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0027A -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920027A CN108920027A CN201810595561.9A CN201810595561A CN108920027A CN 108920027 A CN108920027 A CN 108920027A CN 201810595561 A CN201810595561 A CN 201810595561A CN 108920027 A CN108920027 A CN 1089200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exible film
- bend glass
- bonded
- rolling
- roll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5000008469 Oxalis tuberos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40000000645 Oxalis tuberos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616 trans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138 T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第一滚压件滚动,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上述贴合方法,通过第一滚压件的滚动,对曲面玻璃及挠性膜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与挠性膜贴合,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模具贴合的方式,操作简单,贴合效果好,同时由于在滚压之前先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对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贴合进行预定位,则后续滚压时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对位准确,也可保证贴合效果,因此上述贴合方法可保证成品的质量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超大尺寸电容屏薄膜传感器与曲面玻璃贴合目前在行业内普遍采用制作模具贴合的方法作业,制作成本较高,当需要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时,在型号切换时浪费太多的调机时间,且在贴合时,贴合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容易出现气泡以及弯曲面整条性的凹痕,而且由于薄膜传感器导电层耐曲折性较差,容易造成产品功能性不良,良率以及效率受到较大限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品质量较好的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
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
第一滚压件滚动,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
上述贴合方法,通过第一滚压件的滚动,对曲面玻璃及挠性膜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与挠性膜贴合,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模具贴合的方式,操作简单,贴合效果好,同时由于在滚压之前先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对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贴合进行预定位,则后续滚压时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对位准确,也可保证贴合效果,因此上述贴合方法可保证成品的质量较好。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滚压件滚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同时滚动,且第二滚压件与第一滚压件滚动方向相反,第一滚压件带动曲面玻璃,第二滚压件带动挠性膜,使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相对第一滚压件平移。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由中间向两侧按压抹平。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曲面玻璃用于与挠性膜贴合的侧面上贴设保护膜,和/或在曲面玻璃的另一侧面上贴设保护膜。
进一步地,当在曲面玻璃用于与挠性膜贴合的侧面上贴合保护膜时,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
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上的保护膜折起;
将挠性膜上未被OCA离型膜覆盖的部分与曲面玻璃上未被保护膜覆盖的部分贴合。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滚压件滚动,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随着第一滚压件滚动,持续撕开曲面玻璃上的保护膜及挠性膜上的OCA离型膜,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挠性膜与所述曲面玻璃的凸面贴合,上述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形成折边,折边的宽度为15mm~25mm。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滚压件与曲面玻璃接触,使第二滚压件与挠性膜接触。
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工作台、第一滚压件及第二滚压件,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滚压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滚压件的外侧面相切设置,所述第一滚压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用于贴合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滚压空间。
上述贴合装置,可将挠性膜平铺放置在工作面上,并将挠性膜与曲面玻璃同时伸入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此时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可配合对曲面玻璃与挠性膜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与挠性膜贴合,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模具贴合的方式,曲面玻璃与挠性膜贴合时产生的起泡较少,贴合效果更好,因此成品的质量较好。
进一步地,上述贴合装置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贴合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调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作台,200、第一滚压件,300、第二滚压件,400、调压阀,10、曲面玻璃,20、挠性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挠性膜20为薄膜传感器,但挠性膜20也可为其他功能的薄膜结构或涂层。
如图1及图2所示,贴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贴合;
S20、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
S30、第一滚压件200滚动,使曲面玻璃10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20贴合。
