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321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85321U CN217685321U CN202221315515.7U CN202221315515U CN217685321U CN 217685321 U CN217685321 U CN 217685321U CN 202221315515 U CN202221315515 U CN 202221315515U CN 217685321 U CN217685321 U CN 217685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
- air conditioner
- indoor unit
- guide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37 thermal insulation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管,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首尾相接地布置,所述导风管内部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导风管内,用于加热所述导风内的气态换热介质。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加热装置对导风管内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与出风口周边的壳体换热,能够提高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温度,使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不易在出风口周围的壳体上产生凝露,以预防出风口处出现凝露,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空调的舒适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应用十分广泛,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空调的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立柜式空调、挂壁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等等。
空调在长时间运行时,其出风口的四周、出风扫风叶片等部位受空调器送风的影响,在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容易出现凝露、滴水现象,特别是室内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工况下,容易产生大量的凝露滴水,影响空调的送风性能,对空调的正常工作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在容易产生凝露的表面处设置保温棉,以降低凝露现象的产生。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空调外壳上的出风口附近的容易产生凝露的塑料件表面增加保温棉,只在出风温度不是太低的情况下有用,防凝露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的出风口周围的塑料件的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在外壳的表面容易析出凝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管,沿所述出风口的周向首尾相接地布置,所述导风管内部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导风管内,用于加热所述导风管内的气态换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态换热介质为惰性气体,所述导风管的内侧壁和/或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壁均匀涂覆有导热涂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包括长边部和短边部,所述导风管包括:第一换热段,沿所述长边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换热段,沿所述短边部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或第二换热段,以对所述导风管内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支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和/或第二换热段内,与所述导风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电加热丝,缠绕设置于所述支杆的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杆为绝缘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或者所述第二换热段,用于驱动气态换热介质在所述导风管内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风机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用于检测流入所述驱动风机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流入所述驱动风机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保温层,沿所述出风口周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侧壁,所述导风管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与所述壳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容置槽,沿所述出风口周向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侧壁,所述导风管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其中,所述保温层能够覆盖所述容置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沿出风口的轴向设置有首尾相接且连贯相同的导风管,导风管内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气态换热介质加热后,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与出风口周边的壳体实现换热,也就是说,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实现对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加热。这样,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温度,使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不易在出风口周围的壳体上产生凝露,以预防出风口处出现凝露,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加热装置以及驱动风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加热装置以及驱动风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保温层已移除;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出风口;111、长边部;112、短边部;
210、导风管;211、第一换热段;212、第二换热段;220、加热装置; 221、支杆;222、电加热丝;230、驱动风机;
300、保温层;
400、容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 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图2 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导风管210和加热装置220。壳体100,壳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0。导风管210,沿出风口110的周向首尾相接地布置,导风管210内部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加热装置220,设置于导风管210内,用于加热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
可选地,壳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110,通过出风口110,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0内部的换热后的气流可通过出风口110吹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调节。
可选地,出风口110周围的朝向内侧的壳体100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中流出的换热后的气体相接触,因此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的温度较低,在室内环境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结露。因此,在出风口110周围的壳体100的内侧侧壁上设置导风管210,通过对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加热,以实现对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出风口110 周围的壳体发生结露。
在本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运行的情况下,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长时间制冷的情况下,或者是空调室内机在湿度大的环境中制冷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10处流出的气流温度较低,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 100之间形成有温度差。这种情况下,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上如果小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就极易在壳体100产生凝露。此时,使加热装置220 工作,对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对壳体100的加热,从而使出风口110附近的空气难以在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上凝结出冷凝水,达到预防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凝露的目的。
可选地,导风管210的直径范围为1mm~10mm。
可选地,导风管210沿着出风口110的周向首尾相接并且贯通地设置。这样,能够使体态换热介质在闭合的导风管210内循环往复地流通。
