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44620U -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44620U
CN217644620U CN202221781349.XU CN202221781349U CN217644620U CN 217644620 U CN217644620 U CN 217644620U CN 202221781349 U CN202221781349 U CN 202221781349U CN 217644620 U CN217644620 U CN 2176446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rea
region
generating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81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小松
朱文斌
李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bao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81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446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446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446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支架和导热件;散热支架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接收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所产生的余热;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支架的一侧,所述导热件至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周向的一侧,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径向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延伸,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区域。本申请提供的散热结构可避免气溶胶发生装置出现的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加热不燃烧类型的气溶胶发生器具中,通常需要通过加热丝等结构对烟弹进行加热以产生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可以理解的,在加热丝的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部分余热向气溶胶发生器具的外侧散失。
在现有的气溶胶发生器具中,加热丝产生的余热主要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具的局部位置向外散失,使该局部位置的温度较高,甚至可高达45℃。然而,人体的体感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当气溶胶发生器具的局部温度较高时,会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适感,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可使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产生的余热均匀分散,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
散热支架,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接收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所产生的余热;及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支架的一侧,所述导热件至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周向的一侧,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径向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延伸,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散热支架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径向及所述第一径向的反向,向所述第二区域中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平行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径向,向所述第二区域中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径向垂直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的面积占所述散热支架面积不小于38%。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通过导热胶与所述散热支架粘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胶的厚度为0.01mm~0.05mm。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所述导热件的容置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柱面。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散热结构。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气溶胶发生装置可包括该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可包括散热支架和导热件。散热支架可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可用于接收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所产生的余热。导热件可设置于散热支架的一侧,且环绕于第一区域周向的至少一侧。另外,导热件可沿第一区域的至少一径向在第二区域延伸,导热件可用于将第一区域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区域。
可以理解的,当气溶胶发生装置工作时,加热件所产生的余热可通过导热件扩散至散热支架的第二区域,即使得热量在散热支架上得到分散,避免集中于第一区域。进而,散热支架上的热量在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中的壳体等结构向外散失时,也可避免热量集中于壳体的局部向外散失,避免壳体的局部温度过高而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适感,由此,也可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散热结构;10-散热支架;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11-容置槽;20-导热件;30-导热胶;200-壳体;300-塑胶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100,可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例如,加热不燃烧电子烟。散热结构100可用于将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图未示)产生的余热分散开,避免热量集中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局部位置向外散失,进而避免造成该局部位置温度过高的问题发生,避免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适感。
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结构100可包括散热支架10和导热件20。
在将散热结构100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时,散热支架10可用作气溶胶发生装置内部的安装载体,加热件等结构可依附于散热支架10进行固定安装。相应的,加热件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可传递至散热支架10,可由散热支架10将热量传递至气溶胶发生装置的壳体200等结构并向外散失。
再一并结合图5,实施例中,散热支架10可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其中,加热件对应于第一区域101安装,加热件可与第一区域101接触并进行热传导。即,可由第一区域101对加热件工作时产生的余热进行接收。
导热件20可设置于散热支架10的一侧。另外,导热件20至少环绕设置于第一区域101周向的一侧,且导热件20可至少沿第一区域101的一径向在第二区域102中延伸。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用于将第一区域10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区域102。
使用中,加热件产生的余热可传递至散热支架10的第一区域101。第一区域101接收的热量可通过导热件20向第二区域102分散,以使加热件产生的余热分散于散热支架10的不同位置,避免集中于第一区域101,由此,可降低散热支架10局部位置的温度。相应的,当散热支架10通过壳体200等结构向外散失热量时,也可避免热量集中于壳体200的局部散失,可降低壳体200的局部温度,避免壳体200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进而,可避免给用户带来烫手的不适感,相应的,也可改善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支架10可由铝合金制成。其中,铝合金的导热系数为121W/mK~151W/mK。可以理解的,散热支架10可实现一定的热量传递。具体的,散热支架10可将加热件等结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向壳体200方向传递,并可通过壳体200等结构向外界环境散失,实现散热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散热支架10还可由不锈钢、铝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材料制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01可靠近散热支架10的一端设置。具体的,第一区域101可位于散热支架10靠近气溶胶发生装置中滤嘴的一端。可以理解的,第二区域102可指散热支架10中非第一区域101的位置。
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位于第二区域102。另外,第一区域101周向的部分可由导热件20环绕,且导热件20紧邻第一区域101的边缘设置。由此,可方便第一区域101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至导热件20,并通过导热件20向第二区域102扩散。
