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370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370U
CN217685370U CN202221032386.0U CN202221032386U CN217685370U CN 217685370 U CN217685370 U CN 217685370U CN 202221032386 U CN202221032386 U CN 202221032386U CN 217685370 U CN217685370 U CN 217685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deflector
heat exchange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323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秀洁
王永涛
张蕾
尹晓英
李英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323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和导风装置;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上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左侧出风口、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出风口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处的多个导风板,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导风板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左侧出风口、右侧出风口和主出风口处多个导风板的设置,可使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变大,出风范围也增大。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更大的出风角度,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对准人,可以使热风全部从主风口下部吹出,使热风下沉,提高制热效率。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空调室内机大部分只有一个出风口,出风口开启角度有限,影响制冷、制热效率。具体地,制冷模式下,出风口冷风上扬角度有限,容易吹到人身上,引起空调病。制热模式下,出风口热风下沉角度有限,由于热风密度低,容易上浮,部分热风直接吹向屋顶,降低制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扩大空调室内机主出风口开启角度,达到开启制冷模式下,冷风上扬角度更大,避免了冷风直吹人的烦恼。开启制热模式时,热风从主风口下部吹出,最大限度的使热风下沉,提高制热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还包括导风装置;
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上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左侧出风口、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出风口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处的多个导风板,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导风板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为两个,分别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方。
可选地,所述主出风口朝向前下方,所述主出风口的被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一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风板在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区域时朝前下方拱起,以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不同的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向前或向前上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所述主出风口的被所述第二导风板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区域时朝前下方拱起,以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不同的位置时,使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向下或向后下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旋转电机;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为同一直线;
每个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的横向一侧,两个所述旋转电机分别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可选地,还包括:
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为所述主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左旁通风道,所述左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左侧,所述左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热风道,以接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
左出风腔,所述左出风腔连通所述左旁通风道;所述左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左出风腔的前侧,从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所述左出风腔的前腔壁,以连通所述左出风腔;
右旁通风道,所述右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右侧,所述右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热风道,以接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
右出风腔,所述右出风腔连通所述右旁通风道;所述右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右出风腔的前侧,从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所述右出风腔的前腔壁,以连通所述右出风腔。
可选地,所述左旁通风道和所述右旁通风道连接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端相应的侧壁;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左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所述右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右出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所述左出风腔下端与所述左旁通风道连通,所述右出风腔下端与所述右旁通风道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关闭所述主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边缘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边缘接触,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边缘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边缘接触。
可选地,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一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
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的上端分别为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最高点,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的下端分别为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最低点;
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内均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分风板,以将对应的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出风口分隔成多个出风区域;
每个所述分风板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为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
可选地,还包括摆叶装置,所述摆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组,每个所述摆叶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叶片。
可选地,所述换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段和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风道段的气流的第二风道段;每个所述旁通风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一侧;沿着横向方向,所述第二风道段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段的宽度;沿着横向方向,所述第一风道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一侧平齐;左旁通风道和右旁通风道的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相应侧面的轮廓一样。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左侧出风口、右侧出风口和主出风口处多个导风板的设置,可使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变大,出风范围也增大,实现无感送风和快速送风,提高制冷、制热速度,制冷风平吹不吹人,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制冷和制热模式下,更大的出风角度,可以避免冷风直接对准人,可以使热风全部从主风口下部吹出,最大限度的使热风下沉,提高制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可以控制主出风口开合角度,实现主出风口风向从前上方到后下方的大范围设置,提供了多种送风模式,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过程中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由于旁通风道和侧出风腔的存在,可使左侧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的送风实现无风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由于左侧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通过相对应的旁通风道共用换热风道,使得换热器在出风时换热均匀,有效避免了换热器局部结霜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从换热风道流出的气流经过摆叶装置的摆叶叶片的导流作用进入旁通风道,然后从左侧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排出,由于设置有摆叶装置,气流的排出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优选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导风板完全打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导风板完全打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侧出风腔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骨架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机壳100、换热风道104、换热器106和导风装置。