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0906U -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30906U CN217730906U CN202220664751.3U CN202220664751U CN217730906U CN 217730906 U CN217730906 U CN 217730906U CN 202220664751 U CN202220664751 U CN 202220664751U CN 217730906 U CN217730906 U CN 2177309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ch roller
- module
- curved surface
- roller module
- film wrap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面裹膜设备,包括旋转模组、出膜模组、第一压轮模组、第二压轮模组及压轮驱动组件;其对配置有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的产品进行裹膜时,先通过旋转模组带动产品转动,使产品的第一曲面朝向压轮模组,随后在压轮驱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一压轮模组伸出并与第一曲面贴合,随着旋转模组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一曲面的裹膜;当产品的第二曲面朝向压轮模组后,在压轮驱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二压轮模组伸出,与第一压轮模组共同与第二曲面贴合,随着旋转模组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二曲面的裹膜。至此,完成对产品的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的裹膜,替代传统的人工贴膜,克服了人工贴膜存在的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人们对产品外观面的质量需求,在产品出厂前通常会于产品的表面包裹一层保护膜,该保护膜能够对产品的外观面进行保护,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自动化贴膜设备以实现对产品的自动裹膜。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化贴膜设备的裹膜对象局限于规则的平面或规则曲面,对于具备异形曲面的产品而言,其表面会形成两段不规则的表面,因此常规的自动化贴膜设备难以对其进行裹膜,故当前针对具备异形曲面的产品进行裹膜时,仍然需要采用人工贴膜的方式,导致存在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裹膜设备,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对具备异形曲面的产品裹膜时存在的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包括旋转模组、出膜模组、压轮模组及压轮驱动模组;
所述旋转模组的旋转端用于放置配置有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的产品,所述压轮模组包括第一压轮模组和第二压轮模组;
当所述第一曲面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所述第一压轮模组被所述压轮驱动模组带动,所述第一压轮模组与所述第一曲面抵接;
当所述第二曲面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所述第二压轮模组被所述压轮驱动模组带动,所述第一压轮模组及所述第二压轮模组与所述第一曲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轮模组包括第一辊压组件和第二辊压组件;沿所述旋转模组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辊压组件、所述第二压轮模组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依次设置。
可选地,所述压轮驱动模组包括压轮伸缩装置和压轮限位装置;
所述第一辊压组件、所述第二压轮模组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安装于所述压轮伸缩装置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所述压轮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的一侧,用于当所述第一曲面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抵接。
可选地,所述压轮伸缩装置包括压轮伸缩气缸,所述第一辊压组件、所述第二压轮模组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安装于所述压轮伸缩气缸的伸缩端上;
所述压轮限位装置包括压轮限位气缸,所述压轮限位气缸的伸缩端用于当所述第一曲面朝向所述压轮模组且所述压轮伸缩气缸伸出时,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轮模组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压轮固定部、第二压轮滑动部及第二压轮贴合部;
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上对应所述压轮限位装置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压轮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分别与所述第二压轮固定部及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抵接;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沿升降方向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簧,所述第二压簧分别与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及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包括安装块与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截面呈L形且安装于所述安装块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辊压组件包括第一辊压轮,所述第二辊压组件包括第二辊压轮,所述第一辊压轮的轮廓为柱形,所述第二辊压轮的表面形成有圆弧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其对配置有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的产品进行裹膜时,先通过旋转模组带动产品转动,使产品的第一曲面朝向压轮模组,随后在压轮驱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一压轮模组伸出并与第一曲面贴合,随着旋转模组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一曲面的裹膜;当产品的第二曲面朝向压轮模组后,在压轮驱动模组的作用下,第二压轮模组伸出,与第一压轮模组共同与第二曲面贴合,随着旋转模组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二曲面的裹膜。至此,完成对产品的第一曲面及第二曲面的裹膜,替代传统的人工贴膜,克服了人工贴膜存在的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压轮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01、产品;011、第一曲面;012、第二曲面;
