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7824U - 自动点胶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点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7824U
CN217747824U CN202221530573.1U CN202221530573U CN217747824U CN 217747824 U CN217747824 U CN 217747824U CN 202221530573 U CN202221530573 U CN 202221530573U CN 217747824 U CN217747824 U CN 217747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ing
feeding
carrier
glue
bottom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05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灿华
聂忠方
罗小红
杨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rd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05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7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7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7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点胶机,包括布置于机台的前后两侧的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位于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之间的点胶台、位于点胶台的上侧方的移送装置、间隔开地布置于点胶台的旁侧的两点胶装置,移送装置通过上料夹爪将进料传送装置上的底壳移送到点胶台上,点胶台用于固定底壳并驱使底壳相对机台翻转一定角度,还驱使翻转后的底壳水平旋转,以便与移动至所述点胶台处的两点胶装置之至少一者相配合,完成对点胶台上的底壳的顶侧端的内周壁进行点胶,且两点胶装置所点涂的胶水的类型可不相同,移送装置还通过下料夹爪将点胶后的底壳从点胶台上取下并移送到出料传送装置上,由出料传送装置对点胶后的底壳进行传送以出料。

Description

自动点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组装,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组装用的自动点胶机。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及传感器等诸多电子产品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其大多包括机壳及收容于机壳中的电子元器件及机械零部件,在组装生产过程中,常常涉及通过胶水将对位组装于机壳中的电子元器件牢固地固定于机壳中,往往还需要对点胶后的电子产品进行固化以实现牢固粘合。例如在车载IMU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PCBA板先粘接于底壳中,再将顶盖粘接于底壳顶部以实现封装。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趋势发展明显,电子零件也因此向着高密度集成化以及超精细化发展,因而,对对这些电子产品的点胶作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其中,对于机壳的底壳中已组接有PCBA板,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对底壳进行点胶以组接顶盖时,尤其是顶盖与PCBA板之间还存在间距极小的装配间隙时,对点胶操作的要求则更高,而现有情况下对装有PCBA板的底壳进行点胶一般都是手工来操作,但手工点胶速度慢,生产效率低,手工操作时很难保证点胶的精确度,以致影响产品的品质,并且人工点胶的点胶量也很难控制,手工操作常常会出现污染或刮花底壳、PCBA板或顶盖的情况,由此造成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合格率低的问题。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点胶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可靠且通用性强的自动点胶机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点胶效率高、成本低、质量可靠且通用性强的自动点胶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点胶机,用于电子产品的顶盖与底壳间的点胶贴合,所述自动点胶机包括间隔开地布置于机台的前后两相对侧的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之间的点胶台、架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点胶台的上侧方的移送装置、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点胶台的旁侧的两点胶装置,所述移送装置通过上料夹爪将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上传送的所述底壳移送到所述点胶台上,所述点胶台用于固定所承接的底壳,并驱使所述底壳相对所述机台翻转一定角度,还驱使翻转后的所述底壳相对所述机台水平旋转,以便与移动至所述点胶台处的两所述点胶装置之至少一者相配合,完成对所述点胶台上的底壳的顶侧端的内周壁进行点胶,且两所述点胶装置所点涂的胶水的类型可不相同,所述移送装置还通过下料夹爪将点胶后的所述底壳从所述点胶台上取下并移送到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上,由所述出料传送装置对点胶后的所述底壳进行传送以出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