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9931U - 打磨砂轮 - Google Patents

打磨砂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9931U
CN217619931U CN202221178611.1U CN202221178611U CN217619931U CN 217619931 U CN217619931 U CN 217619931U CN 202221178611 U CN202221178611 U CN 202221178611U CN 217619931 U CN217619931 U CN 217619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grinding
product
groove wal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86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中龙
蔚旭荣
张建超
李�诚
钟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Technology Shan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86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9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9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9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打磨砂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至少两打磨面及排屑槽,所述打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轮体的轴线;排屑槽位于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其中所述打磨面与一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相交并具有交接线段,所述交接线段的两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不相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能够使打磨面上的砂砾及时排出,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上,不会对产品表面造成冲击、划痕,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品质。

Description

打磨砂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打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磨砂轮。
背景技术
随着3C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通常采用传统打磨工艺对产品进行打磨。传统打磨工艺大致为:作业人员采用圆形的打磨轮,并在打磨轮的外圆粘贴砂纸,控制打磨轮旋转以带动砂纸对产品进行打磨。
然而,传统打磨工艺存在如下缺陷,砂纸上的砂砾掉落后无法排出,导致打磨时,掉落的砂砾会在产品表面持续产生划痕,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打磨砂轮,以改善砂纸掉砂的情况,提升产品的外观品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磨砂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至少两打磨面,所述打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轮体的轴线;排屑槽,位于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其中所述打磨面与一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相交并具有交接线段,所述交接线段的两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且沿所述轮体的旋转方向,所述轮体的边沿依次设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围合形成所述排屑槽,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打磨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壁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槽壁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轮体的径向方向平行,沿所述轮体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槽壁远离所述第二槽壁的一端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壁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一端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2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面的数量为八面,八面所述打磨面均匀设于所述轮体的边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砂轮还包括:打磨组件,安装于所述打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连接的柔性件和打磨件,所述柔性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打磨面上,所述柔性件用于使所述打磨件弹性打磨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磨砂轮还包括:刀柄,所述刀柄的一端与所述轮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交接线段的一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至所述交接线段的另一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上述打磨砂轮,轮体包括至少两打磨面及排屑槽,打磨面为与轮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平面,打磨面可用于对产品进行打磨,或者在打磨面上安装耗材如砂纸以对产品进行打磨,交接线段的两端与轴线的距离不相等,砂轮在打磨时,在沿打磨砂轮及轮体的旋转方向上,打磨面的一端先与产品接触,随着打磨砂轮及轮体的旋转,打磨面与产品充分接触从而对产品进行打磨,随着打磨砂轮及轮体的进一步旋转,打磨面的一端开始与产品相分开并与产品之间产生间隙,打磨面上的砂砾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从该间隙中排出去,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上,当打磨面的另一端与产品分开的同时,下一个打磨面的一端开始接触产品或即将接触产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连续打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能够使打磨面上的砂砾排出,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上,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轮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打磨面开始接触产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第二打磨面接触产品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第二打磨面即将与产品分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打磨砂轮 100
轮体 10
轴线 11
打磨面 12
第一打磨面 12a
第二打磨面 12b
第三打磨面 12c
交接线段 121
排屑槽 13
第一槽壁 14
第二槽壁 15
垂直平面 20
打磨组件 30
柔性件 31
打磨件 32
刀柄 40
