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30298A -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30298A
CN112830298A CN201911158794.3A CN201911158794A CN112830298A CN 112830298 A CN112830298 A CN 112830298A CN 201911158794 A CN201911158794 A CN 201911158794A CN 112830298 A CN112830298 A CN 1128302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attery cell
driving
clamping
flat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87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587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83029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830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302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30Lifting, transporting, or removing the web roll; Inserting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其中,电芯下料装置包括:拉伸机构,用于沿竖直方向夹持电芯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压扁机构,用于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对电芯进行压扁处理。本发明的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采用沿竖直方向对电芯进行拉伸,使得电芯的内层极片和隔膜在卷针机构抽出时呈竖直状态,不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而下垂,相较于水平拉伸电芯的方式,压扁时容易消除极片和隔膜在拐角处的冗余,在电芯的拐角处不容易出现打皱现象,从而可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Description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及电芯下料方法。
背景技术
电芯卷绕完毕后,需要将电芯从卷针机构上下料。现有的电芯下料方式(如图1所示)是采用两组夹杆分别夹住电芯的左右两端,然后将卷针机构从电芯内抽出,再利用两组夹杆在水平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相背运动将电芯拉伸,接着采用压杆由上到下对电芯的中部预压。采用上述电芯下料方式,卷针机构从电芯内抽出时,阳极极片b和阴极极片d的头部无支撑,受自重影响而下垂(如图2所示,虚线为第一隔膜a,单点画线为阳极极片b,实线为第二隔膜c,双点画线为阴极极片d),第一隔膜a、第二隔膜c均不会与阳极极片b及阴极极片d贴合。对电芯预压时,局部隔膜所产生的位移不会恢复平齐,而极片因应力会平整铺开,从而导致极片和隔膜的冗余部分被挤压至电芯的拐角处,在电芯的拐角处出现打皱现象,进而影响电芯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下料过程容易出现电芯内层极片和隔膜打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包括:
拉伸机构,用于沿竖直方向夹持电芯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
压扁机构,用于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对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拉伸机构包括:
上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第一外夹杆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的上端夹持或松开;
下夹持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包括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第二外夹杆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的下端夹持或松开;
驱动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或所述下夹持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所述下夹持组件相背运动以将电芯沿竖直方向拉伸;
平移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朝靠近电芯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第一外夹杆插入电芯上端的内外两侧、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第二外夹杆插入电芯下端的内外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平移组件包括:
平移驱动件;
平移滑座,设置在所述平移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平移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平移滑座沿电芯的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平移滑座上,所述下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
所述上夹持组件还包括上夹持驱动件,所述上夹持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平移滑座上,所述上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上夹持滑座连接,所述上夹持滑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外夹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平移滑座连接;
所述下夹持组件还包括下夹持驱动件,所述下夹持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下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下夹持滑座连接,所述下夹持滑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外夹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平移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平移组件及所述平移组件上的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扁机构包括:
压扁组件;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压扁组件的一端绕其另一端旋转使得所述压扁组件具有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
其中,当所述压扁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压扁组件能够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将电芯进行压扁处理;当电芯被压扁后,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输送压扁后的电芯。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扁组件包括:
支撑组件;
压板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可以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以将位于所述压板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输送支架;
输送电机,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的一侧;