通过设于机台的前后两相对侧的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对点胶前后的底壳进行对应传送,并通过一移送装置的上料夹爪与下料夹爪的配合动作,由上料夹爪将进料传送装置上传送的待点胶的底壳移送到设于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间的点胶台上,由点胶台对底壳进行固定,并将底壳翻转一定角度,使得底壳翻转至便于点胶装置进行点胶的角度,点胶台还驱使翻转后的底壳水平旋转,从而与点胶装置相配合,实现对底壳的顶侧端的内周侧进行精确点胶,使得顶盖可对位准确且牢固地贴合于底壳上,有效保证产品品质,并由下料夹爪将点胶后的底壳由点胶台移送到出料传送装置上,使得点胶后的底壳于出料传送装置上传送以出料,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效提高点胶效率及点胶精确,且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点胶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从而无需停机换胶,不仅可实现对同种胶水的不间断点胶作业,有效提高点胶效率,并且,当两点胶装置中的胶水的种类不同时,还可实现对不同点胶要求的底壳的点胶作业,如一点胶装置中装载的是一单组分胶水,另一点胶装置中装载的是另一单组分胶水或AB胶水,则可根据需要由对应的点胶装置动作以进行点胶,或者,由两个单组分胶水先后进行点胶,从而通过二者反应实现牢固粘合,从而有效提高本机的适应性,有效提高本机的点胶效率,相应降低制造成本,适于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线中。
较佳地,所述点胶台上设有驱动机构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用于承接并吸附固定所述底壳,所述定位盘上设有至少两个安置卡槽,且所述至少两个安置卡槽的形状及大小可不一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定位盘相对所述机台翻转一定角度后再旋转。
较佳地,所述定位盘上设有由其顶壁向其底壁的方向凹陷而成的高度不同且大小不等的至少两个所述安置卡槽,且所述至少两个安置卡槽以所述定位盘的圆心为中心呈同心地布置。
较佳地,所述定位盘可拆卸地安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定位盘于所述机台上直线移动,使得所述定位盘得以移动至位于所述机台的外部。
较佳地,所述移送装置包括三轴移动机构,所述上料夹爪与所述下料夹爪呈间隔开地连接于所述三轴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并在所述三轴移动机构的驱使下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返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所述点胶台及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三者之间。
较佳地,所述进料传送装置通过第一皮带传送机构传送点胶前的所述底壳,所述出料传送装置通过第二皮带传送机构传送点胶后的所述底壳,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出料传送装置还分别通过上料载具与下料载具对点胶前与点胶后的所述底壳进行固定。
较佳地,所述进料传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上料台与回流输送线,所述上料台用于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载有待点胶的底壳的所述上料载具,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用于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待点胶的底壳,或者,承接从所述上料台的所述上料载具中所取出的底壳,并将所述底壳向着所述移送装置的方向传送,所述回流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底壳取走后空的所述上料载具,并用于所述上料载具的循环使用。
较佳地,所述自动点胶机还包括跨设于所述上料台、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及所述回流输送线三者的上侧方的拆分装置,所述拆分装置包括呈间隔开地布置的拆分夹爪、取料夹爪及移送夹爪,所述拆分夹爪用于驱使位于所述上料台上的所述上料载具的压接件转动,以解除对盖合于所述底壳顶侧端的所述上料载具的保压盖的抵压,所述取料夹爪用于将所述保压盖取放到所述上料载具的预存槽中,并将所述保压盖已拆除的所述底壳由所述上料载具取放到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上,所述移送夹爪用于将所述底壳取走后空的所述上料载具移送到所述回流输送线上。
较佳地,所述出料传送装置还包括定位载台,所述定位载台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移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构之间,用于下料载具的自动上料,并将载有点胶后的底壳的所述下料载具向着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构的方向推送。
