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767U -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767U
CN217685767U CN202221286027.8U CN202221286027U CN217685767U CN 217685767 U CN217685767 U CN 217685767U CN 202221286027 U CN202221286027 U CN 202221286027U CN 217685767 U CN217685767 U CN 217685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pening
ventilation
air outle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860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铁生
胡海涛
刘孝龙
毛先友
张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860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通风框组件包括:通风框,通风框具有通风口、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不同;阀门,阀门可移动地设于通风框,用于开闭通风口;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罩体、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于安装腔内,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阀门配合以驱动阀门移动;其中,阀门设有驱动柱和滑动柱,驱动柱适于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滑动柱沿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阀门在打开通风口的位置和关闭通风口的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Description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阀门通常通过直接移动或直接转动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阀门在转动或移动的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风框组件,该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通风框组件的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所述空气处理装置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通风框组件,所述通风框组件包括:通风框,所述通风框具有通风口、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不同;阀门,所述阀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通风框,用于开闭所述通风口;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罩体、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罩体设于所述通风框的一侧且与所述通风框之间限定出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阀门配合以驱动所述阀门移动;其中,所述阀门设有驱动柱和滑动柱,所述驱动柱适于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滑动柱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阀门在打开所述通风口的位置和关闭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之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边沿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风框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导槽,其中,所述阀门还设有第一配合柱和第二配合柱,所述第一配合柱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柱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导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沿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驱动柱转动配合以带动所述驱动柱移动;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配合;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并通过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件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动件形成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通风框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具有避让口,以使所述驱动柱穿过所述避让口并与所述移动件转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移动件和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件和所述罩体中的一个具有导向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导向凸部滑动配合的配合槽,其中,所述罩体和所述配合槽均沿所述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通风框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通风框连接;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通风框,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其中,所述通风框具有可开闭的新风口、室内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新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阀门打开所述通风口,以使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风框还具有可开闭的室内进风口,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净化模式下,所述阀门关闭所述通风口且所述室内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以使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排风模式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且相互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室内出风口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同一出风侧,每个所述室内出风口处设有挡风板以开闭对应位置的所述室内出风口。
在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口之间,在所述新风模式和所述净化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所述挡风板处于打开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口之间的气路断开,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所述挡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口之间的气路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通风框还具有可开闭的排热口,所述排热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排热模式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热口处于打开状态且相互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具有通过阀门控制通风口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此时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新风模式。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此时空气处理装置处于第一净化模式。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此时空气处理装置处于第二净化模式。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此时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排风模式。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剖视图,此时空气处理装置处于排热模式。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阀门打开通风口。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的结构示意图,此时阀门关闭通风口。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的结构分解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B处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的剖视图,此时阀门打开通风口。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通风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通风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件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件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空气处理装置10、