两个输送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且沿电芯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输送滚轮的一端和所述输送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输送皮带,套设于两个所述输送滚轮上。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组件包括预压板和压板,所述预压板设置在所述压板中间的避让槽内,所述预压板用于和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对拉伸后的电芯的中部预压,从而便于所述拉伸机构从电芯内抽出;所述压板用于对预压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板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预压驱动件,所述预压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预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预压板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压扁驱动件,所述压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压板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旋转支撑座;
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固定端和所述旋转支撑座连接;
旋转连接座,和所述旋转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座和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压扁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及所述压扁组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芯下料方法,应用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所述电芯下料方法包括:
沿竖直方向将电芯进行拉伸;
对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沿竖直方向将电芯进行拉伸包括:
平移组件驱动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朝靠近电芯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插入电芯上端的内外两侧、将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插入电芯下端的内外两侧;
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将电芯的上下两端夹持住;
将卷针机构从电芯内抽出;
驱动组件单独驱动下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相背运动或者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驱动下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相背运动以将电芯沿竖直方向拉伸。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对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包括:
旋转组件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竖直状态;
升降组件将拉伸后的电芯移入压扁组件的压合区域;
预压板对电芯的中部预压;
平移组件驱动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朝远离电芯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脱离电芯;
压板对电芯进行压扁。
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包括:
旋转组件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
支撑组件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通过拉伸机构沿竖直方向夹持电芯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拉伸完电芯后,压扁机构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对电芯进行压扁处理。本发明的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采用沿竖直方向对电芯进行拉伸,使得电芯的内层极片和隔膜在卷针机构抽出时呈竖直状态,不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而下垂,相较于水平拉伸电芯的方式,压扁时容易消除极片和隔膜在拐角处的冗余,在电芯的拐角处不容易出现打皱现象,从而可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芯下料后出现内层极片和隔膜打皱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圆圈A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拉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压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压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压扁机构的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的压扁机构的压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横向、竖向、垂直、竖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见图3-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可以用于对圆形电芯进行下料,其包括:拉伸机构100和压扁机构200。拉伸机构100用于沿竖直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夹持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300。压扁机构200用于接收拉伸后的电芯300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图3中的垂直纸面方向)对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芯下料装置,通过拉伸机构100沿竖直方向夹持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300。拉伸完电芯300后,压扁机构200接收拉伸后的电芯300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对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本实施例的电芯下料装置采用沿竖直方向对电芯300进行拉伸,使得电芯300的内层极片和隔膜在卷针机构抽出时呈竖直状态,不会受自身重力影响而下垂,相较于水平拉伸电芯300的方式,压扁时容易消除极片和隔膜在拐角处的冗余,在电芯300的拐角处不容易出现打皱现象,从而可以提高电芯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拉伸机构100可以包括:平移组件120、上夹持组件140、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上夹持组件140包括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300的上端夹持或松开。下夹持组件130与上夹持组件140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其包括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300的下端夹持或松开。驱动组件150与上夹持组件140和/或下夹持组件130连接,用于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相背运动以将电芯300沿竖直方向拉伸。