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4153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4153U
CN217654153U CN202221958259.3U CN202221958259U CN217654153U CN 217654153 U CN217654153 U CN 217654153U CN 202221958259 U CN202221958259 U CN 202221958259U CN 217654153 U CN217654153 U CN 217654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ndle section
box
condenser
pipe bundle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8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国林
姚书强
梁茂林
孙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8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4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4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4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设备,其包括箱体及设置于箱体上的箱门,箱体具有箱体外壳以及设于储藏间室开口处的箱框,箱门关闭储藏间室时,箱门与箱框接触;在箱体外壳上设置有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第一直线管束段、第二直线管束段以及弯折管束段,第一直线管束段在长度方向上贴靠于箱框上或位于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第二直线管束段平行地排布于第一直线管束段的一侧,弯折管束段连接第一直线管束段和第二直线管束段,或连接两第二直线管束段,弯折管束段和第二直线管束段贴靠于箱体外壳上,第一直线管束段将冷凝器的热量传递给箱框,从而无需额外设置除露管,减少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焊接泄露率,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冷柜等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制冷设备内部的温度远低于箱体外部的温度,在箱体与门体接触的部位,箱体内部的冷空气会向外部逸散出来,使得门封附近环境空气温度降低到其露点温度以下,形成凝露产生凝露现象。
针对凝露风险,由于材料、生产工艺等原因的限制,行业内最普遍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除露管,通过除露管将高温制冷剂蒸汽的余热实现定点热封,从而达到防凝露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该方法不仅增加了部件、工艺及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增加焊点,也导致制冷系统的泄漏风险陡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储藏间室,箱体具有箱体外壳以及设于储藏间室开口处的箱框;
箱门,其设置于箱体上,用以打开或关闭储藏间室,箱门关闭储藏间室时,箱门与箱框接触;
冷凝器,其设置于箱体外壳上,冷凝器包括:
第一直线管束段,第一直线管束段在长度方向上贴靠于箱框上或位于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
第二直线管束段,其平行地排布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的一侧;
弯折管束段,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的两端,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或连接两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从而将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连通起来;所述弯折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贴靠于所述箱体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借助制冷设备内部设置的冷凝器,无需借助除露管,仅通过优化冷凝器的固定方式即可实现防凝露效果,减少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省略了除露管,可直接减少因除露管增加的焊点,降低了焊接泄露率,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线管束段和第二直线管束段的横截面包括:
两直线段,两直线段沿第一直线管束段或第二直线管束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接触面;
两弯曲段,两弯曲段分别位于两直线段的两端并连接两直线段;
流通腔,其由两直线段和两弯曲段围成用以流通制冷剂。
具有以上横截面形状的冷凝器管束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可以将传统的圆形管束的点接触改变为面接触,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果,使得制冷系统整体的制冷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线管束段的接触面贴靠于箱框上或位于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在接触位置形成面接触,大幅增加了受热面积,使得箱框的受热更均匀,实现更好地热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直线管束段的接触面贴靠于箱体外壳的表面上,从而与箱体外壳形成面接触,使得冷凝器通过箱体外壳更充分地与外界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外壳的顶部向箱体的内部延伸形成翻折部,翻折部与箱框接触设置,第一直线管束段的接触面贴靠于翻折部上,通过翻折部将第一直线管束段的热量传递给箱框,使得热量更集中;由于第一直线管束段的热量集中作用于箱框的空气侧,对箱体内部制冷性能基本无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直线管束段、第二直线管束段以及弯折管束段的表面被铝箔胶带覆盖,并且通过铝箔胶带贴附于箱体外壳上,铝箔可以顺利地把冷凝器管束内的热量通过导热的方式传导至箱体外壳上,并且可以防止发泡材料在膨胀发泡的过程中冲入冷凝器管束与箱体外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框靠近箱门的一侧具有箱框接触面,箱门具有门封,箱门关闭储藏间室时,门封与箱框接触面接触,箱框与门封通过面状受热,使得门封空气侧也能保持一定的温度水平,实现较好的防凝露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外壳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均设有冷凝器,并且,两侧的冷凝器的第一直线管束段均贴靠于箱框上或位于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从而在箱框的两侧均形成发热带,提高防凝露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冷设备还包括:
蒸发器,其设置于箱体内部并且与冷凝器相连;
压缩机,其设置于箱体内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相连,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器相连;
毛细管,其连接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用于节流降压。