10、旋转模组;20、出膜模组;30、第一压轮模组;40、第二压轮模组;41、第二压轮固定部;42、第二压轮滑动部;421、限位槽;43、第二压轮贴合部;431、安装块;432、凸起部;50、压轮驱动模组;51、压轮伸缩装置;511、压轮伸缩气缸;52、压轮限位装置;521、压轮限位气缸;60、第一辊压组件;61、第一辊压轮;70、第二辊压组件;71、第二辊压轮;81、第一压簧;82、第二压簧;83、第三压簧;84、第四压簧;85、第五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产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压轮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应用于对配置有不连续曲面的产品01进行裹膜的场景,通过过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了现有技术中仅能通过人工对产品01进行裹膜的缺点。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产品01的外壁上配置有第一曲面011和第二曲面012,其中,第一曲面011的末端与第二曲面012的初始端相连,且第一曲面011与第二曲面012的轮廓不相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曲面裹膜设备包括旋转模组10、出膜模组20、压轮模组及压轮驱动模组50。旋转模组10的旋转端用于放置配置有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产品01,压轮模组包括第一压轮模组30和第二压轮模组40。其中,旋转模组10的底部还设置有移动平台,该移动平台能够带动旋转模组10在水平面上位移;出膜模组20能够向产品01持续地供给薄膜;在对产品01裹膜时,出膜模组20持续供给薄膜,旋转模组10带动产品01相对其转动,使得薄膜能够包覆于产品01上,其中,压轮模组及压轮驱动模组50起到压合薄膜的作用。
当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时,第一压轮模组30被压轮驱动模组50带动,第一压轮模组30与第一曲面011抵接。
当第二曲面012朝向压轮模组时,第二压轮模组40被压轮驱动模组50带动,第一压轮模组30及第二压轮模组40与第一曲面011抵接。
具体地,其对配置有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产品01进行裹膜时,先通过旋转模组10带动产品01转动,使产品01的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随后在压轮驱动模组50的作用下,第一压轮模组30伸出并与第一曲面011贴合,随着旋转模组10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一曲面011的裹膜;当产品01的第二曲面012朝向压轮模组后,在压轮驱动模组50的作用下,第二压轮模组40伸出,与第一压轮模组30共同与第二曲面012贴合,随着旋转模组10的继续转动,完成对第二曲面012的裹膜。至此,完成对产品01的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裹膜,替代传统的人工贴膜,克服了人工贴膜存在的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
进一步地,第一压轮模组30包括第一辊压组件60和第二辊压组件70;沿旋转模组10的旋转方向,第一辊压组件60、第二压轮模组40及第二辊压组件70依次设置。其中,第一辊压组件60包括第一辊压轮61,第二辊压组件70包括第二辊压轮71,第一辊压轮61的轮廓为柱形,第二辊压轮71的表面形成有圆弧槽。需要理解的是,第一辊压组件60对第一曲面011进行初步压合,第二辊压组件70对第二曲面012进行最终整合;第二压轮模组40针对第二曲面012与第一曲面011的区别之处进行压合,例如第二曲面012相对于第一曲面011开设有一弧形槽,则该第二压轮模组40能够针对该弧形槽进行压合,以完成对第二曲面012的贴合。其中,第二压轮模组40设置于第一辊压组件60与第二辊压组件70,既不影响第一压轮模组30的压合效果,又不影响对第二曲面012进行压合时第二辊压组件70对第二曲面012的最终整合,从而提高了对产品01的裹膜效果。
进一步地,压轮驱动模组50包括压轮伸缩装置51和压轮限位装置52。
第一辊压组件60、第二压轮模组40及第二辊压组件70安装于压轮伸缩装置5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压轮限位装置52设置于第二压轮模组40的一侧,用于当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时,与第二压轮模组40抵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压轮伸缩装置51包括压轮伸缩气缸511,第一辊压组件60、第二压轮模组40及第二辊压组件70安装于压轮伸缩气缸511的伸缩端上。压轮限位装置52包括压轮限位气缸521,压轮限位气缸521的伸缩端用于当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且压轮伸缩气缸511伸出时,与第二压轮模组40抵接。
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压轮伸缩装置51包括直线电机,第一辊压组件60、第二压轮模组40及第二辊压组件70安装于直线电机的移动端上。压轮限位装置52包括滚珠丝杆模块,滚珠丝杆模块的移动端安装有挡块,当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且压轮伸缩气缸511伸出时,挡块能够与第二压轮模组40抵接,阻止第二压轮模组40的前进。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第二压轮模组4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压轮固定部41、第二压轮滑动部42及第二压轮贴合部43。
第二压轮滑动部42上对应压轮限位装置52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421;第二压轮固定部41与第二压轮滑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簧81,第一压簧81分别与第二压轮固定部41及第二压轮滑动部42抵接;第二压轮贴合部43安装于第二压轮滑动部42上。通过第一压簧81的设置,令第二压轮贴合部43始终与第二曲面012贴合,优化对产品01的裹膜效果。
进一步地,第二压轮贴合部43沿升降方向与第二压轮滑动部42滑动连接,且第二压轮贴合部43与第二压轮滑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簧82,第二压簧82分别与第二压轮贴合部43及第二压轮滑动部42抵接。其中,通过第二压簧82的设置,使得第二压轮贴合部43能够更加准确地卡入第二曲面012的圆弧槽中,优化对产品01的裹膜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压轮贴合部43包括安装块431与凸起部432,凸起部432的截面呈L形且安装于安装块431上。该L形的凸起部432能够更好地卡入圆弧槽中,并且通过第二压簧82的设置,能够保证其沿竖直方向与产品01的贴合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第一辊压组件60中设置有第三压簧83,第二辊压组件70中设置有第四压簧84及第五压簧85,在压轮伸缩气缸511伸出后,在第三压簧83和第四压簧84的作用下,确保第一辊压轮61与及第二辊压轮71与产品01的贴合度,第五压簧85起到在竖直方向上校正第二辊压轮71的作用,使第二辊压轮71的圆弧槽与产品01的贴合度更高。
接下来,说明曲面裹膜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将产品01放置于旋转模组10上,出膜模组20出膜,此时,产品01的第一曲面011朝向压轮模组,压轮伸缩气缸511伸出,压轮限位气缸521的移动端与限位槽421的槽壁抵接,阻止第二压轮模组40的前进,此时,第一压轮模组30的第一辊压组件60及第二辊压组件70与第一曲面011贴合;随着旋转模组10的继续转动,产品01的第二曲面012朝向压轮模组,压轮限位气缸521的移动端回缩,第二压轮模组40在第一压簧81的作用下与第二曲面012贴合,随着旋转模组10的继续转动,完成对产品01的第二曲面012贴合。至此,已经完成产品01一侧的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裹膜,旋转模组10继续转动,即完成对产品01另一侧的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裹膜,从而完成对产品01的裹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曲面裹膜设备,能够对复杂曲面的产品01进行裹膜,具有裹膜效率低下、人力成本低、质量稳定等优点。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模组(10)、出膜模组(20)、压轮模组及压轮驱动模组(50);
