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9315U -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9315U
CN217679315U CN202222536143.7U CN202222536143U CN217679315U CN 217679315 U CN217679315 U CN 217679315U CN 202222536143 U CN202222536143 U CN 202222536143U CN 217679315 U CN217679315 U CN 217679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beam
plate
web
wing plate
benchmark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61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龙
罗成
孙志贤
李超华
李广平
范昊
庞忠华
谢永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afety Inspection S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61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9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9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9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设于由所述第一翼板、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将匚型基准梁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桩基检测是施工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桩基的竖向抗压检测,通常采用静载试验的方法,即在桩基顶部逐渐施加轴向压力,观测桩基的相应检测点随时间产生的沉降位移,通过根据载荷与位移的关系判定相应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试验方法。而桩基静载荷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梁,在刚度以及长度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如果基准梁在刚度、尺寸长度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满足检测试验规范要求,试验采集的数据则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偏差。目前在桩基静载荷试验系统中常用的匚型基准梁的长度过长,既不便于运输,又不便于日常的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旨在实现将匚型基准梁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准梁组件,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即将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组合形成匚型结构;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于由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于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以及所述第三板件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三板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贴合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二基准梁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一基准梁的第二端面贴合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距离,定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长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均设置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呈矩形阵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翼板、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厚度均一致。
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上述的基准梁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件以将第一基准梁与第二基准梁相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以将第一基准梁与第二基准梁进行可拆卸固定,从而实现将基准梁组件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准梁组件一实施例的拼接处截面剖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第一基准梁 101 第一翼板
102 腹板 103 第二翼板
104 第一安装孔 105 第一端面
2 第二基准梁 205 第二端面
3 连接件 301 第一板件
302 第二板件 303 第三板件
304 第二安装孔 4 固定组件
401 固定螺栓 402 固定螺母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准梁组件,参考附图1-3,包括第一基准梁1、第二基准梁2以及连接件3,其中,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均包括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腹板1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翼板101以及第二翼板103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第一翼板101与第二翼板103相互平行,即将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组合形成匚型结构;其中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腹板102上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04;连接件3的一端设于由第一基准梁1的第一翼板101、第一基准梁1的腹板102以及第一基准梁1的第二翼板103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设于由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翼板101、第二基准梁2的腹板102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二翼板103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连接件3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304,第二安装孔304与第一安装孔104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4,固定组件4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4以及第二安装孔304,以使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均与连接件3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连接件3以将匚型结构的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4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4以及第二安装孔304以将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进行可拆卸固定,从而实现将基准梁组件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连接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301、第二板件302以及第三板件303,第二板件30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件301以及第三板件303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即第一板件301、第二板件302以及第三板件303组合形成匚型结构;第二安装孔304设置在第二板件302上。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板件301、第二板件302以及第三板件303相结合以形成匚型结构,从而增强连接件3的整体刚度。
进一步的,第一板件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准梁1的第一翼板10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翼板101贴合连接,第二板件30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准梁1的腹板102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腹板102贴合连接,第三板件30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基准梁1的第二翼板103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二翼板103贴合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将连接件3的各板件与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贴合连接,使得连接件3、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连接后形成一个类整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本实施例产品的整体刚度。同时,也能减少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在拼接处断裂的风险。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当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互连接时,第一基准梁1的朝向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端面105与第二基准梁2的朝向第一基准梁1的第二端面205贴合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连接后形成一个类整体结构,有助于提高本实施例的整体刚度。同时,也能减少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在连接处断裂的风险。
进一步的,第一基准梁1的第一安装孔104位于其腹板102的靠近第一端面105的一侧,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安装孔104位于其腹板102的靠近第二端面205的一侧。如此设置,由于连接件3的第二安装孔304需要与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安装孔104相互配合,通过规定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安装孔104设置位置,有助于减少连接件3的整体长度,从而提高拼接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基准梁1的第一安装孔104到第一端面105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安装孔104到第二端面205具有第二距离,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长度相等。如此设置,通过规定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长度相等,使得连接件3上位于两侧的第二安装孔304距离端面的长度均一致,从而在拼接时无需特意关注其左右方向,进而提高拼接效率。其中,上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长度数值相等可理解成二者之间的误差值极小,小到可忽略不计的程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安装孔104均设置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第一安装孔104呈矩形阵列设置。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安装孔104,并且规定其分布设置,从而提高拼接后的整体刚度,避免在使用时拼接处发生断裂。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的厚度均一致。如此设置,通过规定第一基准梁1以及第二基准梁2的第一翼板101、腹板102以及第二翼板103的厚度均一致,有助于提高本实施例产品的整体刚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固定组件4包括固定螺栓401以及固定螺母402,固定螺栓401与固定螺母402螺纹连接。如此设置,采用固定螺栓401以及固定螺母402相结合作为固定组件4,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同时由于固定螺栓401与固定螺母402之间为螺纹连接,即二者属于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之间的可拆卸拼接,便于分体运输以及储存收纳。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基准梁组件。如此设置,通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基准梁组件应用于桩基静载试验系统中,通过基准梁组件中的连接件3以将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相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4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4以及第二安装孔304以将第一基准梁1与第二基准梁2进行可拆卸固定,从而实现将基准梁组件设计成可拼接结构,使其方便运输和日常储存管理,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方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的其它内容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准梁、第二基准梁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包括第一翼板、腹板以及第二翼板,所述腹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翼板与所述第二翼板相互平行;所述腹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于由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设于有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所形成的内侧区域中,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同轴对齐;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以使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均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以及第三板件,所述第二板件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以及所述第三板件的同一侧的侧边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板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翼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腹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三板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二翼板贴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基准梁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二基准梁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朝向所述第一基准梁的第二端面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腹板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一端面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到所述第二端面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梁以及所述第二基准梁的所述第一安装孔均设置为至少四个,至少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呈矩形阵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所述腹板以及所述第二翼板的厚度均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准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以及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10.一种桩基静载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准梁组件。
CN202222536143.7U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Active CN217679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6143.7U CN217679315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6143.7U CN217679315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9315U true CN217679315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5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6143.7U Active CN217679315U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9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64392A (en) Deflection clip
US4563851A (en) Bracing for studwalls
US20140352252A1 (en) Wall stud brace
US20070107338A1 (en) Hold-down connector
JPH1150554A (ja) 木造建築物の柱と横架材の接合構造および接合方法
CN217679315U (zh) 一种基准梁组件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JP2015209725A (ja) 木製トラス梁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設置工法
KR102079817B1 (ko) 내진 기능을 갖는 조립식 물탱크
CN219118248U (zh) 一种可拼接工字型基准梁以及桩基静载试验系统
CN217759586U (zh) 钢结构楼板梁
JP2020153152A (ja) 耐力壁構造及び耐力壁構造の施工方法
CN211499454U (zh) 一种环保h型钢
CN212271314U (zh) 钢板剪力墙
CN214497861U (zh) 一种木结构梁柱连接节点
CN220058316U (zh) 钢木组合连接系统
CN218322775U (zh) 一种建筑基坑维护钢支撑梁加强构件
CN217232255U (zh) 一种钢结构房屋拼装连接部件
CN216713576U (zh) 板材结构
CN219952343U (zh) 一种防屈曲双钢板剪力墙
CN218622914U (zh) 十字连接结构的稳固型钢格板
CN219219386U (zh) 便于拆装的钢结构连接件
CN215252907U (zh) 加强型支撑件
CN215977653U (zh) 建筑用节点结构及建筑结构
EP3754126A1 (en) A construction assembly for wooden buildings
CN215518796U (zh) 一种八字撑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