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65947U -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5947U
CN217665947U CN202222075328.2U CN202222075328U CN217665947U CN 217665947 U CN217665947 U CN 217665947U CN 202222075328 U CN202222075328 U CN 202222075328U CN 217665947 U CN217665947 U CN 217665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orizontal direction
pressing
connecting pie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7532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生
黄宇
阙磊
魏启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Tuomi Intelligent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Tuomi Intelligent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Tuomi Intelligent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Tuomi Intelligent Syste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7532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5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5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5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本实用新型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座,定位座的上表面为定位面,定位座上设有磁性件,磁性件可吸附位于定位面上的连接件;第一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定位板和第一压紧装置,第一定位板和第一压紧装置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的两侧;第二定位组件,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压紧装置,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压紧装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的两侧,其中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具有对连接件定位精准从而便于连接件自动化铆接的优点。

Description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门框)连接件是门框上的承受载荷,且关系装配精度和位置的重要配件,广泛应用于防盗门和木门等。相关技术中,(门框)连接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L型,一字型),尺寸多样性,机械臂在抓取时定位精度差,无法实现自动化铆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表面为定位面,所述定位座上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可吸附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连接件;
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定位板和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定位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定位位置,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压向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所述连接件且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抵接,在所述第一脱离位置,所述第一压紧装置与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
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定位面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压向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所述连接件且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抵接,在所述第二脱离位置,所述第二压紧装置与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具有对连接件定位精准从而便于连接件自动化铆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转动架;
转杆,所述转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定位座与所述转杆相连且与所述转杆同步转动;
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可带动所述转杆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定位座均与所述转杆相连,所述转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柱和第一压紧端头,所述第一压紧柱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压紧端头设在所述第一压紧柱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第一压紧端头具有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压紧柱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压紧柱的周侧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压紧端头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可在所述第一水平上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紧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挡块,所述第一压紧柱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挡块相连,所述挡块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压紧柱的外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传感器,所述挡块和所述传感器均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连接板具有预设距离,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固定部上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滑动部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压紧装置相连,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座包括底板和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限定出凹槽,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可伸入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构成所述定位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了一种连接件定位装置,包括:
检测相机和机械臂,所述检测相机可检测连接件的位置,所述机械臂可抓取连接件且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连接件以便第一次对连接件进行定位;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所述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为上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所述机械臂可将经过第一次定位后的连接件放置在所述定位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第一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组件和定位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