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沿第一区域101至少一径向,向第二区域102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沿第一区域101中的第一径向及第一径向的反向,向第二区域102中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延伸。其中的,第一径向可平行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另外,导热件20还可沿第一区域101中的第二径向,向第二区域102中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延伸。其中,第二径向可垂直于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由此,可由导热件20将第一区域10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区域102中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还可环绕第一区域101的周向设置一周,即第一区域101周向的任意方向均设置有导热件20。同时,导热件20可沿第一区域101的任一径向,向第二区域102中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延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也可沿第一区域101的某一径向,向第二区域102远离第一区域101的位置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的面积可为散热支架10面积至少占比38%左右。可以理解的,散热支架10的面积可包括第一区域101的面积和第二区域102的面积。实施例中,通过合理设置导热件20的面积,可使第一区域101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递至第二区域102,即可提高热量传递效率,避免散热支架10上的局部温度过高而造成壳体200的局部温度过高。
如图1至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设置于散热支架10远离加热件的一侧,即散热支架10的外侧。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将导热件20设置于散热支架10靠近加热件的一侧,即散热支架10的内侧。
再一并结合图4,散热支架10远离加热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槽11。容置槽11可用于容纳导热件20,即导热件20嵌设于容置槽1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远离加热件一侧的表面,可与散热支架10远离加热件一侧的表面位于同一柱面上。一方面,可确保散热支架10远离加热件的一侧表面能够顺利与壳体200或气溶胶发生装置中的其他结构件贴合接触,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另一方面,可提升散热支架10远离加热件一侧表面的整体性。
实施例中,导热件20的导热系数大于散热支架10的导热系数,即导热件20中的热量传递速度大于散热支架10中的热量传递。从而,可由导热件20快速地将第一区域101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区域102,使散热支架10中的热量能够快速分散。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选用合成石墨烯片。其中,合成石墨烯的导热系数为600W/mK~1800W/mK,可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还可选用铜箔、银箔等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结构,实现热量的快速传递。
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件20可通过导热胶30与散热支架10粘接。其中,导热胶30可以是双面导热胶。导热胶30的一侧表面可与导热件20无缝粘接,导热胶30的另一侧表面可与散热支架10无缝粘接。相应的,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之间可通过导热胶30进行热量传递。实施例中,导热胶30的导热系数为0.8W/mK~1.0W/mK。
可以理解的,当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直接接触贴合时,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结构间隙,而结构间隙中易积存空气,其中,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3W/m·k左右。从而,会影响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间的热量传递效率。
实施例中,通过导热胶30连接散热支架10和导热件20,且导热胶30分别与散热支架10和导热件20无缝连接,可提升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升散热结构100中热量分散的效率。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将导热件20直接贴合于散热支架10的一侧,并通过结构限位等方式将导热件20压紧于散热支架10的一侧,以使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尽量完全接触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胶30的厚度可为导热件20厚度的25%,使导热胶30具有较小的厚度,以降低导热胶30的热阻,进而提升热量传递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胶30的厚度可设置为0.01mm~0.05mm。示例性的,导热胶30的厚度可设置为0.01mm、0.015mm、0.022mm、0.03mm、0.045mm、0.05mm等。在确保导热胶30为导热件20和散热支架10提供稳定可靠的粘接作用的同时,减小导热胶30的厚度,可降低导热胶30的热阻,以提升导热胶30的热量传递效率,即提升导热件20与散热支架10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使热量能够快速地分散至散热支架10的第二区域102。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可包括实施例中提供的散热结构100。另外,气溶胶发生装置还可包括壳体200、加热件等结构。
其中,散热结构100可固定安装于壳体200中,且散热结构100与壳体200之间可设置有塑胶支架300,可提供支撑固定作用。可以理解的,塑胶支架300可位于导热件20远离散热支架10的一侧。
加热件可安装于散热支架10远离导热件20的一侧,且加热件可对应散热支架10的第一区域101进行安装。
加热件工作时产生的余热可直接传递至第一区域101,并通过导热件20扩散至散热支架10的第二区域102,可使热量在散热支架10上均匀分布,使散热支架10的局部温度降低。在散热结构100向壳体200传递热量时,也可避免壳体200的局部温度过高而给用户带来带烫手的不适感。
经测试,实施例中提供的气溶胶发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壳体200表面的温度可维持在38℃至40℃左右,不会产生局部过热的问题。由此,可提升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改善用户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应用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支架,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用于接收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中加热件所产生的余热;及
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支架的一侧,所述导热件至少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周向的一侧,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一径向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延伸,所述导热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区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散热支架的导热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径向及所述第一径向的反向,向所述第二区域中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径向平行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径向,向所述第二区域中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径向垂直于所述气溶胶发生装置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的面积占所述散热支架面积不小于3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通过导热胶与所述散热支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的厚度为0.01mm~0.0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设置于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开设有容置所述导热件的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散热支架远离所述加热件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柱面。
10.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CN202221781349.X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ctive CN2176446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349.XU CN217644620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81349.XU CN217644620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44620U true CN217644620U (zh) 2022-10-25

Family

ID=83686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81349.XU Active CN217644620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446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83425U (zh) 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
JP4006795B2 (ja) 放熱構造を有する情報処理装置
JPH09321477A (ja) 発熱体冷却装置
CN217644620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KR200492882Y1 (ko) 가열장치용 플렉시블 히터
CN208850120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1781403U (zh) 石墨烯速热涂层多管曲面高温辐射板
JP2003198171A (ja) 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放熱器
CN108093611A (zh) 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
CN209642996U (zh) 一种无吹风大功率ptc发热体
CN206562400U (zh) 一种cpu散热用导热泡棉垫片
CN220173671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8830859U (zh) 气凝胶隔热层板及移动设备
CN213280271U (zh) 邦定设备
CN220798838U (zh) 一种面板式通信设备
CN211656723U (zh) 一种控制器散热装置
CN209749023U (zh) 一种石墨烯散热器
CN209472953U (zh) 一种集成到安装支架上的散热结构
CN213019834U (zh) 一种取暖器
CN220402031U (zh) 散热结构
CN216057971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9374433U (zh) 复合散热结构
CN210781816U (zh) 风冷散热器
CN210404935U (zh) 新型端盖组件及电机
CN220068063U (zh) 散热组件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