一侧外侧壁上。送布电机33固定连接在升料台21外侧壁上且输出轴与送布辊31固定连接。传动带35套设在送布轮34和第二转轴上。
参照图3,送布电机33启动带动送布轮34转动,送布轮34转动带动传动带35转动,传动带35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送布辊31转动。
参照图1和图3,升料台21设有送布辊31的一侧外侧壁上通过调节组件4竖向滑移设置有限位环18。调节组件4包括定位螺杆41、调节板42和定位螺母43。定位螺杆41固定连接在升料台21外侧壁上且呈水平状态。定位螺杆41轴线方向与第二夹布杆24的轴线方向平行。调节板42上开设有贯穿调节板42厚度的长圆形孔19,调节板42套设在定位螺杆41上。限位环18固定连接在位于长圆形孔19上方的调节板42侧壁上。定位螺母43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41上且抵紧在调节板42背离升料台21一侧的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移动织物至第一夹布杆23和第二夹布杆24之间,移动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剪叉杆252转动,第二剪叉杆252转动带动第一剪叉杆251转动,第一剪叉杆251和第二剪叉杆252转动带动第二夹布杆24移动,第二夹布杆24移动与第一夹布杆23配合夹紧织物,然后第一驱动电机223启动带动第二锥齿轮224转动,第二锥齿轮224转动第一锥齿轮222转动,第一锥齿轮222转动带动丝杆221转动,丝杆221转动带动升料台21移动,升料台21移动带动织物提升,从而完成对织物的提升工作,无需人工进行提升,降低了工作强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提升织物的升料机构(2),所述升料机构(2)包括:
升料台(21),所述升料台(21)竖向滑移设置在机架(1)上;
第一驱动组件(2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用于驱动升料台(21)移动;
第一夹布杆(23)和第二夹布杆(24),所述第一夹布杆(23)设置在升料台(21)上,所述第二夹布杆(24)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
第二驱动组件(25),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5)设置在升料台(21)上且用于驱动第二夹布杆(24)移动并与第一夹布杆(23)配合对织物进行夹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
丝杆(221),所述丝杆(221)转动设置在机架(1)上且呈竖直状态,所述丝杆(221)与升料台(21)螺纹连接;
第一锥齿轮(222),所述第一锥齿轮(222)设置在丝杆(221)上;
第一驱动电机(22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23)设置在机架(1)上;
第二锥齿轮(224),所述第二锥齿轮(224)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机(223)输出轴上且与第一锥齿轮(22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5)包括:
第一剪叉杆(251),所述第一剪叉杆(251)一端设置在升料台(21)上,所述第一剪叉杆(251)另一端水平滑移设置在第二夹布杆(24)上;
第二剪叉杆(252),所述第二剪叉杆(252)一端设置在第二夹布杆(24)上,所述第二剪叉杆(252)另一端水平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所述第一剪叉杆(251)和第二剪叉杆(252)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一剪叉杆(251)和第二剪叉杆(252)在交叉点处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移动件(253),所述移动件(253)设置在升料台(21)上且与第二剪叉杆(252)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的一端连接,所述移动件(253)用于驱动第二剪叉杆(252)位于升料台(21)上的一端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料台(21)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织物的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
送布辊(31),所述送布辊(31)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升料台(21)上;
第三驱动组件(32),所述第三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送布辊(31)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32)包括:
送布电机(33),所述送布电机(33)设置在升料台(21)上;
送布轮(34),所述送布轮(34)设置在送布电机(33)输出轴上;
传动带(35),所述传动带(35)套设在送布轮(34)和第二转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辊(31)呈中空状态,所述送布辊(31)辊面上径向开设有多个通水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料台(21)上设置有对织物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环(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18)通过调节组件(4)竖向滑移设置在升料台(21)上,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
定位螺杆(41),所述定位螺杆(41)设置在升料台(21)上且呈竖直状态;
调节板(42),所述调节板(42)上开设有长圆形孔(19),所述调节板(42)套设在定位螺杆(41)上,所述限位环(18)设置在调节板(42)底端;
定位螺母(43),所述定位螺母(43)螺纹连接在定位螺杆(41)上且抵紧在调节板(42)上。
CN202221588822.2U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Active CN217757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8822.2U CN21775795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8822.2U CN21775795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7959U true CN217757959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4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8822.2U Active CN217757959U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7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32305U (zh) 可移动自动式装夹、翻转托架
CN111496307A (zh) 一种金属制品加工用板材裁切装置
CN213560005U (zh) 一种法兰的钻孔工装
CN105563215A (zh) 棒材上料辅助设备
CN217757959U (zh) 一种印染织物的提升装置
CN212495764U (zh) 一种钢管坡口机
CN116618742B (zh) 一种杠铃杆生产用全自动切割装置
CN209111011U (zh) 一种加工乌铜走银产品的带模具工作台
CN217044904U (zh) 一种齿轮加工磨棱设备
CN211638919U (zh) 一种新型换挡臂压pin机
CN115502055A (zh) 一种电动伸缩杆双头涂油组件及紧固机构
CN213052839U (zh) 一种轧板机轴承座加工用快速钻孔装置
CN212640291U (zh) 一种玻璃切割装置
CN211440186U (zh) 汽车配件裁断机
CN110802919A (zh) 一种大型自动化丝印设备
CN109420900B (zh) 汽车换挡器芯杆安装装置
CN216763433U (zh) 发动机缸盖清洗机自动上料装置
CN108741357A (zh) 一种服装加工的辅助装置
CN220660086U (zh) 一种机械加工上料装置
CN220554918U (zh) 一种圆钢切割机
CN218504625U (zh) 一种扑克生产用原料裁剪设备
CN217166582U (zh) 一种便于固定式建筑工程钢结构加工用钻孔机
CN214391830U (zh) 一种金属制品自动上下料的冲压装置
CN217668121U (zh) 一种轮毂加工机床
CN218192915U (zh) 一种建筑材料用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