通风框200、挡风板202、排热口203、上通风框204、下通风框205、
第一框体部210、第二风道211、过滤腔212、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通风口216、
第二框体部220、第一风道221、敞开口222、第一出风口223、第二出风口224、过风口225、
第三框体部230、防护网231、
第一滑槽240、第二滑槽250、第一导槽260、第二导槽270、
阀门300、驱动柱310、滑动柱320、第一配合柱330、第二配合柱340、
驱动装置400、移动件410、配合孔411、导向凸部412、转动件420、驱动电机430、罩体440、安装腔441、配合槽442、
过滤组件51、风机组件52、加热件53、
导风部60、第一导风面61、第二导风面62、
空调主机71、空调子机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1-附图2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
如图11-图2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包括通风框200、阀门300和驱动装置400。
通风框200具有通风口216、第一滑槽240和第二滑槽250,第一滑槽240与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不同,阀门300可移动地设于通风框200,用于开闭通风口216。
驱动装置400包括罩体440、驱动电机430和传动机构,罩体440设于通风框200的一侧,罩体440与通风框200之间限定出安装腔441,传动机构设于安装腔441内,安装腔441可以为传动机构提供相对密封的工作环境,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或其它污染物会对传动机构造成污染,进而对传动机构的传动造成影响。
其中,驱动电机430通过传动机构与阀门300配合以驱动阀门300移动,使阀门300能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具体而言,阀门300设有驱动柱310和滑动柱320,驱动柱310适于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当驱动电机430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阀门300移动时,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柱310能够带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阀门300在打开通风口216的位置和关闭通风口216的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滑槽240和第二滑槽250延伸方向不同,第一滑槽240和第二滑槽250之间具有夹角,当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驱动柱310可带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阀门300进行移动并转动,以使阀门300可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当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可带动阀门300在移动的同时发生转动,以使阀门300能够在打开通风口216的位置和关闭通风口216的位置之间移动,相较于阀门300直接通过转动或直接通过移动以打开或关闭通风口216,本实施例中阀门300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时,占用的空间更小,便于适应通风框200在不同的空间条件下对阀门300的需求。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300控制通风口216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如图11-图2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包括通风框200和阀门3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40设于通风口216的一侧,第二滑槽250设于通风口216的边沿处,当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阀门300能够打开或关闭通风口216。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40位于通风口216的右侧,第一滑槽24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滑槽250的右端与第一滑槽240的左端相连接,第二滑槽250从右向左朝前倾斜设置,当驱动柱310沿左右方向移动时,驱动柱310可带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当驱动柱310从右向左移动时,驱动柱310可带动滑动柱320从右向左朝前倾斜移动,如图12所示,当驱动柱310移动至第一滑槽240的最左端时,滑动柱320移动至第二滑槽250的最左端,此时驱动柱310和滑动柱320的连线平行于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此时阀门300能够覆盖通风口216,以关闭通风口216。
当驱动柱310从左向右移动时,驱动柱310可带动滑动柱320从左向右朝后倾斜移动,如图11所示,当驱动柱310移动至第一滑槽240的最右端时,滑动柱320移动至第二滑槽250的最右端,此时驱动柱310和滑动柱320的连线平行于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此时阀门300能够完全打开通风口2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框200还具有第一导槽260、第二导槽270,第一导槽260与第一滑槽240相对设置,第二导槽270与第二滑槽250相对设置。
其中,阀门300还设有第一配合柱330和第二配合柱340,第一配合柱330与第一导槽260滑动配合,第二配合柱340与第二导槽270滑动配合,以保证阀门300可顺利地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使阀门300能够打开或关闭通风口216。
具体而言,第一导槽260和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相同,驱动柱310与第一配合柱330的移动方向相同,当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第一配合柱330在第一导槽260内沿相同的方向滑动。第二导槽270与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相同,滑动柱320与第二配合柱340的移动方向相同,当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第二配合柱340可在第二导槽270内沿相同的方向滑动。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通风框200包括上通风框204和下通风框205,上通风框204朝向阀门300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240和第二滑槽250,下通风框205朝向阀门30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槽260和第二导槽270,上通风框204和下通风框205相对设置,上通风框204和下通风框205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从而方便将阀门300安装在通风框200内。
其中,第一滑槽240和第一导槽260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上下方向如图13所示),且第一滑槽240与第一导槽260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滑槽250与第二导槽270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且第二滑槽250与第二导槽270均从右向左朝前倾斜设置。
如图19所示,驱动柱310和滑动柱320位于阀门300的上方,驱动柱310设置在滑动柱320的右侧,第一配合柱330和第二配合柱340位于阀门300的下方,第一配合柱330与第一导槽260滑动配合,第二配合柱340与第二导槽270滑动配合,第一导槽260可对第一配合柱330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第二导槽270可对第二配合柱340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进而能够保证阀门300可顺利的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滑槽250和第二导槽270设于通风口216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沿处,以保证阀门300移动至关闭通风口216的位置时,阀门300能够覆盖通风口216,避免空气从通风口216处泄露。
