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6574U -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6574U
CN217676574U CN202221260153.6U CN202221260153U CN217676574U CN 217676574 U CN217676574 U CN 217676574U CN 202221260153 U CN202221260153 U CN 202221260153U CN 217676574 U CN217676574 U CN 217676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plate
fixing
prestress
steel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01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潇聪
阮文
成汉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uoqiang Xi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uoqiang Xi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uoqiang Xi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uoqiang Xingshe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01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6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6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6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属于工装领域,其包括支架和用于向钢绳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组件,预应力组件设置在支架上;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移动板,第一滑轮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移动板滑动连接在支架上,移动板设置在第一滑轮正下方,第二滑轮转动连接在移动板上,钢绳绕设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本申请在实际使用时,钢绳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再滑动移动板,移动板和第二滑轮同时向钢绳施加压力,增加了钢绳内部的预应力,使得钢绳与光伏支架安装后不易松垮。

Description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背景技术
光伏板组件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且光伏组件通常由若干块光伏板与光伏支架组成。
相关技术中,操作人员将光伏板固定在钢绳上,再将钢绳与光伏支架相固定,以完成光伏板与光伏支架的固定,为了提高钢绳与光伏支架之间的稳定性,操作人员在将钢绳固定在光伏支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手动将钢绳拉直,再将钢绳与光伏支架相固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操作人员人工拉紧钢绳,再将钢绳与光伏支架固定,长时间使用后,钢绳易松垮,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钢绳与光伏支架之间的张紧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包括支架和用于向钢绳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组件,所述预应力组件设置在支架上;
所述预应力组件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移动板,所述第一滑轮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移动板设置在第一滑轮正下方,所述第二滑轮转动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钢绳绕设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钢绳与光伏支架固定前,操作人员将钢绳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上,再滑动移动板,使得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的钢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以向钢绳施加预应力,使得钢绳在与光伏支架安装后不易松垮,同时提高了钢绳与光伏支架之间的张紧度。
优选的,所述支架远离第一滑轮的一侧设有底座,所述移动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有第一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操作人员将钢绳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上后,此时第一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在第一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使得移动板始终处于朝向底座移动的趋势,从而使得钢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并向钢绳施加预应力,使得钢绳与光伏支架连接后不易松垮。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杆延伸至第一固定孔中并与第一固定孔的内壁相卡紧,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与底座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先将第一弹簧固定在第一连接板和连接座之间,再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板相固定,再将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二连接杆的第一固定孔中,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固定,此时完成第一弹簧与移动板之间的安装,为第一弹簧后续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支架上开设有腰形槽,所述移动板上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滑动连接在腰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弹簧向钢绳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移动板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移动板移动带动滑动杆沿腰形槽移动,此时腰形槽为移动板的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为第一弹簧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压紧件、另一侧设有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均设置在支架上;
所述第一压紧件包括第一压紧轮和第一过渡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和第一过渡轮均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一压紧轮设置在第一过渡轮正下方;
