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9311U - 拉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19311U CN213619311U CN202021906854.3U CN202021906854U CN213619311U CN 213619311 U CN213619311 U CN 213619311U CN 202021906854 U CN202021906854 U CN 202021906854U CN 213619311 U CN213619311 U CN 2136193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cylindrical
- power assembly
- connecting support
- wai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734 Kidne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一种拉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左螺管、动力总成连接管。第一连接支架的左端设有一个腰柱形通孔、右端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左螺管的后端设在第一连接支架的左端的腰柱形通孔内,左螺管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腰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一橡胶物,动力总成连接管的后端的设在第一连接支架的右端的圆柱形通孔内,动力总成连接管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二橡胶物。第二连接支架的左端通过若干铆钉和第二橡胶物的后部铆接相连,第二连接支架的右端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相连的动总左连接孔,动力总成同时还和动力总成连接管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效果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拉杆装置。
背景技术
设于汽车副车架和动总之间、两端分别和副车架与动总相连的拉杆装置是汽车的一个重要构件。申请公布号 CN 110217091 A、名称为“一种连接动力总成和前副车架的后悬置拉杆结构”的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拉杆结构:“包括动力总成、前副车架以及连接在动力总成和前副车架之间的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第一连接支架包括第一后悬置上体和第一后悬置下体,第二连接支架包括第二后悬置上体和第二后悬置下体,第一、第二后悬置上体连接在动力总成上,第一、第二后悬置下体固定连接在前副车架上,第一后悬置上体铰接连接在第一后悬置下体上,第二后悬置上体铰接连接在第二后悬置下体上。”以期能避免动力总成发生的位移和跳动,从而减少噪声和震动,给乘员带来更好的乘坐感受。但其结构复杂,加工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和装配容易的汽车拉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左螺管、动力总成连接管。第一连接支架的左端设有一个腰柱形通孔、右端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左螺管的后端设在第一连接支架的左端的腰柱形通孔内,左螺管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腰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一橡胶物,动力总成连接管的后端的设在第一连接支架的右端的圆柱形通孔内,动力总成连接管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二橡胶物。第二连接支架的左端通过若干铆钉和第二橡胶物的后部铆接相连,第二连接支架的右端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相连的动总左连接孔,动力总成同时还和动力总成连接管相连。
这里,副车架用与左螺管的螺孔适配的螺栓和左螺管相连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借用所设置的第一橡胶物、第二橡胶物的弹性特性,尤其是腰柱形通孔内的第一橡胶物所具有的良好的抗扭效果,可以很好地减小噪音和振动,提高乘员坐车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
作为优选,第一连接支架在腰柱形通孔和圆柱形通孔之间设有第一沉腔和第二沉腔。本优选方案,有利于降低车重。进一步地优选,第一沉腔与第二沉腔两者的腔底和腰柱形通孔的孔壁及圆柱形通孔的孔壁之间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第一连接支架的强度。
作为优选,第一橡胶物上均布有若干阻尼孔。本优选方案,具有提高吸振能力的效果。
作为优选,第二连接支架远离第一连接支架的侧面向第一连接支架一面内凹。本优选方案,有利于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
作为优选,动力总成连接管的前端的前部的外表面为圆台形。本优选方案,便于动力总成连接管和动力总成时动力总成的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使用效果佳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中:第一连接支架1、第一沉腔1.1、第二沉腔1.2、加强筋1.3、第二连接支架2、动总左连接孔2.1、左螺管3、动力总成连接管4、阻尼孔5.1、第二橡胶物6、铆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连接支架1、第二连接支架2、左螺管3、动力总成连接管4。第一连接支架1的左端设有一个腰柱形通孔、右端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左螺管3的后端设在第一连接支架1的左端的腰柱形通孔内,左螺管3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腰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一橡胶物5,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后端的设在第一连接支架1的右端的圆柱形通孔内,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二橡胶物6;第二连接支架2的左端通过若干铆钉7和第二橡胶物6的后部铆接相连,第二连接支架2的右端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相连的动总左连接孔2.1,动力总成同时还和动力总成连接管4相连。其中,第一连接支架1在腰柱形通孔和圆柱形通孔之间设有第一沉腔1.1和第二沉腔1.2,第一沉腔1.1与第二沉腔1.2两者的腔底和腰柱形通孔的孔壁及圆柱形通孔的孔壁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3。作为优选,第一橡胶物5上均布有若干阻尼孔5.1,本实施例阻尼孔5.1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阻力孔5.1分别设在左螺管3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优选,第二连接支架2远离第一连接支架1的侧面向第一连接支架1一面内凹,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前端的前部的外表面为圆台形。