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74120B -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74120B
CN112874120B CN202110117529.1A CN202110117529A CN112874120B CN 112874120 B CN112874120 B CN 112874120B CN 202110117529 A CN202110117529 A CN 202110117529A CN 112874120 B CN112874120 B CN 112874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urved
area
cover plat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175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74120A (zh
Inventor
廖川东
庞孟媛
陈立强
周超
王研鑫
王亚明
赵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175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74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874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74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74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07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 B32B37/003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involving treatment or provisions in order to avoid deformation or air inclusion, e.g. to improve surface quality to avoid air inclu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所述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包括: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承载膜,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被配置为贴附有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少一个贴合滚轮组和至少一个支撑滚轮组,所述贴合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所述承载膜被配置为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上,以使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所述第一滚轮被配置为抵压所述承载膜的第二面,并在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控制下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本公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能够改善柔性屏贴合效果。

Description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柔性显示屏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科技成果,已经逐步在终端上实现应用,使得弯折屏、折叠屏等显示装置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由于柔性显示屏能够实现弯曲、折叠、卷曲等多种形态,能够为终端提供更好的便携性和安全性。柔性显示屏技术的突破,使得环绕屏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现今的环绕屏是一种新型的产品形态,市面上并没有成熟且完善的工艺流程对应。在相关技术中环绕屏的显示屏贴合方案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大、易拉断,贴合效果差,圆弧区和平面区贴合气泡残留严重等。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能够改善柔性屏贴合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及至少一个曲面区;所述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包括:
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
承载膜,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被配置为贴附有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至少一个贴合滚轮组和至少一个支撑滚轮组,所述贴合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所述承载膜被配置为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上,以使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所述第一滚轮被配置为抵压所述承载膜的第二面,并在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控制下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轴平行设置;
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轴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平行;
且所述第二滚轮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线运动。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滚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滚轮的半径,所述第一滚轮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且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的弧形轨迹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
示例性的,所述支撑滚轮组包括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滚轮的旋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承载膜包括供料端和收料端,被配置为所述供料端从所述第三滚轮绕入,所述承载膜绕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所述收料端从所述第四滚轮绕出。
示例性的,所述支撑滚轮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三滚轮的旋转轴和所述第四滚轮的旋转轴之间;其中,
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二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在第二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垂直。
示例性的,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三滚轮绕所述第四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四滚轮进行弧线运动;
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
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滚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滚轮的半径,所述第三滚轮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
示例性的,所述曲面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之间,且所述曲面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贴合滚轮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贴合滚轮组对应一个所述曲面区,每个所述贴合滚轮组被配置为用于抵压所述承载膜的第二面,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对应的所述曲面区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
示例性的,所述曲面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之间,且所述曲面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第三滚轮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滚轮,所述第四滚轮包括两个第四夹持滚轮,所述供料端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滚轮之间绕入,所述收料端从所述两个第四夹持滚轮之间绕出。
一种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进行贴合的贴合方法,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及至少一个曲面区;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盖板承载固定于所述盖板承载机构;
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之间保持距离,并将所述承载膜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上,以使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
