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836U -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72836U
CN217672836U CN202220991750.XU CN202220991750U CN217672836U CN 217672836 U CN217672836 U CN 217672836U CN 202220991750 U CN202220991750 U CN 202220991750U CN 217672836 U CN217672836 U CN 217672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control arm
cross beam
mounting bracke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917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石超
成龙
丁树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9917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72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72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72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包括左铸件、右铸件、前横梁、后横梁、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所述前横梁两端分别与左铸件及右铸件焊接固定,后横梁两端分别与左铸件及右铸件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分别焊接在前横梁内;所述左铸件、右铸件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左前、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左铸件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左铸件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左铸件在后横梁下方处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后横梁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

Description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具体涉及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它为悬架的控制臂、稳定杆、动力总成悬置零部件提供安装点,同时将地面、悬架系统、动力系统等系统的力传递到车身。
为了实现某车型燃油型号、混动型号共平台开发,在悬架硬点布置和周边接口一致的情况系,新开发一款适用于混动车型的后副车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该副车架服役于E型多连杆后悬架系统中,该车型后轮配置电机进行驱动,副车架在承担传统副车架功能,即为悬架控制臂提供安装接口,在控制臂和车身间传递运动和动力,同时隔绝来自轮胎的振动的同时,可兼容后轮驱动电机布置,并为电机提供安装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结合附图:
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包括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壁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轻砂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上均设置有若干砂芯支撑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中部均向上拱起,用于躲避半轴包络。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和右铸件1b;所述前横梁1c上设有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分别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后横梁1d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前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凸台,每个凸台上设置两个螺纹孔,用于安装后稳定杆5。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目”字型结构;所述后横梁1d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镂空结构,沿挤压方向截面上分布有5个挤压孔,材料通过肋条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布置方面:传统燃油车型后副车架框架较小,副车架内部空间也较小(四驱车型副车架内部边界稍大,可以容纳主减速器),无法容纳后轮驱动电机;而电动车型多采用五连杆悬架或梯形连杆式悬架,以上悬架型式可以为电机提供较大的布置空间,但在E型多连杆悬架系统中布置驱动电机则比较少见;本实用新型所述副车架在满足悬架系统布置的条件下,副车架内部空间较大,可容纳后轮驱动电机。
轻量化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副车架为铝合金材质,由多个低压铸造件和型材挤压件焊接而成;强度、刚度高,其在满足强度需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好的轻量化效果。
平台化方面:本实用新型所述车型为平台化车型,分为燃油型号(动力为燃油发动机,后轮无驱动)和混动型号(PHEV车型,后轮有电机驱动),虽然混动车型副车架为新开发,但其接口和燃油车型后副车架一致,满足平台化、通用化的需求;另外,通过(将悬架硬点整体向外/向内平移)+(增加/缩减前后横梁型材段的长度)的策略,可以加宽/缩减轮距,从而达到以该平台为基础开发衍生车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装配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前横梁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后横梁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后副车架;2-后下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4-后上控制臂;5-后稳定杆;6-后电机;7-半轴;8-一号副车架悬置衬套;9-二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0-三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1-四号副车架悬置衬套;12-后电机左前悬置;13-后电机右前悬置;14-电机后悬置;
1.1-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2-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3-三号衬套安装套管;1.4-四号衬套安装套管;1.5-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6-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7-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8-凸台;1.11-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2-一号砂芯支撑孔;1.13-二号砂芯支撑孔;1.14-三号砂芯支撑孔;1.15-四号砂芯支撑孔;1.16-五号砂芯支撑孔;
1a-左铸件;1b-右铸件;1c-前横梁;1d-后横梁;1e-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
w1-一号焊接坡口;w2-二号焊接坡口;w3-三号焊接坡口;w4-四号焊接坡口;
w5-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6-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7-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8-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施例为一种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如图3至图6所示,由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组成;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上下角分别设有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1及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2,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8~11;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以便为电机和半轴预留充足的布置。该布置是为了适应电机空间需求,而有别于传统E型多连杆的特殊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衬套安装套管1.1及二号衬套安装套管1.2内壁均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轻砂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上设置有三个砂芯支撑孔1.14、1.15、1.16,铸造时砂芯通过以上区域支撑于模具上,铸造后将砂芯清除后该区域形成孔洞,同时这些孔洞也是清除砂芯时的清砂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中部均向上拱起,用于躲避半轴包络。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设有一号焊接坡口w1和二号焊接坡口w2,一号焊接坡口w1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1a,二号焊接坡口w2用于焊接固定右铸件1b;所述前横梁1c上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5及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6,所述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穿过前横梁1c并分别与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5及左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6焊接;所述前横梁1c上还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7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8,所述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穿过前横梁1c并分别与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前焊接坡口W7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焊接坡口W8焊接固定;所述后横梁1d两端分别设有三号焊接坡口w3和四号焊接坡口w4,三号焊接坡口w3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1a,四号焊接坡口w4用于焊接固定右铸件1b。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前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凸台1.8、1.9,每个凸台上设置两个螺纹孔,用于安装后稳定杆5。