较佳地,所述自动点胶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检测装置与扫码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点胶台的上侧方,用于对点胶前后的所述底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不合格的底壳进行分类安置,所述扫码装置位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点胶台之间,用于对所述移送装置所移送的待点胶的所述底壳进行扫码识别,以便所述移送装置对检测后的所述底壳进行分类移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产品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产品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盘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移送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200的装配,尤其涉及装配过程中通过胶水进行贴合固定的电子产品,于本申请中,电子产品200包括且不限于诸如手机、电脑、智能手表及车载IMU等。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产品200为一车载IMU,其大致呈方形,具体包括底壳201、收容于底壳201中的PCBA板202以及装配于底壳201的顶侧端的顶盖203,从而将PCBA板202的主体封装于由底壳201及顶盖203所限定的安置空间中。其中,底壳201与顶盖203均由金属材料所制成,PCBA板202仅通过点涂在底壳201的底内壁的四顶点W1处的胶水粘贴于底壳201中,其与底壳201的四壁均具有0.5mm的装配间隙,因而并未接触。而顶盖203通过点涂在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周壁W2处的胶水粘贴于底壳201上,其与PCBA板202之间具有0.1mm的装配间隙。
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点胶机100,适用于电子产品200的底壳201与顶盖203间的点胶贴合,于本申请中,PCBA板202已牢固地组接于底壳201中。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所公开的自动点胶机100包括机台10、间隔开地布置于机台10的前后两相对侧的进料传送装置20与出料传送装置30、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进料传送装置20与出料传送装置30之间的点胶台40、架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点胶台40的上侧方的移送装置50、间隔开地布置于机台10上且位于点胶台40的旁侧的两点胶装置60。其中,移送装置50包括呈间隔开地布置的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具体通过上料夹爪51将进料传送装置20上传送的底壳201移送到点胶台40上,点胶台40用于固定所承接的底壳201,并驱使底壳201相对机台10翻转一定角度,使得底壳201的顶侧端翻转至便于点胶装置60点胶的位置,点胶台40还驱使翻转后的底壳201相对机台10水平旋转,以便与移动至点胶台40处的两点胶装置60之至少一者相配合,完成对点胶台40上的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周壁W2处进行点胶,且两点胶装置60所点涂的胶水的类型可不相同,移送装置50还通过下料夹爪52将点胶后的底壳201从点胶台40上取下并移送到出料传送装置30上,由出料传送装置30对点胶后的底壳201进行传送以出料。更具体地:
结合图4和图5,具体地,进料传送装置20通过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传送待点胶的底壳201。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定位准确的传送底壳201,进料传送装置20还通过上料载具22对点胶前的底壳201进行固定,以便传送。进一步地,为了适应自动化产线的需要,进料传送装置20还包括设于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上料台23与回流输送线24,上料台23用于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载有待点胶的底壳201的上料载具22,如承接由固化设备所传送的载有底壳201的上料载具22,并用于上料载具22上底壳201的取出,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用于承接从上料台23的上料载具22中所取出的底壳201,并将底壳201向着移送装置50的方向传送,回流输送线24用于承接底壳201取走后空的上料载具22,并用于上料载具22的循环使用。当然,如果流入至本机中的底壳201已脱离上料载具22时,其可直接由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待点胶的底壳201,并将其传送至移送装置50处。
结合图5和图6,需要说明的是,于自动化生产线中,为了便于底壳201及PCBA板202间胶水的固化,上料载具22中通过扣接于底壳201上的保压盖221对PCBA板202进行保压定位,还通过压接件222对保压盖221进行抵压,进一步防止PCBA板202在固化过程中移位,因此,当对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周壁W2处进行点胶时,需要先解除压接件222对保压盖221的抵压,并将保压盖221从底壳201上拆下并安放至上料载具22上的预存槽22a中后,方能将底壳201从上料载具22中取出,以实现点胶作业。另外,如6所示,为了便于理解,保压盖221拆下后于预存槽22a中以虚线所示。
参阅图3至图7,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保压盖221的拆除及底壳201的取送上料,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还包括拆分装置70,拆分装置70跨设于上料台23、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及回流输送线24三者的上侧方,从而往返于三者之间,用于上料台23上的上料载具22的保压盖221的拆除、解除保压的底壳201由上料台23往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上的取送及空的上料载具22由上料台23往回流输送线24上的移送。