沿第三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曲面盖板,使所述曲面盖板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侧面平移至所述承载膜的第一面的一侧,所述第三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平行,并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垂直;
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
示例性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区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平面区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示例性的,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承载膜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为平面区时,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沿第二直线方向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并保持所述承载膜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承载膜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为曲面区时,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沿第二直线方向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并保持所述承载膜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滚轮移动至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
示例性的,所述曲面盖板中至少两个平面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区和第二平面区,至少一个曲面区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一曲面区包括邻接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半圆弧部分和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半圆弧部分;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包括:
针对初始仿形区为所述第一曲面区的所述贴合滚轮组,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平面区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和贴合方法,所述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附于所述承载膜的第一面上,可通过所述贴合滚轮组和所述支撑滚轮组来支撑所述承载膜进行初始仿形,即,使得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的形状相匹配;然后,通过所述盖板承载机构移动所述曲面盖板,使得所述曲面盖板能够从所述承载膜的侧面移入所述承载膜的第一面一侧,并进行对位,这种侧面移入曲面盖板的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柔性显示基板对位的方式来说,能够更好的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承受集中应力过大,而受损破坏;并且,所述承载膜通过所述贴合滚轮组和所述支撑滚轮组来支撑张紧仿形,对所述承载膜无遮挡,更有利于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的标记(MARK)对位;此外,这种采用滚轮滚动过程中挤压所述承载膜,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的方式,通过控制第一滚轮的运动轨迹,能够改善曲面区和平面区的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在本公开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滚轮组采用两个滚轮(即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及两个滚轮之间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结构,通过第二滚轮运动,通过第一连接杆来联动带动第一滚轮运动,这样可以增加滚轮刚度,有利于贴合过程平稳受力,贴合效果更好。
此外,在本公开进一步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滚轮先贴第一曲面区的顶弧,再在第二滚轮带动下滚动并贴合第一平面区,再回到第一圆弧去来贴合第一曲面区的底弧,然后顺序贴合第二平面区,这种运动贴合轨迹,可改善圆弧区及平面区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公开一种实施例中贴合治具在曲面盖板与柔性显示面板对位之前的结构俯视图;
图2表示本公开一种实施例中贴合治具的贴合滚轮组和支撑滚轮组张紧承载膜的结构主视图;
图3至图11表示本公开一种实施例中贴合方法中步骤S04中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贴合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表示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中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表示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中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和贴合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之前,有必要对于相关技术进行以下说明:
在相关技术中,柔性屏能够实现弯曲、折叠、卷曲等多种形态。环绕屏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屏产品形态,环绕屏包括平面区和圆弧曲面区,目前没有成熟且完善的工艺流程。例如,相关技术中采用滚轮方式实现环绕屏贴合时,是将柔性显示面板卷曲后滚动进入曲面盖板的一侧进行贴合,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滚动贴合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受力巨大,容易拉断;贴合效果很差,圆弧曲面区的贴合气泡残留严重等,而平坦区采用滑块贴合方式,会在平坦区残留许多气泡等,导致贴合工艺失败。
为了改善柔性屏的贴合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和贴合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柔性屏贴合工艺中,尤其是,可以应用于环绕屏贴合工艺中,以改善贴合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与刚性的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其中所述曲面盖板20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21及至少一个曲面区22,也就是,所述柔性屏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21及至少一个曲面区22。
以环绕屏为例,所述环绕屏的产品形态可以有多种,即所述曲面区22和所述平面区21的位置可以有几种方式,例如:图12所示,平面区21的数量仅有两个,曲面区22的数量仅有一个,曲面区22设置于相邻两个平面区21之间;或者,图3所示,平面区21的数量至少有两个,曲面区22的数量至少两个,至少一个曲面区22设置于相邻两个平面区21之间,至少另一个曲面区22位于其中一个平面区21的边缘位置;或者,图13所示,平面区21的数量至少有三个,曲面区22的数量至少有两个,相邻两个平面区21之间设置一个曲面区22。当然,以上仅是示例,在实际应用中,环绕屏的具体形态不限于以上示例。
请参见图1和至图13,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包括:盖板承载机构(图中未示意出)、承载膜100、至少一个贴合滚轮组200和至少一个支撑滚轮组300,所述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20,所述承载膜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101和第二面102,所述第一面101被配置为贴附有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包括第一滚轮210和第一轨迹控制机构220,所述承载膜100被配置为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21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以使所述承载膜10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所述第一滚轮210被配置为抵压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二面102,并在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220控制下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
