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750U -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23750U
CN217623750U CN202221598511.4U CN202221598511U CN217623750U CN 217623750 U CN217623750 U CN 217623750U CN 202221598511 U CN202221598511 U CN 202221598511U CN 217623750 U CN217623750 U CN 217623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seneck
knuckle
mounting
hole
steering kn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985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微
陈磊
姜大鑫
贾彦光
禹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15985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23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23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23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鹅颈式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鹅颈部,与转向节主体连接,鹅颈部限定出空腔;加强件,设置在空腔内;转向节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转向节主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与鹅颈部连接;以及,下控制臂连接部,设置在转向节主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重量较轻的鹅颈式转向节。

Description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背景技术
转向节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零部件,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同时是底盘簧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转向节需要尽可能地轻量化。
目前,现有的转向节的重量较大,难以满足实现上述功能所需的轻量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节重量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鹅颈部,与转向节主体连接,鹅颈部限定出空腔;加强件,设置在空腔内;转向节主体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转向节主体上还设有安装结构,安装结构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与鹅颈部连接;以及,下控制臂连接部,设置在转向节主体上。
进一步地,沿左右方向,鹅颈部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与加强件连接,并且加强件沿鹅颈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加强件为多个,多个加强件沿鹅颈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和/或,鹅颈部的侧壁上还开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排料孔,排料孔为多个,多个排料孔布置在鹅颈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下控制臂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均沿转向节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
进一步地,转向节主体上还开设有与凹入部连通的减重孔,减重孔沿转向节主体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
进一步地,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设置在鹅颈部或转向节主体上的线束安装部,线束安装部用于固定线束,线束安装部位于设在鹅颈部上的排料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线束安装部与鹅颈部连接,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固定制动油管的制动油管安装部,制动油管安装部和线束安装部设置在鹅颈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安装轮速传感器的轮速传感器安装部,轮速传感器安装部设置在转向节主体或鹅颈部上。
进一步地,上控制臂连接部包括与鹅颈部连接的第一凸台以及开设在第一凸台上的第三安装通孔和第四安装通孔,第三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和/或,安装结构包括开设在转向节主体上的轮毂轴承连接结构以及与转向节主体连接的制动器安装凸台和转向拉杆连接凸台,其中,制动器安装凸台和转向拉杆连接凸台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轮毂轴承连接结构包括与凹入部连通的第一连接孔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孔的外周的多个第二连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制动器和上述的鹅颈式转向节。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鹅颈式转向节通过上控制臂连接部与上控制臂连接,下控制臂连接部与下控制臂连接,通过安装结构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且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鹅颈部内开设有空腔,转向节主体上开设有凹入部,这样设置的鹅颈式转向节的重量较轻,由于转向节是底盘簧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节的重量减轻后,不仅可以实现降低汽车的油耗及续航里程,同时可以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轮胎的抓地性;同时,由于鹅颈部与车轮的轮心距离较远,在鹅颈部内开设空腔可以避免对鹅颈式转向节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通过在空腔内设置加强件,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鹅颈式转向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鹅颈式转向节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鹅颈式转向节的A处放大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鹅颈式转向节的B-B视角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鹅颈式转向节的C-C视角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图2的鹅颈式转向节的D-D视角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的鹅颈式转向节的右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1的鹅颈式转向节的左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下控制臂连接部;3、转向拉杆连接凸台;4、上控制臂连接部;5、轮毂轴承连接结构;6、制动器安装凸台;7、线束安装部;8、制动油管安装部;9、轮速传感器安装部;10、排料孔;20、鹅颈部;21、转向节主体;22、安装结构;23、空腔;24、侧壁;241、安装槽;242、底壁;243、装配通孔;25、加强件;26、凹入部;27、第一凸台;28、第三安装通孔;29、第四安装通孔;30、第一安装通孔;31、第二安装通孔;32、第一连接孔;33、第二连接孔;34、减重孔;35、前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底盘、与底盘连接的制动器、上控制臂、下控制臂以及转向系统等。