所述第二压紧件包括第二压紧轮和第二过渡轮,所述第二压紧轮和第二过渡轮均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二压紧轮设置在第二过渡轮正下方;
所述钢绳的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第一过渡轮和第一压紧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二滑轮、第一滑轮、第二过渡轮和第二压紧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将钢绳的一端依次绕设第一滑轮半圈、第一过渡轮半圈和第一压紧轮半圈,再将钢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设第二滑轮半圈、第一滑轮半圈、第二过渡轮半圈和第二压紧轮半圈,此时第一压紧轮和第二压紧轮均对钢绳施加压力,增加了钢绳的预应力,使得钢绳在与光伏支架连接后不易松垮,且增加了钢绳与各个滑轮之间的包角,使得钢绳不易滑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支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增加了底座与支架之间的稳定性,使得支架不易偏移,从而为预应力组件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移动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底座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板设置在第一固定槽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板设置在第二固定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一弹簧与移动板安装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相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相固定,再将第一固定板插入第一固定槽中,使得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槽的内壁相卡紧,再将第二固定板插入第二固定槽中,使得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槽的内壁相卡紧,以完成第一弹簧与移动板的安装,在需要更换第一弹簧时,操作人员再朝向远离第二连接板的方向移动第一固定板,再朝向远离底座的方向移动第二固定板,使得第一弹簧与移动板分离,为操作人员更换第一弹簧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第一弹簧长时间使用后对钢绳施加预应力的效果下降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卡爪,所述卡爪延伸出第二固定孔并与第二连接板相抵紧;
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壁开设有第四固定槽,所述第四固定槽中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第四固定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三固定槽,所述固定杆设置在第三固定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第一弹簧与移动板连接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板朝向第二连接板的方向移动,使得卡爪穿过第二固定孔,卡爪穿过第二固定孔后与第二连接板相抵紧,再将第二固定板朝向底座移动,在第二固定板与固定杆接触时,第二固定板带动固定杆朝向第四固定槽的槽底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固定杆始终与第二固定板相抵紧,在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槽位置相对时,在第二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固定杆部分伸入第三固定槽中并与第三固定槽的内壁相卡紧,以实现第一弹簧与移动板的安装,为第一弹簧与移动板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同时为第一弹簧后续向钢绳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移动板,在钢绳与光伏支架固定之前,操作人员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移动板增加了钢绳内部的预应力,使得钢绳不易在与光伏支架固定后不易松垮;
2.通过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为移动板提供支撑,同时为钢绳提供支撑并向钢绳施加预应力,使得钢绳再与光伏支架连接后不易松垮;
3.通过设置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第一压紧件和第二压紧件同时向钢绳施加压力,进一步增加了钢绳内部的预应力,进一步降低了钢绳与光伏支架固定后松垮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架;11、腰形槽;2、钢绳;3、预应力组件;31、第一滑轮;32、第二滑轮;33、移动板;34、滑动杆;4、底座;41、加强板;42、第二固定槽;5、连接组件;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21、第一固定孔;53、第一连接板;54、连接座;55、第二连接板;551、第一固定槽;552、第二固定孔;56、第一固定板;561、卡爪;57、第二固定板;571、第三固定槽;58、第四固定槽;581、固定杆;582、第二弹簧;59、拆卸槽;591、拆卸杆;6、第一弹簧;7、第一压紧件;71、第一压紧轮;72、第一过渡轮;8、第二压紧件;81、第二压紧轮;82、第二过渡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包括支架1和用于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组件3,预应力组件3设置在支架1上;预应力组件3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和移动板33,第一滑轮31设置在第二滑轮32和移动板33上方,且第一滑轮31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第二滑轮32转动连接在移动板33上,且移动板33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钢绳2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上,在操作人员将钢绳2与光伏支架固定前,操作人员将钢绳2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上,再滑动移动板33,此时移动板33向钢绳2施加拉力,使得钢绳2内部产生预应力,降低了后续钢绳2与光伏支架安装后松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钢绳2与光伏支架之间的张紧度。
参照图1,支架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腰形槽11,移动板33上固定有滑动杆34,滑动杆34滑动连接在腰形槽11中。在需要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滑动移动板33,使得滑动杆34沿腰型槽移动,此时滑动杆34和腰型槽相配合,为移动板33的移动提供了便利,从而为移动板33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1,底座4上固定有加强板41,且加强板41与支架1相固定。加强板41增加了支架1与底座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移动板33在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时支架1不易倾倒。
