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3628U -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3628U
CN217753628U CN202221102803.4U CN202221102803U CN217753628U CN 217753628 U CN217753628 U CN 217753628U CN 202221102803 U CN202221102803 U CN 202221102803U CN 217753628 U CN217753628 U CN 217753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assembly
linkage
pedal assembly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028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华
吴浩昌
朱达华
刘文轩
陈春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1028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3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3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3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乘车辅助结构包括第一踏板组件、第二踏板组件和联动组件,第一踏板组件用于安装在车门处;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上;联动组件的一端部转动能够带动第二踏板组件转动,且第二踏板组件能够相对联动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以使第二踏板组件抵触地面时,第二踏板组件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特殊人群需要轮椅上下车时,联动组件转动带动第二踏板组件转动,使第二踏板组件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能够位于同一平面内,便于轮椅通过实现上下车的功能。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背景技术
在特殊人群通过轮椅出行搭乘公交车时,通常需要通过无障碍踏板才能上下公交车。而很少有公交车配备了无障碍踏板。同时由于国内公交车的型号种类多,公交车门的结构各异,且公交车站台高低不一。目前现有的无障碍踏板结构单一,并不能适用于大部分公交车和公交站。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且自动化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一种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包括第一踏板组件、第二踏板组件和联动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用于安装在车门处;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且用于接触地面;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转动,且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相对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踏板组件抵触所述地面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的一侧面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抵触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抵触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接触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的侧面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车辅助结构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转动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组件上,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联动组件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联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时,所述联动组件抵触在其中一所述限位组件上,所述第二踏板组件接触地面时,所述联动组件抵触在另一所述限位组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第一联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上,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连接踏板和支撑踏板,所述连接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踏板上,所述支撑踏板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踏板上,所述支撑踏板用于接触地面,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相对所述连接踏板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支撑踏板相对所述连接踏板转动,所述支撑踏板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踏板的一侧面和所述连接踏板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上,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支撑踏板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支撑踏板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交通工具本体和如上所述的乘车辅助结构,所述乘车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交通工具本体的车门处。
上述交通工具和乘车辅助结构,在平时使用时,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一踏板上,普通乘客也能够通过第一踏板组件和第二踏板组件登上交通工具,并不会影响正常上下车。而在特殊人群需要轮椅上下车时,可以通过操作联动组件,使联动组件转动带动第二踏板组件相对第一踏板组件转动,同时第二踏板组件自身也会进行调整,在第二踏板组件在接触地面时,第二踏板组件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能够位于同一平面内,便于轮椅从第二踏板组件和第一踏板组件上通过,实现上下车的功能。第二踏板组件接触地面能够保证轮椅在通过时,能够为整个乘车辅助结构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使用结束后可以再次操作联动组件使第二踏板组件回收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上,从而实现了乘车辅助结构的收纳,提高了乘车辅助结构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乘车辅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的乘车辅助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10、乘车辅助结构;100、第一踏板组件;110、固定踏板;120、扩展踏板;200、第二踏板组件;210、连接踏板;220、支撑踏板;300、联动组件;310、驱动件;320、第一联动件;330、皮带;340、第二联动件;350、第一齿轮;360、第二齿轮;370、第三齿轮;380、第四齿轮;390、辅助联动件;400、限位组件;500、平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交通工具,包括交通工具本体和乘车辅助结构10,所述乘车辅助结构10设置在所述交通工具本体的车门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10包括第一踏板组件100、第二踏板组件200和联动组件300,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用于安装在车门处;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且用于接触地面;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所述联动组件300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上,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转动,且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能够相对所述联动组件300的另一端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抵触所述地面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一侧面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平时使用时,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普通乘客也能够通过第一踏板组件100和第二踏板组件200登上交通工具,并不会影响正常上下车。而在特殊人群需要轮椅上下车时,可以通过操作联动组件300,使联动组件300转动带动第二踏板组件200相对第一踏板组件100转动,同时第二踏板组件200自身也会进行调整,在第二踏板组件200在接触地面时,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能够位于同一平面内,便于轮椅从第二踏板组件200和第一踏板组件100上通过,实现上下车的功能。第二踏板组件200接触地面能够保证轮椅在通过时,能够为整个乘车辅助结构10提供稳定的结构支撑。使用结束后可以再次操作联动组件300使第二踏板组件200回收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上,从而实现了乘车辅助结构10的收纳,提高了乘车辅助结构10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能够抵触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能够抵触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若第一方向为顺时针则第二方向为逆时针。若第一方向为逆时针,则第二方向为顺时针。