平移组件120与上夹持组件140、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连接,能够驱动上夹持组件140、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朝靠近电芯300的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电芯300的轴线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插入电芯300上端的内外两侧、将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插入电芯300下端的内外两侧。具体地,当需要拉伸电芯300时,平移组件120先驱动上夹持组件140、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朝靠近电芯300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插入电芯300上端的内外两侧、将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插入电芯300下端的内外两侧;接着,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相向运动将电芯300的上端夹持,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相向运动将电芯300的下端夹持;然后,卷针机构从电芯300内抽出;最后,驱动组件15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相背运动以将电芯300沿竖直方向拉伸。
在本实施例中,平移组件120可以包括:平移驱动件121和平移滑座124,平移滑座124设置在平移驱动件121的驱动端,平移驱动件121能够驱动平移滑座124沿电芯300的轴线方向移动。平移驱动件121可以采用气缸或电机。进一步地,平移组件120还包括平移滑轨122和平移滑块123,平移滑块123滑动设置在平移滑轨122上,平移滑块123和平移滑座124连接。通过设置平移滑轨122和平移滑块123,平移滑座124的移动更为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上夹持组件140和驱动组件150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下夹持组件130设置在驱动组件150的驱动端。具体地,拉伸电芯300时,驱动组件150驱动下夹持组件130朝远离上夹持组件140的方向移动,可以将电芯300进行拉伸。在另一实施例中,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上夹持组件140设置在驱动组件150的驱动端,拉伸电芯300时,驱动组件15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朝远离下夹持组件130的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50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均设置在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拉伸电芯300时,驱动组件15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相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50包括驱动电机151、驱动电机固定座152、驱动联轴器153、驱动丝杆155、驱动丝杆支座154、驱动丝杆螺母156、驱动连接块157、驱动滑座158。驱动电机151通过驱动电机固定座152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驱动电机151的驱动端通过驱动联轴器153和驱动丝杆155的一端连接。驱动丝杆155通过驱动丝杆支座154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驱动丝杆155上设置有驱动丝杆螺母156,驱动丝杆螺母156通过驱动连接块157和驱动滑座158连接。由此,驱动电机151可以驱动驱动丝杆155旋转带动驱动丝杆螺母156及驱动滑座158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150还包括驱动滑轨159,驱动滑轨159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驱动滑轨159上滑动设置有驱动滑块(未图示),驱动滑块和驱动滑座158连接。通过设置驱动滑轨159和驱动滑块,驱动滑座158的移动更为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下夹持组件130还包括下夹持驱动件131,下夹持驱动件131设置在驱动滑座158上,下夹持驱动件131的驱动端和下夹持滑座132连接,下夹持滑座132上设置有第二外夹杆133;第二内夹杆135通过第二内夹杆固定座134和驱动滑座158连接。下夹持驱动件131能够驱动下夹持滑座132移动带动第二外夹杆133相对第二内夹杆135移动将电芯300的下端夹持或松开。具体地,下夹持驱动件131可以为气缸。进一步地,下夹持滑座132设置在下夹持滑块(未图示)上,下夹持滑块滑动设置在下夹持滑轨136上,下夹持滑轨136设置在驱动滑座158上。通过设置下夹持滑轨136和下夹持滑块,下夹持滑座132的移动更为平稳。进一步地,第二外夹杆133可以为夹辊。
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夹持驱动件131可以与第二外夹杆133和第二内夹杆135连接,能够驱动第二外夹杆133和第二内夹杆135相对运动。此时,下夹持驱动件131可以为夹爪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上夹持组件140还包括上夹持驱动件141,上夹持驱动件141设置在平移滑座124上,上夹持驱动件141的驱动端和上夹持滑座142连接,上夹持滑座142上设置有第一外夹杆143;第一内夹杆145通过第一内夹杆固定座144和平移滑座124连接。上夹持驱动件141能够驱动上夹持滑座142移动带动第一外夹杆143相对第一内夹杆145移动将电芯300的上端夹持或松开。具体地,上夹持驱动件141可以为气缸。进一步地,上夹持滑座142设置在上夹持滑块(未图示)上,上夹持滑块滑动设置在驱动滑轨159上。通过在驱动滑轨159上设置上夹持滑块,上夹持滑座142的移动更为平稳。进一步地,第一外夹杆143可以为夹辊。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夹持驱动件141可以与第一外夹杆143和第一内夹杆145连接,能够驱动第一外夹杆143和第一内夹杆145相对运动。此时,上夹持驱动件141可以为夹爪气缸。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拉伸后的电芯300从拉伸机构100转移至压扁机构200,拉伸机构100还包括升降组件110,升降组件110和平移组件120连接,用于驱动平移组件120及平移组件120上的上夹持组件140、下夹持组件130和驱动组件15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卷针机构和压扁机构200在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卷针机构位于压扁机构200的上方。当需要对电芯300下料时,升降组件110可以驱动平移组件120向上移动使得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与卷针机构相对;接着,平移组件12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朝靠近电芯300的方向移动;然后,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将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夹持住,卷针机构从电芯300内抽出;再然后,驱动组件150驱动下夹持组件130相背上夹持组件140移动,将电芯300沿竖直方向拉伸;最后,升降组件110驱动平移组件120带动拉伸后的电芯300向下移动至压扁机构200处,压扁机构200将电芯300预压,预压后,平移组件12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朝远离电芯300的方向移动以脱离电芯300。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组件150驱动下夹持组件130向下移动的同时,升降组件110可以驱动平移组件120向上移动,且向上移动的速度小于下夹持组件130向下移动的速度,这样,升降组件110可以带动上夹持组件140向上移动,同时,驱动组件150可以带动下夹持组件140向下移动,向下移动的速度为驱动组件150和升降组件110的速度差。优选地,向上移动的速度为向下移动的速度的一半,这样,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可以同时同速相背运动。