其中,鹅颈式转向节是转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对鹅颈式转向节进行改进。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鹅颈式转向节。鹅颈式转向节包括:转向节主体21、鹅颈部20、加强件25、上控制臂连接部4和下控制臂连接部1,其中,鹅颈部20与转向节主体21连接,鹅颈部20限定出空腔23;加强件25设置在空腔23内,转向节主体21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26,转向节主体21上还设有安装结构22,安装结构22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上控制臂连接部4与鹅颈部20连接;下控制臂连接部1设置在转向节主体21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鹅颈式转向节通过上控制臂连接部4与上控制臂连接,下控制臂连接部1与下控制臂连接,通过安装结构22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且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鹅颈部20内开设有空腔23,转向节主体21上开设有凹入部26,这样设置的鹅颈式转向节的重量较轻,由于转向节时底盘簧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节的重量减轻后,不仅可以实现降低汽车的油耗及续航里程,同时可以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轮胎的抓地性;同时,由于鹅颈部20与车轮的轮心距离较远,在鹅颈部20内开设空腔23可以避免对鹅颈式转向节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通过在空腔23内设置加强件25,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鹅颈式转向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
可选地,凹入部26为开设在转向节主体21的一侧的凹槽,也可以为孔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鹅颈式转向节为整体铸造成型,鹅颈部20的外壁包括前壁35、后壁和两个侧壁24,前壁35、后壁和两个侧壁24共同围成矩形空腔23,相邻的两个壁面的连接处采用倒圆角的方式。
可选地,空腔23的长宽比为1.6-1.7,即前壁35和后壁之间的距离与两个侧壁24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1.6且小于或等于1.7。
优选地,鹅颈部20的外壁的壁厚为4mm。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沿左右方向,加强件25与鹅颈部2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中的至少一个侧壁24连接,并且加强件25沿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指的是鹅颈部20的沿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壁2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两个加强件25依次布置,两个加强件25中的更靠近转向节主体21的一个加强件25的一端与鹅颈部20的侧壁24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由于随鹅颈部20与转向节主体21的距离的增大,鹅颈部20的强度逐渐减小,两个加强件25中的远离转向节主体21的一个加强件25的两端分别与鹅颈部20的两个侧壁24连接,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鹅颈部20的远离转向节主体21的一端的强度和刚度。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加强件25。
优选地,加强件25的厚度为4mm。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鹅颈部20的侧壁24上还开设有与空腔23连通的排料孔10,排料孔10为多个,多个排料孔10布置在鹅颈部20的左右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排料孔10为椭圆形并且采用圆滑收口的工艺,这样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一个排料孔10设置在鹅颈部20的顶端并且位于鹅颈部20右边的侧壁24上,一个排料孔10设置在鹅颈部20的底端并且位于鹅颈部20右边的侧壁24上,另一个排料孔10设置在鹅颈部20的中部并且位于鹅颈部20左边的侧壁24上;排料孔10能够排出空腔23内填充的砂芯,从而实现减轻鹅颈式转向节重量的效果,同时,排料孔10还能够在铸造过程中提供加强支撑,从而确保鹅颈部20的位置公差。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三个以上的排料孔10,多个排料孔10可以设置在鹅颈部20的两个侧壁24上的任意位置。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下控制臂连接部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均沿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2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分别与前下控制臂和后下控制臂连接;同时,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沿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21,这样设置能够适应汽车悬架的布置位置的需求。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根据汽车悬架的实际布置,也可以将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设置为沿转向节主体21的宽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21。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向节主体21上还开设有与凹入部26连通的减重孔34,减重孔34沿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转向节主体21。
通过上述设置,减重孔34能够使鹅颈式转向节的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实现减重的效果。
