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1028U -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01028U
CN217701028U CN202221638087.1U CN202221638087U CN217701028U CN 217701028 U CN217701028 U CN 217701028U CN 202221638087 U CN202221638087 U CN 202221638087U CN 217701028 U CN217701028 U CN 217701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stamping die
department
plat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80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平
邹明加
仁小龙
梁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You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You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You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Youche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80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01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01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01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底板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上方安装要有同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中间处安装有的电动伸缩杆,所述顶板的上方与电动伸缩杆相对应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穿过穿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转轮、蜗杆、蜗轮、齿轮、齿条板和L形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转动转轮,使得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两个齿条板之间的传动,可使得两个L形杆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便于对冲压模具进行固定,同时可对冲压模具进行对中,省去了传统调整位置的时间,提升了使用时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件与铸件、锻件相比,具有薄、匀、轻、强的特点,而在汽车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汽车零部件加工进行冲压,冲压往往需要配备对应的模具进行加工,为了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需要对模具进行固定。
目前,现有的模具固定方式,多是通过拧紧螺纹杆的方式进行挤压固定,目前一般都是手动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效果不好,而且很难找到中心,往往需要后续的调整,同时对装置整体的保护性能较差,实用性大大降低,且当冲压模具头出现故障时,通常模具头不便于更换,降低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零件的生产量,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方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底板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上方安装要有同一个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方中间处安装有的电动伸缩杆,所述顶板的上方与电动伸缩杆相对应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穿过穿孔,并延伸至顶板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套,所述顶板的下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导杆,且两个所述导套均套设在相邻的导杆外侧,所述移动板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头,所述冲压模具头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的下方贴合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板的下方设有拆装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下方设有壳体,且所述箱体的底部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箱体的下方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靠近下方处均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壳体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齿轮,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内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齿轮的上下两侧均啮合有齿条板,两个所述齿条板的上方靠近外侧处均安装有L形杆,所述箱体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冲压模具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L形杆远离齿条板的一端均穿过相邻的开口,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的后侧设有蜗轮,且所述蜗轮套设在转轴的外侧,所述蜗轮的上方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右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侧安装有转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齿条板的相远离一侧均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箱体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适配的第二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拆装机构包括安装块,所述移动板的下方中间处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冲压模具头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杆,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杆的顶端均延伸至相邻的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块的右侧设有T形杆,所述安装块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一开孔,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孔,两个所述安装杆上均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T形杆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并延伸至安装块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T形杆的左端设有竖杆,所述竖杆的顶端设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竖杆的顶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横板的上方安装在移动板上,所述竖杆的底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横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竖杆上,所述横板的下方靠近左侧处安装有固定杆,所述T形杆上