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72777U - 一种冷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72777U
CN218672777U CN202222494107.9U CN202222494107U CN218672777U CN 218672777 U CN218672777 U CN 218672777U CN 202222494107 U CN202222494107 U CN 202222494107U CN 218672777 U CN218672777 U CN 218672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ack plate
water
drain pip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4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广
范志明
叶闽平
王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41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72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72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727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柜,其包括外壳、内胆、蒸发器和排水组件,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第一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第二接水盘设置于制冷间室的下方,排水管设置于背板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背板的延伸方向延伸。基于上述结构,背板起到了换热翅片的作用,增加了排水管的受热面积,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前进行预热升温,大大提升了冷凝水的蒸发效率;其次,由于排水管设置于背板上,并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结构较为紧凑,空间布置较为合理,不会占用压缩机仓的结构空间,不影响压缩机的散热,不影响冷柜产品的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冷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
市面上主流的冷柜产品如冰箱、冷藏柜、陈列柜等,其主要用途为实现对食物或其他物品的长期储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冷柜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风冷式的冷柜如风冷冰箱、风冷冷藏柜等,在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排出的冷凝水通常是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到接水盘中,后续主要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通过人工将接水盘的水倒掉,需要人为定期倒水,较为麻烦;另一种是利用压缩机的热量或制冷系统排气管的热量将接水盘的水蒸发掉,但是,由于冷凝水通过排水管排出来的温度较低,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才能进行蒸发,目前制冷系统排气管可利用的热量有限,无法快速将冷凝水蒸发掉,极易造成接水盘的水溢出而引起用户投诉。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接水盘的水溢出,通常采用以下结构解决:将接水盘的容积加大或者在底部增设一个接水盘,但是,不管用何种办法,都要占用压缩机仓的结构空间,影响压缩机组的散热,从而影响产品的制冷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柜,其包括:
外壳,其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具有背板,所述背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敞口相对设置;
内胆,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限定出开口朝前的制冷间室;
蒸发器,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靠近其上方的位置;
排水组件,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下方,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所述背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
或者,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过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周壁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或者,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方形,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侧壁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两个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段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所述排水管呈U型;
或者,
所述排水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和多个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管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段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所述排水管呈蜿蜒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和多个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朝向所述背板的左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第四管段朝向所述背板的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首尾相接,以使所述排水管呈“之”字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和所述背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减压管,所述背板设置有贯穿所述背板的减压口,所述减压管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减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减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减压口相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排水孔相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排水管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的排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接水盘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排出至所述第二接水盘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柜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压缩机,所述第二接水盘靠近所述压缩机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柜,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柜包括外壳、内胆、蒸发器和排水组件,外壳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外壳具有背板,背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敞口相对设置,内胆设于安装空间内,并限定出开口朝前的制冷间室,蒸发器设置于柜体内,且蒸发器设置于制冷间室靠近其上方的位置,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第一接水盘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第二接水盘设置于制冷间室的下方,排水管设置于背板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背板的延伸方向延伸。基于上述结构,当蒸发器的冷凝水在第一接水盘收集并流进排水管后,由于背板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或相近,冷凝水流经排水管时将与背板充分换热,此时背板起到了换热翅片的作用,增加了排水管的受热面积,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前进行预热升温,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后可更快地蒸发掉,大大提升了冷凝水的蒸发效率,防止第二接水盘的水溢出;其次,由于排水管设置于背板上,并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结构较为紧凑,空间布置较为合理,不会占用压缩机仓的结构空间,不影响压缩机的散热,不影响冷柜产品的制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和排水管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和排水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壳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外壳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背板;12、顶板;13、侧板;2、内胆;21、制冷间室;3、蒸发器;41、第一接水盘;42、第二接水盘;43、排水管;431、第一管段;432、第二管段;433、第三管段;434、第四管段;44、减压管;5、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即,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其包括外壳1、内胆2、蒸发器3、排水组件、压缩机5、冷凝器、毛细管。应当理解的是,冷柜泛指冰箱、冷藏柜、陈列柜等制冷设备。
