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8393U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393U
CN217718393U CN202221913044.XU CN202221913044U CN217718393U CN 217718393 U CN217718393 U CN 217718393U CN 202221913044 U CN202221913044 U CN 202221913044U CN 217718393 U CN217718393 U CN 217718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color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nductive lay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1304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巍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1304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属于电致变色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电致变色器件包括n个变色区,每一个变色区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汇流条和至少一个第二汇流条,其中,n≥2;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设有多条蚀刻线,多条蚀刻线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变色区中。通过在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上设置蚀刻线,以减小相邻变色区之间的电场的相互影响带来的变色扩散,从而提升对变色区的变色控制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实现由下至上的窗帘式的变色效果时,通常采用单边汇流条结构,但这种结构,由于导电层方阻的存在,导致如果要使得远离汇流条区域的电致变色材料在预定时间内变色,需要在汇流条上施加较大的电压(因为当在单边汇流条上施加一定电压时,导电层方阻会使得远离汇流条区域的实际电压减小,距离越远,减小得越厉害)。
而较大的电压又会损伤靠近汇流条区域的电致变色材料,造成整体器件的寿命的降低,并且在该区域形成的电场会影响相邻的变色区,从而在电致变色器件上形成变色扩散,影响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n个变色区,每一个所述变色区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其中,n≥2;
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设有多条蚀刻线,多条所述蚀刻线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变色区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均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
或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两相对侧。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相对侧;
多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相对侧;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均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还设有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和所述第一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异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第四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异侧。
进一步地,多条所述蚀刻线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变色区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蚀刻线靠近于所述第一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
进一步地,至少一条所述蚀刻线位于所述变色区的中部;或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之间设置有蚀刻区。
进一步地,所述蚀刻线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之间的分隔线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
进一步地,所述蚀刻线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且所述蚀刻线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每一个变色区中均设置有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以实现对每一个变色区的单独控制的同时,以降低变色区的面阻,从而提升变色区的变色效率。同时,通过在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上设置蚀刻线,以减小相邻变色区之间的电场的相互影响带来的变色扩散,从而提升对变色区的变色控制的准确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导电层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二导电层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一导电层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中第二导电层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他结构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九。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第一基底层;20-第一导电层;30-电致变色层;40-第二导电层;50-第二基底层;60-第一汇流条;70-第二汇流条;80-变色区;90-蚀刻线;100-第三汇流条;110-第四汇流条;120-蚀刻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主要应用于电致变色领域。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10、第一导电层20、电致变色层30、第二导电层40和第二基底层50。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层30包括依次层叠的电致变色堆叠层、电解质层和离子存储层。
其中,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6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汇流条6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汇流条6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边缘的任意一侧。另外,多个第一汇流条60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边缘的任意两侧或多侧,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同时,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7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汇流条7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汇流条70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边缘的任意一侧。另外,多个第二汇流条70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边缘的任意两侧或多侧,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如图6至图1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包括n个变色区80,其中,n≥2,即n的取值为不小于数值2的任意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具体的,每一个变色区80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汇流条60和至少一个第二汇流条7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变色区80中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汇流条60和两个第二汇流条70。另外,一个变色区80中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条60和多个第二汇流条70,其中,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的数量为不小于2的任意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变色区80中的第一汇流条60的数量和第二汇流条70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优选的,在一个变色区80中的第一汇流条60的数量和第二汇流条70的数量相等,以实现在该变色区80中两侧的变色速率相同,从而提升变色区80的变色效率。
通过将一个变色区80中的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同时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在变色区80中的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之间形成外加电场,以使得位于该变色区80中的电致变色层30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以实现对该变色区80的变色控制。
由于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多个变色区80,可将每一个变色区80中的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分别与外部电源电连接,以实现对每一个变色区80的单独变色控制,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效率。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设有多条蚀刻线9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层20或第二导电层40设有多条蚀刻线90,多条蚀刻线90可以位于任意一个变色区80中。
另外,多条蚀刻线90还可位于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通过在相邻的变色区80之间设置多条蚀刻线90,以降低相邻变色区80在变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提升对每一个变色区80的变色控制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均设有多条蚀刻线90,此时,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上的蚀刻线90可以位于同一个变色区80中。另外,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第二导电层40上的蚀刻线90可以位于不同的变色区80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蚀刻线90不平行于第一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设置有第一汇流条60的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的一侧。