制冷剂依次经过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以及蒸发器的作用,在制冷系统中进行循环,并在循环过程中经历吸热和放热,实现内部制冷和向外部放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冷设备还包括干燥过滤器,其连接于冷凝器和毛细管之间,用于对经由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干燥和过滤。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正视图,其中去掉正视侧的箱体外壳;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箱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部位B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部位C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5中部位D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凝器管束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凝器装配在箱体外壳上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凝器与箱体外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101、箱体外壳;102、内胆;103、箱框;104、翻折部;2、箱门;3、冷凝器;31、第一直线管束段;32、第二直线管束段;33、弯折管束段;301、直线段;302、弯曲段;4、铝箔胶带;5、压缩机;6、蒸发器;7、毛细管;8、干燥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气中包括干空气和水蒸气,凝露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积聚形成水雾,也称为雾状凝露,水雾聚集形成水珠(珠状凝露),水珠再聚集形成了流水级凝露,当环境空气的温度低于当前压力下空气的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凝结,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壁面上时,由于壁面的物理特性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露珠就更容易聚集成长,因此,防凝露的原理在于采取措施让可能出现凝露的位置附近的空气温度高于当前环境压力下空气的露点温度。
对于冰箱、冷柜等家用制冷设备来说,箱体外壳、门封等位置均比较容易产生凝露现象,但箱体外壳内设置有冷凝器管路,因此,箱体外壳表面的温度一般要高于环境温度下空气的露点温度,而且由于箱体外壳一般是垂直装配的,露珠不易积聚,所以箱体外壳表面很少发生凝露现象。箱门上设置的门封,用于在关闭箱门后将箱体内部的储藏间室密封,避免冷气泄露。然而门封位置仍然不可避免的会有少量的冷气沿门封、门封与箱体的间隙向外泄露,使得门封附近的环境空气温度下降至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以下,从而形成凝露。此外,门封和箱框处为水平结构或具有沟槽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得露珠更容易积聚成长形成链式扩散,因此,该部位为需采取防凝露措施的重点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不需额外设置除露管即可实现门封部位的防凝露效果。图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为本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为箱门2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其中一扇箱门2打开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正视图,其中去掉正视侧的箱体外壳以展示出内部的冷凝器;图4为本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箱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6-图8分别为图5中部位B、C和D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箱体1上的箱门2,箱体1内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储藏间室,用于在低温环境下储存食物等需要保鲜的东西。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为卧式冷柜,箱门2的后侧与箱体1的后侧顶部铰接,用以打开或关闭箱体1内部的储藏间室,此外,图1-图5所示的制冷设备,箱门2对应内部的储藏间室并排设置有两个,但可以理解的是,箱门2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1个或多个,本申请不做限制。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箱体1具有箱体外壳101以及设置于储藏间室开口处的箱框103;当箱门2关闭储藏间室时,箱门2与箱框103接触。箱体1内部设置有用于限定出储藏间室的内胆102,箱体外壳101设置于内胆102的外侧,并与内胆102之间限定出保温腔室,保温腔室内通常填充有具有隔热性能的材料,例如由发泡材料形成发泡层等,从而提高储藏间室的隔热效果。保温腔室内在箱体外壳101上设置有冷凝器3。
为更清楚地示出冷凝器3在箱体外壳101上的安装位置,将箱体外壳101和冷凝器3单独进行展示。图10为冷凝器3装配在箱体外壳101上的正视图;
图11为冷凝器3与箱体外壳101的分解示意图。参见图3、图10和图11,冷凝器3包括第一直线管束段31并且第一直线管束段31在长度方向上贴靠于箱框103上或位于箱框103内侧的箱体外壳10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调整箱体外壳101上冷凝器3的位置,将冷凝器3的位置靠近箱框103设置,并且冷凝器3中最靠近箱框10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直接或间接地贴靠于箱框103上,通过冷凝器3本身向箱框103释放热量,使得箱框103处的温度提高形成发热带,从而箱框103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空气的露点温度,防止箱体1与箱门2接触的门封部位出现凝露现象。该防凝露方案借助制冷设备内部设置的冷凝器3,无需借助除露管,仅通过优化冷凝器的固定方式即可实现防凝露效果,减少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由于省略了除露管,可直接减少因除露管增加的焊点,降低了焊接泄露率,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实现了较好的防凝露效果,有效避免了由于门封及箱框因水汽附着、凝露积聚等原因导致的脏污物积聚,甚至产生霉变,可减少用户清洁门封频率,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防凝露方案适用于冷凝器3内制冷剂的流向与箱门2部位箱框103方向一致的情况,即,冷凝器3管束内的制冷剂沿其流向可在长度方向上覆盖箱框103的至少一侧边缘。例如,针对图1-图4所示的卧式冷柜,冷凝器管束内的制冷剂流向为沿横向左右进行循环,箱门2相对于箱体1的开合部位在箱体1上边缘的箱框103位置,这种情况下箱框103边缘与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内制冷剂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适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凝露方案。在某些情况下,针对箱门设置在箱体的一侧的冷柜,即侧开门的冷柜,其箱框为竖直设置,如冷凝器管束内制冷剂的流向可实现为上下流动进行循环,则也可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防凝露方案。