产品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磨砂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包括至少两打磨面及排屑槽,所述打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轮体的轴线;排屑槽位于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其中所述打磨面与一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相交并具有交接线段,所述交接线段的两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不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轮体包括至少两打磨面及排屑槽,打磨面为与轮体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平面,打磨面可用于对产品进行打磨,或者在打磨面上安装耗材如砂纸以对产品进行打磨,交接线段的两端与轴线的距离不相等,打磨砂轮在对产品进行打磨时,在沿打磨砂轮及轮体的旋转方向上,打磨面的一端先与产品接触,随着打磨砂轮及轮体的旋转,打磨面与产品充分接触从而对产品进行打磨,随着打磨砂轮及轮体的进一步旋转,打磨面的一端开始与产品相分开并与产品之间产生间隙,打磨面上的砂砾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从该间隙中排出去,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上,当打磨面的另一端与产品分开的同时,下一个打磨面的一端开始接触产品或即将接触产品,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连续打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能够使打磨面上的砂砾排出,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上,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品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磨砂轮100。打磨砂轮100用于对产品200(请参阅图3)进行打磨。打磨砂轮100包括轮体10,轮体10具有一轴线11,打磨砂轮100与轮体10共用轴线11,打磨砂轮100及轮体10在旋转时围绕轴线11旋转。轮体10包括至少两打磨面12及排屑槽13。
至少两打磨面12间隔设于轮体10的边沿,打磨面12为第一平面,第一平面所在的平面平行于轮体10的轴线11。打磨面12可用于对产品200进行打磨,或者在打磨面12上安装耗材如砂纸以对产品200进行打磨。排屑槽13位于相邻两打磨面12之间,排屑槽13用于排出打磨产品200所产生的碎屑。其中,打磨面12与一垂直于轴线11的平面相交并具有交接线段121,交接线段121的两端到轴线11的距离不相等。其中,垂直于轴线11的平面有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定义垂直于轴线11的平面为如图1所示的垂直平面20,显然,这并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如此,为了改善打磨面12掉砂或砂纸掉砂的情况,提升产品200的外观品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100,通过在轮体10的边沿设置至少两打磨面12,打磨面12的交接线段121的两端与轴线11的距离不相等,打磨砂轮100及轮体10在旋转时,使得打磨面12在与产品200接触时对产品200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压,一方面能够保证打磨砂轮100及轮体10在旋转时,打磨面12不受平面的限制而能够与产品200实现较大面积地接触,也不会对打磨砂轮100及轮体10的旋转造成干涉,另一方面能够保证每个打磨面12均能够对产品200实施有效地打磨。打磨砂轮100在对产品200进行打磨时,打磨面12的一端与产品200相分开时会与产品200之间产生间隙,此时打磨面12的另一端与产品200相接触,打磨面12上的砂轮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从该间隙中排出去,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200上,避免对产品200造成冲击和划痕。当打磨面12的另一端与产品200分开的同时,下一个打磨面12的一端开始接触产品200或即将接触产品200,从而实现对产品200的连续打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100,能够使打磨面12上的砂砾及时排出,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200上,有利于提高产品200的外观品质。其中,打磨面12上的砂轮可以为打磨面12上的,也可以为砂纸上的。
请继续参阅图1,打磨砂轮100还包括打磨组件30,打磨组件30安装于打磨面12上,打磨组件30用于对产品200进行打磨。如此,一方面通过更换打磨组件30以对不同的产品200进行打磨,适用于不同的打磨要求,另一方面便于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打磨组件30,以保证打磨品质。
打磨组件30包括连接的柔性件31和打磨件32,柔性件31连接于对应的打磨面12上,柔性件31用于使打磨件32弹性打磨产品200。如此,通过设置柔性件31和打磨件32,通过打磨件32对产品200进行打磨,通过柔性件31使打磨件32弹性打磨产品200,保证打磨件32能够有效地对产品200进行打磨,避免打磨件32对产品200造成冲击。其中,柔性件31可以为优力胶、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件,打磨件32可以为砂纸或其他可用于打磨产品200的物件。
请继续参阅图1,打磨砂轮100还包括刀柄40。刀柄40与轮体10共用轴线11,刀柄40的一端与轮体10连接,刀柄40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图未示)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刀柄40,使得外部驱动装置能够通过刀柄40驱动轮体10旋转或进行其他方向的运动,提升打磨砂轮100的使用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2,相邻两打磨面12之间,且沿轮体10的旋转方向,轮体10的边沿依次设有第一槽壁14和第二槽壁15,第一槽壁14和第二槽壁15围合形成排屑槽13,第一槽壁14和第二槽壁15分别与对应的打磨面12连接。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槽壁14和第二槽壁15并围合形成排屑槽13,排屑槽13的设置简单,有利于降低轮体10的制造难度。
第一槽壁14为第二平面,第二槽壁15为第三平面,第二平面与轮体10的径向方向平行,第二平面垂直于第三平面,即第三平面垂直于轮体10的径向方向。沿轮体10的径向方向,第一槽壁14远离第二槽壁15的一端与轴线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槽壁15远离第一槽壁14的一端与轴线11之间的距离。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槽壁14远离第二槽壁15的一端与轴线1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槽壁15远离第一槽壁14的一端与轴线11之间的距离,使得打磨面12在与产品200完全分开的同时,下一个打磨面12才会与产品200相接触,保证打磨砂轮100能够连续地打磨产品200。
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10°-29°。如此,通过设置夹角θ的范围为10°-29°,一方面保证打磨面12能够以较大的接触面积对产品200进行打磨,另一方面保证打磨砂轮100具有较多的打磨面12,以保证至少两打磨面12能够连续地对产品200进行打磨。然而,当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小于10°时,为了保证至少两打磨面12能够连续地对产品200进行打磨,需要设置打磨砂轮100的打磨面12偏少,在相同的打磨量的情况下,每个打磨面12或打磨件32打磨产品200的次数偏多,打磨面12或打磨件32的磨损情况较严重,打磨砂轮100的使用成本较高。当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大于29°时,每个打磨面12或打磨件32与产品200相接触的面积偏小,不利于对产品200进行有效地打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打磨面12的数量为八面,八面打磨面12均匀地设于轮体10的边沿。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为19.5°。沿轮体10或打磨砂轮100的转动方向,交接线段121的一端到轴线11的距离至交接线段121的另一端到轴线11的距离逐渐增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交接线段121的一端到轴线11的距离至交接线段121的另一端到轴线11的距离还可以逐渐减小。打磨面12的数量还可以为两面、三面、四面、五面、六面、七面、九面、十面等。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θ的范围还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等。