通过在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上设置蚀刻线90,以减小电压沿第一方向的传导速率,从而减小相邻变色区80之间的电场相互影响。
如图6至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相邻的变色区80在变色过程中的影响,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设置。
其中,多条蚀刻线90的排列方式可以是线性排列、阵列和交错排列中的任意一种,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另外,蚀刻线90的数量可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任意数值的条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具体的,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变色区80中。可以理解的是,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一个变色区80中。或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色区80中,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色区80中均设有蚀刻线90,且设置有蚀刻线90的变色区80中蚀刻线9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个变色区80中均设有蚀刻线90,通过在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中设置蚀刻线90,以减小相邻的变色区80中的电压沿第一方向的传导速率,降低相邻变色区80之间的电场的相互影响,从而降低相邻变色区80在变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条60和所述第二汇流条70均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且每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60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70之间均具有间隙。
如图8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汇流条60和所述第二汇流条70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两相对侧。具体的,每一个第一汇流条60均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且每一个第二汇流条70均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且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分别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两相对侧。
其中,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在所述电致变色层30的边缘交错设置。
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汇流条6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20的两相对侧,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汇流条60之间相间隔设置。同时,将多个所述第二汇流条70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40的两相对侧,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汇流条70之间相间隔设置。
具体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60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70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且一个第一汇流条60和一个第二汇流条70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相同侧的第一汇流条60和第二汇流条70在电致变色层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间隙。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还设有第三汇流条100,且第三汇流条100与第一导电层20电连接。所述第三汇流条100和所述第一汇流条6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20的异侧,即第三汇流条100和第一汇流条60分别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不同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汇流条1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其中,当第三汇流条10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三汇流条100可以相间隔的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相同侧。另外,多个第三汇流条100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的两相对侧。
通过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设置第三汇流条100,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沿第一方向的变色速率,从而提升各个变色区80的变色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的每一侧均设有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60时,此时,设置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的任意一侧的第一汇流条60可以视为第三汇流条100。
另外,当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的每一侧均设有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70时,此时,设置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的任意一侧的第二汇流条70可以视为第四汇流条110。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设有第四汇流条110,且第四汇流条110与第二导电层40电连接。所述第四汇流条110和所述第二汇流条70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40的异侧,即第四汇流条110和第二汇流条70分别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不同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汇流条1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其中,当第四汇流条110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四汇流条110可以相间隔的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相同侧。另外,多个第四汇流条110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40的两相对侧。
通过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设置第三汇流条100和/或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设置第四汇流条110,以提升电致变色器件沿第一方向的变色速率,从而提升各个变色区80的变色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控制接入外部电源的第三汇流条100的数量,以降低靠近第三汇流条100一侧的电致变色层30的电压,以防止靠近第三汇流条100一侧的电致变色层30被击穿。同时,通过控制接入外部电源的第四汇流条110的数量,以降低靠近第四汇流条110一侧的电致变色层30的电压,以防止靠近第四汇流条110一侧的电致变色层30被击穿,从而提升电致变色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具体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的一侧设有第三汇流条100,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的一侧设有第四汇流条110,且第三汇流条100和第四汇流条110分别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或分别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两相对侧。
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电层20的边缘的两相对侧均设有第三汇流条100,同时在第二导电层40的边缘的两相对侧均设有第四汇流条110,且任意一个第三汇流条100至少与一个第四汇流条110分别位于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且第三汇流条100和第四汇流条110在电致变色层3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具有间隙。
通过将第三汇流条100和第四汇流条110同时与外部电源连接,使得在第三汇流条100和第四汇流条110的作用下大大降低了电致变色器件的面阻,进一步提升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蚀刻线90与任意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的分隔线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以通过蚀刻线90阻挡电压沿第一方向的传导的同时,使得电压更集中于在第二方向上传导,提升了电压在第二方向上的传导速率,从而提升变色区80的变色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电致变色层30所在的平面。
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所述蚀刻线90位于所述变色区80的中部。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条所述蚀刻线90位于任意一个变色区80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蚀刻线90的数量可以是一条、两条或两条以上任意数值的个数。
优选的,位于变色区80的中部的蚀刻线90设置在该变色区80靠近与其相邻的一个变色区80的一侧,以在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形成阻隔,以减小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上的电压在第一方向上的传导,从而减小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电场的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变色的扩散,从而降低电致变色器件的渐变区域的范围。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80之间设置有蚀刻区120。