如图1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设置在鹅颈部20或转向节主体21上的线束安装部7,线束安装部7用于固定线束,线束安装部7位于设在鹅颈部20上的排料孔10的下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线束安装部7设置在鹅颈部20的左边的侧壁24上并位于一个排料孔10的下方,线束安装部7包括开设在侧壁24上的安装槽241和设置在安装槽241的底壁242上的两个装配通孔243,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通过线束安装部7与线束连接。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线束安装部7也可以设置在转向节主体21上。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线束安装部7与鹅颈部20连接,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固定制动油管的制动油管安装部8,制动油管安装部8和线束安装部7设置在鹅颈部20的左右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动油管安装部8设置在鹅颈部20的右边的侧壁24上并位于一个排料孔10的上方,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通过制动油管安装部8与制动油管连接。
制动油管安装部8的具体结构与线束安装部7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制动油管安装部8也可以设置在转向节主体21上。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安装轮速传感器的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设置在转向节主体21或鹅颈部20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设置在转向节主体21上,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通过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与轮速传感器连接。
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的具体结构与线束安装部7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也可以设置在鹅颈部20的侧壁24上。
如图1、图3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控制臂连接部4包括与鹅颈部20连接的第一凸台27以及开设在第一凸台27上的第三安装通孔28和第四安装通孔29,第三安装通孔28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安装通孔29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安装通孔28的中心轴线和第四安装通孔29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90°,这样,第三安装通孔28供上控制球头插入,第四安装通孔29与锁紧件连接,从而将上控制臂与鹅颈式转向节连接。
优选地,锁紧件为螺栓。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装结构22包括开设在转向节主体21上的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以及与转向节主体21连接的制动器安装凸台6和转向拉杆连接凸台3,其中,制动器安装凸台6和转向拉杆连接凸台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包括与凹入部26连通的第一连接孔32以及间隔设置在第一连接孔32的外周的多个第二连接孔3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动器安装凸台6为沿竖直方向(即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鹅颈式转向节通过制动器安装凸台6与制动器连接,通过转向拉杆连接凸台3与转向拉杆连接。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开设在凹入部26的底部,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包括第一连接孔32和设置在第一连接孔32的外周的四个第二连接孔33,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通过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与轴承连接,从而能够将鹅颈式转向节与车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包括制动器和上述的鹅颈式转向节。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鹅颈式转向节通过上控制臂连接部与上控制臂连接,下控制臂连接部与下控制臂连接,通过安装结构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这样,鹅颈式转向节能够为控制臂、轴承、制动器等重要底盘零部件提供连接支撑,并且将车轮传递的路面激励传递给整个悬架系统。鹅颈部内开设有空腔,转向节主体上开设有凹入部,这样设置的鹅颈式转向节的重量较轻,由于转向节时底盘簧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节的重量减轻后,不仅可以实现降低汽车的油耗及续航里程,同时可以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轮胎的抓地性;同时,由于鹅颈部与车轮的轮心距离较远,在鹅颈部内开设空腔可以避免对鹅颈式转向节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通过在空腔内设置加强件,在减重的同时还能够确保鹅颈式转向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排料孔能够排出空腔内填充的砂芯,从而实现减轻鹅颈式转向节重量的效果;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安装通孔分别与前下控制臂和后下控制臂连接;减重孔能够使鹅颈式转向节的整体重量进一步降低,从而进一步实现减重的效果。鹅颈式转向节能够通过线束安装部与线束连接,通过制动油管安装部与制动油管连接,通过轮速传感器安装部与轮速传感器连接,通过制动器安装凸台与制动器连接,通过转向拉杆连接凸台与转向拉杆连接,通过轮毂轴承连接结构与轴承连接,从而能够将鹅颈式转向节与车轮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节主体(21);
鹅颈部(20),与所述转向节主体(21)连接,所述鹅颈部(20)限定出空腔(23);
加强件(25),设置在所述空腔(23)内;
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一侧开设有凹入部(26),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还设有安装结构(22),所述安装结构(22)被配置为能够与制动器和车轮连接;
上控制臂连接部(4),与所述鹅颈部(20)连接;以及,
下控制臂连接部(1),设置在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沿左右方向,所述鹅颈部(2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2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侧壁(24)与所述加强件(25)连接,并且所述加强件(25)沿所述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5)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25)沿所述鹅颈部(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和/或,
