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3098U -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3098U
CN217673098U CN202221634205.1U CN202221634205U CN217673098U CN 217673098 U CN217673098 U CN 217673098U CN 202221634205 U CN202221634205 U CN 202221634205U CN 217673098 U CN217673098 U CN 217673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lifting device
mounting seat
groove
dimensional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42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攀
贺向阳
王军
戴东生
吉同元
袁丹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Ningbo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2216342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3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3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座;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而使所述的安装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供船舷的局部容置的第一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以能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方式约束于所述的安装座上,从而使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船舷从而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的安装,具体涉及的是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基建发展迅速,大量水工建筑物投入使用,在水工结构服役过程中受到荷载和环境作用,产生较多病害,为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在后期的维护中定期进行水下检测。目前,在水体环境测量以及海洋调查领域,常用的水下检测设备有声呐、磁力仪、CTD(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盐温深)仪、声速剖面仪等。通常,这些水下检测设备的大部分现场作业会在交通船舶上进行,并通过人工起降水下检测设备。
其中,以三维成像声呐设备为例,该三维成像声呐设备主要由三脚架和声呐探头组成,为了保证三脚架在水底的稳定性,一般选择增加三脚架重量,因此在现场船舶作业时,人工起降三脚架时较为吃力,甚至会造成误伤。
专利号为ZL202020783373.1(授权公告号为CN2123138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侧扫声纳支架,包括固定装置、拖鱼收放装置和升降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和安装在安装平台底面一侧的竖直的固定筒,固定筒下端转动连有竖直的固定柱,固定柱下端连有槽钢,槽钢固定在船舷上,拖鱼收放装置和升降装置均与安装平台连接。
上述侧扫声纳支架通过拖鱼收放装置和升降装置相互配合收回和投放侧扫声纳,用机械代替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该声呐支架通过槽钢固定在船舷上,由于槽钢的尺寸固定,无法根据船舷的尺寸进行调整,使该声呐支架仅能适配部分尺寸的船舶,适用范围较小;而且,安装平台和拖鱼收放装置以槽钢为支点,使该支架稳定性不足,当检测设备较重时容易出现侧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船舷从而适用范围更广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稳定性更好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包括:
安装座;
第一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
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并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间隔设置,而使所述的安装座、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共同形成供船舷的局部容置的第一凹槽;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以能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方式约束于所述的安装座上。
为了便于对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移动进行导向,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滑槽,该滑槽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和/或第二连接件的顶部设有滑块,该滑块嵌装于所述的滑槽中、并与所述的滑槽滑动配合。
为了便于定位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位置从而锁定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间距,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滑槽连通的条形口,该条形口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的条形口中穿设有与所述滑块连接的第一螺栓。
为了便于将船舷的局部卡置于第一凹槽中,所述的第二连接件上穿设有第二螺栓,该第二螺栓的一端设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中的垫片,从而通过调节垫片的位置使垫片与船舷的内表面相抵,从而将船舷的局部卡置于第一凹槽中。
为了增大第一凹槽与船舷之间的摩擦力,还为了防止船舷表面出现磨损,所述垫片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有防滑垫,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侧设有防滑垫。防滑垫的材质优选橡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座的底部一侧还设有立柱,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间隔方向上,所述的立柱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更为优选的是,立柱底部具有尺寸更大的底盘,从而能够增大立柱与船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立柱和船舶之间摩擦力,使升降装置安装得更加稳定。
为了便于调节立柱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船舶,所述立柱为可伸缩杆。
为了便于升降水下设备,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绕线轮和延伸至所述安装座外的第一支撑杆,该第一支撑杆为可伸缩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设有定滑轮和能上下移动的动滑轮,该动滑轮、定滑轮和绕线轮通过绳索约束在一起。第一支撑杆设置成可伸缩杆的结构,能够对第一支撑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在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调整水下设备的投放位置,使该升降装置能够使水下设备的投放范围更大。
为了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杆的水平角度从而在转盘的周向上调整水下设备的投放位置,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中设有可绕自身的中心线转动的转盘,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转盘上穿设有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相抵的第三螺栓。