参阅图5,具体地,拆分装置70包括呈间隔开地布置的拆分夹爪71、取料夹爪72及移送夹爪73,拆分夹爪71用于驱使位于上料台23上的上料载具22的压接件222转动,以解除对盖合于底壳201的顶侧端的保压盖221的抵压,取料夹爪72用于将解除抵压的保压盖221取放到上料载具22的预存槽22a中,并将保压盖221已拆除的底壳201从上料载具22取放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上,移送夹爪73用于将底壳201取走后空的上料载具22移送到回流输送线24上。其中,拆分装置70还包括驱使拆分夹爪71动作的拆分驱动机构74及驱使取料夹爪72与移送夹爪73动作的取送驱动机构75,拆分驱动机构74固设于上料台23的上侧方,取料夹爪72与移送夹爪73呈间隔开地连接于取送驱动机构75的输出端,取送驱动机构75用于驱使取料夹爪72与移送夹爪73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还用于驱使二者各自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完成相应地取放作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所提到的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分别对应机台10的纵长方向、横宽方向及竖高方向,即附图中以箭头Y、X及Z所示意的方向,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7所示,更具体地,拆分驱动机构74包括安装板741、安设于安装板741上的直线气缸742、连接于直线气缸742的输出端的旋转电机743及连接于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的夹取气缸744,拆分夹爪71连接于夹取气缸744的输出端。直线气缸742用于驱使拆分夹爪71上下直线移动以靠近或远离压接件222,夹取气缸744用于驱使拆分夹爪71夹紧或松开压接件222,旋转电机743用于驱使拆分夹爪71转动,以带动所夹取的压接件222旋转一定角度,从而解除对保压盖221的抵接,便于取料夹爪72将底壳201从上料载具22的卡槽中取出。
结合图4、图8和图9,点胶台40上设有驱动机构41及连接于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的定位盘42,定位盘42用于承接并吸附固定底壳201,定位盘42上设有至少两个安置卡槽421,且至少两个安置卡槽421的形状及大小可不一致,驱动机构41用于驱使定位盘42相对机台10翻转一定角度后再水平旋转,优选地,翻转角度为45°时,点胶效果更佳。通过至少两个安置卡槽421,定位盘42上对应可形成至少两个安置卡位,从而适应于对至少两种不同尺寸的底壳201进行安置,则无需频繁更换定位盘42,通用性更强,有效提高点胶效率;当然,定位盘42上也可以是每次安置至少两个同种尺寸的底壳201,从而也可有效提高点胶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定位盘42上还设有真空吸嘴422,真空吸嘴422可一一对应的布置于各安置卡槽421中,用于对各安置卡槽421中的底壳201进行吸附固定。
结合图8和图9,具体地,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定位盘42上设有由其顶壁向其底壁的方向凹陷而成的高度不同且大小不等的至少两个安置卡槽421,且至少两个安置卡槽421以定位盘42的圆心为中心呈同心地布置,从而进一步优化结构,有效缩小定位盘42的体积。其中,真空吸嘴422可布置于定位盘42的圆心处,则各安置卡槽421可共用一真空吸嘴422,从而进一步优化结构。当然,当底壳201尺寸较大,定位盘42的顶端面也可作为承载面,则底壳201直接安置于定位盘42的顶端面,此时,至少两个真空吸嘴422可均布于定位盘42的顶端面的周侧,从而吸附固定底壳201。
参阅图8,具体地,驱动机构41包括安装座411、安设于安装座411上的翻转电机412及连接于翻转电机412的输出端的旋转电机413,定位盘42连接于旋转电机413的输出端,翻转电机412用于驱使定位盘42翻转45°,使得底壳201转动至其顶侧端的内壁位于便于点胶的位置,旋转电机413用于驱使翻转后的底壳201绕着点胶装置60的点胶头转动,从而完成对顶侧端的内周壁W2处的点胶作业。
参阅图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盘42呈可拆卸地安设于驱动机构41的输出端,驱动机构41还用于驱使定位盘42于机台10上直线移动,使得定位盘42得以移动至位于机台10的外部,从而便于对定位盘42进行保养维护及更换。具体地,驱动机构41还包括直线电机414,直线电机414整体沿机台10的横宽方向布置,安装座411连接于直线电机414的输出端,从而在直线电机414的驱使下沿Y轴方向直线移动,从而滑出机台10。
结合图3、图4和图10,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移送装置50还包括三轴移动机构53,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呈间隔开地连接于三轴移动机构53的输出端,并在三轴移动机构53的驱使下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返于进料传送装置20、点胶台40及出料传送装置30三者之间,以实现点胶台40上待点胶的底壳201的移送安置及点胶后的底壳201的移送下料。
如图10所示,具体地,三轴移动机构53包括安设于机台10上的机架531、设于机架531上的X轴直线模组532、连接于X轴直线模组532的输出端的Y轴直线模组533、连接于Y轴直线模组533的输出端的Z轴直线模组534、间隔开地连接于Z轴直线模组534的输出端的两直线驱动器535以及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直线驱动器535的输出端的两夹紧气缸536,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两夹紧气缸536的输出端。X轴直线模组532、Y轴直线模组533及Z轴直线模组534用于驱使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两直线驱动器535用于驱使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各自沿Z轴方向直线移动,两夹紧气缸536用于驱使对应连接的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夹紧或松开相应的点胶前的底壳201与点胶后的底壳201。
