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6279U - 一种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6279U
CN217706279U CN202221459965.3U CN202221459965U CN217706279U CN 217706279 U CN217706279 U CN 217706279U CN 202221459965 U CN202221459965 U CN 202221459965U CN 217706279 U CN217706279 U CN 2177062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g
connecting rod
support
lens module
unmanned a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99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瑞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99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62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6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62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还包括:底部镜头模组,设置于机身主体的底部;起落架,设置于机身主体的底部,起落架可上升而收拢于机身主体,从而使起落架位于底部镜头模组的视角之外,且起落架可下降而伸出机身主体的底部,从而使起落架凸出于底部镜头模组的最低点;顶部镜头模组,设置于机身主体顶部,且可随起落架上升和下降;驱动部件,连接于机身主体,且用于驱动起落架和顶部镜头模组同步上升和下降。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顶部镜头模组缩回机身主体时起落架向下伸出机身主体的底部,避免顶部镜头模组、底部镜头模组磕碰磨损,用户体验佳。

Description

一种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广泛运用于航拍摄影。目前,为了拍摄全景视角的鸟瞰图,通常采用在无人机的底部和顶部设置鱼眼镜头拍摄全景图片。由于鱼眼镜头的视角较大,拍摄时无人机的桨叶容易进入鱼眼镜头的视野内,影响全景成片质量。因此,为了在拍摄时能够使无人机的桨叶位于鱼眼镜头的视野范围外,一般会将顶部鱼眼镜头和底部鱼眼镜头凸出于无人机的机身设置。但是,在无人机起落过程中容易造成鱼眼镜头的磕碰磨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般在无人机上设置升降型鱼眼镜头和升降型起落架,无人机起飞拍摄时,顶部鱼眼镜头和底部鱼眼镜头凸出于无人机的机身,接着降起落架收回;无人机降落时将顶部鱼眼镜头和底部鱼眼镜头收回无人机的机身内,打开起落架。但是,在无人机的机身上设置降型鱼眼镜头和升降型起落架,需要多个驱动机构,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其可以使用一套驱动部件实现顶部镜头模组的升降以及起落架的收放,生产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底部的底部镜头模组,还包括:
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支脚,所述支脚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所述支脚可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内,且所述支脚可下降而伸出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至凸出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的最低点;所述支脚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倾斜设置;
顶部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顶部,且可随所述起落架上升和下降;
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且用于驱动所述起落架和所述顶部镜头模组同步上升和下降。
具体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支架,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内部;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且可沿所述升降支架滑动,所述顶部镜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
所述起落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内联动机构,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脚的顶端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支架升降时,使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向收于所述机身主体内的方向滑动,或者,使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向伸出所述机身主体外的方向滑动。
具体地,所述底部镜头模组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且所述底部镜头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
具体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主连杆支架,所述主连杆支架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
具体地,所述主连杆支架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的下方,所述主连杆支架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主连杆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的上方;所述主连杆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连杆支架一侧的夹角大于等于180度。
具体地,所述起落架下降至下止点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连杆支架一侧的夹角为180度,且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呈横向状态;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呈八字形排布。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方的夹角大于等于设定角,所述设定角等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夹角。
具体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支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
具体地,所述横杆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靠近于所述横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靠近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具有以下效果:
其一、可以使用一套驱动部件实现顶部镜头模组的升降以及起落架的收放,顶部镜头模组缩回机身主体时起落架向下伸出机身主体的底部,避免顶部镜头模组、底部镜头模组磕碰磨损,用户体验佳;
其二,相比于升降型的底部镜头模组(由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本实施例的底部镜头模组固定于机身主体底部,不易出现由于驱动部件的行程误差造成无人机的视觉定位误差,以及不易出现底部镜头模组松动而影响成片质量的情况,成片效果佳;
其三,由于支脚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倾斜设置,当无人机降落时,支脚所受的一部分冲击力可以传递至机身主体,减少对顶部镜头模组的冲击,顶部镜头模组不易受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去除上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驱动部件和起落架(收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驱动部件和起落架(收拢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下降而伸出于所述机身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起落架下降而伸出于所述机身主体)去除上壳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驱动部件和起落架(伸出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驱动部件和起落架(伸出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另一形式的起落架(收拢状态)和驱动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另一形式的起落架(收拢状态)和驱动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中另一形式的起落架(伸出状态)和驱动部件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常规放置状态或使用状态,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特征、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也不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100、顶部镜头模组110、底部镜头模组120、起落架200和驱动部件300。其中,底部镜头模组120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起落架200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所述起落架200可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如图1和图2所示),从而使所述起落架200位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视角之外,且所述起落架200可下降而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如图5和图6所示),从而使所述起落架200凸出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最低点;顶部镜头模组110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100顶部,且可随所述起落架200上升和下降;驱动部件300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100,且用于驱动所述起落架200和所述顶部镜头模组110同步上升和下降。无人机在拍摄状态时,起落架200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100,顶部镜头模组110随所述起落架200上升,可使所述起落架200位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视角之外,同时使顶部镜头模组110凸出于机身主体100的顶部,顶部镜头模组110的视角不受机身主体100遮挡。无人机在降落状态时,起落架200下降而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从而使所述起落架200的底部可凸出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最低点,可以有效地保护底部镜头模组120。无人机在降落状态时,顶部镜头模组110同时随所述起落架200下降而缩入机身主体100,无人机起落过程中,避免了镜头的磕碰磨损,而且只需设置一套驱动部件300,即可使顶部镜头模组110与起落架200同步升降,其结构简单可靠,应用成本低,且利于减重,以提高续航时间,用户体验更佳,而且,相比于升降型的底部镜头模组(由驱动部件驱动升降),本实施例的底部镜头模组固定于机身主体底部,不易出现由于驱动部件的行程误差造成无人机的视觉定位误差,以及不易出现底部镜头模组松动而影响成片质量的情况,成片效果佳。
