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3811U -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3811U
CN217613811U CN202221528813.4U CN202221528813U CN217613811U CN 217613811 U CN217613811 U CN 217613811U CN 202221528813 U CN202221528813 U CN 202221528813U CN 217613811 U CN217613811 U CN 217613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an
oil mist
baffle
mis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288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5288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3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3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3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包括: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壳体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风扇置于壳体竖直端的顶部,且风扇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通过转轴与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电机固定于风扇的外部;第一挡板沿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的下方;第二挡板沿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的下方;前置过滤网设置于壳体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风扇与进气孔之间;过滤组件置于壳体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集油箱置于壳体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风扇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中油雾回收装置的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更换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一般是指,在工业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状或者液滴状污染物。一般情况下,油雾产生的原因是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金属加工润滑剂,其中金属加工润滑剂经历了刀具高速切割、撞击、射流或者高温蒸发的过程而产生油雾,而产生的油雾中,颗粒的大小范围相差很大。
如果处理不当,油雾会存在各种危害。对于人体来说,吸入过多的油雾,会诱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癌变或者生成恶性肿瘤;对于环境来说,产生的油雾中包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以及油液混合物,当排放到外界会造成大气污染,产生酸雨或者雾霾;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油雾会对机械设备造成腐蚀损坏,降低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选用油雾回收设备对产生的油雾进行回收,而目前的油雾回收设备结构较为复杂,对油雾的回收效果不好,且过滤部件长期使用,表面会覆盖油污,会影响过滤效果,同时过滤部件不方便更换。
因此,研究出一种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便于更换的油雾回收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收效果好,且过滤部件便于更换的油雾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L状,所述壳体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壳体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
风扇,所述风扇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顶部,且所述风扇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且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风扇的外部,且所述风扇的转轴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的下方倾斜;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风扇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的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个侧壁表面;
前置过滤网,所述前置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风扇与所述进气孔之间;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置于所述壳体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
集油箱,所述集油箱置于所述壳体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风扇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前置过滤网对进入壳体内的灰尘进行过滤,然后油雾在风扇的作用下,会聚积成液体,并顺着壳体的侧壁流到集油箱内;最后通过过滤组件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进而将过滤得到的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简单,且对油雾的回收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电机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箱,所述电机保护箱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保护箱的顶部设有箱盖。箱盖的设置方便对电机进行维护或维修。
优选的,所述电机保护箱的顶部和所述壳体竖直端的顶部均呈圆弧状,所述壳体竖直端的顶部设有壳体盖,所述进气孔置于所述壳体盖的表面,所述壳体竖直端顶部的内侧固定有圆弧形网罩,所述前置过滤网置于所述网罩与所述壳体盖之间。壳体设置成弧形,方便不同方位的油雾进入到壳体内,进入壳体后,便于随风扇转动聚积成油液。
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竖直端与水平端的连接处,且第二挡板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既可以对壳体侧壁上油液起到导流的作用,也可以对气体起到导流作用,降低风速,使油雾更有效的聚积成油液被回收。
优选的,所述风扇包括:扇叶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两个,且为圆形,所述扇叶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固定板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扇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还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多个所述扇叶固定连接。固定环的设置使得风扇在使用时结构更加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水平端的底部与所述过滤组件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过滤组件的底部卡固于所述第一卡槽内。第一卡槽可以对过滤组件起到定位的作用,也便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壳体水平端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过滤组件置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上方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开口相扣合。
优选的,所述开口处的侧壁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处的侧壁表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端盖的一端侧壁处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置于所述连接孔内,且与所述连接孔转动连接;所述端盖的另一端铰接带有插接孔的连接板,所述壳体靠近端盖的侧壁表面设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与所述连接板的插接孔相卡接,所述端盖与开口转动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状。上述方案方便将端盖打开对过滤组件进行更换。