机壳100的前侧表面上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左侧出风口101、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102。换热风道104设置于机壳100内,换热风道104的出口为主出风口。换热器106设置于换热风道104内。主出风口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且均用于接收换热风道内的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左侧出风口101、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102的设置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形成正面三出风结构。导风装置包括设置于主出风口处的多个导风板,多个导风板沿主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导风板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中,如图2和图3,从换热风道104内与换热器106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主出风口、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排出空调室内机1000,主出风口处设置有多个导风板,通过多个导风板开合来开合主出风口的一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以使主出风口具有不同的开度,进而使得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不同的出风模式。
例如,多个导风板闭合,仅从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送风的出风模式。还例如,导风板为两个,分别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11,第一导风板110位于第二导风板111上方。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11中的一个或全部完全打开,和/或,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11中的一个或全部不完全打开,使得左侧出风口101、右侧出风口102和主出风口同时送风。
仅从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送风的出风模式,由于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使得出风大部分被水平送出,可使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的送风实现无风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左侧出风口101、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102同时送风,且主出风口的开度较小,也可以实现另一种无风感送风。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当主出风口关闭或打开较小角度时,大部分冷风平吹,不吹人。当主风口打开较小角度时,可防止出现凝露现象。左侧出风口101、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102同时送风,且主出风口的开度较大,实现快速送风,且送风角度大,使得送风范围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主出风口朝向前下方,主出风口的被第一导风板110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一出风区域115。第一导风板110的上边缘与第一导风板110的旋转轴线11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导风板110的下边缘与第一导风板110的旋转轴线112之间的距离,第一导风板110在封闭第一出风区域115时朝前下方拱起。当第一导风板110处于不同的位置时,第一导风板110使第一出风区域115向前或向前上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主出风口的被第二导风板111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二出风区域116。第二导风板111的前边缘与第二导风板111的旋转轴线1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导风板111的后边缘与第二导风板111的旋转轴线112之间的距离,第二导风板111在封闭第二出风区域116时朝前下方拱起。当第二导风板111处于不同的位置时,第二导风板111使第二出风区域116向下或向后下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空调室内机1000工作时,第一导风板110可以从上而下快速打开第一出风区域115并通过开合角度的设置来控制第一出风区域115的大小和出风方向,出风角度可以从前上方到前下方,出风角度更大,用户选择更多。第二导风板111可以从下而上快速打开第二出风区域116并通过开合角度的设置来控制第二出风区域116的大小和出风方向,出风角度可以从后下方到前下方,出风角度更大,用户选择更多。两个导风板的拱起外形,便于导风,减少风阻。
特别地,当开启制冷模式时,第一导风板110打开,冷风从主出风口上部、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吹出,冷风上扬角度更大,直接避免了冷风直吹人的烦恼。当开启制热模式时,第二导风板111打开,热风从主出风口下部、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吹出,最大限度的使热风下沉,提高制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两个旋转电机113。第一导风板110的旋转轴线112与第二导风板111的旋转轴线112为同一直线,两个旋转电机113位于导风板的两端,两个旋转电机113分别设置于主出风口的横向一侧。
两个旋转电机113分别控制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11的旋转角度,使空调室内机1000具有多种出风模式和不同的角度,多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导风板110和第二导风板111同时关闭主出风口时,第一导风板110的上边缘与主出风口的上边缘接触,第二导风板111下边缘与主出风口的下边缘接触。
上述结构可以保证在一个导风板打开,另一个导风板关闭时,主风口全部出风沿打开的导风区域送出。上述结构还可以保证两个导风板关闭时,主风口被关闭,避免异物通过主风口进入空调室内机1000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左旁通风道107、右旁通风道108、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左旁通风道107设置于换热风道104的左侧,左旁通风道107连通换热风道104,以接收换热风道104内的与换热器106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左出风腔118连通左旁通风道107。左侧出风口101设置于左出风腔118的前侧,从机壳100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左出风腔118的前腔壁,以连通左出风腔118。右旁通风道108设置于换热风道104的右侧,右旁通风道108连通换热风道104,以接收换热风道104内的与换热器106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右出风腔105连通右旁通风道108。右侧出风口102设置于右出风腔105的前侧,从机壳100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右出风腔105的前腔壁,以连通右出风腔105。
由于左旁通风道107、右旁通风道108、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存在,可进一步使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的送风实现无风感,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由于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通过相对应的旁通风道共用换热风道104,使得换热器106在出风时换热均匀,有效避免了换热器106局部结霜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旁通风道107和右旁通风道108连接于换热风道104的出口端相应的侧壁。在横向方向上,左旁通风道107设置于左出风腔118和换热风道104之间,右旁通风道108设置于右出风腔105和换热风道104之间。左出风腔118下端与左旁通风道107连通,右出风腔105下端与右旁通风道108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后壁面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圆弧,第一圆弧的圆心处于第一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第一圆弧的半径为450mm至550mm,第一圆弧的对应的圆心角为30度至40度。优选地,第一圆弧的半径为500mm,第一圆弧的对应的圆心角为35度,可使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内的气流更好地流向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后壁面的上端为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最高点,下端为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最低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尽可能合理均匀地送风,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多个分风板114,多个分风板114分成两组,每组的多个分风板114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于对应的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内,多个分风板114将对应的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分隔成多个出风区域。每个分风板114的前端处于后端的前上方,每个分风板114的前端处于对应的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前壁面上,每个分风板114的两侧可与对应的左出风腔118和右出风腔105的两个侧壁面连接。每个分风板114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为第二圆弧,第二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分风板114平行设置,相邻两个分风板114中,上侧分风板114的后端处于下侧的分风板114后端的后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摆叶装置,摆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组,每个摆叶组包括多个设置于换热风道104内的、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叶片117。从换热风道104流出的气流经过摆叶装置的摆叶叶片117的导流作用进入左旁通风道107和右旁通风道108,然后从左侧出风口101和右侧出风口102排出,由于设置有摆叶装置,气流的排出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换热风道104包括第一风道段和用于接收第一风道段的气流的第二风道段。每个旁通风道连接于第二风道段的一侧。沿着横向方向,第二风道段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段的宽度。沿着横向方向,第一风道段的一侧与第二风道段的一侧平齐。左旁通风道107和右旁通风道108的截面的轮廓与第二风道段的相应侧面的轮廓一样。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装置;