如图11、图12所示,第二滑槽250设置在通风口216的上方的边沿处,第二导槽270位于通风口216的下方的边沿处,由于第二配合柱340可在第二导槽270内滑动,第二滑槽250与第二导槽270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保证滑动柱320可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当驱动柱310带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滑动时,滑动柱320可带动第二配合柱340在第二导槽270内滑动,以使阀门300能够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40位于第二滑槽250的右侧,第一导槽260位于第二导槽270的右侧,第二滑槽250位于通风口216的上边沿处,第二导槽270位于通风口216的下边沿处。当滑动柱320移动至第二滑槽250的最左端,第二配合柱340滑动至第二导槽270的最左端时,驱动柱310位于第一导槽260的最左端,第一配合柱330位于第一导槽260的最左端,此时阀门300能够完全覆盖通风口216,以实现阀门300对通风口216的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包括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转动件420与移动件410相配合,驱动电机430与转动件420连接,驱动电机430能够驱动转动件420发生转动,在转动件420转动时,转动件420能够带动移动件410移动。
其中,移动件4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移动件410与驱动柱310转动配合,在移动件4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移动件410可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滑动,以带动阀门300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具体而言,由于第一滑槽240和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不同,当移动件410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驱动柱310可相对于移动件410发生转动,以使滑动柱320可顺利的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避免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阀门300会卡在某个位置处。
此外,第一导槽260和第二导槽270的延伸方向也不同,第一配合柱330在第一导槽260内滑动,第二配合柱340在第二导槽270内滑动,第一导槽260可对第一配合柱33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进而可对驱动柱31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第二导槽270可对第二配合柱34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进而可对滑动柱32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
当移动件410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时,驱动柱310可相对于移动件410发生转动,进而带动阀门300发生转动,以使滑动柱320可顺利的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保证阀门300可顺利的打开或关闭通风口216。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410上设有配合孔411,驱动柱310插入配合孔411内,与配合孔411可转动地配合。
当驱动电机430带动转动件420发生转动,转动件420带动移动件410移动时,配合孔411随移动件410一起移动,以带动驱动柱310随移动件410一起移动,在驱动柱310随移动件410一起移动时,驱动柱310可在配合孔411内发生转动,以使滑动柱320可顺利地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滑动,使阀门300能够顺利地在打开或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移动件410形成传动齿条,传动齿条沿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方向延伸,转动件420形成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配合,当驱动电机430驱动传动齿轮转动时,传动齿轮可带动传动齿条进行移动,以使传动齿条能够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
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4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滑槽250从右向左朝前延伸,传动齿条沿左右方向延伸,当驱动电机430带动传动齿轮顺时针转动时,传动齿轮可带动传动齿条沿左右方向向左移动。
由于阀门300上的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阀门300上的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而第一滑槽240与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当传动齿条带动驱动柱310沿左右方向向左移动时,驱动柱310可相对于传动齿条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阀门300逆时针转动,以保证驱动柱310可顺利地沿左右方向向左移动,使滑动柱320可顺利地沿从右向左朝前倾斜移动,使阀门300能够顺利移动至关闭通风口216的位置处。
当驱动电机430带动传动齿轮逆时针转动时,传动齿轮可带动传动齿条沿左右方向向右移动。由于阀门300上的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阀门300上的滑动柱320沿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移动,而第一滑槽240与第二滑槽250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当传动齿条带动驱动柱310沿左右方向向右移动时,驱动柱310可相对于传动齿条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阀门300顺时针转动,以保证驱动柱310可顺利地沿左右方向向右移动,使滑动柱320可顺利地沿从左向右朝后倾斜移动,使阀门300能够顺利移动至打开通风口216的位置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移动件410设于通风框200的一侧,第一滑槽240的底壁具有避让口,以使驱动柱310能够穿过避让口与移动件410可转动地配合,使移动件410能够在移动的同时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内的延伸方向滑动,以保证阀门300可顺利的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如图14-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柱310位于阀门300的上端,第一滑槽240位于通风框200的上端,第一滑槽240沿左右方向延伸,避让口沿左右方向延伸,驱动柱310穿过避让口与移动件410相配合。避让口能够对驱动柱310的移动进行避让,以保证移动件410可带动驱动柱310顺利地沿左右方向移动,进而保证阀门300可顺利地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的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30设于安装腔441外,便于对驱动电机430进行通电或更换驱动电机430内的电池。
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设于安装腔441内,罩体440能够为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提供相对密封的工作环境,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灰尘或其它污染物会对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造成污染,进而对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的运动造成影响。
此外,将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设置在安装腔441内,便于实现移动件410和转动件420的配合,使移动件410和驱动柱310配合,以保证转动件420可带动移动件410进行移动,移动件410可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延伸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移动件410具有导向凸部412,罩体440具有配合槽442,配合槽442与导向凸部412滑动配合,以使移动件410能够顺利的在安装腔441内移动。其中,配合槽442可对导向凸部412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进而能够对移动件41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使移动件410可沿配合槽442的延伸方向移动。
