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4284U -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4284U
CN210734284U CN201921558355.7U CN201921558355U CN210734284U CN 210734284 U CN210734284 U CN 210734284U CN 201921558355 U CN201921558355 U CN 201921558355U CN 210734284 U CN210734284 U CN 210734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electric vehicle
subframe
connecting arm
rear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83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洋
吴然
金帅
李波
李国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583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42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4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4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所述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车身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上且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车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车架本体且适于安装后悬置的衬套,所述第二安装孔在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适于避让后悬置的连接杆。由此,副车架在满足轻量化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并使后悬置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近年来,电动车辆得到了迅猛发展,电动车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的重要竞争指标之一就是整车续航里程,而整车轻量化正是降低整车能耗,增加续航里程的主要措施之一。
进而,在有效地降低副车架的重量的前提下,提高减重后的副车架的结构强度成为了现阶段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在满足轻量化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并使后悬置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副车架的电动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包括:车架本体、车身连接部;所述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上且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车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车架本体且适于安装后悬置的衬套,所述第二安装孔在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适于避让后悬置的连接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副车架的第一安装孔以及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由此,在使副车架满足轻量化的前提下,一方面,使后悬置在副车架上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另一方面,衬套与连接杆在两个方向上安装到副车架上,构造为避让孔的第二安装孔的几何尺寸略大于或者等于连接杆的外形轮廓尺寸即可,使第二安装孔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副车架的避让孔的尺寸,从而有效地提高副车架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本体包括:后悬置连接部以及一端与所述后悬置连接部连接的多个连接臂,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均形成在所述后悬置连接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连接部包括:车身安装左前支架、车身安装右前支架、车身安装左后支架以及车身安装右后支架,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所述车身安装左后支架以及所述车身安装右后支架均与对应地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和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空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的壁厚不小于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臂包括:左前连接臂、左后连接臂、右前连接臂以及右后连接臂,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与所述左前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与所述右前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左后支架与所述左后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右后支架与所述右后连接臂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连接臂邻近所述后悬置连接部的一端上设置有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左后连接臂邻近所述后悬置连接部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架本体上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孔,所述减重孔贯通所述车架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仰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空腔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副车架100,衬套200,
车架本体10,后悬置连接部11,连接臂12,左前连接臂121,右前连接臂122,左后连接臂123,避让槽1231,右后连接臂124,加强筋1241,
车身连接部20,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
第一安装孔a,第二安装孔b,减重孔c,空腔结构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包括:车架本体10、车身连接部20;车身连接部20设置在车架本体10上且与电动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其中车架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a和第二安装孔b,第一安装孔a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车架本体10且适于安装后悬置的衬套200,第二安装孔b在前后方向延伸且与第一安装孔a连通,第二安装孔b适于避让后悬置的连接杆。
具体而言,后悬置的衬套200通过第一安装孔a安装到副车架100上,后悬置的连接杆穿过第二安装孔b伸入到副车架100内,并与衬套200连接,以使衬套200在上下方向上安装到副车架100上,连接杆在前后方向上伸入到副车架100。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为铸造铝件,其重量更轻,满足轻量化要求,进而通过上述安装方式将后悬置安装到副车架1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车架100,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副车架100的第一安装孔a以及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b。由此,在使副车架100满足轻量化的前提下,一方面,使后悬置在副车架100上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另一方面,衬套200与连接杆在两个方向上安装到副车架100上,构造为避让孔的第二安装孔b的几何尺寸略大于或者等于连接杆的外形轮廓尺寸即可,使第二安装孔b的尺寸远小于现有技术的副车架100的避让孔的尺寸,从而有效地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
在图2、图3和图5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车架本体10包括:后悬置连接部11以及一端与后悬置连接部11连接的多个连接臂12,第一安装孔a和第二安装孔b均形成在后悬置连接部11上。
具体而言,后悬置连接部11的上下方向上形成有贯通后悬置连接部11的第一安装孔a,且后悬置连接部11的后侧形成有一端敞开,另一端与第一安装孔a连通的第二安装孔b,进而在后悬置连接部11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连接臂12,以通过后悬置连接部11和连接臂12限定出车架本体10。
由此,使车架本体10的结构更加合理,在方便后悬置在后悬置连接部11上的安装的同时,通过多个连接臂12,使与车架本体10连接的周围部件(例如:车身连接部20)可以设置在多个连接臂12上,在改善车架本体10的载荷分布的前提下,提高车架本体10的结构强度。
如图2和图3所示,车身连接部20包括: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以及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以及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均与对应地连接臂12的另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副车架100与车身连接,副车架100具有至少两个车身连接前点和两个车身连接后点,且两个车身连接前点在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两个车身连接后点在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进而使两个车身连接前点分别形成在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和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上,使两个车身连接后点分别形成在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和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上。