上述方案中,所述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2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附于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一面101上,可通过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来张紧所述承载膜100进行初始仿形,即,使得所述承载膜10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承载膜100按照曲面盖板20的轮廓仿出形状;然后,通过所述盖板承载机构移动所述曲面盖板20,将所述曲面盖板20从所述承载膜100的侧面移入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一面101一侧,并进行对位,这种侧面移入曲面盖板20的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移动柔性显示基板对位的方式来说,能够更好的保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避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承受集中应力过大,而受损破坏。
此外,所述承载膜100通过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来支撑张紧仿形,这种方式对所述承载膜100无遮挡,更有利于所述承载膜100与所述曲面盖板20的标记(MARK)对位;此外,这种采用滚轮滚动过程中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实现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的方式,通过控制第一滚轮210的运动轨迹,能够改善曲面区22和平面区21的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以下对于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装置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220包括:第二滚轮221和第一连接杆222,所述第二滚轮221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滚轮210的旋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222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210的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滚轮221的旋转轴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滚轮221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与所述平面区21平行;且所述第二滚轮221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线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中采用双滚轮结构,即所述第一滚轮210和所述第二滚轮221,所述第一滚轮210主要起到挤压承载膜100,以贴合柔性显示面板10与曲面盖板20的作用;所述第二滚轮221起到驱动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轨迹运动和直线轨迹运动的作用,其中,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第一滚轮210,使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从而所述第一滚轮210能够做弧形轨迹运动,实现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贴合,所述第二滚轮221做直线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平行滑动,从而实现所述平面区21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滚轮221沿直线运动时,不发生转动,也就是说,第一滚轮210和第二滚轮221之间的第一连接杆222相较于水平面的角度是锁定的,第一连接杆222转动带动第一滚轮210,增加第一滚轮210的刚度,且第一滚轮210在平行滑动过程中受力过程更平稳均匀,有利于贴合过程平稳受力,贴合效果更好。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220的具体结构不限于此。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滚轮221的转动以及直线运动,可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例如,所述第二滚轮221通过伺服电机来控制其转动,以精确控制第二滚轮221的转动角度,即,精确控制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弧形轨迹;所述第二滚轮221还可以通过丝杠机构等来实现其沿直线平行滑动的目的。对于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在图中未示意,也不进行限定。
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所述第一滚轮210主要起到贴合作用,所述第二滚轮221主要起到带动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运动的作用,因此,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半径优选的大于所述第二滚轮221的半径,且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的弧形轨迹半径优选的等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这样,更有利于所述第一滚轮210的运动,且更有利于贴合过程顺利进行。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210和所述第二滚轮221的半径也可以相等,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的弧形轨迹半径也可以小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
此外,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述支撑滚轮组300包括第三滚轮310和第四滚轮320,所述第三滚轮310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滚轮320的旋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承载膜100包括供料端和收料端,被配置为所述供料端从所述第三滚轮310绕入,所述承载膜100绕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所述收料端从所述第四滚轮320绕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滚轮组300采用双滚轮结构,即第三滚轮310和第四滚轮320,所述承载膜100由所述第三滚轮310、所述第一滚轮210和所述第四滚轮320张紧进行仿形。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滚轮组300还包括第二连接杆330,所述第二连接杆330连接于所述第三滚轮310的旋转轴和所述第四滚轮320的旋转轴之间;其中,所述第四滚轮320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二直线方向Y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310在第二直线方向Y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Y与所述平面区21垂直。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滚轮310起到支撑承载膜100的作用,所述第四滚轮320起到驱动第三滚轮310沿弧形轨迹运动和直线轨迹运动的作用,其中,所述第三滚轮310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330带动第四滚轮320,使所述第四滚轮320绕所述第三滚轮310公转,从而所述第四滚轮320能够做弧形轨迹运动,实现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之间的贴合,所述第三滚轮310做直线运动时,带动所述第四滚轮320平行滑动。
请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所述承载膜100进行初始仿形时,所述第三滚轮310和所述第四滚轮320之间的第二连接杆330与第一直线方向X保持大致垂直状态;所述第一滚轮210沿第一直线方向X、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运动至预定位置时,则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沿第二直线方向Y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滚轮320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30带动所述第三滚轮310绕所述第四滚轮320公转,以使所述第四滚轮320进行弧线运动;所述第四滚轮320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310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第三滚轮310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滚轮320的半径,所述第三滚轮310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这样,所述支撑滚轮组30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作为贴合滚轮组200来使用,即,利用所述第三滚轮310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滚轮310和所述第四滚轮320的半径也可以相等,所述第三滚轮310绕所述第四滚轮320公转的弧形轨迹半径也可以小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
所述第四滚轮320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330带动所述第三滚轮310绕所述第四滚轮320公转,以使所述第四滚轮320进行弧线运动;