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冷凝器3还包括位于第一直线管束段31和第二直线管束段32两端的弯折管束段33,弯折管束段33连接第一直线管束段与31与第二直线管束段32,或连接两第二直线管束段32,从而将第一直线管束段31和第二直线管束段32连通起来,形成冷凝器3内制冷剂流通的通路;弯折管束段31和第二直线管束段32贴靠于箱体外壳101上,冷凝器3通过箱体外壳101向外界环境进行换热。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凝器3的弯折管束段33位于箱框103位置时,由于弯折管束段33所提供的热量有限,无法有效起到防凝露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和第二直线管束段32的横截面包括两直线段301以及分别位于两直线段301两端并连接两直线段301的两弯曲段302,从而形成双D型截面,冷凝器3中的制冷剂在由两直线段301和两弯曲段302所围成的流通腔303内进行流通。具有以上横截面形状的冷凝器管束,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其直线段301沿第一直线管束段31或第二直线管束段32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接触面,在与箱体外壳101接触时,可将该接触面朝向箱体外壳101的表面进行贴附,从而将传统的圆形管束的点接触改变为本实施例中的面接触,大幅增加了接触面积,并提高了接触面的传热系数,换热效果大大加强,可以达到更优的冷凝效果,使得制冷系统整体的效率更高,降低箱体的功耗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节能效果。
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6-图8分别为图5中B、C和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第一直线管束段31的接触面贴靠于箱框103上或位于箱框103内侧的箱体外壳101上,从而在接触位置形成面接触,大幅增加了受热面积,使得箱框103的受热更均匀,实现更好地热封效果,避免了传统的圆形截面除露管与箱框103点状接触而出现传热不均匀的问题,且避免了由于受热不均匀而造成箱框103的老化损伤。
如图5-图8所示,第二直线管束段32的接触面贴靠于箱体外壳101的表面,从而与箱体外壳101形成面接触,通过箱体外壳101更充分地与外界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提高冷凝器的冷凝效果。
在以上实施例中,考虑到冷凝器3的换热效果的改善,在冷凝器3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为获得相同的制冷效果,可以适度缩减冷凝器3的长度,从而降低物料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本实施例所述的双D型截面的冷凝器管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双面压D工艺生产获得,本申请对该工艺不做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箱体外壳101的顶部向箱体1内部延伸形成翻折部104,翻折部104与箱框103接触设置,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的接触面贴靠在翻折部104上,第一直线管束段31通过翻折部104间接地与箱框103接触。通过翻折部104将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的热量传递给箱框103,从而在箱框103的表面上形成发热带,发热带处于箱体外壳101的翻折部104位置使得热量更集中,此外,由于第一直线管束段31的热量集中作用于箱框103的空气侧,对箱体1内部制冷性能基本无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在箱体1装配之前,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第二直线管束段32以及弯折管束段33的表面被铝箔胶带4覆盖且通过铝箔胶带贴附于箱体外壳101上。具体地,通过铝箔胶带对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第二直线管束段32以及弯折管束段33进行初步定位,其中第一直线管束段31以其接触面贴靠于翻折部104的形式进行固定,第二直线管束段32以其接触面贴靠于箱体外壳101的表面的形式进行固定,在利用铝箔胶带初步固定的过程中,将铝箔胶带与箱体外壳101之间的气体排出进行贴合,然后将箱体外壳101与箱框103进行卡接固定,完成总装后向箱体外壳101与内胆102之间的保温腔室内注入发泡材料,在发泡材料的膨胀挤压下,进一步排出残留在铝箔胶带内的气体,并且使得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第二直线管束段32以及弯折管束段33与金属材质的箱体外壳101紧密进行贴附。通过冷凝器管束的接触面与箱体外壳101接触并利用铝箔胶带进行固定,铝箔可以顺利地把冷凝器管束内的热量通过导热的方式传导至箱体外壳101上,不会由于冷凝器管束的固定而对传热存在影响。此外,由于发泡材料为绝热材料,如在发泡过程中进入冷凝器管束和箱体外壳101之间会对冷凝器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提前采用铝箔贴附于冷凝器管束外部对其进行定位,也可以对冷凝器管束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发泡材料在膨胀发泡的过程中冲入冷凝器管束与箱体外壳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框103靠近箱门2的一侧具有箱框接触面,箱门2具有门封,箱门2关闭储藏间室时,门封与箱框接触面接触,箱框103与门封通过面状受热,使得门封空气侧也能保持一定的温度水平,实现较好的防凝露效果。
参见图5-图8,箱体外壳101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冷凝器3,并且,前后两侧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均贴靠于箱框103上或位于箱框103内侧的箱体外壳101上,从而在箱框103的两侧边缘均形成发热带,提高防凝露效果。在图5-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侧冷凝器3的第一直线管束段31均通过箱体外壳101顶部的翻折部104与箱框103间接地接触进行传热。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其箱体1内部还设置有压缩机5和蒸发器6,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冷凝器3相连,压缩机5的吸气口与蒸发器6相连,蒸发器6与冷凝器3连接,冷凝器3与蒸发器6之间还连接有毛细管7。低温低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6中蒸发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同时吸收箱体1内部的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呈现制冷效果,在蒸发器6中完成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气经过压缩机5的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蒸气,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蒸气携带着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凝器3与箱体外壳101的接触,实现与外界空气环境的热交换,制冷剂蒸气向周围空气环境释放热量后经过毛细管7的节流降压作用恢复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6中进行蒸发,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持续制冷。