具体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支架410,升降支架410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内部;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部件420,升降部件420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410,且升降部件420可沿所述升降支架410滑动,所述顶部镜头模组110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420,顶部镜头模组110可以相对升降支架410滑动升降。所述起落架200包括第一支脚210、第二支脚220和联动机构,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分别滑动穿过所述机身主体100底部的底壳190,底壳190的开口较小,利于防尘。所述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内;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420,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支架410升降时,使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收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内的方向滑动,以使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位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视角之外。或者,使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外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的底部可以低于底部镜头模组120的最低点,以保护底部镜头模组120。
具体地,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且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位于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之间,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位于底部镜头模组120的两侧,无人机降落过程中,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伸出于底部镜头模组120的两侧,可以更好地保护底部镜头模组120。
具体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240和主连杆支架250,所述主连杆支架250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420,主连杆支架250可以随升降部件420升降,所述第一连杆23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210,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220;所述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250。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可滑动连接于机身主体100的底壳190。升降部件420上升时,带动主连杆支架250同步上升,主连杆支架250通过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240带动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收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内的方向滑动。升降部件420下降时,带动主连杆支架250同步下降,主连杆支架250通过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240带动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外的方向滑动。
具体地,所述主连杆支架250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420的下方,所述主连杆支架250沿所述机身主体100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主连杆支架250位于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的上方;所述主连杆支架25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420,所述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250的下端,其结构紧凑。
具体地,所述机身主体100设置有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2,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2可固定连接于底壳190。所述第一支脚210滑动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套191,所述第二支脚220滑动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套192,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2可呈八字形设置,相应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也呈八字形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01,第一限位结构201可为设置于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上侧、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上侧的凸起部,主连杆支架250下降过程中,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转动,两个凸起部相向靠近,主连杆支架250下降至下止点时,两个凸起部相互抵接时形成限位,使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不可继续转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0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在所述主连杆支架250一侧的夹角大于等于180度,以防止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由于夹角过大导致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相对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偏转而卡死。
具体应用中,所述起落架200下降至下止点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01处于限位状态,此时,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在所述主连杆支架250一侧的夹角为180度,且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呈横向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这样,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的冲击力可以相互抵消,如图8所示,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受到的冲击作用方向分别为F1a和F1b,由于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滑动穿过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2,而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2连接于底壳190,其中一部分冲击力F2a和F2b相向作用于底壳190,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的大部分冲击力分别传递至所述第一连杆230和所述第二连杆240,第一连杆230和所述第二连杆240形成相向的冲击力F3a和F3b,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之间呈180度时,F3a和F3b的方向相对且大小一致,F3a和F3b可以恰好抵消,避免冲击力对顶部镜头模组110等相关部件产生不良影响,可以有效地防止顶部镜头模组110等相关部件受到过大冲击而损坏、变形等,结构可靠性更佳。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02,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2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230、所述第二连杆240下方的夹角B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之间的夹角A,以防止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240自锁。主连杆支架250在上止点时,若所述第二连杆240下方的夹角B小于所述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之间的夹角A时,主连杆支架250在下降时,将使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相对第一导向套191和第二导向套19偏转,导致自锁卡死。第二限位结构202可为第一连杆230的第二端下侧、所述第二连杆240的第二端的下侧的凸起,主连杆支架250上升过程中,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转动,两个凸两个凸起部相互抵接时形成限位,使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不可继续转动相向靠近,主连杆支架250上升至上止点时,两个凸起相互抵接时形成限位,使第一连杆230和第二连杆240不可继续转动。第二限位结构202处于限位状态时,第一连杆230与第一支脚210同轴,第二连杆240与第二支脚220同轴。
具体地,所述升降支架410包括升降导杆,所述升降导杆沿所述无人机机身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升降部件420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导杆,升降导杆可以固定连接于机身主体100内,其结构可靠。
驱动部件300可以包括电机310和连接于电机310的丝杆320,丝杆320螺纹连接于升降支架410,电机310可以直接连接于丝杆320,也可以通过齿轮减速器或蜗轮蜗杆机构连接于丝杆320。或者,驱动部件300也可以采用舵机、直线电机310等,也可以驱动升降支架410升降。