具体而言,罩体440和配合槽442均沿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使移动件410沿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驱动柱310沿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方向移动。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40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罩体440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配合槽442沿左右方向延伸,当驱动电机430驱动转动件420转动时,转动件420可带动移动件410进行移动,由于移动件410上的导向凸部412与配合槽442相配合,因此转动件420可带动移动件410沿左右方向移动,移动件410可带动驱动柱310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带动阀门300在打开通风口216和关闭通风口216之间移动。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件410的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向限定仅为便于对附图进行描述,不会对空气处理装置10的实际设置位置和方向产生限定,移动件410上具有多个导向凸部412,多个导向凸部412沿移动件4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导向凸部412可在配合槽442内滑动,以保证移动件410可顺利地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移动件410具有配合槽442,罩体440具有导向凸部412,导向凸部412与配合槽442滑动配合,以使移动件410能够顺利的在安装腔441内移动。其中,导向凸部412可通过配合槽442对移动件410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以保证移动件410可沿配合槽442的延伸方向移动。
下面参考附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通风框组件,具有通过阀门300控制通风口216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300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还包括风机组件52、过滤组件51和挡风板202。
风机组件52与通风框200连接,以驱动空气在通风框200内流动。过滤组件51设于通风框200,过滤组件51位于通风口216与风机组件52的进风侧之间,以对从通风口216流向风机组件52的空气进行充分的过滤。
其中,通风框200具有可开闭的新风口215和室内出风口,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新风口215和室内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阀门300打开通风口216,以使通风口216连通新风口215与室内出风口,此时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可从新风口215处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从通风口216流向过滤装置51,经过滤装置51过滤后从室内出风口流出,以将新鲜的空气引入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通风框200还具有可开闭的室内进风口,过滤组件51位于室内进风口和风机组件52的进风侧之间,室内的空气可从室内进风口处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在空气处理装置10内由过滤装置51对这些空气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通风框200还具有过滤腔212和第一风道221、第二风道211,室内进风口包括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室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在风机组件52地驱动下排至指定区域。
室内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3,第一风道221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连通,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223和/或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这样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第一风道221内单位时间内的出风量,而且可以实现从不同方向的出风效果。
过滤组件51设于过滤腔212,过滤组件51可对过滤腔212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通风口216和第一室内进风口213位于过滤组件51的进风侧,也就是说,从通风口216或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的空气会先流经过滤组件51,由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指定区域,以保证空气处理装置10内空气的洁净,避免不干净的空气会对室内或室外的环境造成污染。
风机组件52与通风框200连接,风机组件52位于过滤组件51的出风侧,也就是说,在风机组件52的引导下,进入过滤腔212内的空气可以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风机组件52处,以保证流经风机组件52的空气是干净的空气,进而能够避免不干净的空气对风机组件52造成污染。
挡风板202可活动的设置在通风框200内,用于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之间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风板202在断开第一风道221与第二风道211的同时打开可第二出风口224,挡风板202导通第一风道221与第二风道211的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224。
具体而言,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空气在空气处理装置10内流动,驱动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或新风口215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驱动过滤腔212内的空气流经过滤组件51,由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指定区域。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且打开第二出风口224,新风口215、第一出风口223和通风口216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过滤腔212连通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外的空气从新风口215处进入第二风道211内,驱动空气沿第二风道211通过通风口216进入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以向室内引入干净的新风。
其中,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以避免从新风口215进入的空气沿第二风道211直接流向第一风道221,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或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对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时,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且打开第二出风口224,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一出风口223处于打开状态,新风口215和通风口216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过滤腔212连通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一风道221,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经过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其中,将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以保证经过滤后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避免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会流至第二风道211内,避免空气在第二风道211内聚集。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导通且关闭第二出风口224,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新风口215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出风口223和通风口216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第一风道221连通过滤腔212和第二风道211,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流至第二风道211,使空气沿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处流至室外,以将室内的空气排出室外,实现换气。