所述第四滚轮320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310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三滚轮310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滚轮320的半径,所述第三滚轮310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22的弧形半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曲面区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21之间,且所述曲面区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对应一个所述曲面区22,每个所述贴合滚轮组200被配置为用于抵压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二面102,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对应的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区2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21之间,且所述曲面区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第三滚轮310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所述第四滚轮320包括两个第四夹持滚轮321,所述供料端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之间绕入,所述收料端从所述两个第四夹持滚轮321之间绕出。
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进行贴合的贴合方法,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曲面盖板20的贴合,所述曲面盖板20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21及至少一个曲面区22;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01、将所述曲面盖板20承载固定于所述盖板承载机构;
步骤S02、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之间保持距离,并将所述承载膜100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21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以使所述承载膜100与所述曲面盖板20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
步骤S03、如图1和图3所示,沿第三直线方向z移动所述曲面盖板20,使所述曲面盖板20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侧面平移至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一面101的一侧,所述第三直线方向z与所述平面区21平行,并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垂直;
步骤S04、控制所述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步骤S04具体包括:
步骤S041、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曲面区22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步骤S042、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平面区2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平面区21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中,步骤S04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平面区21时,所述第一滚轮21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沿第二直线方向Y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并保持所述承载膜100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曲面区22时,所述第一滚轮21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沿第二直线方向Y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并保持所述承载膜100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移动至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平面区2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中至少两个平面区2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区211和第二平面区212,至少一个曲面区2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的第一曲面区221,所述第一曲面区221包括邻接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和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第二半圆弧部分;所述方法中,步骤S04具体包括:
针对初始仿形区为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所述贴合滚轮组200,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221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的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可以用于多种形态的环绕屏。
例如,请参见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盖板20中至少两个平面区21包括第一平面区211和第二平面区212,例如图12所示第一平面区211和第二平面区212平行设置;所述曲面区22的数量仅一个,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的第一曲面区221,所述第一曲面区221包括邻接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和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第二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
针对这种形态的环绕屏,所述贴合滚轮组200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所述支撑滚轮组300的数量可以有一个,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
具体贴合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初始仿形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所在一侧,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远离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承载膜100进行初始仿形时,所述第一连接杆222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330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保持大致垂直状态,从而,所述承载膜100支撑于所述第一滚轮210、所述第三滚轮310和所述第四滚轮320的圆周面上,按照所述曲面盖板20的形状进行仿形,此时,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曲面区22,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平面区21;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滚轮210,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221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当所述第二滚轮221沿第一直线方向X、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运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沿第二直线方向Y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保持所述承载膜100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即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的贴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上可设置硅胶,采用第一滚轮210的硅胶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先贴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在所述第二滚轮221带动下沿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并被动滚动,而贴合第一平面区211;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再回到第一曲面区221,贴合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再顺序贴合所述第二平面区212,这种运动贴合轨迹,可改善曲面区22及平面区21的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例如,请参见图,所述曲面盖板20中至少两个平面区21包括第一平面区211和第二平面区212,如图所示第一平面区211和第二平面区212平行设置;所述曲面区22的数量有两个,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的第一曲面区221和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远离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一侧边缘处的第二曲面区222,所述第一曲面区221包括邻接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和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第二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所述第二曲面区222包括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第三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和第四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