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的底端穿过固定孔,并延伸至T形杆的下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转轮、蜗杆、蜗轮、齿轮、齿条板和L形杆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转动转轮,使得齿轮转动,通过齿轮与两个齿条板之间的传动,可使得两个L形杆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便于对冲压模具进行固定,同时可对冲压模具进行对中,省去了传统调整位置的时间,提升了使用时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安装块、安装杆、T形杆、竖杆、横板、固定杆和第二弹簧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便于对冲压模具头进行安装和拆卸,使得后续冲压模具头出现故障时,可便于拆卸更换,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零件的生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侧板;3、顶板;4、电动伸缩杆;5、移动板;6、冲压模具头;7、冲压模具;8、箱体;9、壳体;10、第一弹簧;11、第一滑块;12、齿轮;13、齿条板;14、L形杆;15、蜗轮;16、蜗杆;17、转轮;18、第二滑块;19、安装块;20、安装杆;21、T形杆;22、竖杆;23、横板;24、导套;25、第二弹簧;26、固定杆;27、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下方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底板1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侧板2,两个侧板2的上方安装要有同一个顶板3,顶板3的上方中间处安装有的电动伸缩杆4,顶板3的上方与电动伸缩杆4相对应处开设有穿孔,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穿过穿孔,并延伸至顶板3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5,移动板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套24,顶板3的下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导杆27,且两个导套24均套设在相邻的导杆27外侧,移动板5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头6,冲压模具头6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7,冲压模具7的下方贴合有箱体8,箱体8的下方设有壳体9,且箱体8的底部延伸至壳体9的内部,箱体8的下方与壳体9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0,箱体8的左右两侧靠近下方处均安装有第一滑块11,壳体9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1相适配的第一滑槽,且两个第一滑块11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部,多个第一弹簧10可对冲压时产生的力进行缓冲,以减少震动,第一滑块11的设置,可对箱体8进行上下限位,使其始终以竖直方向进行移动,以保证冲压的质量,箱体8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移动板5的下方设有拆装机构;
固定机构包括齿轮12,箱体8的内部设有齿轮12,齿轮12的后侧设有蜗轮15,且蜗轮15套设在转轴的外侧,蜗轮15的上方啮合有蜗杆16,蜗杆16的右端贯穿箱体8,并延伸至箱体8的外侧安装有转轮17,可转动转轮17进行驱动,然后通过蜗杆16和蜗轮15之间的传动,使得转轴进行转动,从而齿齿轮12进行转动,齿轮12的内部贯穿设有转轴,转轴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在箱体8的内壁上,齿轮12的上下两侧均啮合有齿条板13,两个齿条板13的相远离一侧均安装有第二滑块18,箱体8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18相适配的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块18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部,第二滑块18的设置,可便于对两个齿条板13进行左右限位并支撑,从而可保证其移动时的稳定性,两个齿条板13的上方靠近外侧处均安装有L形杆14,箱体8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开口,冲压模具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L形杆14远离齿条板13的一端均穿过相邻的开口,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此机构可通过转轮17、蜗杆16、蜗轮15、齿轮12、齿条板13和L形杆14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通过转动转轮17,使得齿轮12转动,通过齿轮12与两个齿条板13之间的传动,可使得两个L形杆14进行对向移动,从而可便于对冲压模具7进行固定,同时可对冲压模具7进行对中,省去了传统调整位置的时间,提升了使用时的实用性;
拆装机构包括安装块19,移动板5的下方中间处安装有安装块19,冲压模具头6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杆20,安装块19上开设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槽,两个安装杆20的顶端均延伸至相邻的安装槽内部,安装块19的右侧设有T形杆21,T形杆21的左端设有竖杆22,竖杆22的顶端设有横板23,横板23上开设有通孔,竖杆22的顶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横板23的上方安装在移动板5上,竖杆22的底端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横板2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5,且第二弹簧25套设在竖杆22上,横板23的下方靠近左侧处安装有固定杆26,T形杆21上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固定孔,固定杆26的底端穿过固定孔,并延伸至T形杆21的下方,固定杆26插在固定孔内可便于对T形杆21进行固定,防止其向右移动,使得对安装杆20的固定不稳定,第二弹簧25的设置,可给横板23一个向下的力,使得固定杆26能够稳定的插在固定孔内,便于使用,安装块19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一开孔,两个安装槽之间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孔,两个安装杆20上均开设有第三开孔,T形杆21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并延伸至安装块19的左侧,此机构可通过安装块19、安装杆20、T形杆21、竖杆22、横板23、固定杆26和第二弹簧25这些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便于对冲压模具头6进行安装和拆卸,使得后续冲压模具头6出现故障时,可便于拆卸更换,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零件的生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冲压模具7放置于箱体8的上方,然后转动转轮17,转轮17带动蜗杆16转动,蜗杆16可通过啮合带动蜗轮15转动,蜗轮15通过转轴带动齿轮12转动,齿轮12可通过啮合带动两个齿条板13进行相对移动,两个齿条板13可带动L形杆14进行相对移动,使得两个L形杆14能够插入至相应的固定槽内部,同时可对冲压模具7进行对中固定,便于使用,然后可启动电动伸缩杆4带动移动板5向下,移动板5带动冲压模具头6向下进行冲压工作,在向下冲压时,会对冲压模具7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冲压模具7将力通过箱体8传送至多个第一弹簧10处,通过多个第一弹簧10对力进行缓冲,减少震动,当需要对冲压模具头6进行拆卸时,此时固定杆26在第二弹簧25的拉制下,向下稳定的插在固定孔的内部,此时,可向上移动横板23,横板23对弹簧进行拉伸,同时横板23带动固定杆26脱离固定孔,解除对T形杆21的固定,然后可向右移动T形杆21,使得T形杆21脱离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解除对两个安装杆20的固定,然后向下移动冲压模具头6,使得两个安装杆20脱离安装槽即可完成拆卸,便于使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方靠近四角处均安装有支撑脚,所述底板(1)