其中,将通风口216关闭,以避免第二风道211内的空气会从通风口216处进入过滤腔212,使空气聚集在过滤腔212内而无法从新风口215处排至室外。
也就是说,通过控制新风口215、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一出风口223和通风口216的开闭状态,以及,通过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的通断状态和第二出风口224的开闭状态,可使空气处理装置10在新风模式、第一净化模式和排风模式之间切换,以满足空气处理装置10在不同情况下的工作需求。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应用在空调器1上时,只需要设置一个空气处理装置10即能满足空调器1对排风、引入新风、空气进行净化的需求,便于减少空调器1上零部件数量,能够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位于风机组件52的同一侧,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过滤腔212内的空气流向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使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增加单位时间内的出风量。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2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口223设置在第一风道221的前端,第二出风口224设置在第一风道221的后端。第一风道221位于风机组件52的左侧,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均位于风机组件52的左侧,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过滤腔212内的空气沿左右方向流入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通风框200包括第一框体部210,第一框体部21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框体部210限定出第二风道211和过滤腔212,第二风道211和过滤腔212沿第一框体部210的延伸方向排布,也就是沿第一方向排布,通风口216位于第二风道211和过滤腔212之间,风机组件52可驱动第二风道211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216流向过滤腔212,由过滤腔212内的过滤组件51对空气进行过滤。
通风框200还包括第二框体部220,第二框体部22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框体部220限定出第一风道221,第二框体部220的一端形成敞开口222,敞开口222连通第一风道221与第二风道211,挡风板202用于开闭敞开口222以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之间的通断。
具体而言,风机组件52可驱动过滤腔212内的空气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敞开口222处流至第二风道211内。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挡风板202可转动地设在敞开口222的一侧,以打开或关闭敞开口222,进而导通或断开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
具体而言,挡风板202不仅能够控制敞开口222的打开和关闭,还可控制第二出风口224的打开和关闭。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或第一净化模式时,挡风板202关闭敞开口222,进而断开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并打开第二出风口224,此时空气处理装置10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的空气可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环境中,以达到引入新风或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目的。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挡风板202打开敞开口222,进而导通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并关闭第二出风口224,此时空气处理装置10内的空气沿第一风道221从敞开口222流向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处排至室外环境中,以达到将室内的空气排至室外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框体部220的另一端开口形成第一出风口223,第二出风口224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3与所述敞开口222之间。
如图7-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体部220的前端形成第一出风口223,第二框体部220的后端形成敞开口222,第二出风口224设置在敞开口222的左侧,挡风板202可转动地设置在敞开口222处,以使挡风板202在打开敞开口222的同时可关闭第二出风口224,在关闭敞开口222的同时可打开第二出风口224,以在满足空气处理装置10不同模式要求的同时,便于充分利用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的连通状态、控制第二出风口224的打开和关闭。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挡风板202逆时针转动至敞开口222处,以关闭敞开口222,进而断开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同时打开第二出风口224。此时风机组件52可驱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从新风口215处进入第二风道211,沿第二风道211从通风口216处进入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时,挡风板202逆时针转动至敞开口222处,以关闭敞开口222,进而断开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同时打开第二出风口224。此时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处进入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挡风板202逆时针转动至第二出风口224处,以关闭第二出风口224,同时打开敞开口222处,进而导通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此时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处进入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敞开口222流向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处流至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框体部210还具有可开闭的第二室内进风口214,第二室内进风口214与第二风道211连通,室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第二风道211内,沿第二风道211从通风口216处流至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由过滤组件51进行过滤。
在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二净化模式时,如图8所示,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且打开第二出风口224,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处于打开状态,通风口216和第一出风口223处于打开状态,此时过滤腔212连通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
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还可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第二风道211,第二风道211内的空气通过通风口216进入过滤腔212内,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的空气和从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的空气聚集在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如图6所示,在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时,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断开且打开第二出风口224,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一出风口223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室内进风口214和通风口216处于关闭状态,过滤腔212连通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一风道221,通风口216断开过滤腔212和第二风道211。此时室内的空气只能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过滤腔212内,在过滤腔212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一出风口223处流至室内。
