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96021U -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96021U
CN217696021U CN202221753458.0U CN202221753458U CN217696021U CN 217696021 U CN217696021 U CN 217696021U CN 202221753458 U CN202221753458 U CN 202221753458U CN 217696021 U CN217696021 U CN 217696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rea
inner bag
heat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34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郑凯瑞
邹凌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34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96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96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外壁上形成热传导区和受热区,利用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使内胆整体受热均匀,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通过改变受热区的大小来调整加热装置的大小,以控制生产及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大多采用底部加热的方式,该方式中的热源大多集中在锅具的底部,导致锅具内上部的热量只能通过锅具的侧壁逐渐向上传递,以使得锅具内部的米饭,尤其是位于中上层的米饭无法吸收到足够的热量,容易出现浸泡时间长,吸水过多,米饭易破裂等问题,在烹饪过程结束后,也无法补充足够的热量对该部分米饭进行烘干,致使锅具中上层的米饭出现湿烂,食用口感差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技术通过提升锅具的导热效率,例如采用一些特殊的材料作为外层的保护层,内部使用传热效率高的导热材料来维持锅具的导热性能,使得中上层的米饭也能够获取足够多的热量,但该方案的多层设计会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的生产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通过局部设置的热传递脉网以在内胆壁形成热传导区以及受热区,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控制,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可根据受热区的面积相应地调节加热装置的大小,控制能耗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为平面状,所述受热区的面积不大于底壁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形成受热区,所述热传导脉网设于内胆的侧壁形成热传导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壁和侧壁之间设有的弧形壁,弧形壁设于所述受热区的外缘,以配合至少部分侧壁形成所述热传导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受热区为平面状,所述弧形壁面积大于受热区的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区至少占据所述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至多向上延伸至所述内胆胆沿与侧壁的交接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的面积不大于所述底壁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电磁感应层、脉管外层、脉管腔体及脉管内层,并呈网格状包络于所述热传导区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传导脉网由设于内胆顶部的吹胀入口通入吹胀介质沿预设路径吹胀形成,所述吹胀入口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内胆局部的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外壁上形成热传导区和受热区,热传导区设于受热区外缘,用于接收受热取得热量并向内胆整体传递,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能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在保温过程中的温度更容易实现精准控制,解决中上层米饭热量接收不足的问题,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可通过改变受热区面积相应地调整加热装置的大小,实现对整机成本及能耗的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内胆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内胆侧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内胆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热传导区在内胆侧壁上占据一半面积的侧视方向的平面结构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锅体;20、锅盖;30、内胆;31、热传导区;32、受热区;33、底壁;34、侧壁;35、弧形壁;36、胆沿;40、加热装置;50、热传导脉网;51、电磁感应层;52、脉管外层53、脉管腔体;54、脉管内层;55、吹胀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
上述中,通过在内胆外壁的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在内胆壁上形成受热区和热传导区,热传导区设于受热区的外缘以用于接收热量,热传导区中设有热传导脉网,热传导脉网配合密封的烹饪腔形成封闭的立体加热空间,以实现烹饪器具整体的均匀加热,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加热装置与待加热物体的接触面积的方式(例如在内胆底部、侧壁增加加热面积或增设顶部线盘等),本实用新型中利用的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能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在保温过程中的温度更容易实现精准控制,以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同时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即加热装置的尺寸大小可以随受热区的面积改变,例如通过增加热传导脉网的覆盖率来减小受热区的面积,对应的加热装置也可选用小尺寸、小功率的类型,以减少烹饪器具的整体能耗以及装配成本。
详细的,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体20内设有内胆30,内胆30底部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40,锅盖20包括外盖21和内盖22,内胆30配合内盖21在合盖时形成封闭的烹饪腔,其中内胆30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50,以在内胆30上形成热传导区31和受热区32,热传导区31延伸至受热区32外缘,受热区32直接接收加热装置40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热传导区31,并通过设于热传导区31中的热传导脉网50继续将热量传递至整个内胆,以在烹饪腔的外围形成一个均匀加热的立体加热空间,本例中利用局部加热,大范围传热的升温方式,使得内胆整体受热均匀,提升温度的控制精度,以提升烹饪器具的烹饪效果,烹饪出的米饭的口感更好。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内胆壁包括底壁33和侧壁34,所述受热区由部分底壁33形成,底壁33和侧壁34之间还设有弧形壁35,弧形壁35环绕于受热区32的外侧并连接至侧壁24,以配合部分侧壁24及热传导脉网50形成热传导区31,具体的,所述受热区32为平面状设计,受热区32的设于底壁33的中心位置,以配合底部测温结构的安装,进一步的,本例中的受热区的面积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即可缩小图1中所示的加热装置50的面积,使其与受热区的面积相等,以节约成本并降低烹饪器具所需的输入功率,减小整机能耗,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受热区的面积要小于所述弧形壁的面积,以进一步减小对应受热区的加热装置的面积,节约成本的同时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整体功率,以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内胆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受热区由部分底壁形成,底壁和侧壁之间还设有弧形壁,弧形壁连接至底壁的外侧,以配合底壁形成受热区,所述侧壁部分形成热传导区,此时需要与弧形壁及底壁同时对应的加热装置,即需要较大面积的加热装置,相对于上述方案所需成本相对更高,但其加热效果也相对更好,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弧形壁整体作为受热区,底壁与侧壁至少部分作为热传导区的方案,此时加热装置仅需对应所述弧形壁设置,且弧形壁在内胆的制作工艺中可调整面积大小,以此来对应调整加热装置的大小,实现成本与加热效果的均衡控制,但该方案中,由于弧形壁对应锅体的侧面,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来固定加热装置,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相对更复杂。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施方式中,底壁设计为平面状,并在底壁形成受热区,且受热区的面积小于等于底壁面积,进一步的,当底壁整体均为受热区时,热传导脉网仅设于侧壁,并在侧壁上形成热传导区,该方案相比较于受热区的面积小于底壁面积的设计,热传导脉网的工艺难度更低,在适配相同大小的加热装置时,成本相对更低,但小面积的受热区可对应减小加热装置的面积,烹饪器具整体的成本和能耗相对更低。