针对这种形态的环绕屏,所述贴合滚轮组200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所述支撑滚轮组300的数量可以有一个,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20。
具体贴合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初始仿形时,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所在一侧,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远离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承载膜100进行初始仿形时,所述第一连接杆222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杆330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保持大致垂直状态,从而,所述承载膜100支撑于所述第一滚轮210、所述第三滚轮310和所述第四滚轮320的圆周面上,按照所述曲面盖板20的形状进行仿形,此时,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第一曲面区221,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第二曲面区222;
如图4和图5所示,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如6所示,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滚轮210,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221回到初始位置;
如图7所示,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如图8所示,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第二平面区212的贴合;
如图9所示,当所述第二滚轮221沿第一直线方向X、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运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沿第二直线方向Y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200,保持所述承载膜100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200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300方向移动;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所述第一滚轮210移动至所述第二曲面区222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在所述支撑滚轮组3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20之间的贴合,即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曲面区222之间的贴合。
上述方案中,采用第一滚轮210的硅胶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先贴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在所述第二滚轮221带动下沿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并被动滚动,而贴合第一平面区211;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再回到第一曲面区221,贴合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再顺序贴合所述第二平面区212;最后再通过第二滚轮221转动翻转所述第一滚轮210,完成贴合第二曲面区222,这种运动贴合轨迹,可改善曲面区22及平面区21的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以上两种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区21的数量均为两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区21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例如,请参见图1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区21有三个,包括第一平面区211、第二平面区212和第三平面区21,所述曲面区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曲面区22均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21之间,至少两个所述曲面区22包括:第一曲面区221和第二曲面区222,所述第一曲面区221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212之间,所述第二曲面区222位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和所述第三平面区21之间;所述贴合滚轮组2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对应一个所述曲面区22,每个所述贴合滚轮组200被配置为用于抵压所述承载膜100的第二面102,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对应的所述曲面区22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
针对这种形态的环绕屏,所述贴合滚轮组200的数量可以有两个,即,第一贴合滚轮组200和第二贴合滚轮组200,所述支撑滚轮组300的结构区别于以上两种实施例,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滚轮组300的结构为:所述第三滚轮310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所述第四滚轮320包括两个第四夹持滚轮321,所述供料端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之间绕入,所述收料端从所述两个第四夹持滚轮321之间绕出。也就是说,所述第三滚轮310为双滚轮结构,所述第四滚轮320为双滚轮结构。且请参见图13,第三滚轮310中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的直径相同,第四滚轮320中两个第四夹持滚轮321直径相同。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贴合于所述第二曲面区222。具体贴合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进行初始仿形时,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所在一侧,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位于所述第二曲面区222所在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222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行,所述承载膜100的供料端从所述第三滚轮310中两个第一夹持滚轮311之间绕入,经过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和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之后,所述承载膜100的收料端绕入所述第三滚轮310的两个第二夹持滚轮之间,从而,所述承载膜100按照所述曲面盖板20的形状进行仿形,此时,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第一曲面区221,所述承载膜100在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上的初始仿形区为第二曲面区222;
控制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中的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同理,控制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中的第一滚轮210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曲面区222的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平面区211之间的贴合;同理,通过控制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完成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三平面区21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和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221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二滚轮221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222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210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曲面区221的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同理,控制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二曲面区222的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第二平面区212的贴合;和/或,当所述第二贴合滚轮组200的第一滚轮210绕所述第二滚轮221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212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221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所述第二滚轮221,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210在第一直线方向X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210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100,完成第二平面区212的贴合。