在单系统冷柜中,制冷系统还包括防凝管、干燥过滤器、和气液分离器,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和蒸发过程。其中,压缩过程为:插上电冰箱电源线,在温控器的触点接通的情况下,压缩机5开始工作,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被压缩机5吸入,在压缩机5汽缸内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后排出到冷凝器中;冷凝过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散热,温度不断下降,逐渐被冷却为常温、高压的饱和蒸气,并进一步冷却为饱和液体,温度不再下降,此时的温度叫冷凝温度,制冷剂在整个冷凝过程中的压力几乎不变;节流过程为:经冷凝后的制冷剂饱和液体经干燥过滤器滤除水分和杂质后流入毛细管,通过它进行节流降压,制冷剂变为常温、低压的湿蒸气;蒸发过程为:常温、低压的湿蒸气在蒸发器3内开始吸收热量进行汽化,不仅降低了蒸发器3及其周围的温度,而且使制冷剂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从蒸发器3出来的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器后再次回到压缩机5中,重复以上过程,将电冰箱内的热量转移到箱外的空气中,实现了制冷的目的。风机使得空气不断进入蒸发器3的翅片进行热交换,同时将蒸发器3放热后变冷的空气通过风道送向冷藏室和冷冻室中,如此储藏室内空气不断循环流动,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在双系统冰箱中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5、使制冷剂减压的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作为吸热机构的冷藏蒸发器3和冷冻蒸发器3、控制制冷剂流路的三通阀、防止制冷剂逆流的单向阀、去除冷冻循环中水分的干燥机、以及连接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汇合口,将它们通过配管连接,从而循环制冷剂,形成冷冻循环。在该过程中,分别为每一储藏室设置的风机用于加快空气流速,从而加快冷藏蒸发器3和冷冻蒸发器3进行吸热的速度,提升储藏室的制冷速度。其中,三通阀具有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其中当控制三通阀使第一流出口导通时,制冷剂依次流动于第一毛细管、冷藏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制冷剂汇合口,然后返回压缩机5,经第一毛细管后,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在冷藏蒸发器3流动,与冷藏蒸发器3和冷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冷藏室进行制冷。同理,当控制三通阀使第二流出口导通时,制冷剂依次流动于第二毛细管、冷冻蒸发器3、气液分离器、制冷剂汇合口,然后返回压缩机5,经第二毛细管后,低压低温的制冷剂在冷冻蒸发器3流动,与冷冻蒸发器3和冷冻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冷冻室进行制冷。
参见图2,外壳1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外壳1具有侧板13、顶板12和背板11,侧板13和背板11沿竖直方向延伸,顶板12沿水平方向设置,侧板13、顶板12和背板11共同构造成外壳1,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背板11与敞口相对设置。
参见图2,内胆2设于安装空间内,并限定出开口朝前的制冷间室21,制冷间室21用于放置和冷藏食物。
参见图2和图3,蒸发器3设置于柜体内,且蒸发器3设置于制冷间室21靠近其上方的位置,具体地,蒸发器3可设置于制冷间室21内,也可设置于制冷间室21外,通过风道与制冷间室21相连通。
参见图2-4,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41、第二接水盘42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43,第一接水盘41设置于蒸发器3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凝水,第二接水盘42设置于制冷间室21的下方,具体地,第二接水盘42设置于压缩机5仓内,排水管43设置于背板11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背板11的延伸方向延伸。应当理解的是,背板11的内侧具体为背板11朝向制冷间室21的一侧。
基于上述结构,当蒸发器3的冷凝水在第一接水盘41收集并流进排水管43后,由于背板11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或相近,冷凝水流经排水管43时将与背板11充分换热,此时背板11起到了换热翅片的作用,增加了排水管43的受热面积,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42前进行预热升温,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42后可更快地蒸发掉,大大提升了冷凝水的蒸发效率,防止第二接水盘42的水溢出;其次,由于排水管43设置于背板11上,并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结构较为紧凑,空间布置较为合理,不会占用压缩机5仓的结构空间,不影响压缩机5的散热,不影响冷柜产品的制冷性能。
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41的底部具有排水孔,排水管43的入口与第一排水孔相连通,用于将第一接水盘41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排水管43内。第一接水盘41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一体设置于风扇罩底部,只要保证蒸发器3在第一接水盘41的范围内即可,第一接水盘41用于接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凝水。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3的排出口位于第二接水盘42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排出至第二接水盘42内。优选地,第二接水盘42靠近压缩机5设置,从而可利用压缩机5的余热,加快冷凝水的蒸发。
可选地,如图5-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3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背板11的内侧,排水管43与背板11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具体地,排水管43可通过吹胀加工成型或者后续粘接、卡接、插接固定。优选地,排水管43和背板1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基于此,排水通道内的冷凝水可充分与背板11换热,使得冷凝水可充分利用环境热量升温。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水管43的横截面呈过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背板11的内侧,排水管43与背板11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当然排水管43的横截面也可呈半方形或三角形。
可选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43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周壁与背板1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背板11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可选地,在又一实施例中,排水管43的横截面呈方形,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侧壁与背板11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背板11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可选地,如图5-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3包括多个第一管段431和多个第二管段432,第二管段432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第二管段43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管段431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管段432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排水管43呈蜿蜒状。如此,在背板11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排水管43的长度大大增加,也即,冷凝水的受热面积大大增加,从而进一步使得冷凝水升温至与环境温度相近。
可选地,如图9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水管43包括第一管段431和两个第二管段432,第二管段432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管段432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管段431设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管段432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排水管43呈U型。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43包括多个第三管段433和多个第四管段434,第三管段433朝向背板11的左下方倾斜设置,第四管段434朝向背板11的右下方倾斜设置,第三管段433和第四管段434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第三管段433和第四管段434首尾相接,以使排水管43呈“之”字型。