上述贴合方法,通过第一滚压件200的滚动,对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模具贴合的方式,操作简单,贴合效果好,同时由于在滚压之前先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贴合,对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贴合进行预定位,则后续滚压时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对位准确,也可保证贴合效果,因此上述贴合方法可保证成品的质量较好。
本实施例中,曲面玻璃10为弧形玻璃。
可选地,第一滚压件200原地滚动,带动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相对第一滚压件200平移;或第一滚压件200的转轴沿水平方向平移,第一滚压件200受到摩擦滚动。上述两种方式均可对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滚压件200滚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同时滚动,且第二滚压件300与第一滚压件200滚动方向相反,第一滚压件200带动曲面玻璃10,第二滚压件300带动挠性膜20,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相对第一滚压件200平移。此时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分别带动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相对第一滚压件200平移,且在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平移的过程中,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通过滚压空间的部分不断贴合,由于贴合随着滚压不断进行,可不断排出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之间的空气,防止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之间形成起泡,影响成品的性能。
可选地,第一滚压件200及第二滚压件300均为滚筒结构;或第一滚压件200为滚筒,第二滚压件300为放置挠性膜20的平面。
具体地,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均为滚筒结构时,可将第二滚压件300设置于一工作台100上,工作台100的顶面为第二滚压件300的切面,可将挠性膜20平放于工作台100的顶面上,此时滚压过程中,挠性膜20可稳定的与曲面玻璃10贴合,有利于提高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已贴合的部分由中间向两侧按压抹平。此时可保证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已贴合的部分充分接触,不会产生气泡,同时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预定位稳固,有利于后续的滚压。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贴合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曲面玻璃10用于与挠性膜20贴合的侧面上贴设保护膜,和/或在曲面玻璃10的另一侧面上贴设保护膜。
在曲面玻璃10上贴合保护膜,可防止在贴合过程中,曲面玻璃10被划伤或曲面玻璃10上附着了灰尘影响成品的质量。
进一步地,当在曲面玻璃10用于与挠性膜20贴合的侧面上贴合保护膜时,上述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20上靠近曲面玻璃10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
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上的保护膜折起;
将挠性膜20上未被OCA离型膜覆盖的部分与曲面玻璃10上未被保护膜覆盖的部分贴合。待贴合的挠性膜20上具有一层用于与曲面玻璃10贴合的OCA光学胶,OCA光学胶包括离型膜及用于贴合的粘接层,离型膜设于挠性膜20的外侧,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在对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进行滚压之前,部分剥离挠性膜20上的OCA离型膜及曲面玻璃10上的保护膜,使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与挠性膜20的贴合,实现对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的预定位。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滚压件200滚动,使曲面玻璃10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20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随着第一滚压件200滚动,持续撕开曲面玻璃10上的保护膜及挠性膜20上的OCA离型膜,使曲面玻璃10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20贴合。此时可尽可能的防止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在未贴合时被划伤或附着灰尘等杂质,贴合的效果更好。
可选地,在上述第一滚压件200滚动,使曲面玻璃10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20贴合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10上的保护膜和/或挠性膜20上的OCA离型膜撕开45mm~55mm。此时可防止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时保护膜和/或OCA离型膜没有及时撕开导致贴合失败。具体地,将曲面玻璃10上的保护膜和/或挠性膜20上的OCA离型膜撕开的距离为50mm。
进一步地,挠性膜20与曲面玻璃10的凸面贴合,上述将挠性膜20上靠近曲面玻璃10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20上靠近曲面玻璃10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形成折边,折边的宽度为15mm~25mm。此时贴合面积较大,可保证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之间贴合牢固,预定位的效果较好。
可选地,挠性膜20可为正方形或矩形;挠性膜20的边角可为直角或圆角。
在其他实施例中,挠性膜20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等。
具体地,上述折边的宽度为20mm。
可选地,将挠性膜20上靠近曲面玻璃10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形成第一折边;
将曲面玻璃10的一侧边上的保护膜折起,形成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曲面玻璃10侧边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第一折边与挠性膜20侧边之间的最近距离;
将挠性膜20上未被OCA离型膜覆盖的部分与曲面玻璃10上未被保护膜覆盖的部分贴合,且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相对设置。此时可方便后续在滚压时撕开挠性膜20上的OCA离型膜及曲面玻璃10上的保护膜。
进一步地,上述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滚压件200与曲面玻璃10接触,使第二滚压件300与挠性膜20接触。由于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因此使第一滚压件200与曲面玻璃10接触,使第二滚压件300与挠性膜20接触,保证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在第一滚压件200、第二滚压件300的带动下进行平移即可,此时曲面玻璃10、挠性膜20受到的压力较小,可防止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压伤导致成品质量的缺陷。
可选地,第一滚压件200、第二滚压件300之间的距离等于曲面玻璃10去除保护膜的厚度与挠性膜20去除OCA离型膜的厚度之和。
可选地,上述第一滚压件200滚动,使曲面玻璃10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20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好后的成品置于脱泡炉中进行消泡。
由于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在贴合过程中仍有可能存在起泡,因此在贴合后将成品进行进一步的消泡操作,可保证最终成品的质量更好。
