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5840U - 废液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废液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5840U
CN217745840U CN202221536283.8U CN202221536283U CN217745840U CN 217745840 U CN217745840 U CN 217745840U CN 202221536283 U CN202221536283 U CN 202221536283U CN 217745840 U CN217745840 U CN 217745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oam
defoaming
cavity
wast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62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62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5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5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5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gasification And Air Bubbl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液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注液部、加热部和消泡部。第一腔体内部形成容置槽,第二腔体内部形成除泡槽,容置槽的顶部和除泡槽的顶部连通形成液沫通道,注液部设于第一腔体,用于向容置槽注入废液,加热部设于第一腔体用于对容置槽的废液加热以形成液沫和蒸汽,液沫和蒸汽经由液沫通道流经除泡槽,消泡部设于除泡槽,用于使流经所述除泡槽的液沫中的泡沫破裂。相比于传统废液处理设备,本废液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两个腔体及注液、加热、消泡的装置对废液进行处理,能够避免泡沫冲顶,进而减小废液处理设备的高度,且提高废液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废液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废液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废液处理的应用逐渐广泛,废液处理能够实现废液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是工业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操作。市面上的一些废液处理设备为避免泡沫冲顶的问题,整体设备的高度较高,运输和安装中存在不便,且存在分离器废液稀释消泡剂浓度的问题,导致消泡剂添加过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废液处理设备,减小废液处理设备的高度,且提高废液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一种废液处理设备,包括:
第一腔体,内部形成容置槽;
第二腔体,内部形成除泡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和所述除泡槽的顶部连通形成液沫通道;
注液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向所述容置槽注入废液;
加热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对所述容置槽的废液加热以形成液沫和蒸汽,所述液沫和蒸汽经由所述液沫通道流经所述除泡槽;及
消泡部,设于所述除泡槽,用于使流经所述除泡槽的液沫中的泡沫破裂。
以上废液处理系统,包括第一腔体、注液部、加热部、第二腔体和消泡部,第一腔体内部形成容置槽,注液部用于向容置槽注入废液,加热部用于加热容置槽内的废液,第二腔体内部形成除泡槽,除泡槽开设有残液排出口,容置槽的顶部和除泡槽的连通形成液沫通道,容置槽内的废液表层的液沫能够通过液沫通道转移至除泡槽,消泡部设于除泡槽,并用于使液沫中的泡沫破裂。相比于传统废液处理设备,本废液处理系统通过设置两个腔体及注液、加热、消泡的装置对废液进行处理,能够避免泡沫冲顶,进而减小废液处理设备的高度,且提高废液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泡部包括消泡剂通道,所述消泡剂通道与所述除泡槽连通,用于将所述消泡剂输入至所述除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除泡槽的底部设有残液排出口,所述残液排出口与所述注液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液部包括淋洒组件,所述淋洒组件位于所述容置槽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淋洒组件包括多个喷嘴和输液管,所述喷嘴与所述输液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穿过所述容置槽,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部分形成加热管体,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加热管体的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除泡槽水平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