参阅图3、图4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还包括检测装置80,检测装置80架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点胶台40的上侧方,用于对点胶前后的底壳201进行检测,并对检测不合格的底壳201进行分类安置。具体地,检测装置80包括位于点胶台40的上侧方的检测件81与设于机台10上的不良品承接台82,检测件81用于对底壳201的平整度及所点涂的胶水的胶量进行检测,不良品承接台82用于承接检测不合格的底壳201,且不良品承接台82上具有平整度不良安置区与点胶不良安置区。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件81包括测高仪,用于在点胶前对PCBA板203与底壳201间的装配高度进行测试,即检测PCBA板203是否平整的组接于底壳201中,合格则进行点胶作业,不合格则放弃点胶,测高仪还用于对点胶后的底壳201上的胶水的高度进行检测,以检测点胶量是否符合要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检测件81还可包括CCD相机,从而通过CCD相机对点胶前PCBA板203与底壳201间装配的平整度及点胶后底壳201上的胶水的胶量进行检测。其中,在本申请优选实施例中,检测件81可与上料夹爪81及下料夹爪52呈间隔开地安置于移送装置50的输出端,从而进一步优化结构。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还包括扫码装置90,扫码装置90设于机台90上,且位于进料传送装置20与点胶台40之间,用于对移送装置50所移送的待点胶的底壳201进行扫码识别,从而便于移送装置50对检测后的底壳201进行分类移送。
参阅图4,具体地,出料传送装置30通过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传送点胶后的底壳201。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定位准确的传送底壳201,出料传送装置30还通过下料载具(图中未示出)对点胶后的底壳201进行固定,以便传送。其中,下料载具的结构与上料载具22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可省略保压盖221,直接由压接件222对组接于底壳201上的顶盖203进行保压定位,以便点胶后底壳201与顶盖203间的胶水的固化。进一步地,为了适应自动化产线的需要,出料传送装置30还包括定位载台32,定位载台32设于机台10上,且位于移送装置50与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之间,具体用于下料载具的自动上料,并将承载有底壳201的下料载具向着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的方向推送,由下料载具带动点胶后的底壳201于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上传送以出料。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进料传送装置20、拆分装置70、点胶台40、移送装置50、点胶装置60、扫码装置90、检测装置80及出料传送装置30电性连接,用于发送各种运动指令,控制与之连接的进料传送装置20、拆分装置70、点胶台40、移送装置50、点胶装置60、扫码装置90、检测装置80及出料传送装置30间的协调动作,其中,控制器为现有的控制器,其结构及控制原理均为本领域的公知,故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以下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自动点胶机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首先,机器启动后,在控制器的指示下,先由进料装置20的上料台23动作,承接流入本机中的载有待点胶的底壳201的上料载具22,并将所承接的上料载具22向着拆分装置70的方向逐一推送;接着,由拆分装置70动作,将盖合于底壳201顶侧端的保压盖221取下并安放到上料载具22的预存槽22a中,并将保压盖221已拆除的底壳201移送到上料载具22的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上,由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将待点胶的底壳201向着移送装置50的方向传送,拆分装置70随之将底壳201取走后空的上料载具22由上料台23移送到回流输送线24上,以实现上料载具22的循环使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流入本机中的底壳201已经从上料载具22中拆除时,上料台23与拆分装置70无需动作,而是直接由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承接待点胶的底壳201,并将底壳201向着移送装置50的方向传送;
然后,在控制器的指示下,移送装置50动作,通过上料夹爪51将第一皮带传送机构21所传送的底壳201夹取并安放至点胶台40的定位盘42上,由定位盘42吸附固定底壳201,且在取放过程中先通过扫码机构90对底壳201进行扫码识别,并将识别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接着,在控制器的指示下,检测装置80动作,对底壳201进行来料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器,从而在控制器的指示下,来料合格的底壳201再进行下一步的点胶作业,不合格品移动到不良品承接台82上;
接着,两点胶装置60之一者移动到正对定位盘42的位置处,定位盘42对应地将所固定的底壳201翻转45°,使得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壁处于便于点胶的位置,之后在点胶装置60对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壁进行点胶的过程中,定位盘42还带动底壳201相对点胶装置60旋转,从而实现对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周壁W2处进行点胶;
点胶完成后,在控制器的指示下,检测装置80再次动作,对点胶后的底壳201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控制器,从而在控制器的指示下,移送装置50的下料夹爪52将不合格品移送到不良品承接台82上,将合格品移送到出料装置30的定位台32上的下料载具中,由定位台32将载有底壳201的下料载具向着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的方向推送,最后由第二皮带传送机构31将载有点胶后的底壳201的下料载具传出本机以下料;