所述旋转模组(10)的旋转端用于放置配置有第一曲面(011)及第二曲面(012)的产品(01),所述压轮模组包括第一压轮模组(30)和第二压轮模组(40);
当所述第一曲面(011)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所述第一压轮模组(30)被所述压轮驱动模组(50)带动,所述第一压轮模组(30)与所述第一曲面(011)抵接;
当所述第二曲面(012)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被所述压轮驱动模组(50)带动,所述第一压轮模组(30)及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与所述第一曲面(01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模组(30)包括第一辊压组件(60)和第二辊压组件(70);沿所述旋转模组(10)的旋转方向,所述第一辊压组件(60)、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70)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驱动模组(50)包括压轮伸缩装置(51)和压轮限位装置(52);
所述第一辊压组件(60)、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70)安装于所述压轮伸缩装置(5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所述压轮限位装置(52)设置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的一侧,用于当所述第一曲面(011)朝向所述压轮模组时,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轮伸缩装置(51)包括压轮伸缩气缸(511),所述第一辊压组件(60)、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及所述第二辊压组件(70)安装于所述压轮伸缩气缸(511)的伸缩端上;
所述压轮限位装置(52)包括压轮限位气缸(521),所述压轮限位气缸(521)的伸缩端用于当所述第一曲面(011)朝向所述压轮模组且所述压轮伸缩气缸(511)伸出时,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模组(4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压轮固定部(41)、第二压轮滑动部(42)及第二压轮贴合部(43);
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上对应所述压轮限位装置(52)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421);所述第二压轮固定部(41)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压簧(81),所述第一压簧(81)分别与所述第二压轮固定部(41)及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抵接;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43)安装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43)沿升降方向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43)与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簧(82),所述第二压簧(82)分别与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43)及所述第二压轮滑动部(42)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贴合部(43)包括安装块(431)与凸起部(432),所述凸起部(432)的截面呈L形且安装于所述安装块(4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裹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压组件(60)包括第一辊压轮(61),所述第二辊压组件(70)包括第二辊压轮(71),所述第一辊压轮(61)的轮廓为柱形,所述第二辊压轮(71)的表面形成有圆弧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64751.3U CN21773090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64751.3U CN21773090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30906U true CN217730906U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3814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64751.3U Active CN217730906U (zh) | 2022-03-25 | 2022-03-25 |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30906U (zh) |
-
2022
- 2022-03-25 CN CN202220664751.3U patent/CN2177309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74120B (zh) |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 |
CN211594410U (zh) | 电芯下料装置 | |
CN115255064B (zh) | 一种金属管材自动上料折弯设备 | |
CN217730906U (zh) | 一种曲面裹膜设备 | |
CN112037644B (zh) | 一种防伪不干胶标签制备方法 | |
CN218701742U (zh) | 一种蜂窝纸板用纸板包边设备 | |
CN218341961U (zh) | 一种用于防火窗注胶生产边角挤压加固装置 | |
CN213675432U (zh) | 一种金属化薄膜整平装置 | |
CN213227942U (zh) | 一种自动贴石墨片机的贴合滚压机构 | |
CN210304320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的一体式涂布机 | |
CN208498877U (zh) | 一种玻璃贴膜机 | |
CN215000816U (zh) | 一种可移动的楼道监控装置 | |
CN220280480U (zh) | 一种光固化软管主动式碾压装置 | |
CN112830298A (zh) |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 |
CN215923918U (zh) | 一种便于拿取的收卷装置 | |
CN111070128A (zh) | 一种应用于机械配件生产的夹持装置 | |
CN217600026U (zh) | 一种电芯双面贴膜机 | |
CN220429292U (zh) | 一种内衬修复管材的横向挤压组件 | |
CN218086216U (zh) | 一种压膜机构及贴膜装置 | |
CN219448654U (zh) | 一种设有切割结构的收卷装置 | |
CN217349626U (zh) | 一种板材的多轴连杆定位机构 | |
CN219525701U (zh) | 一种抚平机构及pe膜生产收卷设备 | |
CN213176346U (zh) | 电梯门板自动化点胶组装流水线 | |
CN217370181U (zh) | 一种空鼓辊压装置 | |
CN216760809U (zh) | 一种用于覆膜送料的多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