作为联动机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横杆260,所述横杆260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420,所述第一支脚210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1,所述第二支脚22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21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260,升降部件420上升时,带动横杆260同步上升,横杆260带动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收于所述机身主体100内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沿横杆260相向滑动靠近,即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向横杆260的中心方向滑动(如图10所示)。升降部件420下降时,带动横杆260同步下降,横杆260带动第一支脚210和所述第二支脚220向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外的方向滑动,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沿横杆260背向滑动远离,即第一连接部211和第二连接部221向横杆260的端部方向滑动(如图11所示)。
具体地,所述横杆260设置有第一滑槽261和第二滑槽262,所述第一滑槽261靠近于所述横杆260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262靠近于所述横杆260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滑槽261、所述第二滑槽262沿所述横杆26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211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261,第一连接部211可沿第一滑槽261滑动;所述第二连接部221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262,第二连接部221可沿第二滑槽262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无人机在拍摄状态时,起落架200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100,顶部镜头模组110随所述起落架200上升,可使所述起落架200位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视角之外,同时使顶部镜头模组110凸出于机身主体100的顶部,顶部镜头模组110的视角不受机身主体100遮挡。无人机在降落状态时,起落架200下降而伸出所述机身主体100的底部,从而使所述起落架200的底部可凸出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120的最低点,可以有效地保护底部镜头模组1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可以使用一套驱动部件300实现顶部镜头模组110的升降以及起落架200的收放,顶部镜头模组110缩回机身主体100时起落架200向下伸出机身主体100的底部,避免顶部镜头模组110、底部镜头模组120磕碰磨损,用户体验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底部的底部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包括支脚,所述支脚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所述支脚可上升而收拢于所述机身主体内,且所述支脚可下降而伸出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至凸出于所述底部镜头模组的最低点;所述支脚相对于所述机身主体倾斜设置;
顶部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顶部,且可随所述起落架上升和下降;
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且用于驱动所述起落架和所述顶部镜头模组同步上升和下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支架,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内部;
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升降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支架,且可沿所述升降支架滑动,所述顶部镜头模组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
所述起落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身主体内联动机构,所述支脚包括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的顶端和所述第二支脚的顶端朝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均连接于所述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联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升降支架升降时,使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向收于所述机身主体内的方向滑动,或者,使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向伸出所述机身主体外的方向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镜头模组固定于所述机身主体的底部,且所述底部镜头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主连杆支架,所述主连杆支架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脚;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连杆支架设置于所述升降部件的下方,所述主连杆支架沿所述机身主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主连杆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的上方;所述主连杆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或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连杆支架的下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连杆支架一侧的夹角大于等于18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下降至下止点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在所述主连杆支架一侧的夹角为180度,且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呈横向状态;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呈八字形排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下方的夹角大于等于设定角,所述设定角等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夹角。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横杆,所述横杆横向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部件,所述第一支脚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支脚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所述第二连接部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靠近于所述横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滑槽靠近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CN202221459965.3U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无人机 Active CN217706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965.3U CN21770627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965.3U CN21770627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6279U true CN217706279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9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9965.3U Active CN21770627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6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87330B2 (en) Air guid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8016608B (zh) 无人机起落架及无人机
WO2015196436A1 (zh) 变形飞行器
DE102012105857B4 (de) Anhängeeinrichtung-Aufnahme-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
US9322462B2 (en) Device for vehicle-mounted equipment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CN217706281U (zh) 一种无人机
WO2020064798A1 (de) Vorrichtung zum erfassen einer fahrzeugumgeb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1994461A (zh) 车辆的车门结构
DE102017006273A1 (de) Anordnung eines eine sensoraktive Fläche aufweisenden Sensors an einem Außenanbauteil eines Fahrzeugs
CN217706279U (zh) 一种无人机
CN111946996B (zh) 一种用于搭载全景摄像机的无人机收缩架
EP2516258B1 (en) Air vehicle mounted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equipment
CN212298375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定位交通信号装置
CN117488718A (zh) 一种具备伸缩功能调节的道闸
CN218428349U (zh) 抓取机械臂及多场景自适应无人机
CN215753037U (zh) 一种新型救援无人机
CN211869681U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用防撞装置
CN213620216U (zh) 一种无人机防撞保护结构
CN210284127U (zh) 一种全景升降车载云台
CN220721406U (zh) 一种无人机
CN218641066U (zh) 一种对接装置及架空线巡检系统
CN217477558U (zh) 视觉组件及无人机
CN213620290U (zh) 一种无人机安全降落的机构
CN219302917U (zh) 一种倾斜角度可调的自动巡检机器人
CN219320686U (zh) 一种多驱动方式的自动巡检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