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52509U -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 Google Patents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52509U
CN217752509U CN202221182481.9U CN202221182481U CN217752509U CN 217752509 U CN217752509 U CN 217752509U CN 202221182481 U CN202221182481 U CN 202221182481U CN 217752509 U CN217752509 U CN 217752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
rotor
mould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824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峰
马建国
陈雨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824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52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52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52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转子注压模具,包括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注压料腔,所述注压料腔与所述第二注压槽相连通;注压组件,包括导向件、压柱,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具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在加工时,所述压柱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及注压料腔内。本实用新型每个注压模腔的进料量易控制,避免产品注塑覆着不均匀,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注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背景技术
随着点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更新,点胶注塑模具广泛的应用于产品加工行业;点胶注塑模具一般适应于热塑性材料加热成型,利用热塑性材料的热熔原理,将熔融的材料通过注塑机将其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内,然后冷却定型,打开模具取出加工完成的产品。
现有的点胶注压模具,在注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单一的注入口,靠模具设计流道分配至若干个产品处,其注入速度慢,容易造成溶液凝固,且每个注压腔的进料量不易控制,存在产品注塑覆着不均匀,容易脱胶的缺陷,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多腔体注入,且每个腔体进料能够单独控制的模具。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每个注压腔的进料量不易控制,存在产品注塑覆着不均匀,容易脱胶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转子注压模具,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注压料腔,所述注压料腔与所述第二注压槽相连通;
注压组件,包括导向件、压柱,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具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在加工时,所述压柱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及注压料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第一注压槽与所述第二注压槽相连通,形成注压模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具至少设有一个定位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定位件插入于所述定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模具还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注压槽中心轴线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模具还开设有溢料槽,所述溢料槽与所述第一注压槽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通孔与所述注压料腔保持同轴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压柱一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压柱另一端的外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导向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子,使用上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对待加工的转子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设有多个独立的注压模腔,所述注压模腔之间互不影响,其注入速度快,且每个注压模腔的进料量易控制,避免产品注塑覆着不均匀,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注压模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具的侧方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模具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向件的侧方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柱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3、转子,10、第一模具,11、第二模具,20、导向件,21、压柱,100、第一注压槽,101、定位槽,102、限位槽,103、溢料槽,110、第二注压槽,111、注压料腔,112、定位件,200、导向通孔,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此外,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转子注压模具的实施例,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11,所述第一模具10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注压槽100,所述第二模具11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注压槽110,所述第二模具11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注压料腔111,所述注压料腔111与所述第二注压槽110相连通;
注压组件,包括导向件20、压柱21,所述导向件20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具11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200;在加工时,所述压柱21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200及注压料腔111内。
其中,所述第一模具10、第二模具11的置放位置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的,所述第一模具10为下模具,所述第二模具11为上模具,不以为限;在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11合模时,所述第一注压槽100与所述第二注压槽110相连通,形成注压模腔,待加工的转子的加工端置放于所述注压模腔内,且所述注压料腔111与所述注压模腔相连通;所述导向件20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具11上即指,所述导向件20与所述第二模具11连接,且所述导向件20位于所述第二模具11开设有注压料腔111的一端;在所述导向件20与所述第二模具11安装完成后,所述导向通孔200与所述注压料腔111相连通,且所述导向通孔200与所述注压料腔111保持同轴心;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压槽100数量、第二注压槽110数量、注压料腔111、导向通孔200以及压柱21数量相同,也可由作业人员根据生成需求自定义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待加工的转子的加工端置放于所述第一注压槽100后,将所述第二模具11与所述第一模具10合模,使所述第一注压槽100与所述第二注压槽110形成注压模腔,进而使所述注压模腔与所述注压料腔111相连通;然后将导向件20与所述第二模具11安装,使所述导向通孔200与所述注压料腔111相连通;
通过注塑机将待加工的原料通过所述导向通孔200导入所述注压料腔111,进而通过所述注压料腔111导入至注压模腔内;