可选地,如图5-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组件还包括减压管44,背板11设置有贯穿背板11的减压口,减压管44一体成型于背板11的内侧,减压管44的一端与排水通道相连通,减压管44的另一端与减压口相连通。具体地,减压管44可与最靠近蒸发器3的第二管段432相连通。如此,通过减压管44使得排水管43与外界相连通,从而防止排水管43产生负压影响排水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柜的冷凝水流动路径为:蒸发器3产生的冷凝水滴落至第一接水盘41内,并=通过排水孔排至排水管43内,并在通过第一管段431和第二管段432时与背板11充分换热以升高温度,最后冷凝水排至第二接水盘42内进行蒸发。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柜,其主要由外壳1、内胆2、蒸发器3和排水组件构成,外壳1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外壳1具有背板11,背板1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敞口相对设置,内胆2设于安装空间内,并限定出开口朝前的制冷间室21,蒸发器3设置于柜体内,且蒸发器3设置于制冷间室21靠近其上方的位置,排水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41、第二接水盘42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43,第一接水盘41设置于蒸发器3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凝水,第二接水盘42设置于制冷间室21的下方,排水管43设置于背板11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背板11的延伸方向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冷柜具有如下优点:
1、当蒸发器的冷凝水在第一接水盘收集并流进排水管后,由于背板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或相近,冷凝水流经排水管时将与背板充分换热,此时背板起到了换热翅片的作用,增加了排水管的受热面积,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前进行预热升温,使得冷凝水在进入第二接水盘后可更快地蒸发掉,大大提升了冷凝水的蒸发效率,防止第二接水盘的水溢出;其次,由于排水管设置于背板上,并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结构较为紧凑,空间布置较为合理,不会占用压缩机仓的结构空间,不影响压缩机的散热,不影响冷柜产品的制冷性能。
2、在背板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蜿蜒状的排水管长度大大增加,也即,冷凝水的受热面积大大增加,从而进一步使得冷凝水升温至与环境温度相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其限定出敞口朝前的安装空间,所述外壳具有背板,所述背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敞口相对设置;
内胆,其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限定出开口朝前的制冷间室;
蒸发器,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靠近其上方的位置;
排水组件,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和连通二者的排水管,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其被配置为可接收所述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的下方,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背板的内侧,其至少部分沿所述背板的延伸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
或者,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过半圆环状,其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之间围成封闭的排水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圆环状,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周壁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或者,
所述排水管的横截面呈方形,其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外侧壁与所述背板的内侧壁贴合设置,以向所述背板的内侧壁传递冷量或接收热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包括第一管段和两个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段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所述排水管呈U型;
或者,
所述排水管包括多个第一管段和多个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沿水平方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管段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管段设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管段的同一侧,并连通二者,以使所述排水管呈蜿蜒状。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包括多个第三管段和多个第四管段,所述第三管段朝向所述背板的左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第四管段朝向所述背板的右下方倾斜设置,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三管段和所述第四管段首尾相接,以使所述排水管呈“之”字型。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和所述背板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减压管,所述背板设置有贯穿所述背板的减压口,所述减压管一体成型于所述背板的内侧,所述减压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减压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减压口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部具有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入口与所述排水孔相连通,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引导至所述排水管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的排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接水盘的上方,用于将冷凝水排出至所述第二接水盘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柜设置有位于所述内胆下方的压缩机,所述第二接水盘靠近所述压缩机设置。
CN202222494107.9U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冷柜 Active CN218672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107.9U CN21867277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冷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4107.9U CN21867277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冷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72777U true CN21867277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1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4107.9U Active CN218672777U (zh) 2022-09-20 2022-09-20 一种冷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727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77647U (zh) 一种新型冻干机
CN104236147A (zh) 冷水机组
WO2024002087A1 (zh) 冰箱
KR100958538B1 (ko) 제상 폐열을 이용한 집수조 히팅장치
CN102563781A (zh) 重力对流辐射空调
CN218672777U (zh) 一种冷柜
CN203687670U (zh) 一种喷淋水冷式冷凝器
CN111854276A (zh) 制冷器具
CN110553384A (zh) 空调器及其冷凝水处理系统
CN114152007A (zh) 分离提纯装置、制冷组件、系统、提纯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0179777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空调
CN2786507Y (zh) 电冰箱
CN211668116U (zh) 一种空气能制冷冻干机
CN209893754U (zh) 冰箱
CN209894000U (zh) 一种冷冻机余热利用装置
CN206275590U (zh) 热泵蒸物器
CN202382340U (zh) 重力对流辐射空调
KR100750969B1 (ko) 실외기일체형에어컨
WO2015062661A1 (en) Refrigeration appliance having an improved defrost water collection receptacle
CN216769919U (zh) 一种冷柜
CN216790594U (zh) 分离提纯装置、制冷组件及制冷系统
CN218237984U (zh) 一种冷柜
CN205641662U (zh) 高效冰源热泵机组
CN110307613A (zh) 一种蒸发冷却冷风冷水双利用的节能空调及其工作方法
CN210772961U (zh)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