上述方案中,针对至少具有两个曲面区22、三个平面区21的环绕屏,可设置与所述曲面区22相同数量的贴合滚轮组200,每一个所述曲面区22通过一个所述贴合滚轮组200来完成贴合,且贴合时第一滚轮210运动轨迹是:先贴所述曲面区22的第一半圆弧部分(顶弧部分),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在所述第二滚轮221带动下沿第一直线方向X平移,并被动滚动,而贴合与该第一半圆弧部分相邻接的平面区21;然后,所述第一滚轮210再回到曲面区22,贴合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底弧部分),再顺序贴合与该第二半圆弧部分相邻接的平面区21,这种运动贴合轨迹,可改善曲面区22及平面区21的贴合效果,避免产生气泡等不良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是示例了环绕屏的三种产品形态,以及在三种产品形态下的本公开柔性屏的贴合装置的几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环绕屏的具体产品形态不限于此,相应的,所述柔性屏的贴合装置的具体结构中所述贴合滚轮组200和所述支撑滚轮组300的数量以及组合方式也有多种实施方式。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柔性屏的贴合治具,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及至少一个曲面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包括:
盖板承载机构,用于承载及移动所述曲面盖板;
承载膜,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被配置为贴附有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至少一个贴合滚轮组和至少一个支撑滚轮组,所述贴合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所述承载膜被配置为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上,以使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所述第一滚轮被配置为抵压所述承载膜的第二面,并在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控制下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
所述第一轨迹控制机构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轴平行设置;
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滚轮的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滚轮的旋转轴之间;其中,
所述第二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一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平行;
且所述第二滚轮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滚轮的半径,所述第一滚轮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且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的弧形轨迹半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滚轮组包括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四滚轮的旋转轴平行设置,所述承载膜包括供料端和收料端,被配置为所述供料端从所述第三滚轮绕入,所述承载膜绕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所述收料端从所述第四滚轮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滚轮组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第三滚轮的旋转轴和所述第四滚轮的旋转轴之间;其中,
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第二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在第二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所述第二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二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三滚轮绕所述第四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四滚轮进行弧线运动;
所述第四滚轮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以带动所述第三滚轮在所述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滚轮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滚轮的半径,所述第三滚轮的半径小于所述曲面区的弧形半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之间,且所述曲面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贴合滚轮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贴合滚轮组对应一个所述曲面区,每个所述贴合滚轮组被配置为用于抵压所述承载膜的第二面,沿弧形轨迹和直线轨迹滚动,以使对应的所述曲面区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区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平面区之间,且所述曲面区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述第三滚轮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滚轮,所述第四滚轮包括两个第四夹持滚轮,所述供料端从所述两个第一夹持滚轮之间绕入,所述收料端从所述两个第四夹持滚轮之间绕出。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进行贴合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包括至少两个平面区及至少一个曲面区;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盖板承载固定于所述盖板承载机构;
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之间保持距离,并将所述承载膜张紧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支撑滚轮组上,以使所述承载膜与所述曲面盖板至少部分区域进行初始仿形;
沿第三直线方向移动所述曲面盖板,使所述曲面盖板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侧面平移至所述承载膜的第一面的一侧,所述第三直线方向与所述平面区平行,并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垂直;
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曲面区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平面区至少一部分区域之间的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柔性屏的贴合治具,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承载膜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为平面区时,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沿第二直线方向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并保持所述承载膜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承载膜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为曲面区时,所述第一滚轮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所述支撑滚轮组沿第二直线方向运动,以避让开所述贴合滚轮组,并保持所述承载膜处于张紧状态,控制所述贴合滚轮组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继续向靠近所述支撑滚轮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滚轮移动至所述曲面区与所述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所述支撑滚轮组上的初始仿形区与所述曲面盖板之间的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盖板中至少两个平面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平面区和第二平面区,至少一个曲面区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一曲面区包括邻接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半圆弧部分和邻接所述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半圆弧部分;