可选地,导风管210为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材料制成,以提高导风管210 内的气态换热介质与壳体100之间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导风管210可以为塑料材质,也可以为铜等金属材质。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沿出风口的轴向设置有首尾相接且连贯相同的导风管,导风管内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气态换热介质加热后,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与出风口周边的壳体实现换热,也就是说,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实现对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加热。这样,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温度,使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不易在出风口周边的壳体上产生凝露,以预防出风口处出现凝露,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态换热介质为惰性气体,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和/ 或导风管210的外侧壁均匀涂覆有导热涂层。可选地,在导风管210内充注惰性气态,由于惰性气体具有极不活泼的化学性质,提高了气态换热介质的稳定性,并且提高密闭的导风管210的安全可靠性。可选地,惰性气体可以为氦气。可选地,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可以为常用的换热介质与惰性气体的混合。
可选地,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均匀涂覆有导热涂层。由于惰性气体的导热系数不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导风管210对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的加热。通过在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和/或导风管210的额外侧壁均匀涂覆导热涂层。这样,可以提高导风管210对气态换热介质中热量的吸收,同时,有利于提高导风管210向出风口100周边的壳体的导热,从而实现对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的加热,以预防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 凝露。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2、图3、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0包括长边部111和短边部112,导风管210包括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第一换热段211,沿长边部1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换热段212,沿短边部112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加热装置220设置于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以对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可选地,出风口110为长方形结构,包括两个长边部111和两个短边部 112,长边部111和短边部112交替连接。对应地,导风管210包括两个第一换热段211和两个第二换热段212。第一换热段211沿对应的长边部111 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换热段212沿对应的短边部1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换热段211和第二换热段212交替布置且首尾相接,从而构成闭合的导风管210。
结合图2、图3所示,可选地,加热装置220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一换热段211上,或者,加热装置220设置在任意一个第二换热段212上,从而实现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向远离加热装置220 的方向扩散,与未加热的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并且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换热。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导风管以及加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5、图6所示,可选地,两个加热装置22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段 211上,或者,两个加热装置22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换热段212上,其中,一个加热装置220沿着顺时针方向到另一个加热装置220的距离,等于其沿着逆时针方向到另一个加热装置220的距离。以此方案,通过均匀设置的加热装置220,可以使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以两个加热装置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对远离加热装置220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并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换人,此外,加热后的换热介质四周扩散时,会驱使远离加热装置220的气态换热介质向加热装置220移动,从而保证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以更快地实现对全部的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加快对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的加热。
结合图4所示,可选地,两个加热装置22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换热段211上,其中,加热装置220设置在第一换热段211的中心位置,两个加热装置220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换热段212上,其中,加热装置220设置在第二换热段212的中心位置。以此方案,各个加热装置220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在多个位置同时对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向周围扩散并且能够驱动未加热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流动,从而加速对整个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更快地对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加热,进而防止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凝露。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装置220包括支杆221和电加热丝222。支杆221,设置于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内,与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电加热丝222,缠绕设置于支杆221的表面。
可选地,在导风管210的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内设置支杆221,支杆221与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电加热丝222缠绕设置在支杆221的表面。在本方案中,支杆221的体积小,这样能够防止其堵塞导风管210,避免气态换热介质的流动被阻塞。此外,电加热丝222易于获得,加热速度快,能够快速地实现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
可选地,电加热丝222沿支杆221的周向依次缠绕于支杆221的表面,这样,可以增加电加热丝222与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接触,提高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效果。
可选地,电加热丝222通过胶粘固定粘贴于支杆221的外表面,以提高电加热丝222的稳定性。可选地,电加热丝222外表面包裹有锡箔纸层。这样,能够避免电加热丝222出现漏电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加热装置220 的安全性。
可选地,加热装置220可以为电加热管,电加热管固定设置于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内。这样,在电加热管加热的情况下,气态换热介质与电加热管的外表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
可选地,加热装置220还可以为红外加热器或者陶瓷加热器。
可选地,加热装置220电伴热带。电伴热带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特性,且互相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热点及烧毁之虑。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杆221为绝缘杆。由于绝缘杆不导电,这样,可以提高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加热装置以及驱动风机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导风管、加热装置以及驱动风机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风机230。驱动风机230,设置于第一换热段211或者第二换热段212,用于驱动气态换热介质在导风管210内流动。驱动风机230设置于第一换热段211或者设置于第二换热段212,能够为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提供足够的动力,驱动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在导风管210内流动,一方面加快气态换热介质的流动,以实现对导风管210内全部的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另一方面通过驱动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流动,可以使其在流动的过程中与导风管210发生热传导转热以及热对流换热,提高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的换热效果,以防止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凝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检测装置,设置于驱动风机230和加热装置220之间,用于检测流入驱动风机230流出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控制器,与检测装置和加热装置220均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流入驱动风机230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控制加热装置220工作。