不断重复上述作业,即可实现对组接有PCBA板的底壳201进行点胶的自动化流水作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通过设于机台10的前后两相对侧的进料传送装置20与出料传送装置30对点胶前后的底壳201进行对应传送,并通过一移送装置50的上料夹爪51与下料夹爪52的配合,由上料夹爪51将进料传送装置20上传送的待点胶的底壳201移送到设于进料传送装置20与出料传送装置30间的点胶台40上,由点胶台40对底壳201进行固定,并将底壳201翻转一定角度,使得底壳201翻转至便于点胶装置60进行点胶的角度,点胶台40还驱使翻转对位后的底壳201水平旋转,从而与点胶装置60相配合,实现对底壳201的顶侧端的内周壁W2进行精确点胶,使得顶盖203得以对位准确且牢固地贴合于底壳201上,有效保证产品品质,并由下料夹爪52将点胶后的底壳201由点胶台40移送到出料传送装置30上,使得点胶后的底壳201于出料传送装置30上传送以出料,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点胶机100整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有效提高点胶效率及点胶精确,且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点胶装置60的数量为两个,从而既可实现对同种胶水的不间断点胶作业,无需停机换胶,进一步提高点胶效率,并且,当两点胶装置60中的胶水的种类不同时,还可实现对不同点胶要求的底壳201上的点胶作业,如一点胶装置60中装载的是一单组分胶水,另一点胶装置60中装载的是另一单组分胶水或AB胶水,则可根据需要由对应的点胶装置60动作以进行点胶作业,或者,对底壳201上先后点涂两种单组分胶水,从而通过二者间的混合反应实现牢固粘合,从而也无需停机换胶,即可实现对不同点胶要求的底壳201上的点胶作业,整机适应性强,点胶效率高,相应降低制造成本,适于应用于自动化流水线中。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点胶机,用于电子产品的顶盖与底壳间的点胶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点胶机包括间隔开地布置于机台的前后两相对侧的进料传送装置与出料传送装置、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之间的点胶台、架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点胶台的上侧方的移送装置、间隔开地布置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点胶台的旁侧的两点胶装置,所述移送装置通过上料夹爪将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上传送的所述底壳移送到所述点胶台上,所述点胶台用于固定所承接的底壳,并驱使所述底壳相对所述机台翻转一定角度,还驱使翻转后的所述底壳相对所述机台水平旋转,以便与移动至所述点胶台处的两所述点胶装置之至少一者相配合,完成对所述点胶台上的底壳的顶侧端的内周壁进行点胶,且两所述点胶装置所点涂的胶水的类型可不相同,所述移送装置还通过下料夹爪将点胶后的所述底壳从所述点胶台上取下并移送到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上,由所述出料传送装置对点胶后的所述底壳进行传送以出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台上设有驱动机构及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用于承接并吸附固定所述底壳,所述定位盘上设有至少两个安置卡槽,且所述至少两个安置卡槽的形状及大小可不一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定位盘相对所述机台翻转一定角度后再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上设有由其顶壁向其底壁的方向凹陷而成的高度不同且大小不等的至少两个所述安置卡槽,且所述至少两个安置卡槽以所述定位盘的圆心为中心呈同心地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盘可拆卸地安设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所述驱动机构还用于驱使所述定位盘于所述机台上直线移动,使得所述定位盘得以移动至位于所述机台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包括三轴移动机构,所述上料夹爪与所述下料夹爪呈间隔开地连接于所述三轴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并在所述三轴移动机构的驱使下沿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从而往返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所述点胶台及所述出料传送装置三者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通过第一皮带传送机构传送点胶前的所述底壳,所述出料传送装置通过第二皮带传送机构传送点胶后的所述底壳,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出料传送装置还分别通过上料载具与下料载具对点胶前与点胶后的所述底壳进行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的左右两相对侧的上料台与回流输送线,所述上料台用于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载有待点胶的底壳的所述上料载具,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用于承接由其他设备或产线输送到本机中的待点胶的底壳,或者,承接从所述上料台的所述上料载具中所取出的底壳,并将所述底壳向着所述移送装置的方向传送,所述回流输送线用于承接所述底壳取走后空的所述上料载具,并用于所述上料载具的循环使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点胶机还包括跨设于所述上料台、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及所述回流输送线三者的上侧方的拆分装置,所述拆分装置包括呈间隔开地布置的拆分夹爪、取料夹爪及移送夹爪,所述拆分夹爪用于驱使位于所述上料台上的所述上料载具的压接件转动,以解除对盖合于所述底壳顶侧端的所述上料载具的保压盖的抵压,所述取料夹爪用于将所述保压盖取放到所述上料载具的预存槽中,并将所述保压盖已拆除的所述底壳由所述上料载具取放到所述第一皮带传送机构上,所述移送夹爪用于将所述底壳取走后空的所述上料载具移送到所述回流输送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传送装置还包括定位载台,所述定位载台设于所述机台上,且位于所述移送装置与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构之间,用于下料载具的自动上料,并将载有点胶后的底壳的所述下料载具向着所述第二皮带传送机构的方向推送。