具体的,该蚀刻区120设置在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上,以通过该蚀刻区120降低相邻变色区80中的电场的相互影响,以降低相邻变色区80在变色过程中的影响,从而提高相邻变色区80在变色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小在相邻变色区80之间在变色过程中形成的渐变区域的面积,从而提高对各个变色区80变色控制的准确性,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蚀刻区120的深度小于第一导电层20的厚度和第二导电层40的厚度。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蚀刻区120位于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的中部,以在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形成阻隔,减小相邻的在变色区80中沿第一方向的电压传导速率,以降低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电场的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变色的扩散,从而提高对变色区80变色控制的准确性。
通过调节蚀刻区120的宽度和蚀刻区120的深度,以减小位于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的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的厚度,增加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的电阻,以减小电压在第一方向上的传导,从而减小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电场的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变色的扩散。
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蚀刻线90影响接入第三汇流条100和第四汇流条110的电压沿第一方向的传导速率,将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变色区80的两相对侧,且多条蚀刻线90靠近于第一汇流条60或第二汇流条7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一个变色区80的两相对侧。或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多个变色区80的两相对侧。或多条蚀刻线90相间隔的设置在每一个变色区80的两相对侧,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变色区80的中部无蚀刻线90,以使得电压可经变色区80的中部沿第一方向传导,从而在避免相邻的变色区80之间的变色影响的同时,保证变色区80中部电压的沿第一方向传导速度,提升变色区80中部的变色速率。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的中部设置蚀刻线90,该蚀刻线9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80之间,以通过该蚀刻线90在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形成阻隔,在不影响变色区80中的电压沿第二方向上的传导速率的同时,减小相邻的在变色区80中沿第一方向的电压传导速率,从而降低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电场的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变色的扩散,从而提高对变色区80变色控制的准确性。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蚀刻线90的深度小于第一导电层20的厚度,且蚀刻线90的深度小于第二导电层40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蚀刻线90的深度是指蚀刻线90沿电致变色层30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理解接的是,可通过调节蚀刻线90的深度,以在位于蚀刻线90处的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上形成高电阻区,从而减小电压在第一导电层20和/或第二导电层40沿第一方向上的传播速率,以减小相邻的两个变色区80之间电场的相互影响以及带来的变色的扩散。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基底层、第一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底层;
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汇流条;
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设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汇流条;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n个变色区,每一个所述变色区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其中,n≥2;
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设有多条蚀刻线,多条所述蚀刻线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变色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均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
或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两相对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两相对侧;
多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两相对侧;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相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在所述第二导电层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均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边缘还设有第三汇流条,所述第三汇流条和所述第一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异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边缘还设有第四汇流条,所述第四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异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蚀刻线相间隔的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变色区的两相对侧,且所述蚀刻线靠近于所述第一汇流条或所述第二汇流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蚀刻线位于所述变色区的中部;
或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之间设置有蚀刻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线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变色区之间的分隔线形成的夹角不大于45°。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蚀刻线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且所述蚀刻线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
CN202221913044.XU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Active CN217718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3044.XU CN217718393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13044.XU CN217718393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393U true CN217718393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0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13044.XU Active CN217718393U (zh) 2022-07-20 2022-07-20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35031A1 (en) Solar cell module
EP3136592B1 (en) Photovoltaic junction box
CN211480059U (zh) 光伏组件
JP4613147B2 (ja) 太陽電池
CN110752340B (zh) 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WO2018105155A1 (ja) 双極板、セルスタック、及びレドックスフロー電池
CN217718393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8446305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7739686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109346554B (zh)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10467857U (zh) 光伏电池基片、光伏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基材
CN211503808U (zh) 一种新型拼接式翅片结构
CN209993604U (zh) 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18586263U (zh) 一种双层结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17739687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3716910U (zh) 硅片、电池片、电池串以及光伏组件
CN116256920A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3365229U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16120313U (zh) 一种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JP2012243597A (ja) 組電池及び角形電池
CN112968066A (zh) 一种栅线不均匀分布的电池片
WO2024016881A1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CN220830017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01387788B (zh) 液晶显示装置
EP4354632A1 (en) Busbar for increasing allowance current and reducing heating valu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