参照图1,支架1远离第一滑轮31的一侧固定有底座4,移动板33与底座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有第一弹簧6;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一连接板53,第一连接杆51固定在移动板33上,第二连接杆5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21,第一连接杆51延伸至第一固定孔521中并与第一固定孔521的内壁相卡紧,且第一连接板53设置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第一弹簧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53远离第二连接杆52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54与底座4相连接。
在需要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弹簧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53固定、另一端与连接座54固定,再将连接座54与底座4相固定,再将第一连接杆51伸入第二连接杆52的第一固定孔521中,从而完成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之间的连接,在钢绳2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上后,第一弹簧6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并与移动板33相配合共同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使得钢绳2后续与光伏支架固定后不易松垮。
参照图1,第一滑轮31的一侧设有第一压紧件7、另一侧设有第二压紧件8,第一压紧件7和第二压紧件8均设置在支架1上;第一压紧件7包括第一压紧轮71和第一过渡轮72,第一压紧轮71和第一过渡轮72均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第一压紧轮71设置在第一过渡轮72正下方;第二压紧轮81和第二过渡轮82,且第二压紧轮81和第二过渡轮82均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第二压紧轮81设置在第二过渡轮82正下方,钢绳2的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第一过渡轮72和第一压紧轮71上、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二滑轮32、第一滑轮31、第二过渡轮82和第二压紧轮81上。
在需要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将钢绳2的一端依次绕设第一滑轮31半圈、第一过渡轮72半圈和第一压紧轮71半圈,再将钢绳2的另一端依次绕设第二滑轮32半圈、第一滑轮31半圈、第二过渡轮82半圈和第二压紧轮81半圈,此时第一压紧轮71和第二压紧轮81均对钢绳2施加压力,进一步增加了钢绳2内部的预应力,使得钢绳2在与光伏支架连接后不易松垮,且增加了钢绳2与各个滑轮之间的包角,使得钢绳2不易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在钢绳2与光伏支架固定之前,操作人员将钢绳2的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第一过渡轮72和第一压紧轮71上、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二滑轮32、第二过渡轮82和第二压紧轮81上,增加了钢绳2与各个滑轮之间的包角,使得钢绳2不易与各个滑轮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为第一弹簧6和移动板33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钢绳2绕设完成后,第一弹簧6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并向钢绳2施加压力,在第一弹簧6和移动板33的配合下,使得钢绳2内部产生预应力,提高了钢绳2与光伏支架后的张紧度,从而使得钢绳2与光伏支架固定后不易松垮。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和图3,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5、第一固定板56和第二固定板57,第二连接板55与移动板33相连接,第一弹簧6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6和第二固定板57之间,第二连接板55靠近底座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51,第一固定板56设置在第一固定槽551中,底座4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42,第二固定板57设置在第二固定槽42中;第二连接板5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552,且第二固定孔552与第一固定槽551相连通,第一固定板56靠近第二连接板55的一侧固定有卡爪561,卡爪561延伸出第二固定孔552并与第二连接板55相抵紧;第二固定槽42的内壁开设有第四固定槽58,第四固定槽58中滑动连接有固定杆581,固定杆581与第四固定槽58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82,第二固定板57上开设有第三固定槽571,固定杆581设置在第三固定槽571中。
在需要将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连接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板56朝向第二连接板55的方向移动,使得卡爪561穿过第二固定孔552,卡爪561穿过第二固定孔552后与第二连接板55相抵紧,再将第二固定板57朝向底座4移动,在第二固定板57与固定杆581接触时,第二固定板57带动固定杆581朝向第四固定槽58的槽底移动,此时,第二弹簧582处于压缩状态,且在第二弹簧582的作用下,固定杆581始终与第二固定板57相抵紧,在固定杆581与第三固定槽571位置相对时,在第二弹簧582回弹力的作用下,固定杆581部分伸入第三固定槽571中并与第三固定槽571的内壁相卡紧,以实现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的连接,为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同时为第一弹簧6后续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参照图2和图3,底座4上开设有拆卸槽59,拆卸槽59中滑动连接有拆卸杆591,且拆卸槽59与第四固定槽58相连通,拆卸杆591延伸至第四固定槽58中并与固定杆581相固定。在需要更换第一弹簧6时,操作人员按压卡爪561,同时朝向远离第二连接板55的方向移动第一固定板56,使得卡爪561与第二连接板55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56与第二连接板55分离,操作人员再朝向远离第二固定板57的方向移动拆卸杆591,拆卸杆591带动固定杆581朝向远离第三固定槽571的方向移动,在固定杆581与第三固定槽571的内壁分离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底座4的方向移动第二固定板57,从而完成了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之间的拆卸,为第一弹簧6的更换提供了便利,同时降低了第一弹簧6长时间使用后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的效果下降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时,操作人员将第一固定板56插入第一固定槽551中,使得卡爪561穿过第二固定孔552后与第二连接板55相卡紧,此时操作人员再将第二固定板57插入第二固定槽42中,在第二固定板57与固定杆581接触时,固定杆581缩回第四固定槽58中,此时第二弹簧582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二弹簧582的作用下,固定杆581始终与第二固定板57相抵紧,在固定杆581与第三固定槽571位置相对时,在第二弹簧582回弹力的作用下,固定杆581部分伸入第三固定槽571中并与第三固定槽571的内壁相卡紧,此时固定杆581为第二固定板57提供限位,以完成第一弹簧6与移动板33之间的连接,为第一弹簧6和移动板33后续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提供了便利。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用于向钢绳(2)施加预应力的预应力组件(3),所述预应力组件(3)设置在支架(1)上;