本实施例中,如2图-图4所示,所述热传导区31需要在侧壁34上占据一定大小的面积,以保证烹饪器具中上层的米饭能够获得充足的热量,本例中的热传导区41至少占据所述侧壁34面积的二分之一,参照图5。同时热传导脉网50至多向上延伸至内胆30的胆沿36与侧壁34的交接处,即不在内胆的胆沿36上设置热传导脉网,目的为防止胆沿36的温度过高,在烹饪结束后,防止用户在取放内胆时被烫伤,以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在兼顾成本和加热效果的情况下,所述加热装置的面积一般不会超过所述受热区的面积,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存在加热装置的面积大于受热面积的情况,即加热装置与部分热传导脉网对应,可小幅的提升传热效率,但加热装置面积的增大会导致整机成本的增加,因此一般不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
具体的,上述中的加热装置可为发热盘或实现IH加热的电磁线盘。
进一步的,如图2、图4和图6所示,本例中的热传导脉网50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电磁感应层51、脉管外层52、脉管腔体53及脉管内层54,并呈网格状包络于所述热传导区3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热传导脉网还可以呈螺旋状或其他形状包覆于内胆壁的外侧,基于热传导脉网的制作难度、成本及传热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网格状的设置形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30的侧壁34开设有吹胀入口55,本实施例通过在吹胀入口55通入吹胀介质,例如高压液体或高压气体,并由吹胀介质产生的压力使位于热传导区31的预设路径鼓胀成管道以形成传热脉管,传热脉管吹胀完成并通入导热介质后,需要封闭所述吹胀入口55,本例中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进行密封,进一步的,为了提升密封性能,可在吹胀入口55附近的传热脉管处利用模具压接密封,同时采用激光焊接密封所述吹胀入口55。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在传热脉管中冲入混有热传导物质的超导液来实现大范围传热,以对烹饪腔进行立体、均匀地加热,超导液在常温下呈液态,受热后蒸发为气态并膨胀,由于受到传热脉管的限制,膨胀后的气体会顺着传热脉管快速分散至热传导区的各个位置,以实现对内胆的快速均匀的加热,烹饪结束后,加热装置关闭,内胆的温度开始下降,充斥在传热脉管中的气体重新凝结为超导液以便循环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通入的导热介质在常温下可以是混有热传导介质的液体或气体,具体不限定导热介质的类型,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使用混有氢气或氦气的空气作为导热介质,但氢气受热存在安全问题,使用氦气的成本较高,基于导热性能、成本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本例中优选混有热传导介质的超导液作为导热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器具可为电饭煲、电压力锅和电蒸锅中的一种。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外缘”、“外层”、“外侧”、“内层”、“上方”、“中上层”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连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盖设与锅体上方的锅盖,所述锅体内设有内胆,所述锅体内设有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所述锅盖与内胆配合形成烹饪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局部设有热传导脉网以使得内胆壁形成包括受热区、热传导区,所述内胆壁包括底壁、侧壁,所述底壁至少部分形成受热区,热传导区自侧壁部分延伸至受热区的外缘,所述加热装置对应受热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为平面状,所述受热区的面积不大于底壁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形成受热区,所述热传导脉网设于内胆的侧壁形成热传导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和侧壁之间设有的弧形壁,弧形壁设于所述受热区的外缘,以配合至少部分侧壁形成所述热传导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壁面积大于所述受热区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区至少占据所述侧壁面积的二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脉网至多向上延伸至所述内胆胆沿与侧壁的交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的面积不大于所述底壁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脉网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电磁感应层、脉管外层、脉管腔体及脉管内层,并呈网格状包络于所述热传导区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脉网由设于内胆顶部的吹胀入口通入吹胀介质沿预设路径吹胀形成,所述吹胀入口通过激光焊接的形式密封。
CN202221753458.0U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Active CN217696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3458.0U CN2176960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3458.0U CN2176960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96021U true CN21769602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7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3458.0U Active CN217696021U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960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527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527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1008B (zh) 一种微波、蒸汽烹饪两用微波炉
CN201847449U (zh) 一种预约煮食机
CN102415810A (zh) 一种预约煮食机
CN217696021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JP2018524097A (ja) 卓上型蒸気調理鍋
CN111281130A (zh) 提升蒸汽烹饪效果的蒸汽饭煲
WO2015192756A1 (zh) 烹饪器具
CN107252246A (zh) 蒸汽锅
CN20510738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
CN217696007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106136875B (zh) 低噪音的电炊具
CN208658750U (zh) 一种纯蒸汽加热的电饭煲
CN213371348U (zh) 一种蒸烤箱结构
CN210169731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好的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07640149U (zh) 蒸汽锅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CN219353570U (zh) 一种煮饭增香的烹饪器具
CN218606105U (zh) 一种高能效烹饪器具
CN208551238U (zh)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CN218683702U (zh) 一种立体加热烹饪器具
CN109924887B (zh) 一种框式电饭煲
CN204950522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加热锅
CN102908048B (zh) 防护节能高压锅
CN207532281U (zh) 一种具有分隔效果的电饭煲
CN111202423A (zh) 电饭煲锅体及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