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19834U - 一种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19834U
CN213019834U CN202021550303.8U CN202021550303U CN213019834U CN 213019834 U CN213019834 U CN 213019834U CN 202021550303 U CN202021550303 U CN 202021550303U CN 213019834 U CN213019834 U CN 213019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ide plate
plate
heat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503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伟
方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Ningbo Weishi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503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19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19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19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暖器,包括底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上的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合围形成加热腔,所述顶板上开设有散热风口,所述加热腔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和储热式发热体;所述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外的散热结构;所述储热式发热体包括储热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壳体内的第二发热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快速发热的功能和储热功能,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Description

一种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取暖器在生活中应用很普遍,目前,市场长常见的采用电热管加热的取暖器,其在发热管外壁安装有散热片,散热片外部包裹有上下以及侧壁开孔的防护罩,散热片与空气接触,从而加热空气,将发热管的热量传递出去,有较好的取暖效果。其存在的缺陷是,发热管的发热面积小,热量集中,从而表面温度高,因为没有类似导热油的缓冲介质,容易造成发热管部分局部的高温,而且断电后不能保温,室内温度降低较快,电量耗费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暖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取暖器,包括底部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上的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合围形成加热腔,所述顶板上开设有散热风口,所述加热腔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和储热式发热体;所述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外的散热结构;所述储热式发热体包括储热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壳体内的第二发热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和设置于所述发热管内的第一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内填充有导热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填充物为镁粉。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管外壁上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沿所述发热管轴向设置,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散热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散热板和散热翅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壳体由陶瓷板合围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热组件包括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二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腔内设置了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和储热式发热体,快速发热式发热体通过第一发热丝加热,热量传到铝型翅片,对空气进行快速加热;储热式发热板通过第二发热丝加热,热量传到高密度陶瓷板,陶瓷板进行储热和散热;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可快速对室内进行加热,储热式发热体先进储热和散热,当室内加热到需要的目标温度后,设备断电,储热式发热板继续放热,对室内进行保温,节约更多电量。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快速发热的功能和储热功能,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去掉前侧板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快速发热式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储热式发热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部支架;2、底板;3、左侧板;4、右侧板;5、前侧板;6、后侧板;7、顶板;8、散热风口;9、储热壳体;10、第二发热组件;11、发热管;12、第一发热丝;13、散热板;14、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取暖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部支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1上的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后侧板6和顶板7,所述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后侧板6和顶板7合围形成加热腔,所述顶板7上开设有散热风口8,便于热气向上散发,所述加热腔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和储热式发热体;快速发热式发热体两端通过支架固定设置与腔体内部两侧的侧壁上,所述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外的散热结构,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11和设置于所述发热管11内的第一发热丝12,所述第一发热丝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发热管11外壁上的散热板13,所述散热板13沿所述发热管11轴向设置,所述散热板13上设置有散热翅片14,所述散热翅片是在散热板上冲压后折弯形成,在散热板上形成冲孔,便于热空气流通和热量散发,同时增大了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11内填充有导热填充物;所述导热填充物为镁粉,也可以为空气。第一发热丝12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填充物传递至发热管11,传热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11、散热板13和散热翅片14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装配。
所述储热式发热体两边通过螺丝固定与腔体内部两侧的侧壁上,所述储热式发热体包括储热壳体9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壳体9内的第二发热组件10。所述储热壳体9由高密度的陶瓷板合围而成。第二发热组件10加热产生热量,热量传递至高密度的陶瓷板,陶瓷板进行储热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发热组件10包括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二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上设有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开始加热时,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可快速对室内进行加热,储热式发热体先进储热和散热,当室内加热到需要的目标温度后,设备断电,储热式发热板继续放热,对室内进行保温,节约更多电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架(1)以及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架(1)上的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后侧板(6)和顶板(7),所述底板(2)、左侧板(3)、右侧板(4)、前侧板(5)、后侧板(6)和顶板(7)合围形成加热腔,所述顶板(7)上开设有散热风口(8),所述加热腔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和储热式发热体;所述快速发热式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外的散热结构;所述储热式发热体包括储热壳体(9)以及设置于所述储热壳体(9)内的第二发热组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管(11)和设置于所述发热管(11)内的第一发热丝(12),所述第一发热丝(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1)内填充有导热填充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填充物为镁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热管(11)外壁上的散热板(13),所述散热板(13)沿所述发热管(11)轴向设置,所述散热板(13)上设置有散热翅片(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11)、散热板(13)和散热翅片(14)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壳体(9)由陶瓷板合围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热组件(10)包括第二发热丝,所述第二发热丝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端子与控制盒连接。
CN202021550303.8U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取暖器 Active CN213019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0303.8U CN2130198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50303.8U CN2130198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19834U true CN213019834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50303.8U Active CN213019834U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198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257136A (ja) 相変化放熱装置
CN207623920U (zh) 高效散热全封闭式机箱组件
CN2916429Y (zh) 一种热超导电暖器
CN213019834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8998629U (zh)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15345107U (zh) 一种ptc半导体加热装置
CN201322359Y (zh) 电暖器
CN210861325U (zh) 一种蓄热式电暖器
CN206272526U (zh) 一种发电量大的壁炉自发电装置
CN207543470U (zh) 一种节能环保散热器
CN207651824U (zh) 一种新型配电柜
CN108323127B (zh) 电视棒
CN202385450U (zh) 风光逆变蓄电控制器
CN215523759U (zh) 一种相变传热室内电散热器
CN108644873A (zh) 一种散热片及电热油汀
CN206353910U (zh) 采用液态金属散热系统的整流电源模块
CN107438347B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6693697U (zh) 一种超导式相变蓄热电暖器
CN219742470U (zh) 一种智能咖啡机用循环散热装置
CN215571301U (zh) 一种空腔内高速流体传热式加热装置
CN113453473B (zh) 一种支持700MHz和DRAN的通信机柜
JP2013258404A (ja) 相変化放熱装置
CN219286506U (zh) 蓄电池散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212618604U (zh) 一种具有超导液加热源的电热器
CN203136189U (zh) Ptc热管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Address after: 315300 Building 1, No. 86 and 88, Weishan North Road, West Industrial Park, Guanhaiwei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Weishi Tra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300 Building 1, No. 86 and 88, Weishan North Road, West Industrial Park, Guanhaiwei town, Cixi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WEISHI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