定位座1,定位面11,底板12,凸起部13;
第一定位组件2,第一驱动器21,第一定位板22,第一压紧装置23,第一压紧柱24,第一压紧端头25,连接板26,挡块27,传感器28,第一弹性件29;
第二定位组件3,第二驱动器31,第二定位板32,第二压紧装置33,固定部34,滑动部35,压紧板36;
转动组件4,转动架41,转杆42,第三驱动器43;
安装架5,连接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包括定位座1、第一定位组件2和第二定位组件3。
定位座1的上表面为定位面11,定位座1上设有磁性件,磁性件可吸附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连接件6为铁质品,从而便于被磁性件吸附。
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器21、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压紧装置23。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11的两侧,第一定位板2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一致。第一驱动器21可带动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定位位置,第一压紧装置2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定位板22抵接,在第一脱离位置,第一压紧装置23与连接件6间隔设置。
第二定位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器31、第二定位板32和第二压紧装置33。第二定位板32和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11的两侧,第二定位板32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第二驱动器31可带动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二定位位置,第二压紧装置3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在第二脱离位置,第二压紧装置33与连接件6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在定位座1上设有磁性件,从而使得将第一次定位后的(铁质)连接件6放置在定位面11上时,可使得磁性件吸附连接件6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对连接件进行精准定位。
第一驱动器21可带动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定位位置,第一压紧装置2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定位板22抵接。第一定位组件2将位于定位面11的连接件6与第一定位板22抵接,从而使得第一定位组件2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将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移动至预设位置(邻近第一定位板22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一定位组件2可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对连接件6进行定位。
第二驱动器31可带动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二定位位置,第二压紧装置3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第二定位组件3将位于定位面11的连接件6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从而使得第二定位组件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将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移动至预设位置(邻近第二定位板32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二定位组件3可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对连接件6进行定位。
且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由此,可使得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可在水平方向上对连接件进行精准定位。进而使得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可对连接件6进行精准定位,从而便于机械臂在抓取经过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定位后的连接件实现自动化铆接。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具有对连接件6定位精准从而便于连接件自动化铆接的优点。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包括定位座1、第一定位组件2、第二定位组件3、转动组件4和安装架5。
安装架5为板状,第一定位组件2、第二定位组件3和转动组件4均设在安装架5上。
定位座1的上表面为定位面11,定位座1上设有磁性件,磁性件可吸附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座1包括底板12和两个凸起部13。两个凸起部13设在底板12的顶部且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凸起部13与底板12的上表面限定出凹槽,凹槽沿第一水平方向贯穿定位座1,两个凸起部13的上表面构成定位面11。具体地,定位面11为朝向上侧的水平面,两个凸起部13上表面开设有磁孔,磁性件设在磁孔内,从而便于磁性件吸附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进而便于在上下方向上对连接件6进行定位。凹槽便于机械臂抓取连接件6,从而便于放置和取出连接件6。
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第二水平方向,第一水平方向可以是前后方向,第二水平方向可以是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上下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所示。例如,两个凸起部1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凹槽沿前后方向贯穿定位座1,磁性件为钕磁铁。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座1为多个,多个定位座1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四个定位座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定位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器21、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压紧装置23。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11的两侧,第一定位板22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水平方向一致。第一驱动器21可带动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一驱动器21为伸缩装置,第一驱动器21的(可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的)伸缩部与第一压紧装置23相连,以便在伸缩过程中带动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例如,第一驱动器21为伸缩气缸。
在第一定位位置,第一压紧装置2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定位板22抵接;在第一脱离位置,第一压紧装置23与连接件6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定位位置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定位板22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即第一定位位置在第一水平方向上邻近第一定位板22,以便第一压紧装置23在从第一脱离位置向第一定位位置移动时,第一压紧装置23在第一水平方向上向邻近第一定位板22的方向移动,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一定位板22抵接,从而完成连接6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之后第一压紧装置23移动至第一脱离位置,防止阻碍连接件6后续定位。例如,第一定位板22位于第一压紧装置23的前侧,第一压紧装置23向前移动从第一脱离位置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板22设在凸起部13上,第一定位板22具有朝向第一压紧装置23(与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一定位面。连接件6的侧面与第一定位面抵接从而完成连接6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例如,第一定位板22设在凸起部13顶部的前侧,第一定位面与定位面11形成槽体。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紧装置23包括连接板26、第一压紧柱24、第一压紧端头25和挡块27。