进一步地,所述前横梁1c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目”字型结构,型材挤压方向为左右方向,同时根据CAE计算结果,前横梁上还开有若干减重孔,并机加掉了多余的结构,以达到减重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进一步地,所述后横梁1d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见副车架后横梁截面示意图,型材挤压方向为前后方向,沿挤压方向截面上分布有5个挤压孔,材料通过肋条的型式相互连接,该结构在满足强度、耐久、支架夹紧刚度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很好的轻量化目的。
本实施例中,前横梁、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后横梁为铝型材,采用挤压工艺生产。6个组件在w1~w8位置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其中左铸件、右铸件、前横梁、后横梁焊接前在w1~w4位置机加工焊接坡口,以便于进行焊接;副车架焊接后采用机加工工艺对控制臂安装点,副车架悬置安装点,电机悬置安装点等部位进行机加工,以满足最终使用要求。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混动车型用后副车架与悬架的装配关系为:
本实施例所述的后副车架1工作于E型多连杆悬架,副车架为悬架系统中的后下控制臂2、前束控制臂3、后上控制臂4、后稳定杆5、后电机6提供安装点;
后副车架四角压装有副车架悬置衬套8~11,后副车架通过四角悬置衬套与车身相连;后副车架前横梁1c上压装有后电机左前悬置12、后电机右前悬置13;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连接电机后悬置14,副车架通过以上三个连接点与后电机6连接;电后机与半轴7相连,左右铸件向上拱起以躲避半轴运动包络;后上控制臂4与副车架连接点在前束控制臂3与副车架连接点正上方;后下控制臂2与副车架连接点在副车架后横梁正下方;后稳定杆5与副车架连接点布置在副车架前横梁正前方,后稳定杆通过两凸台1.8与副车架相连;后下控制臂2中心线、前束控制臂3中心线呈八字形布置(如图1中虚线所示),内宽外窄,以便为电机和半轴预留充足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铸件(1a)、右铸件(1b)、前横梁(1c)、后横梁(1d)、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后横梁(1d)两端分别与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焊接固定;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分别焊接在前横梁(1c)内;所述左铸件(1a)、右铸件(1b)均为空心结构,左右对称布置;所述左铸件(1a)的左前角和左后角分别设有衬套安装套管,用于安装副车架悬置衬套;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上方设置有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用于安装后上控制臂(4);所述左铸件(1a)中部下方设置有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用于安装前束控制臂(3);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在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正上方;所述左铸件(1a)在后横梁下方设置有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用于安装后下控制臂(2);所述后横梁(1d)下部设置有电机后悬置安装支架(1.11),用于安装电机后悬置(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铸件(1a)上的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与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连接线为斜线,使后下控制臂、前束控制臂连接点呈八字形布置,内宽外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安装套管内壁设有矩形开窗,用于铸造时砂芯的支撑孔和清砂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控制臂安装支架(1.5)、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以及前束控制臂安装支架(1.6)均为双耳片结构,耳片上设置有螺栓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下控制臂安装支架(1.7)的耳片在长圆孔的对应位置上还设置有矩形的限位卡槽,长圆孔和限位卡槽配合使用可限定四轮定位参数调整凸轮的位置,用于调整车轮的前束、外倾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铸件及右铸件上均设置有若干砂芯支撑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铸件及右铸件中部均向上拱起,用于躲避半轴包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c)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左铸件和右铸件(1b);所述前横梁(1c)上设有左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及右前悬置安装套管焊接坡口,分别用于焊接固定所述电机左前悬置安装套管(1f)及电机右前悬置安装套管(1e);所述后横梁(1d)两端分别设有焊接坡口,用于焊接固定所述左铸件(1a)及右铸件(1b)。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c)前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凸台,每个凸台上设置两个螺纹孔,用于安装后稳定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c)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目”字型结构;所述后横梁(1d)为铝型材挤压件,其断面为镂空结构,沿挤压方向截面上分布有5个挤压孔,材料通过肋条相互连接。
CN202220991750.XU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Active CN217672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1750.XU CN217672836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91750.XU CN217672836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72836U true CN217672836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91750.XU Active CN217672836U (zh) 2022-04-26 2022-04-26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728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4126A (zh) * 2023-06-30 2023-08-0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4126A (zh) * 2023-06-30 2023-08-0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CN116534126B (zh) * 2023-06-30 2023-09-12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后驱汽车五连杆后副车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795601U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后副车架
CN217672836U (zh) 一种混动车型后副车架
CN112776888A (zh) 一种汽车多连杆轻量化后副车架结构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JP3175523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クロスメンバ
CN212332771U (zh) 一种电动车前副车架
CN112829832A (zh) 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11076060U (zh) 一种电动车铝副车架
CN111216794A (zh) 一种新型铝制全框式前副车架
CN217074518U (zh) 一种兼顾phev及ev车型用铝合金前副车架
CN116198599A (zh) 一种轻量化前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5663650U (zh)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114802484A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地板结构
CN111891219B (zh)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CN210941968U (zh) 一种副车架
CN11187377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后置后驱系统
CN218343598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一体化压铸副车架结构
CN220924279U (zh) 一种新型铸铝后副车架
CN220764502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CN219406591U (zh) 一种整体空心铸造铝合金后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20866940U (zh) 一种用于汽车吊的铸造推力杆支座
CN112141213A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6034651U (zh) 副车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