如图2所示,贴合装置包括工作台100、第一滚压件200及第二滚压件300,工作台100的顶面上设有与第二滚压件300匹配的安装槽,工作台100的顶面与第二滚压件300的外侧面相切设置,第一滚压件200设于工作台100上方,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相对设置,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形成用于贴合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滚压空间。
如图2所示,上述贴合装置,可将挠性膜20平铺放置在工作台100的顶面上,并将挠性膜20与曲面玻璃10同时伸入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此时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可配合对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进行滚压,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相比于传统的通过模具贴合的方式,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时产生的起泡较少,贴合效果更好,因此成品的质量较好。
可选地,工作台100的顶面为光滑面。可防止工作台100的顶面与挠性膜20之间发生摩擦,影响滚压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2及图3所示,图2中为挠性膜20与曲面玻璃10伸入滚压空间准备开始滚压操作的示意图,图3为滚压操作完成后的示意图。
此外,在滚压之前,可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一端贴合,实现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预定位,再将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的一端放入上述滚压空间内,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的配合可防止曲面玻璃10在滚压的过程中发生弯折;且挠性膜20平铺放置于工作台上,则在滚压时,曲面玻璃10不断与平铺的挠性膜20贴合,可减少挠性膜20在滚压过程中发生的弯折,保证产品的良率。
本实施例中,挠性膜20为超大尺寸电容屏薄膜传感器,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尺寸匹配。此时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后的产品可应用于大尺寸触摸屏、显示屏等领域,例如电视、平板等。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述贴合装置还包括调压阀400,调压阀400用于调整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的距离。
通过调整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之间的距离,来控制第一滚压件200与第二滚压件300在滚压配合时的压力,保证滚压时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贴合效果,同时压力不会过大,压坏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
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滚压件200包括滚筒及滚轴,调压结构400包括支撑件410及滑块420,滑块420与支撑件410滑动配合,支撑件410设于工作台100的侧边,滑块420上设有与滚轴转动配合的配合孔421,滑块420用于沿纵向滑动。此时可通过滑块420的移动带动第一滚压件200靠近或远离第二滚压件300,进而调整滚压的压力。
具体地,第二滚压件300包括筒体与定轴,定轴与筒体连接,且定轴位于筒体的中心线上,工作台100上设有安装座,定轴可转动安装于安装座上。
可选地,上述贴合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与滚轴传动配合。
可选地,驱动组件与滚轴可通过齿轮传动、带传动等方式进行传动。
可选地,滚筒及筒体外可套设硅胶、泡沫等材料,防止对曲面玻璃10、挠性膜20造成划伤。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支撑件410上设有沿纵向设置的滑道411,滑块420与滑道411滑动配合。此时滑块420的滑动被限制在滑道411内,运动较为稳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410也可设置气缸,利用气缸的推杆对滑块420进行推动,使滑块420相对支撑件410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调压结构400还包括螺杆430及弹性件440,螺杆430依次穿设支撑件410、弹性件440及滑块420,螺杆430的一端与滑块420螺纹连接,螺杆430的另一端设有限位件450。此时可通过旋转螺杆430使滑块420移动,进而带动第一滚压件200移动,且上述结构可精确控制滑块420的移动,便于精确的控制滚压的力度,在滚压时,若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厚度发生变化时,滑块420在弹性件440的作用下可发生一定的位移,适应性较好,防止对曲面玻璃10及挠性膜20造成压伤。
具体地,螺杆430与支撑件410、弹性件440均为滑动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调压结构400也可只包括螺杆430,螺杆430与支撑件410、滑块420均为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螺杆430远离滑块420的一端还设有转柄460。转柄460可方便螺杆430的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支撑件410包括顶板412及两个侧板413,两个侧板413间隔设置,两个侧板413的顶端与顶板412连接,侧板413、顶板412围成滑道411,侧板413靠近滑道411的侧面上设有与滑块420滑动配合的滑轨,滑块420上设有与滑轨匹配的凹槽。此时滑轨可对滑块420进行进一步的定位,保证滑块420的移动稳定,不会影响移动后滚压的效果。
可选地,螺杆430包括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与滑块420螺纹配合,限位件450与第一螺纹段螺纹配合,限位件450设于支撑件410远离滑道411的一侧。此时可通过转动限位件450,使限位件450沿螺杆430移动,可控制螺杆430穿过限位件450的长度,进而可调整滑块420的行程,方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段、第二螺纹段为相同类型的螺纹,但第一螺纹段431、第二螺纹段432也可为不同类型的螺纹。
具体地,限位件450与弹性件440设于顶板412的两侧,顶板412上设有供螺杆430穿过的穿孔,限位件450的尺寸大于穿孔的尺寸。
进一步地,配合孔421内安装有轴承,转轴与轴承的内孔匹配。此时转轴的转动更顺畅,可提高滚压的效果。
进一步地,工作台100的顶面与第二滚压件300的外侧面相切设置。在进行滚压之前,先将挠性膜20铺设于工作台100的顶面上,随着第一滚压件200、第二滚压件300的滚动,第二滚压件300带动挠性膜20移动,第一滚压件200带动曲面玻璃10移动,并使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贴合,为保证曲面玻璃10与挠性膜20的贴合效果,将工作台100的顶面与第二滚压件300的外侧面相切设置,挠性膜20为平移状态,可有效提高挠性膜20与曲面玻璃10在贴合时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贴合效果。
进一步地,安装槽为与第二滚压件300匹配的弧形槽。此时安装槽的槽口处开口较小,可防止挠性膜20卡在第二滚压件300与工作台100的间隙内。
可选地,调压结构400可为至少两个,其中两个调压结构400相对设置于工作台的两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
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