具体而言,第一净化模式和第二净化模式适于空气处理装置10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例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需要对较多的空气进行净化时,可使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二净化模式,此时室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在空气处理装置10内经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223排至室内,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当空气处理装置10只需要对较小的区域进行净化时,可使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此时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在空气处理装置10内经过滤后从第一出风口223排至室内,以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在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以使室内的空气可从第一方向上的不同的区域处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新风口215位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之间,室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室外的空气可通过新风口215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通过控制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和新风口215的打开或关闭,可使空气处理装置10可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设置在第一框体部210的右侧,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设置在第一框体部210的左侧,室内的空气可从第一框体部210的左右两侧处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通风框200还包括第三框体部230,第三框体部230设于第一框体部210的背向新风口215的一侧,过滤组件51设于第三框体部230与第一框体部210之间,过滤组件51能够对从第一框体部210流向第三框体部230的空气进行过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2设于第三框体部230的背向第一框体部210的一侧,风机组件52的进口朝向第三框体部230,风机组件52可驱动第一框体部210内的空气流向过滤组件51,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至第三框体部230,流经第三框体部230后进入风机组件52的进口,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至指定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三框体部230上设有加热件53,加热件53可对流经加热件53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对空气进行温度补偿,避免排至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过低,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而言,当需要引入新风至室内,而外界环境的温度较低时,可打开加热件53。风机组件52可驱动外界的空气从新风口215处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再驱动空气流经加热件53,由加热件53对空气进行加热后,驱动空气从第一出风口223或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
加热件53能够对温度较低的空气进行温度补偿,使排至室内的新风的温度不会太低,便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框体部230上设有防护网231,加热件53位于风机组件52的进口与防护网231之间,防护网231能够将加热件53和第三框体部230隔开,避免加热件53和第三框体部230直接接触,避免加热件53会对第三框体部230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框体部220还具有过风口225,过风口225连通风机组件52的出口和第一风道221,风机组件52可驱动第三框体部230内的空气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处流至第一风道221内。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口225总是处于打开状态,以使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的空气均能够从过风口225流至第二框体部220,沿第一风道221流至指定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新风模式时,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外界环境中的空气从新风口215处进入第一框体部210,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三框体部230,然后从风机组件52的进口进入风机组件52,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从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
如图6所示,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一净化模式时,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第一框体部210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三框体部230,然后从风机组件52的进口进入风机组件52,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从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
如图8所示,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第二净化模式时,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和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第一框体部210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三框体部230,然后从风机组件52的进口进入风机组件52,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从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排至室内。
如图9所示,当空气处理装置10处于排风模式时,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进入第一框体部210内,经过滤组件51过滤后流向第三框体部230,然后从风机组件52的进口进入风机组件52,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出,从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内,沿第一风道221流至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排至室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框体部220的内壁面具有导风部60,导风部60与过风口225相对设置,导风部60位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之间,以将第二框体部220内的空气导向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使第二框体部220内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具体而言,导风部60设置在第一风道221内,风机组件52可驱动空气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处通过过风口225流入第一风道221内,由于导风部60与过风口225正对设置,流入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会直接流向导风部60,在导风部60的引导下从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流至室内。
