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0791U - 转动盘 - Google Patents

转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0791U
CN217650791U CN202221197829.1U CN202221197829U CN217650791U CN 217650791 U CN217650791 U CN 217650791U CN 202221197829 U CN202221197829 U CN 202221197829U CN 217650791 U CN217650791 U CN 217650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base
disc
rotat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978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新民
李愿明
吴伟智
许联军
李海威
钟良
杨志敏
杨先
蒋菠
王太平
封顺利
蔡锐敬
蒋冬生
赵培文
宋华磊
秦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978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0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0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0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转动盘,其中,第一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承载盘转动,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上述转动盘在使用时,先将电力设备放在承载盘上,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第一推动件的伸长从而推动承载盘转动,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相对于目前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低的方案,本方案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

Description

转动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动盘。
背景技术
在电力设备的安装运输过程中,需要将电力设备转动到合适的角度以便于安装运输。
目前一般都是利用绞磨、卸扣、钢丝绳、起重滑车组等组成牵引系统,人工控制卷扬机沿设备圆形转动轨迹的切向方向牵引,以带动电力设备转动,此作业方法具有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盘,旨在解决目前一般都是利用绞磨、卸扣、钢丝绳、起重滑车组等组成牵引系统,人工控制卷扬机沿设备圆形转动轨迹的切向方向牵引,以带动电力设备转动,此作业方法具有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低的缺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动盘,包括底座、承载盘以及第一推动件,所述承载盘和所述第一推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载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所述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盘转动,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的外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一端连接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可伸长并与所述推动杆抵接,从而使得所述推动部能够推动所述推动杆转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推动杆转动而发生转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向部的容纳槽。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承载盘的开口,所述容纳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三侧壁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侧壁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曲率。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推动件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朝向相反。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推动件,所述承载盘和所述第一推动件均与所述第二推动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所述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盘转动,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且所述第二推动件的推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推动方向相反。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的朝向相反;
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一个所述第二推动件、另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以及另一个所述第二推动件依次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四角处。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盘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转动本体以及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夹设在所述转动本体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摩擦件为PTFE摩擦件。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还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升降本体以及与所述升降本体连接的滚轮,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滚轮穿过的通孔,所述升降本体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来回穿过所述通孔。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还包括用于供绳子穿过的环形牵引件,所述环形牵引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件和所述第二推动件均为液压油缸。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转动盘,第一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承载盘转动,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上述转动盘在使用时,先将电力设备放在承载盘上,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第一推动件的伸长从而推动承载盘转动,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角度,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
目前一般都是利用绞磨、卸扣、钢丝绳、起重滑车组等组成牵引系统,通过人工控制卷扬机沿设备圆形转动轨迹的切向方向牵引,以带动电力设备转动,此作业方法具有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低的缺点。本方案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最终实现电力设备转动角度精准可控,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动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转动盘的爆炸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转动盘的第一推动件的放大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转动盘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转动盘的升降件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0-底座,11-容纳槽,111-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5-第三侧壁,13-通孔;