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点胶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台上的检测装置与扫码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点胶台的上侧方,用于对点胶前后的所述底壳进行检测,并对检测不合格的底壳进行分类安置,所述扫码装置位于所述进料传送装置与所述点胶台之间,用于对所述移送装置所移送的待点胶的所述底壳进行扫码识别,以便所述移送装置对检测后的所述底壳进行分类移送。
CN202221530573.1U 2022-06-17 2022-06-17 自动点胶机 Active CN217747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0573.1U CN21774782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自动点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0573.1U CN21774782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自动点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7824U true CN217747824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5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0573.1U Active CN21774782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自动点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78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7218A (zh) * 2023-07-19 2023-08-15 昆山哈勃电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装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7218A (zh) * 2023-07-19 2023-08-15 昆山哈勃电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装系统及方法
CN116587218B (zh) * 2023-07-19 2023-09-19 昆山哈勃电波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装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47824U (zh) 自动点胶机
CN113645829B (zh) 电路板马达贴合生产线
CN112249699A (zh) 一种可兼容多种型号的医疗试剂盒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13928856B (zh) 自动贴装机
CN217123981U (zh) 背胶粘贴设备
CN111288056A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组装设备
CN111306160A (zh) 静置固化设备
CN208760040U (zh) 曲面产品高精度贴合机
CN217761608U (zh) 自动组装机
CN216758828U (zh) 用于试剂自动装配设备的端盖装配装置
CN213009123U (zh) 一种全自动正反面张贴胶设备
CN214030778U (zh) 工件上下料及静置装置
CN212625645U (zh) 指纹识别贴合装置
CN213356126U (zh) Ic芯片上料结构
CN114212519A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CN209970003U (zh) 一种防震片装配于刹车片的装配流水线
CN111716098A (zh) 一种扬声器生产装置
CN212225710U (zh) 静置固化设备
CN114986151A (zh) 自动装配产线
CN220097783U (zh) 上料装置
CN217667722U (zh) 工件组装设备
CN216105228U (zh) 一种自动撕底料装置
CN216104993U (zh) 一种片材上料装置
CN212444079U (zh) 一种扬声器生产装置
CN215707735U (zh) 一种车用gps天线视觉检测贴标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6, Wanjiang Section, Gangkou Avenue,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Ward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8, Wanjiang Chuangye Industrial Road, Wanjia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Worl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Donggua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