如图5、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道221的中设有导风部60,导风部60与过风口225相对设置,导风部60具有第一导风面61,第一导风面61从右向左朝前倾斜延伸,当风机组件52驱动空气从左向右通过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时,第一导风面61能够引导空气流向第一出风口223,使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223处流至室内。
导风部60还具有第二导风面62,第二导风面62从右向左朝后倾斜延伸,当风机组件52驱动空气从左向右通过过风口225流至第一风道221时,第二导风面62能够引导空气流向第二出风口224,使第一风道221内的空气可从第二出风口224处流至室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52为离心风机,也就是说,风机组件52的进口位于风机组件52轴向上的一侧,风机组件52的出口位于风机组件52径向上的一侧,风机组件52能够驱动空气从风机组件52轴向方向上的进口进入风机组件52内,从风机组件52径向方向上的出口流动至指定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10所示,风机组件52的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风机组件52的径向方向沿左右方向延伸,新风口215和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位于风机组件52的后侧,过风口225位于风机组件52的左侧。
风机组件52可驱动室外的空气从新风口215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或驱动室内的空气从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进入空气处理装置10内,沿前后方向向前流动至风机组件52的进口,然后在风机组件52内沿左右方向从风机组件52的出口流至过风口222处,从过风口222进入第一风道22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框200还具有可开闭的排热口203,排热口203与风机组件52的进口连通,在排热模式下,挡风板202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导通且关闭第二出风口224,排热口203和新风口215处于打开状态,以使第一风道221连通排热口203和第二风道211,风机组件52可驱动空气从排热口203处进入通风框200内,在风机组件52的驱动下,从过风口225处进入第一风道221,沿第一风道221从敞开口222处进入第二风道211,沿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处排出,以排出通风框200内的热量,为风机组件52和加热件53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避免因通风框200内的温度过高影响风机组件52和加热件53的工作。
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热口203设置在加热件53的下方,加热件53沿上下方向延伸,风机组件52可驱动空气从排热口203处进入通风框200,流经加热件53后沿第二风道211从新风口215处排至室外,以使空气能够充分带走加热件53上的热量,使加热件53在工作后可快速散热,避免加热件53长时间产生的高温影响加热件53和风机组件52的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1可移动地设于过滤腔212,以方便对过滤组件51进行安装或拆卸,进而方便对过滤组件51进行更换或清洗。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1形成为片状的HEAP过滤网,HEAP过滤网可抽拉地安装在过滤腔212内,以方便将HEAP过滤网安装在过滤腔212内或将HEAP过滤网从过滤腔212内取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组件51形成为弧形过滤网,过滤组件51沿弧形可推拉的设置在过滤腔212内,方便将过滤组件51安装至过滤腔212内或将过滤组件51从过滤腔内拉出,进而方便对过滤组件51清洗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和新风口215处均设有风门,排热口203处也设有风门,多个风门设置在通风框200上,风门可控制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和排热口203的打开或关闭。
其中,每个风门可由独立的电机控制,以单独控制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和排热口203的打开或关闭,以适应空气处理装置1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可控制风门发生转动或移动,或控制风门同时转动并移动,以使风门能够控制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和排热口203的打开或关闭。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每个风门的形状、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在电机的控制下,风门能够打开或关闭对应的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或排热口203即可。
其中,每个风门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不同的,每个电机可单独控制风门进行活动,以使风门能够顺利的打开或关闭对应的第一室内进风口213、第二室内进风口214、新风口215或排热口203。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224处设有挡风板202,以控制第二出风口224的打开或关闭,同时,设置在第二出风口224处的挡风板202还能够控制第一风道221和第二风道211的连通或断开。其中,第一出风口223处也设有挡风板202,挡风板202可控制第一出风口223的打开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挡风板202可由独立的电机控制,以单独控制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的打开或关闭,以适应空气处理装置10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可控制挡风板202发生转动或移动,或控制挡风板202同时转动并移动,以使挡风板202能够控制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的打开或关闭。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每个挡风板202的形状、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只要在电机的控制下,挡风板202能够打开或关闭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即可。
其中,每个挡风板202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不同的,每个电机可单独控制挡风板202进行活动,以使挡风板202能够顺利的打开或关闭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23和第二出风口224。
下面参考附图2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具有通过阀门300控制通风口216的开闭状态、减小阀门300活动时的占用空间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还包括空调主机71和空调子机72,空调子机72可移动的设置在空调的下方位置,空气处理装置10设置在空调主机71的中间位置,以为空调子机72的移动预留出位置,方便空调子机72进出仓。
具体而言,这样设置便于空调子机72和空气处理装置10充分利用空调主机71的空间,以将空气处理装置10安装在空调主机71内,避免空气处理装置10影响空调子机72的进出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框,所述通风框具有通风口、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不同;
阀门,所述阀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通风框,用于开闭所述通风口;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罩体、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罩体设于所述通风框的一侧且与所述通风框之间限定出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阀门配合以驱动所述阀门移动;
其中,所述阀门设有驱动柱和滑动柱,所述驱动柱适于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所述滑动柱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阀门在打开所述通风口的位置和关闭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边沿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框还具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设置的第一导槽、与所述第二滑槽相对设置的第二导槽,