为了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杆的俯仰角,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的转盘上,且所述转盘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凸部,该凸部上设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铰接座,该第二铰接座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铰接座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设置成能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远离或者靠近,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水平间距可调,从而能够调节第一凹槽的尺寸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船舷,从而使该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将立柱支撑在船舶上,使立柱和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共同支撑安装座,使该升降装置的稳定性更好,从而能够支承更重的水下设备,不容易发生侧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动滑轮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和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包括安装座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立柱4、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定滑轮61、动滑轮62、绳索63、绕线轮64、转盘7等主要零部件。
如图1和2所示,该第一连接件2通过紧固件如螺钉或螺栓固定设于安装座1的底部。该第二连接件3以能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件2的移动方式约束于安装座1上,使安装座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共同形成供船舷的局部102容置的第一凹槽X。通过往复移动第二连接件3,以使第二连接件3靠近或远离第一连接件2,从而调节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的水平间距,进而能够调节第一凹槽X的尺寸以适配于不同尺寸的船舷,从而使该升降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各有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件2沿安装座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3沿安装座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沿安装座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而形成条状的第一凹槽X。
如图2所示,具体地,安装座1的底部两侧各设有一滑槽12,各滑槽12均沿安装座1的宽度方向延伸。各第二连接件3的顶部均设有滑块31,各滑块31均嵌装于对应的滑槽12中、并与对应的滑槽12滑动配合,从而便于对第二连接件3的移动进行导向。该安装座1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开有与对应的滑槽12连通的条形口13,各条形口13沿对应的滑槽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各条形口13中均穿设有与对应的滑块31连接的第一螺栓91,从而便于定位第二连接件3的位置从而锁定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之间的间距。
如图2所示,各第二连接件3上均穿设有第二螺栓92,各第二螺栓92的一端均设有容置于第一凹槽X中的垫片921,从而能够通过调节垫片921的位置使垫片921与船舷的内表面相抵,从而将船舷的局部102卡置于第一凹槽X中。在船舷的局部102卡置于第一凹槽X中的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位于船舷的外侧,第二连接件3位于船舷的内侧,从而便于对第二连接件3的位置进行调整,也便于操作第二螺栓92。该垫片921上远离第二连接件3的一侧设有能与船舷的内表面接触的第一防滑垫(图中未示出),且第一连接件2上靠近第二连接件3的一侧设有能与船舷的外表面接触的第二防滑垫21,从而当船舷的局部102卡置于第一凹槽X中,第一防滑垫(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防滑垫21的存在,不仅能够增大第一凹槽X与船舷之间的摩擦力,还能够防止船舷表面出现磨损。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滑垫(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防滑垫21均为橡胶材质。
如图1所示,该安装座1的底部一侧还设有能支撑在船舶的甲板上的立柱4,且在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间隔方向上,立柱4对应位于第一凹槽X的外侧;该立柱4和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共同支撑安装座1,使该升降装置的稳定性更好,从而能够支承更重的水下设备101,不容易发生侧翻。该立柱4的底部底盘41,从而能够增大立柱4与船舶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立柱4和船舶之间摩擦力,使升降装置安装得更加稳定。该立柱4为可伸缩杆,从而便于调节立柱4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船舶。
如图1所示,该安装座1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11,该转盘7通过沿所述转盘7的中心线设置的转轴(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设于第二凹槽11中。该第一支撑杆51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座83铰接于转盘7上,从而使转盘7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杆51转动,以便于调节第一支撑杆51的水平角度。该第一支撑杆51的另一端定滑轮61和能上下移动的动滑轮62,绕线轮64设于转盘7上、并靠近第三铰接座83设置,且该动滑轮62、定滑轮61和绕线轮64通过绳索63约束在一起,从而构成滑轮组。通过操作绕线轮64使绳索带动动滑轮62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约束在动滑轮62上的水下设备101升降,其中,该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参见现有技术或者背景技术中的对比文件。该转盘7上穿设有能与第二凹槽11的底壁相抵的第三螺栓93(见图3),从而便于固定第一支撑杆51的水平角度。该转盘7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凸部71(见图3),该凸部71上设有第一铰接座81,第一支撑杆51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铰接座82,该第二铰接座82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52,且第二支撑杆52的另一端与第一铰接座81铰接,从而调节第一支撑杆51的俯仰角。