具体地,升降组件110可以包括升降电机111、升降丝杆模组112和升降滑座113,升降电机111和升降丝杆模组112的升降丝杆连接,升降滑座113和升降丝杆模组112的升降丝杆螺母连接。由此,升降电机111可以驱动升降丝杆模组112带动升降滑座113上下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10可以设置在压扁机构200上,而不设置在拉伸机构100上,此时,升降组件110驱动压扁机构20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驱动压扁机构200向上移动至电芯300处接电芯300,接到电芯300后对电芯300预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9所示,压扁机构200包括旋转组件230和压扁组件,旋转组件230能够驱动压扁组件的一端绕其另一端旋转使得压扁组件具有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其中,当压扁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压扁组件能够接收拉伸后的电芯300并将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当电芯300被压扁后,旋转组件230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输送压扁后的电芯300。
在本实施例中,压扁组件包括支撑组件230和压板组件240,压板组件240滑动设置在支撑组件230上,可以相对支撑组件230运动以将位于压板组件240和支撑组件230之间的拉伸后的电芯300进行压扁。其中,支撑组件230可以为支撑板,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外部的抓取机构从支撑板上将电芯300抓取出电芯下料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30除了用于支撑,还可以对压扁后的电芯300进行向外输送。支撑组件230包括输送电机231、输送电机固定座232、输送联轴器235、输送支架233和输送滚轮234。输送电机231通过输送电机固定座232设置在输送支架233的一侧,输送电机231的驱动端通过输送联轴器235和输送滚轮234的一端连接,输送滚轮234转动设置在输送支架233上。输送支架233沿电芯300的输送方向还设置另一个输送滚轮234,两个输送滚轮234之间套设有输送皮带(未图示)。由此,当电芯300被压扁后,旋转组件220可以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然后,压扁组件的支撑组件230将压扁后的电芯300向外输送,将电芯300输送至与支撑组件230对接的电芯输送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压板组件240包括预压板241和压板242,预压板241用于和支撑组件230配合对拉伸后的电芯300的中部预压,从而便于拉伸机构100从电芯300内抽出,压板242用于对预压后的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具体地,预压板241设置在压板242中间的避让槽内。压板组件240还包括安装架243,安装架243上设置有预压驱动件245,预压驱动件245的驱动端和预压板241连接,用于驱动预压板241相对支撑组件230运动。具体地,预压驱动件245可以为气缸。进一步地,预压板241通过第二滑动组件247和安装架243滑动连接。第二滑动组件247包括第二导柱2471和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柱2471上的第二导套2472,第二导柱2471的一端和预压板241连接,第二导套2472和安装架243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滑动组件247,预压板241的移动更为平稳。
安装架243上还设置有压扁驱动件244,压扁驱动件244的驱动端和压板242连接,用于驱动压板242相对支撑组件230运动。具体地,压扁驱动件244可以为气缸。进一步地,压板242通过第一滑动组件246和安装架243滑动连接。第一滑动组件246包括第一导柱2461和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柱2461上的第一导套2462,第一导柱2461的一端和压板242连接,第一导套2462和安装架243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滑动组件246,压板242的移动更为平稳。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220包括旋转驱动件224,旋转驱动件224的驱动端和第二铰接座223铰接,第二铰接座223设置在支撑组件230的一端;旋转驱动件224的固定端通过第一铰接座225和旋转支撑座221连接,旋转支撑座221和旋转连接座222转动连接,旋转连接座222和支撑组件220的另一端连接。由此,当旋转驱动件224的驱动端伸出时,支撑组件230的一端绕其另一端逆时针旋转(参见图6)使得支撑组件230及支撑组件230上的压板组件240旋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拉伸机构100可以将拉伸后的电芯300下降至压板组件240和支撑组件230之间的压合区域内,压板组件240可以对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当旋转驱动件224的驱动端缩回时,支撑组件230的一端绕其另一端顺时针旋转(参见图6)使得支撑组件230及支撑组件230上的压板组件240旋转至水平状态,此时,压板组件240可以将电芯300松开,支撑组件230可以将压扁后的电芯300向外输送。
在本实施例中,压扁机构200还包括调节组件210,调节组件210和旋转组件220连接,用于驱动旋转组件220及压扁组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移动。当压扁组件呈竖直状态时,调节组件210能够驱动压扁组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移动以使得压扁组件和电芯300相对,便于将电芯300移入压扁组件的压合区域内。当压扁组件呈水平状态时,调节组件210能够驱动压扁组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移动以使得支撑组件230和电芯输送线对接,从而使得支撑组件230可以将压扁后的电芯300输送至电芯输送线上。
具体地,调节组件210包括调节电机211,调节电机211通过传动组件212和调节丝杆213的一端连接,调节丝杆213转动设置在调节丝杆支座214上,调节丝杆支座214设置在底板217的一侧;调节丝杆213上设置有调节丝杆螺母215,调节丝杆螺母215通过调节连接块216和调节滑座219连接,调节滑座219通过调节滑动组件218和底板217的另一侧滑动连接。由此,调节电机211可以驱动调节丝杆213转动带动调节丝杆螺母215、调节连接块216及调节滑座219移动。调节滑动组件218包括调节滑轨2181和调节滑块2182,调节滑轨2181设置在底板217上,调节滑块2182滑动设置在调节滑轨2181上,且和调节滑座219连接。
其中,传动组件212可以为联轴器,也可以包括主动轮2121,主动轮2121设置在调节电机211的驱动端;调节丝杆213的一端设置有从动轮2122,主动轮2121和从动轮2122之间连接传动带2123。
进一步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下料方法,应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芯下料装置,电芯下料方法包括:
沿竖直方向将电芯300进行拉伸。具体地,采用拉伸机构100对电芯300进行拉伸。沿竖直方向将电芯300进行拉伸可以包括:平移组件12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朝靠近电芯300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插入电芯300上端的内外两侧、将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插入电芯300下端的内外两侧;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将电芯300的上下两端夹持住;卷针机构从电芯300内抽出;驱动组件150单独驱动下夹持组件130和上夹持组件140相背运动或者驱动组件150和升降组件110驱动下夹持组件130和上夹持组件140相背运动以将电芯300沿竖直方向拉伸。其中,在平移组件12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朝靠近电芯300的方向移动之前,升降组件110驱动平移组件120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得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与电芯300相对。