本方案中,检测装置检测流入驱动风机230流出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也就是检测加热装置220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在流入驱动风机230的换热介质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 220停止工作。这样,能够防止加热装置220以及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过高,提高了加热装置的安全性,节省能耗。同样的,在流入驱动风机230的换热介质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的情况下,控制加热装置220开始工作,以实现对气态换热介质的加热。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结合图10 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保温层300。保温层300沿出风口110的周向设置于壳体100的内侧侧壁,导风管210设置于保温层300 与壳体100之间。
通过保温层300的设置,能够防止导风管210在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进行热量传递过程中出现热量流失,从而提升了热量传递的效率,防止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上出现凝露。此外,保温层300能够防止该段导风管210受损,延长其使用年限,节省维修和更换成本。
可选地,保温层300为保温材料制成,该保温材料可以是保温棉或者保温泡沫。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保温层已移除;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容置槽400。容置槽400沿出风口110周向设置于壳体100的内侧侧壁,导风管210至少部分容置于容置槽400内,其中,保温层300能够覆盖容置槽400。
通过将导风管210的部分管段设置于容置槽400内,可以实现对导风管210的保护作用,提高导风管210的安全性。通过将保温层300覆盖容置槽400上,也就是说,保温层300将导风管210封装于容置槽400内,一方面可以提高该导风管210与出风口110周边的壳体100的换热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对该导风管210的保护作用,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前述的空调室内机。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前述的空调室内机,沿出风口的轴向设置有首尾相接且连贯相同的导风管,导风管内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通过加热装置可以对气态换热介质加热后,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与出风口周边的壳体实现换热,也就是说,加热后的气态换热介质能够实现对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加热。这样,在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出风口周边的壳体的温度,使出风口附近的空气不易在出风口周边的壳体上产生凝露,以预防出风口处出现凝露,进而提高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性能,提高用户使用空调的舒适性。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0),所述壳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10);
导风管(210),沿所述出风口(110)的周向首尾相接地布置,所述导风管(210)内部充注有气态换热介质;
加热装置(220),设置于所述导风管(210)内,用于加热所述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换热介质为惰性气体,所述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和/或所述导风管(210)的外侧壁均匀涂覆有导热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10)包括长边部(111)和短边部(112),
所述导风管(210)包括:
第一换热段(211),沿所述长边部(111)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换热段(212),沿所述短边部(112)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22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以对所述导风管(210)内的气态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20)包括:
支杆(221),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211)和/或第二换热段(212)内,与所述导风管(21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电加热丝(222),缠绕设置于所述支杆(221)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杆(221)为绝缘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风机(23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段(211)或者所述第二换热段(212),用于驱动气态换热介质在所述导风管(210)内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驱动风机(230)和所述加热装置(220)之间,用于检测流入所述驱动风机(230)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
控制器,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加热装置(220)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流入所述驱动风机(230)的气态换热介质的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220)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温层(300),沿所述出风口(110)周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侧壁,所述导风管(210)设置于所述保温层(3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置槽(400),沿所述出风口(110)周向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内侧侧壁,所述导风管(210)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槽(400)内,其中,所述保温层(300)能够覆盖所述容置槽(400)。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15515.7U CN217685321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315515.7U CN217685321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85321U true CN217685321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3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315515.7U Active CN217685321U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85321U (zh)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21315515.7U patent/CN21768532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8398B (zh) | 空调机构 | |
CN201237396Y (zh) | 用于邻室环境模拟室的工况调节系统 | |
CN204612275U (zh) | 气液分离装置及空调系统 | |
WO2022242165A1 (zh) | 一种制热空调扇及控制方法 | |
JP2007285643A (ja) | 冷却パネル | |
CN209861205U (zh) | 速热模块及空调器 | |
CN217685321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2204081U (zh) | 除湿设备、加湿设备和空调器 | |
EP2436996B1 (en) | Ventilating apparatus | |
CN106288487A (zh) | 一拖多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 |
JP2007240135A (ja) | 蓄熱蓄冷システム及び該システムを利用した温風・冷風連続送風装置 | |
JP2010281522A (ja) | 換気装置 | |
CN210430596U (zh) | 一种能够维持低压电气设备恒湿恒温的维护装置 | |
WO2023000678A1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042936A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 |
CN106288913B (zh) | 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 |
CN212902192U (zh) | 一种空气源热泵快速除霜装置 | |
CN204963293U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制冷设备 | |
JP4372141B2 (ja) | 冷暖房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7685350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6626766U (zh) | 空调机的辅热装置 | |
CN217685349U (zh) | 空调器 | |
JP5705015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建物 | |
CN217817042U (zh) | 空调器 | |
CN216203214U (zh) | 用于iv测试仪灯箱的散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