其中,所述阀门还设有第一配合柱和第二配合柱,所述第一配合柱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配合柱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和所述第二导槽设于所述通风口的两个相对设置的边沿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件与所述驱动柱转动配合以带动所述驱动柱移动;
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移动件配合;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转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并通过所述转动件带动所述移动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转动件形成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通风框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具有避让口,以使所述驱动柱穿过所述避让口并与所述移动件转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外,所述移动件和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和所述罩体中的一个具有导向凸部且另一个具有与所述导向凸部滑动配合的配合槽,
其中,所述罩体和所述配合槽均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
10.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框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通风框连接;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通风框,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通风口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
其中,所述通风框具有可开闭的新风口、室内出风口,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新风模式下,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室内出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阀门打开所述通风口,以使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框还具有可开闭的室内进风口,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室内进风口和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净化模式下,所述阀门关闭所述通风口且所述室内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以使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排风模式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室内进风口处于打开状态且相互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包括两个且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同一出风侧,每个所述室内出风口处设有挡风板以开闭对应位置的所述室内出风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室内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口之间,
在所述新风模式和所述净化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所述挡风板处于打开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口之间的气路断开,
在所述排风模式下,所述第二出风口处的所述挡风板处于关闭状态以使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新风口之间的气路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框还具有可开闭的排热口,所述排热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与所述风机组件的进风侧之间,
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在排热模式下,所述室内出风口和所述通风口处于关闭状态,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热口处于打开状态且相互连通。
16.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
CN202221286027.8U 2022-05-25 2022-05-25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Active CN217685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6027.8U CN217685767U (zh) 2022-05-25 2022-05-25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86027.8U CN217685767U (zh) 2022-05-25 2022-05-25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767U true CN21768576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4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86027.8U Active CN217685767U (zh) 2022-05-25 2022-05-25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7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6201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铁路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6201A (zh) * 2023-09-21 2023-10-27 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铁路车辆
CN116946201B (zh) * 2023-09-21 2023-12-15 广州广冷华旭制冷空调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通风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铁路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14972A2 (en) Air cleaning system
CN217685767U (zh) 通风框组件和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器
CN215260129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464782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08026620A1 (fr) Climatiseur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531675A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
CN214536506U (zh) 空调挂机
CN112594781A (zh)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CN212204781U (zh)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KR100941413B1 (ko) 환기기능을 갖춘 공기청정장치
CN217844169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15597546U (zh) 空调室外机、空调
CN212204780U (zh) 空气处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1345537U (zh)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501556U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198916U (zh) 新风系统及空调器
CN214619831U (zh) 空调器
CN215260464U (zh) 转动阀门、通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装置
CN101089487B (zh) 具有防尘隔板的立式空调器
CN214198915U (zh) 新风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151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KR102541117B1 (ko) 실내공기청정 기능을 가지는 창문 장착형 환기장치
CN217685689U (zh) 空气净化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218599868U (zh) 具有进风调节结构的新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