由此,副车架100通过上述多个车身安装支架与车身连接,且多个车身安装支架与连接臂12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在提高副车架100与车身的固定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而且副车架100与衬套200连接的区域形成在车架本体10上,与车身连接的区域形成在多个车身安装支架上,在方便安装的前提下,可以避免安装件之间出现干涉。
参见图4,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和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空腔结构d。这样,一方面,构造为空腔结构d的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和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可以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空腔结构d可以对安装到副车架100上的杆状部件提供避让,即杆状部件可以穿过空腔或者容纳在空腔内。
进一步地,空腔结构d的壁厚不小于5mm。这样,使空腔结构d的壁厚更加合理,以提高空腔结构d的结构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副车架100可以为铸造件,进而在空腔结构d的侧面上可以设置砂芯定位孔,在提高副车架100加工过程中的精度的前提下,使空腔结构d的成型效果更好。
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臂12包括:左前连接臂121、左后连接臂123、右前连接臂122以及右后连接臂124,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与左前连接臂121的另一端连接、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与右前连接臂122的另一端连接、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与左后连接臂123的另一端连接、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与右后连接臂124的另一端连接。
由此,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左前连接臂121、后悬置连接部11、右后连接臂124、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组成一条纵臂、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右前连接臂122、后悬置连接部11、左后连接臂123、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组成一条纵臂,进而两条纵臂构成大体呈“X”型的副车架100,以有效地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并改善副车架100的力学传递路径。
进一步地,左后连接臂123邻近后悬置连接部11的一端上设置有避让槽1231。由此,可以通过避让槽1231避让传动部件,防止副车架100与周围部件干涉。
如图3所示,左后连接臂123邻近后悬置连接部11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241,多个加强筋1241交错设置。这样,可以提高左后连接臂123与后悬置连接部11连接区域的结构强度,并提高后悬置连接部11以及左后连接臂123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2和图3所示,车架本体10上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孔c,减重孔c贯通车架本体10。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副车架100的重量,以使副车架100满足轻量化要求;而且使减重孔c贯通副车架100,从而在涉水时,可以通过减重孔c将副车架100上的水排出,避免副车架100积水、锈蚀,延长副车架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3、车身安装右后支架24、左前连接臂121、左后连接臂123、右前连接臂122以及右后连接臂124上均形成有加强凸起,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副车架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采用上述副车架100,副车架100满足轻量化要求,纵梁较低,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本体(10);
车身连接部(20),所述车身连接部(20)设置在所述车架本体(10)上且与所述电动车辆的车身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车架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a)和第二安装孔(b),所述第一安装孔(a)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所述车架本体(10)且适于安装后悬置的衬套(200),所述第二安装孔(b)在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a)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b)适于避让后悬置的连接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0)包括:后悬置连接部(11)以及一端与所述后悬置连接部(11)连接的多个连接臂(12),所述第一安装孔(a)和所述第二安装孔(b)均形成在所述后悬置连接部(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连接部(20)包括: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4)以及车身安装右后支架,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所述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4)以及所述车身安装右后支架均与对应地所述连接臂(12)的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和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的至少部分构造为空腔结构(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d)的壁厚不小于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12)包括:左前连接臂(121)、左后连接臂(123)、右前连接臂(122)以及右后连接臂(124),所述车身安装左前支架(21)与所述左前连接臂(12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右前支架(22)与所述右前连接臂(1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左后支架(24)与所述左后连接臂(1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车身安装右后支架与所述右后连接臂(124)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连接臂(123)邻近所述后悬置连接部(11)的一端上设置有避让槽(123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连接臂(123)邻近所述后悬置连接部(11)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241),多个所述加强筋(1241)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本体(10)上还设置有多个减重孔(c),所述减重孔(c)贯通所述车架本体(10)。
10.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车架(100)。
CN201921558355.7U 2019-09-18 2019-09-18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Active CN2107342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8355.7U CN210734284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8355.7U CN210734284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4284U true CN21073428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8355.7U Active CN210734284U (zh) 2019-09-18 2019-09-18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42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167A (zh) * 2021-03-29 2022-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40167A (zh) * 2021-03-29 2022-10-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副车架
US12043312B2 (en) 2021-03-29 2024-07-23 Honda Motor Co., Ltd. Subfr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688727B (zh) 副车架和车辆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210734284U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209852006U (zh) 汽车后副车架的后衬套结构
CN217623750U (zh) 鹅颈式转向节及车辆底盘系统
CN215553546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642346U (zh) 一体轻量化塑形三阶段约束后副车架
CN110901763B (zh) 一体轻量化塑形三阶段约束后副车架
CN215706647U (zh) 一种通用货车元宝梁结构
CN111845235A (zh) 汽车悬架后控制臂
CN217835802U (zh) 车辆的后备箱地板总成和车辆
CN219467838U (zh) 一种轻质侧夹腔结构的新能源车前副车架
CN221292847U (zh) 一种汽车后悬控制臂
CN219969780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214215405U (zh) 一种新型的前下摆臂
CN212765558U (zh) 后减振器上支架、后减振器以及车辆
CN217864017U (zh) 一种越野车大梁和护板的加强连接结构
CN219447225U (zh) 鞍座式车辆
CN221393678U (zh) 转向节及车辆
CN211568092U (zh) 一种后悬架安装横梁的加强结构
CN219056382U (zh) 一种非平面跨式新能源车的侧梁前副车架
CN113060211B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950026U (zh) 一种改进的平衡轴支架
CN213619311U (zh) 拉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