连接板26的厚度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第一驱动器21可带动连接板26沿第一水平方向移动。
第一压紧柱24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压紧柱24沿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连接板26上。
第一压紧端头25设在第一压紧柱24邻近第一定位板22的一端,第一压紧柱24远离第一定位板22的一端与挡块27相连。第一压紧柱24的周侧套设有第一弹性件29,第一弹性件29位于连接板26和第一压紧端头25之间,第一弹性件29可在第一水平上发生弹性形变,第一压紧端头25具有弹性。第一压紧装置23可伸入凹槽内,具体地,第一压紧端头25可伸入凹槽内,以便对连接6进行定位。由此,在第一驱动器21的伸缩部带动连接板26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时,可带动第一压紧端头25压向连接件6,第一弹性件29可在第一水平上发生弹性形变且第一压紧端头25具有弹性。可使得第一压紧端头25将连接件6抵靠在第一定位板22时不会损坏连接件6。
例如,连接板26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一压紧柱24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弹性件29为弹簧,第一压紧端头25位于挡块27的前侧,第一压紧端头25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柱状且由聚氨酯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块27的外径大于第一压紧柱24的外径,挡块27和传感器28均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远离第一定位板22的一侧。由此,可防止第一压紧柱24脱离连接板26。
连接板26上设有传感器28,挡块27在第二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邻近传感器28,传感器28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与连接板26具有预设距离,传感器28用于检测挡块27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具体地,在第一压紧装置23移动至第一定位位置时,若定位面11上放置有连接件6,则第一弹性件29在第一方向上收缩,挡块27与连接板26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增大,此刻传感器28可检测到挡块27,即表明定位面11上放置有连接件6,以便完成定位后机械臂取走连接件6。传感器28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光纤传感器。或者,传感器28为接近传感器,挡块27为铁质材料或磁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中,每个连接板26上设有多个第一压紧柱24。由此,可提高定位效率。例如,第一驱动器21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连接板26上设有两个第一压紧柱24。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定位组件3包括第二驱动器31、第二定位板32、第二压紧装置33、固定部34和滑动部35。第二定位板32和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定位面11的两侧,第二定位板32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第二驱动器31可带动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第二驱动器31为伸缩装置,第二驱动器31的(可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的)伸缩部与第二压紧装置33相连,以便在伸缩过程中带动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例如,第二驱动器31为伸缩气缸。
在第二定位位置,第二压紧装置33压向位于定位面11上的连接件6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在第二脱离位置,第二压紧装置33与连接件6间隔设置。
具体地,第二定位位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二定位板32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即第二定位位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邻近第二定位板32,以便第二压紧装置33在从第二脱离位置向第二定位位置移动时,第二压紧装置33在第二水平方向上向邻近第二定位板32的方向移动,且使得连接件6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从而完成连接6的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之后第二压紧装置33移动至第二脱离位置,防止阻碍连接件6。例如,第二定位板32位于第二压紧装置33的右侧,第二压紧装置23向右移动从第二脱离位置移动至第二定位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板32通过固定件与凸起部13相连,第二定位板32具有朝向第二压紧装置33(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定位面。连接件6的侧面与第二定位面抵接从而完成连接6在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定位。例如,第二定位板32设在凸起部13右侧,第一定位面与凸起部13间隔设置。
第二驱动器31可带动滑动部35在固定部34上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滑动部35至少与一个第二压紧装置33相连。具体地,固定部为板体且设在安装架5上,第一驱动器21设在固定部34顶部,第二驱动器31设在安装架5上,第二驱动器31的伸缩部与滑动部35相连以便第二驱动器31可带动滑动部35在固定部34上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压紧装置33上沿第二水平方向移动。例如,滑动部35为杆状且与四个第二压紧装置33相连。
第二压紧装置33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压紧板36,压紧板36的厚度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一致。由此可使得压紧板36可将连接件6压向第二定位板32且与第二定位板32抵接。压紧板36的形状可根据具体情形设置。第二弹性件与压紧板36配合可使得压紧板36在与连接件6抵接时,第二弹性件6发生弹性形变以防止压紧板36破坏连接件6。
如图1至图4所示,转动组件4包括转动架41、转杆42和第三驱动器43。
转杆42可转动地设在转动架41上,定位座1与转杆42相连且与转杆42同步转动。第三驱动器43可带动转杆42转动。多个定位座1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定位座1均与转杆42相连,转杆42沿第一水平方向延伸。由此,可使得定位座1随着转杆42转动,从而改变连接件6的朝向。具体地,在正面朝上的连接件6放置在定位座1上时,完成定位后的连接件6直接取走连接件6。在(检测相机判断)反面朝上的连接件6放置在定位座1上时,完成定位后,第三驱动器43带动转杆42以及定位座1转动180°,从而使得连接件6的正面朝上,在磁性件的作用下,连接件6吸附在定位面11上且正面朝上,然后机械臂取走连接件6。由此,可便于连接件6后续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连接件定位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定位装置包括检测相机、机械臂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
检测相机可检测连接件6的位置,机械臂可抓取连接件6且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连接件6以便第一次对连接件6进行定位。经过第一次定位后的连接件6位置偏差,机械臂可将经过第一次定位后的连接件6放置在定位面11上,以便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100对连接件6精准定位。例如,机械臂上设有夹爪或磁铁。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定位装置具有对连接件6定位精准从而便于连接件自动化铆接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上表面为定位面,所述定位座上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可吸附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连接件;