第一滚压件滚动,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滚压件滚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同时滚动,且第二滚压件与第一滚压件滚动方向相反,第一滚压件带动曲面玻璃,第二滚压件带动挠性膜,使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相对第一滚压件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由中间向两侧按压抹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曲面玻璃用于与挠性膜贴合的侧面上贴设保护膜,和/或在曲面玻璃的另一侧面上贴设保护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在曲面玻璃用于与挠性膜贴合的侧面上贴合保护膜时,上述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与挠性膜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
将曲面玻璃的一侧边上的保护膜折起;
将挠性膜上未被OCA离型膜覆盖的部分与曲面玻璃上未被保护膜覆盖的部分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滚压件滚动,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随着第一滚压件滚动,持续撕开曲面玻璃上的保护膜及挠性膜上的OCA离型膜,使曲面玻璃未贴合的部分与挠性膜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膜与所述曲面玻璃的凸面贴合,上述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挠性膜上靠近曲面玻璃一侧的OCA离型膜折起,形成折边,折边的宽度为15mm~2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将曲面玻璃与挠性膜已贴合的部分置于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的滚压空间内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调整第一滚压件与第二滚压件之间的距离,使第一滚压件与曲面玻璃接触,使第二滚压件与挠性膜接触。
9.一种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第一滚压件及第二滚压件,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滚压件匹配的安装槽,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滚压件的外侧面相切设置,所述第一滚压件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方,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之间形成用于贴合曲面玻璃与挠性膜的滚压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压阀,所述调压阀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滚压件与所述第二滚压件之间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5561.9A CN108920027A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95561.9A CN108920027A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920027A true CN108920027A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418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95561.9A Pending CN108920027A (zh) | 2018-06-11 | 2018-06-11 |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9200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6419A (zh) * | 2019-02-15 | 2019-04-19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的滚压制作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8147Y (zh) * | 2000-03-30 | 2001-07-04 | 阮光文 | 自由落体配重的滚轮恒压结构 |
CN203221705U (zh) * | 2013-04-24 | 2013-10-02 | 苏州海伟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装置 |
JP2014203335A (ja) * | 2013-04-08 | 2014-10-27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加飾カバー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7015675A (zh) * | 2016-01-27 | 2017-08-0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
-
2018
- 2018-06-11 CN CN201810595561.9A patent/CN10892002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38147Y (zh) * | 2000-03-30 | 2001-07-04 | 阮光文 | 自由落体配重的滚轮恒压结构 |
JP2014203335A (ja) * | 2013-04-08 | 2014-10-27 |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用加飾カバー基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203221705U (zh) * | 2013-04-24 | 2013-10-02 | 苏州海伟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贴合装置 |
CN107015675A (zh) * | 2016-01-27 | 2017-08-0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基板贴合装置及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6419A (zh) * | 2019-02-15 | 2019-04-19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的滚压制作方法 |
CN109656419B (zh) * | 2019-02-15 | 2021-01-26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的滚压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601304U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测试装置 | |
CN204773951U (zh) | 铝型材贴膜机 | |
CN207359815U (zh) | 一种手机屏幕贴合设备 | |
CN108920027A (zh) | 贴合方法及贴合装置 | |
CN111530983A (zh) | 一种金属板材折弯加工工艺 | |
CN107825727A (zh) | 预成型长桁l形部件及壁板的成型方法和成型装置及壁板 | |
CN208359468U (zh) | 贴合装置 | |
CN207773574U (zh) | 一种手机屏幕贴片机 | |
CN203113659U (zh) | 钢板墙板及制作钢板墙板的设备 | |
CN203185808U (zh) | 压力可调覆膜机 | |
CN113478806A (zh) | 一种曲面贴合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130571U (zh) | 一种玻璃拉丝覆膜装置 | |
CN110814091A (zh) | 一种生产双轴跟踪光伏支架的校平机 | |
CN106003987A (zh) | 一种带折弯边薄板的擀膜装置 | |
CN211194276U (zh) | 一种高精度板材封边机 | |
CN105093576A (zh) | 贴合治具 | |
CN106273995A (zh) | 一种贴合设备 | |
CN211334490U (zh) | 一种板材挤出的辅助牵引装置 | |
CN206383498U (zh) | 一种pet膜与3d盖板异形贴合装置 | |
CN212525510U (zh) | 一种新型h型钢矫正机 | |
CN203265310U (zh) | 钢板纠正机 | |
CN204935027U (zh) | 一种自动化整平装置 | |
CN206936067U (zh) | 一种复合板自动生产线中的折弯机组 | |
CN208880821U (zh) | 一种oca模切机 | |
CN105751532A (zh) | 一种复合材料成形回弹角度快速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