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而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和实施范围。事实上,依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也可以作出一些等效的变化。因此,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述之形状、结构和设计目的所作出的一些等效变化理应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也即这些等效变化都应该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拉杆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支架(1)、第二连接支架(2);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左螺管(3)、动力总成连接管(4);第一连接支架(1)的左端设有一个腰柱形通孔、右端设有一个圆柱形通孔;左螺管(3)的后端设在第一连接支架(1)的左端的腰柱形通孔内,左螺管(3)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腰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一橡胶物(5),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后端的设在第一连接支架(1)的右端的圆柱形通孔内,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后端的外表面和所述圆柱形通孔的孔表面之间充满有第二橡胶物(6);第二连接支架(2)的左端通过若干铆钉(7)和第二橡胶物(6)的后部铆接相连,第二连接支架(2)的右端设有用于和动力总成相连的动总左连接孔(2.1),动力总成同时还和动力总成连接管(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连接支架(1)在腰柱形通孔和圆柱形通孔之间设有第一沉腔(1.1)和第二沉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沉腔(1.1)与第二沉腔(1.2)两者的腔底和腰柱形通孔的孔壁及圆柱形通孔的孔壁之间均设有加强筋(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橡胶物(5)上均布有若干阻尼孔(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装置,其特征是:第二连接支架(2)远离第一连接支架(1)的侧面向第一连接支架(1)一面内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装置,其特征是:动力总成连接管(4)的前端的前部的外表面为圆台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6854.3U CN21361931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拉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06854.3U CN21361931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拉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19311U true CN213619311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47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06854.3U Active CN213619311U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拉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19311U (zh) |
-
2020
- 2020-09-03 CN CN202021906854.3U patent/CN2136193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52335A1 (en) | Device for reinforcing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 |
CN111439179B (zh) | 一种具有液压减震功能的车辆座椅 | |
CN107429772A (zh) | 用于重型车辆的车轴/悬架系统的阻尼空气弹簧和减震器的组合 | |
CN210555123U (zh) | 后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 |
CN101850712A (zh) | 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软垫 | |
CN205615584U (zh) | 汽车铝合金副车架 | |
CN110588798A (zh) | 后缓震座及汽车 | |
CN109435659B (zh)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汽车 | |
CN213619311U (zh) | 拉杆装置 | |
US20190077206A1 (en) | Oscillating arm of a motor-vehicle suspension | |
CN107878176B (zh) | 一种分段式后悬置软垫总成 | |
CN213007585U (zh) | 一种抗扭拉杆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205769567U (zh) | 一种用非等臂悬挂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 | |
CN210941959U (zh) |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 |
CN203211388U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总成 | |
CN212604329U (zh) | 前下摆臂总成、麦弗逊式前悬架系统及汽车 | |
CN209814190U (zh) | 一种减震型电动滑板车 | |
CN212373495U (zh) | 副车架的车身支撑工装和车辆 | |
CN215826810U (zh) |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0309805U (zh) | 一种后下控制臂底板 | |
CN215096861U (zh) |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112140825B (zh) | 一种多功能前轴及汽车前悬架系统 | |
CN216969250U (zh) | 摆臂安装组件和车辆 | |
CN215059068U (zh) | 一种驾驶室后悬锁紧支架橡胶衬套 | |
CN212047582U (zh) | 一种悬置结构、悬置总成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1st and 6th floors, no.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