20-承载盘,21-面板,23-转动本体,231-推动杆,25-摩擦件;
30-第一推动件,31-固定部,33-推动部,35-导向部;
40-第二推动件;
50-升降件,51-升降本体,53-滚轮;
60-环形牵引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动盘,包括底座10、承载盘20以及第一推动件30,承载盘20和第一推动件30间隔设置在底座10上,承载盘20与底座10转动连接,第一推动件30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20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能够推动承载盘20转动,第一推动件30的另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可随着承载盘20转动而发生转动。
采用了上述转动盘,第一推动件30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20抵接,从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能够推动承载盘20转动,第一推动件30的另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可随着承载盘20转动而发生转动。上述转动盘在使用时,先将电力设备放在承载盘20上,通过电脑程序控制第一推动件30的伸长从而推动承载盘20转动,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30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20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
目前一般都是利用绞磨、卸扣、钢丝绳、起重滑车组等组成牵引系统,通过人工控制卷扬机沿设备圆形转动轨迹的切向方向牵引,以带动电力设备转动,此作业方法具有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步骤复杂、安全性较低等缺点。
本方案由于电脑程序可以精确控制第一推动件伸长,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转动,进而可以精确控制电力设备转动,因此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并且劳动强度小、作业步骤简单、安全性较高。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承载盘20的外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推动杆231,第一推动件30包括固定部31以及与固定部31一端连接的推动部33,推动部33可伸长并与推动杆231抵接,从而使得推动部33能够推动推动杆231转动,固定部31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可随着推动杆231转动而发生转动。
具体来说,承载盘20的外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推动杆231,第一推动件30包括固定部31以及与固定部31一端连接的推动部33,推动部33可伸长并与推动杆231抵接,从而使得推动部33能够推动推动杆231转动,固定部31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一推动件30可随着推动杆231转动而发生转动,推动部33伸长推动一个推动杆231转动,然后推动部33收缩,推动部33再伸长推动下一个推动杆231转动,从而使得承载盘20能够连续不停的旋转。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推动件30还包括与推动部33连接的导向部35,底座10上设有用于容纳导向部35的容纳槽11。
具体来说,第一推动件30还包括与推动部33连接的导向部35,底座10上设有用于容纳导向部35的容纳槽11,导向部35在容纳槽11内运动,可以对推动部33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容纳槽11具有朝向承载盘20的开口,容纳槽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3以及第三侧壁115,第一侧壁111为平面,第二侧壁113为第一弧面,第三侧壁115为第二弧面,第二侧壁113的曲率大于第三侧壁115的曲率。
具体来说,容纳槽11具有朝向承载盘20的开口,容纳槽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3以及第三侧壁115,第一侧壁111为平面,第二侧壁113为第一弧面,第三侧壁115为第二弧面,第二侧壁113的曲率大于第三侧壁115的曲率,导向部35的运动过程如下:导向部35在第二侧壁113,此时推动部33处于收缩状态,接着推动部33沿着第一侧壁111运动,此时推动部33开始伸长推动承载盘20转动,然后跟着承载盘20转动一小段距离,接着导向部35沿着第三侧壁115回到第二侧壁113,此时推动部33开始收缩。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30为两个,两个第一推动件30对角设置且两个第一推动件30的朝向相反。
具体来说,第一推动件30为两个,两个第一推动件30对角设置且两个第一推动件30的朝向相反,两个第一推动件30同时工作,能够更好的推动承载盘20转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转动盘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二推动件40,承载盘20和第一推动件30均与第二推动件40间隔设置,第二推动件40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20抵接,从而使得第二推动件40能够推动承载盘20转动,第二推动件40的另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二推动件40可随着承载盘20转动而发生转动,且第二推动件40的推动方向与第一推动件30的推动方向相反。
具体来说,转动盘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0上的第二推动件40,承载盘20和第一推动件30均与第二推动件40间隔设置,第二推动件40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承载盘20抵接,从而使得第二推动件40能够推动承载盘20转动,第二推动件40的另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进而使得第二推动件40可随着承载盘20转动而发生转动,且第二推动件40的推动方向与第一推动件30的推动方向相反,使得承载盘20可以沿着两个方向转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30推动承载盘20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推动件40推动承载盘20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推动件30和第二推动件40这两个推动件在还没有伸长时,与承载盘20是处于分离状态,只有伸长时候,才开始于承载盘20抵接。第一推动件30推动时候,第二推动件40是不与承载盘抵接,当然,第二推动件40推动时候,第一推动件30是不与承载盘抵接。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推动件40为两个,两个第二推动件40对角设置且两个第二推动件40的朝向相反。
具体来说,第二推动件40为两个,两个第二推动件40对角设置且两个第二推动件40的朝向相反,两个第二推动件40同时工作,能够更好的推动承载盘20转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推动件30、一个第二推动件40、另一个第一推动件30以及另一个第二推动件40依次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四角处。
具体来说,一个第一推动件30、一个第二推动件40、另一个第一推动件30以及另一个第二推动件40依次分别设置在底座10的四角处,可以节省底座10的空间。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承载盘20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21、转动本体23以及摩擦件25,摩擦件25夹设在转动本体23和底座10之间。
具体来说,承载盘20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21、转动本体23以及摩擦件25,摩擦件25夹设在转动本体23和底座10之间,摩擦件25具有可以起到耐磨的作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摩擦件25为PTFE摩擦件。
具体来说,摩擦件25为PTFE摩擦件,具有较好的耐磨效果。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转动盘还包括与底座10连接的升降件50,升降件50包括与底座10连接的升降本体51以及与升降本体51连接的滚轮53,底座10上设有用于供滚轮53穿过的通孔13,升降本体51用于驱动滚轮53来回穿过通孔13。