液面检测模块,所述液面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液沫通道至少高于所述液面检测模块的表面20c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排气部,所述排气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并位于所述液沫通道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部包括除沫器和排气通道,所述除沫器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内以防止泡沫通过所述排气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废液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废液处理设备 2、第一腔体 20、容置槽
21、注液部 211、淋洒组件 2111、喷嘴
2112、输液管 22、加热部 221、循环管
2211、第一循环口 2212、第二循环口 23、废液出口
24、废液入口 3、第二腔体 30、除泡槽
31、消泡部 311、消泡剂通道 32、残液排出口
4、液沫通道 5、排气部 51、除沫器
52、排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设备1,废液处理设备1可应用于废液的处理中。目前市面上的一些废液处理设备为避免泡沫冲顶的问题,将废液处理设备整体的高度设置较高,从而加大内部空间。但在运输和安装中存在不便,不利于适配不同的安装场景。本申请中的废液处理设备1能够在处理起泡严重的废液的前提下减少废液处理设备1的高度;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两个相互连通的腔体,将起泡废液和分离器废液分离处理,能够防止分离器废液稀释消泡剂的浓度,能够提高废液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
参阅图1,上述废液处理设备1,包括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注液部21、加热部22和消泡部31。第一腔体2内部形成容置槽20,容置槽20内能够存储待处理废液,第二腔体3内部形成除泡槽30。容置槽20的顶部和除泡槽30的顶部连通形成液沫通道4。液沫通道4能够使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连通,以实现第一腔体2内液沫与第二腔体3内液沫的连通。注液部21设置在第一腔体2内,注液部21可以设于第一腔体2的一侧,用于向容置槽20注入废液。加热部22设置在第一腔体2内,加热部22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2的中下部。加热部22用于对容置槽20的废液加热以形成液沫。液沫和蒸汽经由液沫通道4流经除泡槽30。除泡槽30设有消泡部31,消泡部31可以使流经除泡槽30的液沫中的泡沫破裂。相比于市面上的一些废液处理设备1为避免泡沫冲顶的问题,而设置整体设备的高度较高,导致的运输和安装中存在不便,本申请能够减小废液处理设备1的高度,且提高废液处理设备1的处理效率。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部21能够将废液注入容置槽20中。注液部21可以包括淋洒组件211,淋洒组件211设置于容置槽20的顶部。淋洒组件211可以设置为多个淋洒口进水设计,包括多个喷嘴2111和输液管2112。多个喷嘴2111可单独控制,有利于控制容置槽20内的进液量。输液管2112的一端连接于喷嘴2111,另一端连接于废液区,能够实现将废液区的废液输送至喷嘴2111。多个喷嘴2111可以平行于容置槽20的槽底设置,以实现废液均匀喷洒于容置槽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喷嘴2111可以采用螺旋喷嘴,喷嘴2111处压力0.1Mpa,喷流角度范围可为50°-170°,螺旋喷嘴结构紧凑,可以减少废液阻塞,使液体在给定尺寸的管道上达到最大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于第一腔体2内的加热部22设有循环管221,循环管221能够穿过容置槽20,以实现在第一腔体2内对废液进行加热。循环管221设有第一循环口2211和第二循环口2212,第一循环口2211和第二循环口2212用于蒸汽的进入或排出。具体地,当第一循环口2211为进液口时,经外部蒸汽压缩机压缩后的蒸汽从第一循环口2211进入,在循环管221内流通。蒸汽在流通过程中,使第一腔体2内的加热部22温度升高,以加热注液部21注入容置槽20内的废液。淋洒组件211向加热部22喷洒废液,废液被喷淋到循环管221表面时,能够在循环管221表面形成水膜,循环管221上形成的水膜能够使废液与循环管221内压缩蒸汽进行换热,增加了循环管221加热废液的效率。在此过程中,第一腔体2内废液的形态分别为废液、蒸汽和泡沫。具体地,废液为由喷洒组件211喷洒至容置槽20内且尚未被加热蒸发的部分废液。蒸汽为由喷洒组件211喷洒至容置槽20内已经被循环管221加热成为蒸汽的部分。泡沫为废液被循环管221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经过循环管221流通后的蒸汽,随着循环管221管道流向第二循环口221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二循环口2212设置为蒸汽进入口,将第一循环口2211设置为蒸汽出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循环管221可以设置为平行于容置槽20槽底排布的数个循环管221,能够增加循环管221与容置槽20内废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2设有废液出口23和废液入口24。废液出口23设于容置槽20底部,废液入口24设于容置槽20侧壁上。