只要能够实现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和接触地面的功能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接触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侧面面积。具体地,第二踏板组件200和第一踏板组件100呈阶梯状设置。便于乘客通过第一踏板组件100和第二踏板组件200上下车。提高了乘车辅助结构10的实用性和使用便捷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车辅助结构10还包括限位组件400,所述限位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所述联动组件300转动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组件400上,所述限位组件400能够限制所述联动组件300转动。限位组件400不仅能够限制联动组件300转动还能够为联动组件300提供一定的支撑,使得乘车辅助结构10在展开的状态下,即第二踏板组件200接触地面的状态下,第一踏板组件100和第二踏板组件200之间的受力状态能够通过联动组件300和限位组件400得到传递和统一,保证乘车辅助结构10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4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组件400沿所述联动组件300的转动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300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时,所述联动组件300抵触在其中一所述限位组件400上,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接触地面时,所述联动组件300抵触在另一所述限位组件400上。至少两个限位组件400能够保证联动组件300不仅是在展开状态下得到支撑,还能够在收回状态,即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时,也能够得到限位和支撑,进一步保证乘车辅助结构1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10和第一联动件320,所述驱动件310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驱动件31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上,所述驱动件310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联动件320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转动。具体地,驱动件310为电机。电机驱动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联动件320带动第二踏板组件200进行转动和调整,最终使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包括连接踏板210和支撑踏板220,所述连接踏板21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踏板210上,所述支撑踏板220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踏板210上,所述支撑踏板220用于接触地面,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另一端部相对所述连接踏板210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支撑踏板220相对所述连接踏板210转动。所述支撑踏板220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踏板220的一侧面和所述连接踏板21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连接踏板210和支撑踏板220能够扩展乘车辅助结构10的面积,提高乘车辅助结构10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踏板210的体积和所述支撑踏板220的体积相同。第一踏板组件100和第二踏板组件200呈阶梯状设置,则连接踏板210和支撑踏板220为同一级台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踏板210的体积和所述支撑踏板220的体积不同。所述连接踏板210的体积大于所述支撑踏板220的体积。支撑踏板220设置在连接踏板210上,支撑踏板220和连接踏板210呈阶梯状设置。连接踏板210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上,连接踏板210和第一踏板组件100呈阶梯状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还包括皮带330,所述皮带33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另一端部上,所述皮带330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支撑踏板22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另一端部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皮带330带动所述支撑踏板220转动。支撑踏板220和连接踏板210通过皮带330进行联动,实现支撑踏板220和连接踏板210之间的相对转动。具体地,所述第一联动件320和所述皮带330的传动比为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包括固定踏板110和扩展踏板120,所述固定踏板110用于安装在车门处,所述扩展踏板120能够相对所述固定踏板110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固定踏板110上。所述联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二联动件340,所述驱动件310安装在所述固定踏板110上,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驱动件310上,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扩展踏板12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扩展踏板120上。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和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转动。所述驱动件310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一端部转动并带动所述扩展踏板120相对所述固定踏板110转动。在所述扩展踏板120相对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转动时,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转动,继而通过第一联动件320使得连接踏板210转动,再有皮带330带动支撑踏板220转动。使得整个乘车辅助结构10展开。在展开状态下,至少有扩展踏板120的一侧面和连接踏板210的一侧面在同一平面内,连接踏板210的一侧面和支撑踏板220的一侧面在同一平面内。固定踏板110的一侧面可以和扩展踏板12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也可以和扩展踏板120的一侧面形成夹角。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联动件320为曲杆。第二联动件340为曲杆。第一联动件320和第二联动件340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传递驱动件310输出的力矩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还包括辅助联动件390,所述辅助联动件390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踏板110上,所述辅助联动件390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扩展踏板120上,所述辅助联动件390和所述第二联动件340间隔设置。辅助联动件390能够在扩展踏板120转动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联动件39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所述辅助联动件39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固定踏板110和所述扩展踏板120,至少另一所述辅助联动件39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所述扩展踏板120和所述连接踏板2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一齿轮350和第二齿轮360,所述第一齿轮350安装在所述驱动件310上,所述第二齿轮360安装在所述第一联动件320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一齿轮350和所述第二齿轮360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三齿轮370和第四齿轮380,所述第三齿轮370安装在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一端部上,所述第四齿轮380安装在所述第二联动件340的另一端部上,所述第三齿轮370和所述第一齿轮350啮合,所述第四齿轮380和所述第二齿轮360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齿轮组的传动比为1:1。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齿轮传动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扩展踏板1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调整,扩展踏板1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多个。同理,辅助联动件39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强度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齿轮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结构传动比进行调整,并不限制其具体的数量和具体位置,只要能够传递力矩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平衡件500,所述平衡件500设置在所述连接踏板210上,所述平衡件500能够向所述连接踏板210施加朝向所述车门处的拉力。平衡件500能够在连接踏板210转动时,为其提供稳定的拉力,使其保持力平衡。同时在轮椅通过连接踏板210时,平衡件500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保证乘车辅助结构1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种乘车辅助结构10的使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乘车辅助结构10安装在交通工具本体的车门处;