具体来说,转动盘还包括与底座10连接的升降件50,升降件50包括与底座10连接的升降本体51以及与升降本体51连接的滚轮53,底座10上设有用于供滚轮53穿过的通孔13,升降本体51用于驱动滚轮53来回穿过通孔13,滚轮53穿过通孔13后,可以便于推动转动盘移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转动盘还包括用于供绳子穿过的环形牵引件60,环形牵引件60与底座10转动连接。
具体来说,转动盘还包括用于供绳子穿过的环形牵引件60,环形牵引件60与底座10转动连接,绳子穿过环形牵引件60,操作者可以通过绳子拉着转动盘移动。
在转动盘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推动件30和第二推动件40均为液压油缸。
具体来说,第一推动件30和第二推动件40均为液压油缸,第一推动件30和第二推动件40均由电脑程序控制,可以精确控制承载盘20沿着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转动,可实现360度转动,转动角度精准可控,电力设备转动精度较高。
转动盘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推动件30伸长至最大长度后,可以回收,回收时,第一推动件30的一端会与承载盘20脱离,然后自身因为容纳槽11、导向部35的作用下,会复原至刚开始没有顶推时的状态。然后继续伸长时,又会抵接承载盘20的另外一个推动杆231,继续伸长推动承载盘20转动。循环往复可以使承载盘20实现360度转动。接通第二推动件40时,就可以实现承载盘20反转,也是可以360度转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承载盘以及第一推动件,所述承载盘和所述第一推动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载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所述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盘转动,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的外周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推动杆,所述第一推动件包括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一端连接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可伸长并与所述推动杆抵接,从而使得所述推动部能够推动所述推动杆转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推动杆转动而发生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还包括与所述推动部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向部的容纳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具有朝向所述承载盘的开口,所述容纳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为平面,所述第二侧壁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三侧壁为第二弧面,所述第二侧壁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曲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推动件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朝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二推动件,所述承载盘和所述第一推动件均与所述第二推动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一端可伸长并与所述承载盘抵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能够推动所述承载盘转动,所述第二推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所述第二推动件可随着所述承载盘转动而发生转动,且所述第二推动件的推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推动件的推动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件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对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推动件的朝向相反;
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一个所述第二推动件、另一个所述第一推动件以及另一个所述第二推动件依次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四角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盘包括依次层叠的面板、转动本体以及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夹设在所述转动本体和所述底座之间;
所述摩擦件为PTFE摩擦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还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升降本体以及与所述升降本体连接的滚轮,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供所述滚轮穿过的通孔,所述升降本体用于驱动所述滚轮来回穿过所述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还包括用于供绳子穿过的环形牵引件,所述环形牵引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推动件和所述第二推动件均为液压油缸。
CN202221197829.1U 2022-05-18 2022-05-18 转动盘 Active CN217650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7829.1U CN217650791U (zh) 2022-05-18 2022-05-18 转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97829.1U CN217650791U (zh) 2022-05-18 2022-05-18 转动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0791U true CN217650791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6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97829.1U Active CN217650791U (zh) 2022-05-18 2022-05-18 转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0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61753U (zh) 一种弧形吊臂伸缩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起重设备
CN217650791U (zh) 转动盘
US20220379148A1 (en) Fall protection system
CN111392615A (zh)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机电管线吊装结构
US6010018A (en) Swing lock mechanism
CN115140666A (zh) 转动盘
ZA200407735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erial cables
US3784166A (en) Level wind drum
CN218665108U (zh) 一种装配式办公建筑主体构件用吊装设备
US3606441A (en) Hoist hook device
CN1347483A (zh) 输送装置
CN210764030U (zh) 一种防水材料用起吊及输送装置
CN217627339U (zh)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钢丝绳缠绕收卷装置
CN206645647U (zh) 一种起重机电缆线防脱落装置
CN209340228U (zh) 一种用于渣浆泵安装的定位装置
CN218320126U (zh) 一种升降机的钢索限位结构
US10239736B1 (en) Rope retainer for a boom
JP3211953B2 (ja) シールドセグメントの坑内ストック・移送・積出し法及び施設
CN215566021U (zh) 一种履带式伸缩摆臂垛式支架牵引车
CN211226049U (zh) 一种可变换方位的起重小车
CN218841535U (zh) 一种连接法兰式双层缠绕卷筒组
CN212655393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起重机的调节装置
CN217947514U (zh) 一种直线绞车旋转定位组件
CN219058345U (zh) 工程机械的臂架和起重机
CN213834349U (zh) 一种便于固定钢丝绳端部的电铲提升装置的卷筒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