所述鹅颈部(20)的侧壁(24)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空腔(23)连通的排料孔(10),所述排料孔(10)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料孔(10)布置在所述鹅颈部(20)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控制臂连接部(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通孔(30)和第二安装通孔(31),所述第一安装通孔(30)和所述第二安装通孔(31)均沿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节主体(2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凹入部(26)连通的减重孔(34),所述减重孔(34)沿所述转向节主体(2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转向节主体(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鹅颈部(20)或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的线束安装部(7),所述线束安装部(7)用于固定线束,所述线束安装部(7)位于设在所述鹅颈部(20)上的排料孔(10)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安装部(7)与所述鹅颈部(20)连接,所述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固定制动油管的制动油管安装部(8),所述制动油管安装部(8)和所述线束安装部(7)设置在所述鹅颈部(20)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式转向节还包括用于安装轮速传感器的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所述轮速传感器安装部(9)设置在所述转向节主体(21)或所述鹅颈部(20)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连接部(4)包括与所述鹅颈部(20)连接的第一凸台(27)以及开设在所述第一凸台(27)上的第三安装通孔(28)和第四安装通孔(29),所述第三安装通孔(28)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安装通孔(29)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和/或,
所述安装结构(22)包括开设在所述转向节主体(21)上的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以及与所述转向节主体(21)连接的制动器安装凸台(6)和转向拉杆连接凸台(3),其中,所述制动器安装凸台(6)和所述转向拉杆连接凸台(3)上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轮毂轴承连接结构(5)包括与所述凹入部(26)连通的第一连接孔(32)以及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孔(32)的外周的多个第二连接孔(33)。
10.一种车辆底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动器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鹅颈式转向节。
CN202221598511.4U 2022-06-24 2022-06-24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Active CN217623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8511.4U CN217623750U (zh) 2022-06-24 2022-06-24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8511.4U CN217623750U (zh) 2022-06-24 2022-06-24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23750U true CN217623750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8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98511.4U Active CN217623750U (zh) 2022-06-24 2022-06-24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237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1828A (zh) * 2023-08-04 2023-09-05 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及矿用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1828A (zh) * 2023-08-04 2023-09-05 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及矿用汽车
CN116691828B (zh) * 2023-08-04 2023-10-27 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机构及矿用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35205U (zh) 副车架和应用其的汽车
CN217623750U (zh)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US20060196713A1 (en) Body frame of motorcycle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52050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114802438A (zh) 用于双横臂悬架形式的空心铸铝转向节
CN209852006U (zh) 汽车后副车架的后衬套结构
CN216886892U (zh) 一种乘用车轻量化铝合金前转向节
CN218536853U (zh) 一种汽车及纵梁组件
CN216805593U (zh) 一种电动汽车阶梯刚度提升的后副车架
CN110194218A (zh) 机舱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116161119A (zh) 一种电车铝副车架
CN209833762U (zh) 商用车的转向总成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210734284U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JPH1111105A (ja) 鋳造アクスルビーム
CN210526642U (zh) 一种转向节结构及悬架机构
CN209492340U (zh) 一种驱动桥结构
CN203172387U (zh) 一种用于重型商用汽车的平衡悬架系统
CN208344352U (zh) 汽车双后桥中间挡泥板支架
CN218367289U (zh) 车辆悬架的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9467838U (zh) 一种轻质侧夹腔结构的新能源车前副车架
KR101815503B1 (ko) 차량용 휠 캐리어
CN213056598U (zh) 一种车辆下摆臂加强支架、前悬架及车辆
CN205292825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托架及重型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