所述预应力组件(3)包括第一滑轮(31)、第二滑轮(32)和移动板(33),所述第一滑轮(31)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移动板(33)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移动板(33)设置在第一滑轮(31)正下方,所述第二滑轮(32)转动连接在移动板(33)上,所述钢绳(2)绕设在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远离第一滑轮(31)的一侧设有底座(4),所述移动板(33)与底座(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有第一弹簧(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和第一连接板(53),所述第一连接杆(51)设置在移动板(33)上,所述第二连接杆(5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21),所述第一连接杆(51)延伸至第一固定孔(521)中并与第一固定孔(521)的内壁相卡紧,所述第一连接板(53)设置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6)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53)远离第二连接杆(52)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座(54)与底座(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开设有腰形槽(11),所述移动板(33)上设有滑动杆(34),所述滑动杆(34)滑动连接在腰形槽(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31)的一侧设有第一压紧件(7)、另一侧设有第二压紧件(8),所述第一压紧件(7)和第二压紧件(8)均设置在支架(1)上;
所述第一压紧件(7)包括第一压紧轮(71)和第一过渡轮(72),所述第一压紧轮(71)和第一过渡轮(72)均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一压紧轮(71)设置在第一过渡轮(72)正下方;
所述第二压紧件(8)包括第二压紧轮(81)和第二过渡轮(82),所述第二压紧轮(81)和第二过渡轮(82)均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二压紧轮(81)设置在第二过渡轮(82)正下方;
所述钢绳(2)的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一滑轮(31)、第一过渡轮(72)和第一压紧轮(71)上、另一端依次绕设在第二滑轮(32)、第一滑轮(31)、第二过渡轮(82)和第二压紧轮(8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4)上设有加强板(41),所述加强板(41)与支架(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第二连接板(55)、第一固定板(56)和第二固定板(57),所述第二连接板(55)与移动板(33)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6)设置在第一固定板(56)和第二固定板(57)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55)靠近底座(4)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51),所述第一固定板(56)设置在第一固定槽(551)中,所述底座(4)上开设有第二固定槽(42),所述第二固定板(57)设置在第二固定槽(42)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5)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552),所述第二固定孔(552)与第一固定槽(551)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56)靠近第二连接板(55)的一侧设有卡爪(561),所述卡爪(561)延伸出第二固定孔(552)并与第二连接板(55)相抵紧;
所述第二固定槽(42)的内壁开设有第四固定槽(58),所述第四固定槽(58)中滑动连接有固定杆(581),所述固定杆(581)与第四固定槽(58)之间设有第二弹簧(582),所述第二固定板(57)上开设有第三固定槽(571),所述固定杆(581)设置在第三固定槽(571)中。
CN202221260153.6U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Active CN217676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0153.6U CN217676574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0153.6U CN217676574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6574U true CN21767657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40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0153.6U Active CN217676574U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6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41534U (zh) 一种万能试验机夹具
CN209755073U (zh) 胶管装配工装
CN204096762U (zh) 绳轮式汽车玻璃电动升降器自动绕线装置
CN217676574U (zh) 一种预应力施加滑轮组
CN111843430A (zh) 一种用于工具锤组装的敲紧设备
CN117123659A (zh) 一种防撞梁拉弯设备
CN210677638U (zh) 一种管和法兰组件压装装置
CN116581688A (zh) 一种架空电缆紧线装置
CN110538949A (zh) 一种建筑钢筋拉直装置
CN213795177U (zh) 一种钢带对焊装置
CN109044443B (zh) 一种心内科按压止血装置
CN212909291U (zh) 一种电机铜线拆卸装置
CN208728613U (zh) 一种新型针铆机构
CN202435205U (zh) 将电刷套固定到电刷板上的专用夹具
CN220901514U (zh) 一种钣金折弯治具
CN218412117U (zh) 一种塑料制品的硬度检测设备
CN217443035U (zh) 一种抗折抗压一体试验机
CN214798156U (zh) 一种可手动操作的网线搓直工具
CN219198437U (zh) 一种气管卡套压紧装置
CN220896032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压接机
CN220462842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道固定支架装配工装
CN118060370A (zh) 一种电芯极耳弯折工装
CN209859809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用的夹线压紧装置
CN216747114U (zh)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的专用试验夹具
CN219696888U (zh) 电缆压接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