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100的打磨过程大致为:其中,为了便于说明和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定义打磨面12包括第一打磨面12a、第二打磨面12b和第三打磨面12c。请参阅图3,图3为第一打磨面12a即将与产品200分开、第二打磨面12b开始接触产品200时的状态示意图。随着打磨砂轮100的旋转,第二打磨面12b上打磨件32与产品200的接触面积逐渐加大,柔性件31则被逐渐挤压,实现对产品200的打磨,请参阅图4,图4为第二打磨面12b接触产品200中的状态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状态为第二打磨面12b与产品200之间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随着打磨砂轮100的旋转,第二打磨面12b开始与产品200分开,直至如图5所示的状态,图5为第二打磨面12b即将与产品200分开、第三打磨面12c即将接触产品200时的状态示意图,随着打磨砂轮100的旋转,第二打磨面12b与产品200分开、第三打磨面12c与产品200相接触,直至大致如图3所示的状态。如此,依次按照图3、图4、图5循环,实现对产品200的连续打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砂轮100,通过打磨面12、排屑槽13之间的相互配合,设置交接线段121两端的距离到轴线11的距离不相等,设置第三平面与第一平面之间具有合适的夹角范围,实现了对产品200的连续打磨,能够使打磨面12上的砂砾及时排出,避免砂砾掉落到产品200上,不会对产品200表面造成冲击、划痕,有利于提高产品200的外观品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申请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打磨砂轮,包括轮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
至少两打磨面,所述打磨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轮体的轴线;
排屑槽,位于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
其中所述打磨面与一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平面相交并具有交接线段,所述交接线段的两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不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所述打磨面之间,且沿所述轮体的旋转方向,所述轮体的边沿依次设有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围合形成所述排屑槽,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打磨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壁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槽壁为第三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轮体的径向方向平行,沿所述轮体的径向方向,所述第一槽壁远离所述第二槽壁的一端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壁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一端与所述轴线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三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29°。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磨面的数量为八面,八面所述打磨面均匀设于所述轮体的边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打磨组件,安装于所述打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磨组件包括连接的柔性件和打磨件,所述柔性件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打磨面上,所述柔性件用于使所述打磨件弹性打磨产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刀柄,所述刀柄的一端与所述轮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磨砂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接线段的一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至所述交接线段的另一端到所述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
CN202221178611.1U 2022-05-13 2022-05-13 打磨砂轮 Active CN217619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8611.1U CN217619931U (zh) 2022-05-13 2022-05-13 打磨砂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8611.1U CN217619931U (zh) 2022-05-13 2022-05-13 打磨砂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9931U true CN21761993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53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8611.1U Active CN217619931U (zh) 2022-05-13 2022-05-13 打磨砂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9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0376B1 (ko) 고속 홈 패턴
JP6401319B2 (ja) 研磨装置
CN104781040A (zh) 玻璃板和成形玻璃板的方法
KR101610438B1 (ko) 연마 패드 드레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연마 패드 드레싱 디바이스 및 연마 시스템
CN103481181A (zh) 曲面玻璃用表面研磨装置
JP2002160147A (ja) 板ガラスの端縁部研磨方法
CN217619931U (zh) 打磨砂轮
JP6032155B2 (ja) ウェーハの両面研磨方法
JP5006011B2 (ja) 円板状基板の製造方法
CN109746815B (zh) 一种2.5d盖板弧边抛光方法
KR20150065722A (ko) 탄성 지석의 드레싱 방법
CN215700948U (zh) 玻璃抛光刷
JP4145273B2 (ja) Cmpパッドコンディショナー
CN211471294U (zh) 多边形去毛刺锆刚玉研磨料
CN208231570U (zh) 一种研磨垫调整器
CN202825547U (zh) 研磨垫整理盘
CN203125323U (zh) 研磨垫整理器及研磨装置
CN202200182U (zh) 研磨垫整理器和研磨机台
CN215147842U (zh) 一种间隔形海绵打磨砂带
CN212145977U (zh) 一种新型弹性磨块
WO2023100957A1 (ja)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CN207771581U (zh) 一种加工玻璃用磨头
CN213225770U (zh) 一种非金属笔尖磨砂轮
CN209533058U (zh) 一种晶片承载盘、研磨机及抛光机
CN212420979U (zh) 弹性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