如图1所示,该第一支撑杆51为可伸缩杆,能够对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能够通过伸缩第一支撑杆51来调节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进而沿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方向调整水下设备101的投放位置;能够通过沿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铰接座82,以改变第二支撑杆52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杆51的俯仰角;能够通过转动转盘7来调节第一支撑杆51的水平角度,进而沿转盘7的周向调整水下设备101的投放位置,还通过第三螺栓93固定转盘7,以锁定第一支撑杆51的水平角度,从而使水下设备101的投放范围更大,能够减少船舶移动的频次。本实施例中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各部件之间主要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使该升降装置便于现场组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的水下设备101为声呐三脚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0)

1.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包括:
安装座(1);
第一连接件(2),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
第二连接件(3),设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并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间隔设置,而使所述的安装座(1)、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共同形成供船舷的局部(102)容置的第一凹槽(X);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2)和/或第二连接件(3)以能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方式约束于所述的安装座(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设有滑槽(12),该滑槽(12)沿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间隔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的顶部和/或第二连接件(3)的顶部设有滑块(31),该滑块(31)嵌装于所述的滑槽(12)中、并与所述的滑槽(12)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侧壁上开有与所述滑槽(12)连通的条形口(13),该条形口(13)沿所述滑槽(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的条形口(13)中穿设有与所述滑块(31)连接的第一螺栓(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3)上穿设有第二螺栓(92),该第二螺栓(92)的一端设有容置于所述第一凹槽(X)中的垫片(9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921)上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一侧设有防滑垫,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靠近所述第二连接件(3)的一侧设有防滑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一侧还设有立柱(4),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的间隔方向上,所述的立柱(4)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X)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为可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1)上设有绕线轮(64)和延伸至所述安装座(1)外的第一支撑杆(51),该第一支撑杆(51)为可伸缩杆,且所述第一支撑杆(51)的另一端设有定滑轮(61)和能上下移动的动滑轮(62),该动滑轮(62)、定滑轮(61)和绕线轮(64)通过绳索(63)约束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 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11),该第二凹槽(11)中设有可绕自身的中心线转动的转盘(7),所述第一支撑杆(51)的一端设于所述转盘(7)上;所述转盘(7)上穿设有能与所述第二凹槽(11)的底壁相抵的第三螺栓(9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5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的转盘(7)上,且所述转盘(7)的一侧设有呈弧形的凸部(71),该凸部(71)上设有第一铰接座(81),所述第一支撑杆(51)上设有可沿其长度方向滑移的第二铰接座(82),该第二铰接座(82)上铰接有第二支撑杆(52),且第二支撑杆(5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铰接座(81)铰接。
CN202221634205.1U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Active CN217673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4205.1U CN217673098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4205.1U CN217673098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3098U true CN21767309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3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4205.1U Active CN217673098U (zh) 2022-06-27 2022-06-27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3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31606B1 (ko) 파일 전도 시스템
CN115626252B (zh) 一种无缆水下机器人收放装置
CN210761170U (zh) 一种船舶用定位桩装置
CN109250035B (zh) 收放装置和船舶
CN217673098U (zh) 一种三维成像设备的升降装置
CN110696961B (zh) 一种多波束设备安装装置及其拆装方法
JP2007112167A (ja) 海中曳航体の着水・曳航方法、着水揚収装置及び着水揚収装置を備えた船舶
KR20180042940A (ko) 스러스터의 프로펠러 고정부가 안착되는 크래들 및 승강장치로 프로펠러 고정부를 리프팅하는 방법
CN216546599U (zh) 一种用于近海岩土工程船载勘察装备的吊放装置
KR101905454B1 (ko) 승강식 부선의 플랫폼 고정용 엘리베이팅을 위한 홀딩장치
CA1161427A (en) Tubular handling apparatus
KR100568613B1 (ko) 시추선의 스러스터 장착 장치 및 방법
CN212195832U (zh) 一种快速布放五自由度水下船体拖带物扫描设施
CN113401822A (zh) 一种潜水钟吊放止荡门架及潜水钟吊放方法
FI113462B (fi) Laitteisto leikarin vaihtamiseksi tuotantoaluksen tai öljynporauslautan tornissa
CN107882091B (zh) 一种具有铰刀支架提升装置的绞吸挖泥船
CN209992017U (zh) 一种用于地下连续墙水下多参数自动检测的装置
US7354323B1 (en) Motor mount for watercraft
CN114148453A (zh) 一种艉滚筒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1634385A (zh) 一种快速布放五自由度水下船体拖带物扫描设施及工作方式
CN113581396A (zh) 一种可用于浮标回收的集成作业平台及方法
CN109029535B (zh) 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的平台装置
JP2521236B2 (ja) 海底に杭を打設する杭打装置
CN107873598B (zh) 一种海上养殖系统中的引导停泊单元
CN215005915U (zh) 一种收放自如的浅地层剖面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