在以上制冷系统的循环工作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原理可知:制冷剂蒸气通过冷凝器3向外界空气释放的热量等于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6中蒸发产生的制冷量与压缩机5压缩制冷剂蒸气所做的压缩功的总和,这部分热量是相当高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通过调整其内冷凝器3的固定位置及管束排布方式,将这部分热量重复利用,进而达到防凝露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制冷设备还包括干燥过滤器8,干燥过滤器8连接于冷凝器3与毛细管7之间,用于对从冷凝器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干燥和过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出一侧开口的储藏间室,所述箱体具有箱体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储藏间室开口处的箱框;
箱门,其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间室,所述箱门关闭所述储藏间室时,所述箱门与所述箱框接触;
冷凝器,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外壳上,所述冷凝器包括:
第一直线管束段,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在长度方向上贴靠于所述箱框上或位于所述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
第二直线管束段,其平行地排布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的一侧;
弯折管束段,其位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的两端,并且连接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或连接两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从而将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连通起来;所述弯折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贴靠于所述箱体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和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的横截面包括:
两直线段,所述两直线段沿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或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接触面;
两弯曲段,所述两弯曲段分别位于所述两直线段的两端并连接所述两直线段;
流通腔,其由所述两直线段和所述两弯曲段围成用以流通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的所述接触面贴靠于所述箱框上或位于所述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的所述接触面贴靠于所述箱体外壳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壳的顶部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延伸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箱框接触设置,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的所述接触面贴靠于所述翻折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所述第二直线管束段以及所述弯折管束段的表面被铝箔胶带覆盖,并且通过所述铝箔胶带贴附于所述箱体外壳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靠近所述箱门的一侧具有箱框接触面,所述箱门具有门封,所述箱门关闭所述储藏间室时,所述门封与所述箱框接触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外壳相对设置的两侧上均设有所述冷凝器,并且两侧的所述冷凝器的所述第一直线管束段均贴靠于所述箱框上或位于所述箱框内侧的箱体外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发器,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并且与所述冷凝器相连;
压缩机,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
毛细管,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用于节流降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干燥过滤器,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毛细管之间,用于对经由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进行干燥和过滤。
CN202221958259.3U 2022-07-27 2022-07-27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654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259.3U CN21765415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8259.3U CN21765415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4153U true CN217654153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8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8259.3U Active CN217654153U (zh) 2022-07-27 2022-07-27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41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60796B2 (en) Refrigerator
RU2729332C1 (ru) Вакуумный адиабатический корпус, охлаждающее или нагре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EP3037754B1 (en) Refrigerator
CN217654153U (zh) 制冷设备
WO2024002087A1 (zh) 冰箱
CN208475744U (zh) 一种冰箱用微通道蒸发器
CN214841887U (zh) 岛柜
CN201218642Y (zh) 一种直冷电冰箱
CN114008395B (zh) 真空绝热体、冰箱和用于制造冰箱的方法
CN217357716U (zh) 一种冷柜
CN211233464U (zh) 一种冷凝装置、制冷系统和保鲜设备
JP3721705B2 (ja) 冷蔵庫
CN207635685U (zh) 冰箱
CN217058095U (zh) 一种冷柜
CN218627435U (zh) 冰箱
CN219550942U (zh) 冷柜
CN208254054U (zh) 一种新型制冷系统
CN218672777U (zh) 一种冷柜
KR101083690B1 (ko) 냉장고 핫파이프 배치구조
CN207230777U (zh) 冷冻除湿机
CN217817641U (zh) 冰箱
JPH112485A (ja) 冷蔵庫
CN218915524U (zh) 冷柜
CN212902138U (zh) 一种设有防凝露管的制冷系统及一种设有防凝露管的冷柜
CN214536979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