废液在循环管221上进行加热过程中,可能存在少量废液未被循环管221加热,而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容置槽20的底部。这部分废液因循环管221蒸发过程中达到饱和状态无法被继续加热蒸发,而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容置槽20的底部。这部分废液能够经由废液出口23排出第一腔体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废液出口23连接于外部的循环泵(图未示),由废液出口23排出的废液可以通过循环泵处理后,流向废液入口24。流向废液入口24的废液能够经由废液入口24注入第一腔体2内,以实现废液的循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废液处理设备1包括液面检测模块(图未示),液面检测模块设于第一腔体2,用于测量容置槽20内废液的液面高度,以便于监测第一腔体1中的废液处理情况。在第一腔体2内,废液喷淋至循环管221的过程中,大部分废液会迅速被加热成为蒸汽。但仍然有部分废液未被加热而存留在容置槽20内,因此有必要设置液面检测模块以监测容置槽20内液面的高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面检测模块可以采用差压液位计,差压液位计用于通过测量第一腔体2内两个不同点处的压力差来计算第一腔体2内废液差压。在使用时,可以将差压液位计的一端接在容置槽20内废液的底部,另一端接在第一腔体2中的蒸汽部分。差压液位计根据监测第一腔体2中蒸汽与废液的压力差以计算第一腔体2内废液的液面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3内部形成除泡槽30,除泡槽30与容置槽20水平设置。容置槽20的顶部和除泡槽30的顶部连通形成液沫通道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沫通道4至少高于液面检测模块20cm以上,20cm一般用于预留泡沫自消高度。第一腔体2内经加热部22加热后的废液,会在容置槽20内产生蒸汽,同时产生大量泡沫。蒸汽随泡沫通过液沫通道4进入除泡槽30。除泡槽30内设有消泡部31,用于使流经除泡槽30的泡沫破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消泡部31包括消泡剂通道311,消泡剂通道311连接于除泡槽30。消泡剂通道311远离除泡槽30一侧可以连接预热装置,对待进入除泡槽30内的消泡剂进行预热,预热消泡剂可以针对稀释倍数过大的消泡剂溶液,避免消泡剂温度过低于除泡槽30内液沫的温度而消耗过多的蒸汽换热,进而影响废液处理的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其他方式进行除泡槽30内的消泡,可根据废液小试实验来确认消泡方式。例如,消泡部31可采用超声波器件进行消泡。液沫从容置槽20流入除泡槽30后,除泡槽30内除少量的废液,其余均为泡沫。消泡剂通过消泡剂通道311被注入除泡槽30后,能够实现消泡剂与泡沫之间约90%的有效接触面积。相比于直接将消泡剂注入废液中,本申请的除泡方式能够避免废液稀释消泡剂,能较大程度地利用消泡剂,提高了废液处理设备1的处理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泡槽30的底部设有残液排出口32。从容置槽20流入进除泡槽30内的泡沫和消泡剂接触后,泡沫破裂,泡沫破裂产生的废液残液流入除泡槽30底部,通过残液排出口32排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残液排出口32连接于注液部21。由于上述残液中为可蒸发浓缩的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将残液排出口32连接于注液部21,能够使残液重新进行废液处理。上述残液中含有消泡剂成分,将残液排出口32连接于注液部21,能够使残液中的消泡剂进行二次利用,避免了将残液直接回收到废液原液池中,消泡剂被稀释造成的消泡剂的浪费,提高了废液处理设备1的处理效率。
对起泡严重的废液进行处理时,具有一定体积的除泡槽30是必要的。如果除泡槽30过小,容纳泡沫的空间不够,不但消泡过程被拉长,将不利于提升废液的处理效率,还有可能造成泡沫冲顶影响处理效果。如果除泡槽30过大,也会造成空间浪费,进而导致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消泡剂浓度消散或消泡剂用量过度等问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除泡槽30的体积大小设计为不大于第一腔体2内泡沫所占体积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废液处理设备1包括排气部5,排气部5设于第二腔体3并位于除泡槽30的顶部。排气部5可以包括除沫器51和排气通道52,除沫器51设于排气通道52内。从第一腔体2流向第二腔体3内的液沫中,存在泡沫和蒸汽。其中,泡沫经由第一腔体2流向第二腔体3的除泡槽30,在除泡槽30内与除泡剂充分接触而破裂,进而生成残液。残液由于其自身存在重力,会随着气流流动落入除泡槽30的底部,随后能够经残液排出口32排出。由于除泡槽30的设置,泡沫被蒸汽蒸发过程中产生的气流带动在除泡槽30流动并进一步被消除,可避免液沫过多而直接涌向排气部5而造成除沫器51的污染和堵塞。蒸汽经由第一腔体2流向第二腔体2过程中,由于蒸汽向上运动,蒸汽流入第二腔体3后从排气通道52排出。第一腔体2与第二腔体3连通,且泡沫在除泡槽30内进行消泡处理,无需通过增加整体设备的高度来避免泡沫冲顶,实现了在处理起泡严重的废液的前提下减少废液处理设备1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气通道52可以通过蒸汽压缩机实现与第一腔体2加热部22的连接。具体地,可以将排气通道52的出口连通蒸汽压缩机,从排气通道52排出的蒸汽通过蒸汽压缩机后,被蒸汽压缩机提温提压到设定值的蒸汽,达到设定值的蒸汽通过循环管221的入口进入循环管221,实现第二腔体3排出的蒸汽的循环利用。