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侧板(2),两个所述侧板(2)的上方安装要有同一个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上方中间处安装有的电动伸缩杆(4),所述顶板(3)的上方与电动伸缩杆(4)相对应处开设有穿孔,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端穿过穿孔,并延伸至顶板(3)的下方安装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导套(24),所述顶板(3)的下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安装有导杆(27),且两个所述导套(24)均套设在相邻的导杆(27)外侧,所述移动板(5)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头(6),所述冲压模具头(6)的下方设有冲压模具(7),所述冲压模具(7)的下方贴合有箱体(8),所述箱体(8)的内部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板(5)的下方设有拆装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8)的下方设有壳体(9),且所述箱体(8)的底部延伸至壳体(9)的内部,所述箱体(8)的下方与壳体(9)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弹簧(10),所述箱体(8)的左右两侧靠近下方处均安装有第一滑块(11),所述壳体(9)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1)相适配的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11)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齿轮(12),所述箱体(8)的内部设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的内部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均转动安装在箱体(8)的内壁上,所述齿轮(12)的上下两侧均啮合有齿条板(13),两个所述齿条板(13)的上方靠近外侧处均安装有L形杆(14),所述箱体(8)的上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开设有开口,所述冲压模具(7)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两个所述L形杆(14)远离齿条板(13)的一端均穿过相邻的开口,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2)的后侧设有蜗轮(15),且所述蜗轮(15)套设在转轴的外侧,所述蜗轮(15)的上方啮合有蜗杆(16),所述蜗杆(16)的右端贯穿箱体(8),并延伸至箱体(8)的外侧安装有转轮(17)。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齿条板(13)的相远离一侧均安装有第二滑块(18),所述箱体(8)内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18)相适配的第二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8)均滑动安装在相邻的第二滑槽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机构包括安装块(19),所述移动板(5)的下方中间处安装有安装块(19),所述冲压模具头(6)的上方安装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杆(20),所述安装块(19)上开设有两个左右设置的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杆(20)的顶端均延伸至相邻的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块(19)的右侧设有T形杆(21),所述安装块(19)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与安装槽相连通的第一开孔,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一个第二开孔,两个所述安装杆(20)上均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T形杆(21)的左端依次穿过第一开孔、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并延伸至安装块(19)的左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21)的左端设有竖杆(22),所述竖杆(22)的顶端设有横板(23),所述横板(2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竖杆(22)的顶端穿过通孔,并延伸至横板(23)的上方安装在移动板(5)上,所述竖杆(22)的底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横板(23)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5),且所述第二弹簧(25)套设在竖杆(22)上,所述横板(23)的下方靠近左侧处安装有固定杆(26),所述T形杆(21)上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26)的底端穿过固定孔,并延伸至T形杆(21)的下方。
CN202221638087.1U 2022-06-29 2022-06-29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Active CN217701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8087.1U CN217701028U (zh) 2022-06-29 2022-06-29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8087.1U CN217701028U (zh) 2022-06-29 2022-06-29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01028U true CN217701028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4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8087.1U Active CN217701028U (zh) 2022-06-29 2022-06-29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01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6020A (zh) 一种便于调节弯折角度的折弯机
CN217701028U (zh) 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0586791U (zh) 一种具有三方位工装夹具的冲压设备
CN219151357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用模具定位装置
CN218052321U (zh) 一种衬套安装用的反压装置
CN208303663U (zh) 一种铆接电机接线端子的冲压模具
CN218134719U (zh) 一种多工位冷镦成型机的可调节式夹持机构
CN2112765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加工用定位机构
CN208895697U (zh) 一种用于端面钻铣加工的新型动力头结构
CN209156813U (zh) 一种三向冲压装置
CN219966109U (zh) 一种新型弯曲模具
CN219632355U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模具冲孔结构
CN220329777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冲压模具
CN216478815U (zh) 一种用于液压设备零件抛光加工的减速机工装
CN212822124U (zh) 一种高低压变电柜生产用冲孔机固定装置
CN214442573U (zh) 一种食品包装盒成型机
CN214179834U (zh) 一种智能家具领域沙发用便于安装的电动推杆
CN212682244U (zh) 一种汽车轮毂装饰盖冲压成型装置
CN220946236U (zh) 一种导电泡棉成型治具
CN214724813U (zh) 一种铝塑门窗生产用连续式冲孔装置
CN218080035U (zh) 一种冲压机用定位装置
CN219761323U (zh) 一种改进型弧形华司模具定位结构
CN213470587U (zh) 转子换向器去毛刺装置
CN214981784U (zh) 一种家具连接件用加工定位装置
CN214026062U (zh) 一种模具快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