第一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定位板和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定位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一致,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在第一定位位置和第一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一定位位置,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压向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所述连接件且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抵接,在所述第一脱离位置,所述第一压紧装置与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
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定位板和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第二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定位面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进行移动以便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在第二定位位置和第二脱离位置之间可移动,在所述第二定位位置,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压向位于所述定位面上的所述连接件且使得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定位板抵接,在所述第二脱离位置,所述第二压紧装置与所述连接件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
转动架;
转杆,所述转杆可转动地设在所述转动架上,所述定位座与所述转杆相连且与所述转杆同步转动;
第三驱动器,所述第三驱动器可带动所述转杆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座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定位座均与所述转杆相连,所述转杆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压紧柱和第一压紧端头,所述第一压紧柱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压紧端头设在所述第一压紧柱邻近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第一压紧端头具有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厚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第一驱动器可带动所述连接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压紧柱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压紧柱的周侧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压紧端头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可在所述第一水平上发生弹性形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紧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挡块,所述第一压紧柱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挡块相连,所述挡块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压紧柱的外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传感器,所述挡块和所述传感器均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位于远离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一侧,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与所述连接板具有预设距离,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挡块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部,所述第二驱动器可带动所述滑动部在所述固定部上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滑动部至少与一个所述第二压紧装置相连,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包括底板和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底板的顶部且在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限定出凹槽,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可伸入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构成所述定位面。
10.一种连接件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相机和机械臂,所述检测相机可检测连接件的位置,所述机械臂可抓取连接件且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所述连接件以便第一次对连接件进行定位;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所述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所述机械臂可将经过第一次定位后的连接件放置在所述定位面上。
CN202222075328.2U 2022-08-05 2022-08-05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Active CN217665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328.2U CN217665947U (zh) 2022-08-05 2022-08-05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75328.2U CN217665947U (zh) 2022-08-05 2022-08-05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5947U true CN217665947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2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75328.2U Active CN217665947U (zh) 2022-08-05 2022-08-05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5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16342B (zh) 用于端拾器组件的承载装置、端拾器以及机器人
CN217665947U (zh) 连接件二次定位装置和连接件定位装置
CN210060191U (zh) 一种螺丝、压扣及弹片一体式解除装置
CN109531136B (zh) 一种自动化定位及组装一体式流水线
CN107931906B (zh) 手机焊接夹具及全自动手机焊接生产线
CN213614999U (zh) 电池定位夹具
CN211401946U (zh) 锂电池检测装置
CN205856811U (zh) 托板驱动系统、托板驱动装置及托板
CN213563953U (zh) 产品注塑成型用的取放治具和取放系统
CN212095984U (zh) 一种锁定及解锁机构
CN109318138B (zh) 一种气动压合治具
CN109926780B (zh) 一种多平面同步焊接工装
CN220945155U (zh) 双工件组装设备
CN214868292U (zh) 一种用于注塑机台的焊接台结构
CN220592427U (zh) 压料手爪
CN219598550U (zh) 引脚焊接治具
CN217534569U (zh) 分离机构及搬运装置
CN217179493U (zh) 一种跳线角度偏移检测工具
CN214225329U (zh) 一种芯片测试模块开锁装置
CN221079896U (zh) 一种继电器的动簧片组装机构
CN221026320U (zh) 产品夹取机构及锁附装置
CN216803461U (zh) 夹持机构及烧录装置
CN213615162U (zh) 一种柱形零配件的安装工具
CN211758252U (zh) 一种汽车悬架弹簧认向装置
CN218706979U (zh) 一种模组入箱夹具及模组入箱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