所述方法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滚轮沿弧形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移动,以通过滚动的方式将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贴合于所述曲面盖板,具体包括:
针对初始仿形区为所述第一曲面区的所述贴合滚轮组,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平面区之间的贴合;
移动所述第一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二滚轮回到初始位置;
控制所述第二滚轮绕自身轴线转动,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杆带动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以使所述第一滚轮进行弧形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半圆弧部分之间的贴合;
当所述第一滚轮绕所述第二滚轮公转至所述第一半圆弧部分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边界时,控制所述第二滚轮停止转动,并保持所述第一滚轮的当前公转角度不变,沿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移所述第二滚轮,以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在第一直线方向上进行直线运动,通过所述第一滚轮的圆周面挤压所述承载膜,完成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平面区之间的贴合。
CN202110117529.1A 2021-01-28 2021-01-28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Active CN112874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529.1A CN112874120B (zh) 2021-01-28 2021-01-28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17529.1A CN112874120B (zh) 2021-01-28 2021-01-28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120A CN112874120A (zh) 2021-06-01
CN112874120B true CN112874120B (zh) 2022-09-27

Family

ID=76052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7529.1A Active CN112874120B (zh) 2021-01-28 2021-01-28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74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17627A (zh) * 2021-07-30 2023-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系统及贴合方法
CN113997679B (zh) * 2021-11-23 2024-02-20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4248529B (zh) * 2021-12-16 2023-10-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贴合装置
CN114454472B (zh) * 2022-01-21 2023-12-0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适用于曲面显示模组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4536789B (zh) * 2022-02-24 2023-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膜及曲面屏的组装方法
CN114530095B (zh) * 2022-02-25 2023-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77164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20170057499A (ko) * 2015-11-16 2017-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109514967A (zh) * 2018-12-17 2019-03-26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滚压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421835A (zh) * 2020-04-17 2020-07-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贴合方法、贴合装置、显示单元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75541A (zh) * 2020-07-23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1816079A (zh) * 2020-07-24 2020-10-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
CN111823559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盖板和柔性膜的贴合工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77164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20170057499A (ko) * 2015-11-16 2017-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CN109514967A (zh) * 2018-12-17 2019-03-26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滚压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1823559A (zh) * 2019-04-17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盖板和柔性膜的贴合工艺
CN111421835A (zh) * 2020-04-17 2020-07-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贴合方法、贴合装置、显示单元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75541A (zh) * 2020-07-23 2020-10-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1816079A (zh) * 2020-07-24 2020-10-2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74120A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74120B (zh) 柔性屏的贴合治具及贴合方法
EP181597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band-like rubber member onto a rotational support.
CN205202403U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贴膜机
CN105292578B (zh) 一种曲面玻璃的贴膜机
CN109774174A (zh) 一种异形曲面屏的贴合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1823559A (zh) 一种曲面盖板和柔性膜的贴合工艺
US9874769B2 (en) Cloth attachment device and cloth attach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576213A (zh) 连接粘结带的方法和装置
CN207800755U (zh) 一种电池极片展平装置
CN216373316U (zh) 薄膜加工用的压平整装置
CN204869418U (zh) 塑料膜生产线的压延机构
CN214164234U (zh) 一种瓦楞纸板压平装置
WO2021218408A9 (zh) 柔性显示屏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8920027A (zh)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CN208697962U (zh) 一种pvc装饰板覆膜装置
CN114530095B (zh)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217349626U (zh) 一种板材的多轴连杆定位机构
US7004001B2 (en) Roll forming apparatus for forming sheet material into multiple shapes
CN220611026U (zh) 一种铝箔表面涂布覆膜固化装置
CN217373577U (zh) 环形工件压敷料装置
CN221070325U (zh) 一种基于高分子材料的多功能反射膜制备装置
CN220266187U (zh) 一种涂布机用压平装置
CN220766028U (zh) 一种柔性膜缠绕装置
CN219566998U (zh) 一种车膜生产线的纠偏机构
CN215923918U (zh) 一种便于拿取的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