对拉伸后的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具体地,采用压扁机构200对拉伸后的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对拉伸后的电芯300进行压扁处理可以包括:旋转组件220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竖直状态;升降组件110将拉伸后的电芯300移入压扁组件的压合区域;压扁组件的压板组件240的预压板241对电芯300的中部预压;平移组件120驱动上夹持组件140和下夹持组件130朝远离电芯300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内夹杆145和第一外夹杆143、第二内夹杆135和第二外夹杆133脱离电芯;压扁组件的压板组件240的压板242对电芯300进行压扁。其中,升降组件110将拉伸后的电芯300移入压扁组件的压合区域之前,调节组件210驱动压扁组件移动至和电芯300相对。
将压扁后的电芯300向外输送。具体地,可以包括旋转组件220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压扁组件的支撑组件220将压扁后的电芯300向外输送。其中,压扁组件的支撑组件220将压扁后的电芯300向外输送之前,调节组件210驱动压扁组件沿电芯300的厚度方向移动至和电芯输送线对接。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故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伸机构,用于沿竖直方向夹持电芯的上下两端,并使得电芯的上下两端分别朝远离对方的方向移动以拉伸电芯;
压扁机构,用于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对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机构包括:
上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第一外夹杆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的上端夹持或松开;
下夹持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包括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第二外夹杆能够相对运动将电芯的下端夹持或松开;
驱动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或所述下夹持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所述下夹持组件相背运动以将电芯沿竖直方向拉伸;
平移组件,与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连接,能够驱动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朝靠近电芯的方向移动以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第一外夹杆插入电芯上端的内外两侧、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第二外夹杆插入电芯下端的内外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组件包括:
平移驱动件;
平移滑座,设置在所述平移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平移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平移滑座沿电芯的轴线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平移滑座上,所述下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
所述上夹持组件还包括上夹持驱动件,所述上夹持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平移滑座上,所述上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上夹持滑座连接,所述上夹持滑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外夹杆,所述第一内夹杆和所述平移滑座连接;
所述下夹持组件还包括下夹持驱动件,所述下夹持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下夹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下夹持滑座连接,所述下夹持滑座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外夹杆,所述第二内夹杆和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平移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平移组件及所述平移组件上的所述上夹持组件、所述下夹持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机构包括:
压扁组件;
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压扁组件的一端绕其另一端旋转使得所述压扁组件具有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
其中,当所述压扁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压扁组件能够接收拉伸后的电芯并将电芯进行压扁处理;当电芯被压扁后,所述旋转组件驱动所述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以便于输送压扁后的电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组件包括:
支撑组件;
压板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可以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以将位于所述压板组件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输送支架;
输送电机,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的一侧;
两个输送滚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且沿电芯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输送滚轮的一端和所述输送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输送皮带,套设于两个所述输送滚轮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包括预压板和压板,所述预压板设置在所述压板中间的避让槽内,所述预压板用于和所述支撑组件配合对拉伸后的电芯的中部预压,从而便于所述拉伸机构从电芯内抽出;所述压板用于对预压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组件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预压驱动件,所述预压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预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预压板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所述安装架上还设置有压扁驱动件,所述压扁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压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压板相对所述支撑组件运动。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
旋转支撑座;
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的驱动端和所述支撑组件的一端铰接,所述旋转驱动件的固定端和所述旋转支撑座连接;
旋转连接座,和所述旋转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连接座和所述支撑组件的另一端连接。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扁机构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组件及所述压扁组件沿电芯的厚度方向移动。
13.一种电芯下料方法,应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下料方法包括:
沿竖直方向将电芯进行拉伸;
对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
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竖直方向将电芯进行拉伸包括:
平移组件驱动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朝靠近电芯的方向移动以将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插入电芯上端的内外两侧、将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插入电芯下端的内外两侧;
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将电芯的上下两端夹持住;
将卷针机构从电芯内抽出;
驱动组件单独驱动下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相背运动或者驱动组件和升降组件驱动下夹持组件和上夹持组件相背运动以将电芯沿竖直方向拉伸。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伸后的电芯进行压扁处理包括:
旋转组件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竖直状态;
升降组件将拉伸后的电芯移入压扁组件的压合区域;
预压板对电芯的中部预压;
平移组件驱动上夹持组件和下夹持组件朝远离电芯的方向移动以使得第一内夹杆和第一外夹杆、第二内夹杆和第二外夹杆脱离电芯;
压板对电芯进行压扁。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下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包括:
旋转组件驱动压扁组件旋转至水平状态;
支撑组件将压扁后的电芯向外输送。
CN201911158794.3A 2019-11-22 2019-11-22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28302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8794.3A CN112830298A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8794.3A CN112830298A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30298A true CN112830298A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21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8794.3A Pending CN112830298A (zh) 2019-11-22 2019-11-22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83029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755A (zh) * 2022-03-15 2022-04-12 东莞市泽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芯成型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35705A1 (de) * 1975-08-12 1977-02-24 Marcel Rourat Vorrichtung zum ausziehen eines mit einer stoffbahn bewickelten kerns
DE102006012352A1 (de) * 2005-03-31 2006-10-19 Metso Paper, Inc. Bahnschneidevorrichtung
CN106006139A (zh) * 2016-07-05 2016-10-12 上海顶点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复卷机
CN10615934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夹接机构
CN107265201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刘芳 一种布料绕起设备
CN109509904A (zh) * 2018-10-24 2019-03-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方法及电芯下料辅助装置
CN209418686U (zh) * 2019-03-08 2019-09-20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装置
CN211594410U (zh) * 2019-11-22 2020-09-2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35705A1 (de) * 1975-08-12 1977-02-24 Marcel Rourat Vorrichtung zum ausziehen eines mit einer stoffbahn bewickelten kerns
DE102006012352A1 (de) * 2005-03-31 2006-10-19 Metso Paper, Inc. Bahnschneidevorrichtung
CN106006139A (zh) * 2016-07-05 2016-10-12 上海顶点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复卷机
CN106159343A (zh) * 2016-08-31 2016-11-23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夹接机构
CN107265201A (zh) * 2017-07-31 2017-10-20 刘芳 一种布料绕起设备
CN109509904A (zh) * 2018-10-24 2019-03-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方法及电芯下料辅助装置
CN209418686U (zh) * 2019-03-08 2019-09-20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装置
CN211594410U (zh) * 2019-11-22 2020-09-2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下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755A (zh) * 2022-03-15 2022-04-12 东莞市泽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芯成型装置
CN114335755B (zh) * 2022-03-15 2022-07-01 东莞市泽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电芯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94410U (zh) 电芯下料装置
CN102315477B (zh) 电池卷绕机
CN110884142A (zh) 一种中空塑料板焊接机及其焊接工艺
CN217836171U (zh) 贴膜装置
CN112830298A (zh) 电芯下料装置及方法
CN114315111A (zh) 玻璃盖板热弯设备及其热弯方法
CN212451195U (zh) 一种夹胶玻璃切割机
CN211416340U (zh) 一种中空塑料板双端焊接机构
CN113681860B (zh) 木塑板中位牵引装置
CN109216773B (zh) 一种极片卷绕设备的主动贴胶方法及机构
CN112743375B (zh) 一种铜套加工装置用管材进料装置
CN213860710U (zh) 一种型材贴膜机的压膜机
CN213830393U (zh) 一种板材覆膜裁断流水线
CN219966104U (zh) 一种可以同时多根冷凝管折弯机器
CN219650776U (zh) 一种多层板材加工用压合机
CN218906396U (zh) 一种新型压型机
CN219523029U (zh) 一种聚乙烯薄膜收卷过程中的拉伸装置
CN218876259U (zh) 一种吹膜机用可调式辅助支架
CN220784854U (zh) 一种薄膜模压设备
CN219156032U (zh) 一种布料的收卷机
CN220165341U (zh) 隔音棉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13831080U (zh) 一种书本生产线压痕装置
CN112456201B (zh) 一种合成革自动对接设备
CN211593092U (zh) 双工位贴膜装置
CN219294960U (zh) 一种玻璃压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