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5817U -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5817U
CN217655817U CN202221099658.9U CN202221099658U CN217655817U CN 217655817 U CN217655817 U CN 217655817U CN 202221099658 U CN202221099658 U CN 202221099658U CN 217655817 U CN217655817 U CN 217655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extinguishing
crank arm
vacuum contactor
shell
ph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996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体康
张文庆
李新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run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996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5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5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5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接触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外壳,外壳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拐臂;电磁系统,设置在外壳中,并可与拐臂的一侧相接;灭弧系统,设置在外壳中,并与拐臂远离电磁系统的一侧相接,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第一灭弧单元和第二灭弧单元之间以及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采用封闭式结构设计,可以隔绝粉尘,延长使用寿命;并且相邻的两个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可以增加爬电距离,提升绝缘性能,避免真空接触器因短路而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接触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交流真空接触器适用于50Hz-60Hz电路,用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频繁启动和停止,可与各种保护装置组成磁力启动器,广泛应用于机电控制等相关领域。
目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主要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设计,其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粉尘或块状物体吸附在磁路系统的周围,导致磁路系统卡死,使真空接触器无法正常工作;并且由于相邻两个灭弧室之间的爬电距离较短,导致真空接触器极易因短路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考虑了前述问题而做出,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拐臂;
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可与所述拐臂的一侧相接;
灭弧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电磁系统的一侧相接,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所述第一灭弧单元和所述第二灭弧单元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第一灭弧单元、所述第二灭弧单元和所述第三灭弧单元均包括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上设置有环形槽。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环形槽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槽呈间隔设置。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电磁系统包括有第一电磁单元和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呈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均包括有支架、线圈和磁芯,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磁芯穿设在所述支架中,并可与所述拐臂相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分闸弹簧,所述分闸弹簧设置在所述电磁系统的一侧;且所述分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侧相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分闸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穿设在所述拐臂中,所述第二连接块穿设在所述外壳中。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外壳中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可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侧抵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灭弧系统的正下方,且所述电磁系统与所述灭弧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所述拐臂呈L型,所述拐臂的中部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拐臂的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电磁系统之间,并可与所述电磁系统相接,所述拐臂的另一侧与所述灭弧系统固定连接。
据上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壳体和盖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安装块的横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块的横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壳体的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另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采用封闭式结构设计,可以隔绝粉尘,延长使用寿命;并且相邻的两个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可以增加爬电距离,提升绝缘性能,避免真空接触器因短路而损坏;
2、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均包括有灭弧室,灭弧室上设置有环形槽;即灭弧室表面采用波纹状结构,可以提升该真空接触器的绝缘性能;
3、外壳中还设置有分闸弹簧;分闸弹簧的一端与外壳相接,另一端与拐臂远离灭弧系统的一侧相接,其分闸弹簧可以确保控制电源断开时,动触头始终与静触头分离;
4、底座上设置有半包围状的卡槽结构,其壳体通过该卡槽结构安装至底座上,可以提高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结构强度和抗震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去除盖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110、分闸弹簧;111、第一连接块;112、第二连接块;120、限位开关;130、第二隔板;140、底座;141、第一安装块;1411、第一卡槽;142、第二安装块;1421、第二卡槽;150、壳体;160、盖体;200、电磁系统;210、第一电磁单元;211、支架;212、线圈;213、磁芯;220、第二电磁单元;300、灭弧系统;310、第一灭弧单元;311、灭弧室;3111、环形槽;312、动触头;313、静触头;320、第二灭弧单元;330、第三灭弧单元;340、第一隔板;400、拐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外壳100、电磁系统200和灭弧系统300。外壳100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拐臂400;电磁系统200设置在外壳100中,并可与拐臂400的一侧相接;灭弧系统300设置在外壳100中,并与拐臂400远离电磁系统200的一侧相接,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310、第二灭弧单元320和第三灭弧单元330,第一灭弧单元310和第二灭弧单元320之间以及第二灭弧单元320和第三灭弧单元33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340。其中,电磁系统200和灭弧系统300均安装至外壳100中,可以隔绝粉尘;并且在相邻的两个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34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灭弧单元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绝缘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采用封闭式结构设计,可以隔绝粉尘,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隔板34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灭弧单元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绝缘性能,避免真空接触器因短路而损坏。
第一灭弧单元310、第二灭弧单元320和第三灭弧单元330均包括有灭弧室311,灭弧室311上设置有环形槽3111;即灭弧室311表面采用波纹状结构,可以提升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绝缘性能。