具体地,废液处理设备1进行处理废液时,第一腔体2内刚进废液时,可以安排领域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调控消泡剂每小时的注入量,以保持废液处理设备1内废液处理的稳定性。而后,当废液处理设备1循环稳定之后,可以将废液和消泡剂分别同时加入第一腔体2内和第二腔体3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腔体,内部形成容置槽;
第二腔体,内部形成除泡槽,所述容置槽的顶部和所述除泡槽的顶部连通形成液沫通道;
注液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向所述容置槽注入废液;
加热部,设于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对所述容置槽的废液加热以形成液沫和蒸汽,所述液沫和蒸汽经由所述液沫通道流经所述除泡槽;及
消泡部,设于所述除泡槽,用于使流经所述除泡槽的液沫中的泡沫破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部包括消泡剂通道,所述消泡剂通道与所述除泡槽连通,用于将所述消泡剂输入至所述除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槽的底部设有残液排出口,所述残液排出口与所述注液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部包括淋洒组件,所述淋洒组件位于所述容置槽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洒组件包括多个喷嘴和输液管,所述喷嘴与所述输液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穿过所述容置槽,所述循环管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部分形成加热管体,多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加热管体的延长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与所述除泡槽水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面检测模块,所述液面检测模块设于所述第一腔体,所述液沫通道至少高于所述液面检测模块的表面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部,所述排气部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并位于所述除泡槽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液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包括除沫器和排气通道,所述除沫器设于所述排气通道内以防止泡沫通过所述排气通道。
CN202221536283.8U 2022-06-17 2022-06-17 废液处理设备 Active CN217745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283.8U CN217745840U (zh) 2022-06-17 2022-06-17 废液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6283.8U CN217745840U (zh) 2022-06-17 2022-06-17 废液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5840U true CN217745840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6283.8U Active CN217745840U (zh) 2022-06-17 2022-06-17 废液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5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71285B1 (ko) 황산리사이클장치
CN113289995B (zh) 晶圆容纳盒清洗设备及晶圆容纳盒清洗方法
CN217745840U (zh) 废液处理设备
JP2012200706A (ja) 散気システム及び散気装置の洗浄方法
JP7486212B2 (ja) 液体の脱気手段および方法
CN203061004U (zh) 二段四级高效能交叉流洗池
JPH10296006A (ja) 計装配管水張り装置
CN112268022B (zh) 全塑环保真空机组
CN104406419A (zh) 一体化排汽收能器
CN105485658B (zh) 卧式恒速弹簧喷嘴加鼓泡管进汽装置的除氧器及除氧方法
CN103055638A (zh) 高效能交叉流洗池
CN211871457U (zh) 电极锅炉除氧装置
US390001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circulating nuclear steam generator secondary fluid
KR102561393B1 (ko) 비접촉식 수직연속에칭설비의 에칭액 석션 회수 순환장치
CN217323397U (zh) 一种气化灰水除氨制氨水装置
JP7018403B2 (ja) 泡沫および泡の脱気方法
JP2007190530A (ja) 脱気装置
KR100725324B1 (ko) 강판 세정공정의 소포장치 및 소포방법
CN219324065U (zh) 一种气体处理装置
CN217134321U (zh) 一种基于高温磷酸湿法工艺的清洗蚀刻装置
CN216005270U (zh) 泡罩型脱氨塔
CN104944659B (zh) 含三氯乙烯废水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204268918U (zh) 一种一体化排汽收能器
CN113896270B (zh) 一体智能化复合式解析除氧装置
KR100850234B1 (ko) 반도체 제조용 용액의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