当有轮椅需要上下交通工具时,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转动,直至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抵触地面;同时,当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抵触地面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一侧面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
当轮椅离开交通工具后,所述联动组件300的一端部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离开地面,直至所述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100上。
上述乘车辅助结构10的使用方法,在通过联动组件300调节第二踏板组件200接触地面的同时,能够保证第二踏板组件200的一侧面和第一踏板组件100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保证轮椅通过的便捷性。在不需要使用乘车辅助结构10时,能够将第二踏板组件200设置在第一踏板组件100上,也不会影响车门处的正常使用。保证了乘车辅助结构10的使用便捷性和实用性。
国外公交车无障碍乘车装置,能够调节车身高度使公交车内地板与公交车站台平面平齐,便于使用轮椅代步的人群上下车;但要求公交车在靠站时与站台之间的间隙小,同时由于每个站台高度不同,调节车身高度存在一定难度,对公交车司机的技术要求高,加重了公交车司机的劳动强度。
另一种是伸缩踏板装置,可直接把踏板伸到公交车站台上;或是采用低地板型公交车,上下车无台阶,将踏板镶嵌在公交车上。使用时,公交车司机需要手动把踏板打开。还有一种则是有一级阶梯的公交车,利用两块踏板装置组成一个斜板,第一块踏板可以利用机械装置自动打开,第二块踏板则需要司机手动打开,形成一定角度斜板。上述两种伸缩踏板装置结构复杂,且需要人工操作,对适用车辆也存在限制,不利于推广应用。
上述实施例中的乘车辅助结构为可实现自动升降的折叠踏板。如无需使用踏板时,该装置则不被打开,即为静止状态,此时为两级阶梯,这样一来,既不影响普通乘客上下车,也为特殊人群使用时提供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抵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抵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乘车辅助结构包括:
第一踏板组件,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用于安装在车门处;
第二踏板组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且用于接触地面;及
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转动,且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相对所述联动组件的另一端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踏板组件抵触所述地面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的一侧面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抵触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联动组件的一端部沿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能够抵触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时,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的接触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接触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的侧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联动组件转动能够抵触在所述限位组件上,所述限位组件能够限制所述联动组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组件沿所述联动组件的转动方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联动组件相背的两侧,所述第二踏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时,所述联动组件抵触在其中一所述限位组件上,所述第二踏板组件接触地面时,所述联动组件抵触在另一所述限位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第一联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部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上,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联动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二踏板组件相对所述第一踏板组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组件包括连接踏板和支撑踏板,所述连接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组件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踏板上,所述支撑踏板能够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踏板上,所述支撑踏板用于接触地面,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相对所述连接踏板转动能够带动所述支撑踏板相对所述连接踏板转动,所述支撑踏板接触地面时,所述支撑踏板的一侧面和所述连接踏板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和所述第一踏板组件的一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皮带,所述皮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上,所述皮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支撑踏板上,所述第一联动件的另一端部转动能够通过所述皮带带动所述支撑踏板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工具的乘车辅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第二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联动件的一端部上,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工具包括:
交通工具本体;及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乘车辅助结构,所述乘车辅助结构设置在所述交通工具本体的车门处。
CN202221102803.4U 2022-05-09 2022-05-09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Active CN217753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2803.4U CN217753628U (zh) 2022-05-09 2022-05-09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02803.4U CN217753628U (zh) 2022-05-09 2022-05-09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3628U true CN217753628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4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02803.4U Active CN217753628U (zh) 2022-05-09 2022-05-09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3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7653A (en) Rear seat cushion in motor vehicle
US8371589B2 (en) Mass transit vehicle
US6129403A (en) Folding motor vehicle entry seat for persons who use wheelchairs and others who have physical limitations
US5924504A (en) Suspension drive unit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CN210258230U (zh) 一种支撑牢固的汽车电动踏板
US6276650B1 (en)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20090085370A1 (en) Mass transit vehicle
JP2009502654A (ja) 車両用シート組立体
KR101761841B1 (ko) 차량용 보조발판
CN209795336U (zh) 一种支撑牢固的双驱动汽车电动踏板
CN217753628U (zh) 交通工具及其乘车辅助结构
US8162335B1 (en) Raised axle and suspension system
CN115027366A (zh) 交通工具、乘车辅助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US20040057823A1 (en) Redundant support systems for stowable passenger lift assemblies
CN219446862U (zh) 汽车侧踏机构及汽车
CN217074116U (zh) 汽车零重力座椅快速复位结构、汽车座椅及车辆
CN212450449U (zh) 一种车辆检测用升降装置
CN209988041U (zh) 儿童座椅可折叠连接器及儿童座椅
CN211765545U (zh) 一种可翻转座椅及安装有该座椅的交通工具
CN210591503U (zh)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结构
JP3567339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における座乗部の回動・昇降装置
CN104414798B (zh) 无障碍车用坡道装置
CN218839322U (zh) 气动翻转踏步
CN212828913U (zh) 一种电动车刹车锁定机构
CN113184066B (zh) 一种驾驶室前翻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