环形槽3111设为多个,多个环形槽3111呈间隔设置;优选的,多个环形槽3111沿灭弧室311的中心轴线方向呈间隔设置,其可以进一步提升该真空接触器的绝缘性能。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灭弧单元310、第二灭弧单元320和第三灭弧单元330均还包括动触头312和静触头313,动触头312可与静触头313抵接;当控制电源接通时,电磁系统200吸合拐臂400的一侧并带动拐臂400逆时针转动,动触头312与静触头313抵接,主回路接通;当控制电源断开时,电磁系统200释放拐臂400的一侧,拐臂400顺时针转动下转动,动触头312与静触头313分离,主回路断开。
外壳100中还设置有分闸弹簧110,分闸弹簧110设置在电磁系统200的一侧;且分闸弹簧110的一端与外壳100相接,另一端与拐臂400远离灭弧系统300的一侧相接;分闸弹簧110可驱使拐臂400转动,使动触头312与静触头313分离,确保在控制电源断开时,动触头312始终与静触头313分离。
分闸弹簧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二连接块112,第一连接块111穿设在拐臂400中,第二连接块112穿设在外壳100中。分闸弹簧110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11与拐臂400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112与外壳100连接,其第一连接块111可以避免分闸弹簧110与拐臂400脱离,第二连接块112可以避免分闸弹簧110与外壳100脱离,从而保证分闸弹簧110安装可靠。
电磁系统200包括有第一电磁单元210和第二电磁单元220,第一电磁单元210和第二电磁单元220呈间隔设置在外壳100中。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通过两个电磁单元驱使拐臂400,其可以提供更大的驱动力,确保动触头312和静触头313抵接。优选的,第一电磁单元210和第二电磁单元220均包括有支架211、线圈212和磁芯213,支架211与外壳100固定连接,线圈212绕设在支架211上;磁芯213穿设在支架211中,并可与拐臂400相接。
外壳100中设置有限位开关120,限位开关120可与拐臂400远离灭弧系统300的一侧抵接。限位开关120可以限制拐臂400的位置,避免拐臂400转动过渡导致动触头312和静触头313损坏。
电磁系统200设置在灭弧系统300的正下方,且电磁系统200与灭弧系统300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130,第二隔板130用于隔绝电磁系统200和灭弧系统300;优选的,拐臂400呈L型,拐臂400的中部与外壳100铰接;拐臂400的一侧设置在第二隔板130与电磁系统200之间,并可与电磁系统200相接,拐臂400的另一侧与灭弧系统300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140、壳体150和盖体160,所述底座14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141和第二安装块142,所述第一安装块141和所述第二安装块142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安装块141的横板与所述底座14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1411,所述第二安装块142的横板与所述底座140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1421;所述壳体150的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1411中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块141固定连接,另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1421中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块142固定连接。即在底座140上设置有半包围状的卡槽结构,其壳体150通过该卡槽结构安装至底座140上,可以提高该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的结构强度和抗震动性能。
本方案提供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包括外壳100、电磁系统200和灭弧系统300。该真空接触采用封闭式结构,可以隔绝粉尘,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第一隔板340可以增加相邻两个灭弧单元之间的爬电距离,提升绝缘性能,避免真空接触器因短路而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中设置有可转动的拐臂;
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可与所述拐臂的一侧相接;
灭弧系统,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电磁系统的一侧相接,包括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灭弧单元、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所述第一灭弧单元和所述第二灭弧单元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灭弧单元和第三灭弧单元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弧单元、所述第二灭弧单元和所述第三灭弧单元均包括有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上设置有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环形槽呈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包括有第一电磁单元和第二电磁单元,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呈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磁单元均包括有支架、线圈和磁芯,所述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磁芯穿设在所述支架中,并可与所述拐臂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还设置有分闸弹簧,所述分闸弹簧设置在所述电磁系统的一侧;且所述分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相接,另一端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侧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闸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穿设在所述拐臂中,所述第二连接块穿设在所述外壳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中设置有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可与所述拐臂远离所述灭弧系统的一侧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设置在所述灭弧系统的正下方,且所述电磁系统与所述灭弧系统之间设置有第二隔板;
所述拐臂呈L型,所述拐臂的中部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拐臂的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电磁系统之间,并可与所述电磁系统相接,所述拐臂的另一侧与所述灭弧系统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底座、壳体和盖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均呈L型,且所述第一安装块的横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块的横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壳体的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安装块固定连接,另一侧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并与所述第二安装块固定连接。
CN202221099658.9U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Active CN217655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658.9U CN217655817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99658.9U CN217655817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5817U true CN217655817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99658.9U Active CN217655817U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58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7289B (zh) 户外高压永磁机构固封真空断路器
WO2021258895A1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WO2020045844A1 (ko) 직류 릴레이
CN202018932U (zh) 一种双断点式万能断路器
CN217655817U (zh) 一种三相交流真空接触器
CN101986411A (zh) 双断点万能式断路器
CN201259843Y (zh) 一种双稳态永磁机构
CN112127097B (zh) 一种液位检测装置、控制方法、蒸汽盒组件及洗衣机
CN2890946Y (zh) 一种高压电动机绝缘检测高压隔离器
CN109727816B (zh) 一种结构改良式继电器
CN112151306A (zh) 一种可应用于三相交流电的电磁继电器
CN210467724U (zh) 一种具有滚动配合的触头支持的接触器
CN216528709U (zh) 一种断路器的齿轮式隔离灭弧机构
CN218160073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
CN216528603U (zh) 一种防短路故障的低压真空接触器
CN218996543U (zh) 动作机构、充放电系统及车辆
CN116453881B (zh) 开关装置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7008958U (zh) 断火限位器
CN218920053U (zh) 一种应用于晃电治理储能快切装置
CN201868349U (zh) 双断点万能式断路器
CN218215025U (zh) 一种隔离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