当待加工的原料注入完成后,将若干个压柱21依次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200及注压料腔111内,进而将整个转子注压模具置放于平板硫化机上下板之间自动加压开始硫化成型,当产品加工完成后,将所述整个转子注压模具取出,且将所述第二模具11与第一模具10分离,取出所述第一注压槽100内的产品;
其中,所述注塑机以及平板硫化机均采用现有的设备,其具体型号由作业人员根据生成加工需求、成本、空间选定。
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模具10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101;参考图5所示,所述第二模具11至少设有一个定位件112,且所述定位件112、定位槽101数量相同。
其中,所述定位件112可以是定位块、定位柱,具体定位件112以及定位槽101的形状及尺寸由作业人员根据生产需求设定;在第一模具10与第二模具11合模时,所述定位件112插入于所述定位槽101,进而实现所述第二模具11的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件112与定位槽101的设置,只有所述定位件112完全插入于所述定位槽101内,所述第二模具11与第一模具10才能完全契合,完成合模,防止第二模具11合模偏移,影响产品加工质量。
参考图2所示,所述第一模具10还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102,所述限位槽10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注压槽100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第一模具10还开设有溢料槽103;其中,所述溢料槽103与所述第一注压槽100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102的设置,能够置放待加工的转子,为待加工的转子提供限位;所述溢料槽103的设置,在进行加工时,能够将所述第一注压槽100移出的废料导出,避免废料堆积影响加工。
参考图7-8所示,所述导向通孔200包括第一通孔201以及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二通孔202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外径尺寸,所述压柱21一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压柱21另一端的外径尺寸。
其中,所述压柱21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200一端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压柱21另一端的外径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外径尺寸;所述压柱21另一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201的外径尺寸,且小于所述第二通孔202的外径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01以及第二通孔202的设置,能够避免所述压柱21插入所述第一通孔201一端的长度尺寸过量,造成产品、模具损坏。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子,使用上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对待加工的转子加工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每个待加工的转子拥有独立成型注压模腔,相互之间不影响,其注入速度快,且每个注压模腔的进料量易控制,避免产品注塑覆着不均匀,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组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若干个第一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一端设有若干第二注压槽,所述第二模具的另一端开设有若干个注压料腔,所述注压料腔与所述第二注压槽相连通;
注压组件,包括导向件、压柱,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具上,且开设有若干个导向通孔;在加工时,所述压柱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所述导向通孔及注压料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第一注压槽与所述第二注压槽相连通,形成注压模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开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具至少设有一个定位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合模时,所述定位件插入于所述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还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注压槽中心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还开设有溢料槽,所述溢料槽与所述第一注压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孔与所述注压料腔保持同轴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柱一端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压柱另一端的外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孔包括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径尺寸。
10.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子注压模具对待加工的转子加工制成。
CN202221182481.9U 2022-05-17 2022-05-17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Active CN217752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2481.9U CN217752509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82481.9U CN217752509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52509U true CN217752509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8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82481.9U Active CN217752509U (zh) 2022-05-17 2022-05-17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525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94490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17752509U (zh) 转子注压模具及转子
CN111688127A (zh) 一种微针芯片的注射成型模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16544351U (zh) 一种用于奶瓶陶瓷重力球成型的模具
CN110587906B (zh) 内置线材的产品成型方法
CN111730805B (zh) 注塑嵌件精确定位装置
CN210820652U (zh) 多通道注塑模具
CN109986740B (zh) 水表壳自动注模装置以及注模方法
CN208020606U (zh) 一种多色立式注塑机中心转塔脱料装置
CN211917582U (zh) 一种用于加工麦套的注塑模具
CN218615172U (zh) 一种精密模具
CN217047325U (zh) 一种适合小产品注塑的全热多头针阀热嘴
CN219968694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7495024U (zh) 一种阅读器的背板支架的成型注塑模具
CN212446139U (zh) 嵌件局部受热的嵌件成型模具
CN214266440U (zh) 一种注塑机构
CN212826466U (zh) 一种生产互感器外壳的注塑机
CN217834540U (zh) 一种冷流道分散进胶叶轮注塑模具
CN219213953U (zh) 一种多联式注塑模具
CN213472049U (zh) 一种塑料插件成型模具
CN218985586U (zh) 三板模进胶机构
CN215283165U (zh) 一种多向抽芯机构
CN215095256U (zh) 一种水膛冷却式注塑模具
CN218906220U (zh) 注塑收缩率检测模具
CN220373795U (zh) 一种便于流道取出的前模镶件先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189, Wutaisha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3, phase I, standard plant, No.588 Wutaishan Road,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Zhuozhao dispensing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