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上沿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左侧出风口、主出风口和右侧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为沿横向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出风口均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出风口;
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处的多个导风板,多个所述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导风板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为两个,分别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出风口朝向前下方,所述主出风口的被所述第一导风板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一出风区域;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导风板在封闭所述第一出风区域时朝前下方拱起,以当所述第一导风板处于不同的位置时,使所述第一出风区域向前或向前上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所述主出风口的被所述第二导风板打开和关闭的区域为第二出风区域;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前边缘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边缘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导风板在封闭所述第二出风区域时朝前下方拱起,以当所述第二导风板处于不同的位置时,使所述第二出风区域向下或向后下方或向前下方送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旋转电机;
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旋转轴线为同一直线;
每个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的横向一侧,两个所述旋转电机分别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风道,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为所述主出风口;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左旁通风道,所述左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左侧,所述左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热风道,以接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
左出风腔,所述左出风腔连通所述左旁通风道;所述左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左出风腔的前侧,从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所述左出风腔的前腔壁,以连通所述左出风腔;
右旁通风道,所述右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右侧,所述右旁通风道连通所述换热风道,以接收所述换热风道内的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气流;
右出风腔,所述右出风腔连通所述右旁通风道;所述右侧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右出风腔的前侧,从所述机壳的前侧表面向后贯穿所述右出风腔的前腔壁,以连通所述右出风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旁通风道和所述右旁通风道连接于所述换热风道的出口端相应的侧壁;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左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所述右旁通风道设置于所述右出风腔和所述换热风道之间;所述左出风腔下端与所述左旁通风道连通,所述右出风腔下端与所述右旁通风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同时关闭所述主出风口时,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边缘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边缘接触,所述第二导风板的后边缘与所述主出风口的下边缘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均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一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
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的上端分别为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最高点,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后壁面的下端分别为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的最低点;
所述左出风腔和所述右出风腔内均沿上下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分风板,以将对应的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出风口分隔成多个出风区域;
每个所述分风板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为第二圆弧,所述第二圆弧的圆心处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前侧或前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叶装置,所述摆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组,每个所述摆叶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的、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摆叶叶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包括第一风道段和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风道段的气流的第二风道段;每个所述旁通风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一侧;沿着横向方向,所述第二风道段的宽度大于第一风道段的宽度;沿着横向方向,所述第一风道段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一侧平齐;左旁通风道和右旁通风道的截面的轮廓与所述第二风道段的相应侧面的轮廓一样。
CN202221032386.0U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685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2386.0U CN217685370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32386.0U CN217685370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370U true CN217685370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6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32386.0U Active CN217685370U (zh) 2022-04-29 2022-04-2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3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4693A (zh) * 2022-11-04 2023-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54693A (zh) * 2022-11-04 2023-01-3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060934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1203284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685370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33B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7816788B (zh) 一种出风装置及空调柜机
CN109340908A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210014537U (zh) 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及空调室内机
CN208418972U (zh) 一种多面出风卡式空调机
CN11100631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8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2283803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9763306U (zh) 空调器
CN219243869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0619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170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68536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841591U (zh) 一种导风罩及空调室内机
CN211119678U (zh) 一种可逆送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3682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