优选的,所述端盖与所述开口相扣合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过滤组件的顶部置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端盖与所述开口扣合的位置设有密封条。第二卡槽和第一卡槽相结合,使得过滤组件被固定的更加牢靠,并且密封条可以使端盖和开口的连接处密封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棉网和活性炭过滤棉网,所述过滤棉网和活性炭过滤棉网平行且固定连接。过滤棉网和活性炭过滤棉网的设置可以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更有效的过滤,使排出的空气更优良。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油雾进入壳体而被聚积成液体对其进行回收,且通过过滤组件对壳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后在排出,不仅可以对油雾进行有效的收集,还可以防止排出的空气对环境造成污染;
(2)壳体盖和端盖的设置方便定期对前置过滤网和过滤组件进行更换,使二者的过滤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一种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另一种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内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与端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
01-壳体;
011-进气孔;012-出气孔;013-壳体盖;014-网罩;015-第一卡槽;016-开口;017-台阶;018-连接孔;019-连接凸块;
02-风扇;
021-转轴;022-扇叶;023-固定板;024-固定环;
03-电机;04-第一挡板;05-第二挡板;06-前置过滤网;
07-过滤组件;
071-过滤棉网;072-活性炭过滤棉网;
08-集油箱;
09-电机保护箱;
091-箱盖;
10-端盖;
101-连接轴;102-连接板;103-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包括:
壳体01,壳体01呈L状,壳体01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011;壳体01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012;
风扇02,风扇02置于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且风扇0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021,且通过转轴021与壳体01的侧壁转动连接;
电机03,电机03固定于风扇02的外部,且风扇02的转轴021穿过壳体01的侧壁与电机03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04,第一挡板04沿风扇02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02的下方,且第一挡板04的一侧与壳体0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壳体01的下方倾斜;
第二挡板05,第二挡板05沿风扇02轴向方向布置于风扇02的下方,且第二挡板05的一侧与壳体0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壳体01的下方倾斜,第一挡板04和第二挡板05分别位于壳体01相对的两个侧壁表面;
前置过滤网06,前置过滤网06设置于壳体01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风扇02与进气孔011之间;
过滤组件07,过滤组件07置于壳体01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
集油箱08,集油箱08置于壳体01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风扇02的正下方。壳体01侧壁靠近集油箱08的位置开设有油箱出口,油箱出口与集油箱08相连通;第一挡板04和第二挡板05相对设置,倾斜方向相反。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机03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箱09,电机保护箱09与壳体01固定连接,且电机保护箱09的顶部设有箱盖091。箱盖091一端与电机保护箱09一侧壁顶部相铰接,另一端与电机保护箱09侧壁的顶部通过卡扣结构相卡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电机保护箱09的顶部和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均呈圆弧状,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设有壳体盖013,进气孔011置于壳体盖013的表面,壳体01竖直端顶部的内侧固定有圆弧形网罩014,前置过滤网06置于网罩014与壳体盖013之间。壳体盖013一端与壳体01一侧壁顶部相铰接,另一端与壳体01侧壁的顶部通过卡扣结构相卡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板05固定于壳体01竖直端与水平端的连接处,且第二挡板05的底端低于第一挡板04的底端。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风扇02包括:扇叶022和固定板023,固定板023设有两个,且为圆形,扇叶022设有多个,且沿固定板023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扇叶022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023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023分别与两个转轴021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023之间还设有固定环024,固定环024与多个扇叶022固定连接。根据扇叶022的实际长度,固定环024可沿扇叶022长度方向设置一个或多个。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01水平端的底部与过滤组件07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槽015,过滤组件07的底部卡固于第一卡槽015内。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壳体01水平端的顶部设有用于过滤组件07置入的开口016,开口016的上方设有端盖10,端盖10与开口016相扣合。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开口016处的侧壁设置有台阶017,台阶017处的侧壁表面开设有连接孔018,端盖10的一端侧壁处设有连接轴101,连接轴101置于连接孔018内,且与连接孔018转动连接;端盖10的另一端铰接带有插接孔的连接板102,壳体01靠近端盖10的侧壁表面设有连接凸块019,连接凸块019与连接板102的插接孔相卡接,端盖10与开口016转动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端盖10与开口016相扣合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槽103,过滤组件07的顶部置于第二卡槽103内,端盖10与开口016扣合的位置设有密封条。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组件07包括:过滤棉网071和活性炭过滤棉网072,过滤棉网071和活性炭过滤棉网072平行且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
电机03工作带动风扇02转动,风扇02转动壳体01外部带有油雾的空气会从进风孔011处吸入到壳体01内,带有油雾的空气首先在前置过滤网06处将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进行初步的过滤,然后在风扇02的作用下,油雾不断聚积成液体,沿壳体01内壁留下,通过第一挡板04和第二挡板05将油液导流到集油箱08内,除去油雾的空气通过第一挡板04和第二挡板05的导流进入到壳体01的水平端,并通过过滤组件07的过滤,最终通过出气孔012排到壳体01外部;当需要更换前置过滤网06或过滤组件07时,将壳体盖013或端盖10打开,便可实现对二者的更换。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01),所述壳体(01)呈L状,所述壳体(01)包括竖直端和水平端,所述壳体竖直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进气孔(011);所述壳体(01)位于水平端的端面处均匀设有多个出气孔(012);
风扇(02),所述风扇(02)置于所述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且所述风扇(02)的两端固定连接有转轴(021),且通过所述转轴(021)与所述壳体(01)的侧壁转动连接;
电机(03),所述电机(03)固定于所述风扇(02)的外部,且所述风扇(02)的转轴(021)穿过所述壳体(01)的侧壁与所述电机(03)输出轴固定连接;
第一挡板(04),所述第一挡板(04)沿所述风扇(02)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02)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挡板(04)的一侧与所述壳体(0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01)的下方倾斜;
第二挡板(05),所述第二挡板(05)沿所述风扇(02)轴向方向布置于所述风扇(02)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挡板(05)的一侧与所述壳体(0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沿所述壳体(01)的下方倾斜,所述第一挡板(04)和第二挡板(05)分别位于所述壳体(01)相对的两个侧壁表面;
前置过滤网(06),所述前置过滤网(06)设置于所述壳体(01)竖直端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风扇(02)与所述进气孔(011)之间;
过滤组件(07),所述过滤组件(07)置于所述壳体(01)位于水平方向的一端;
集油箱(08),所述集油箱(08)置于所述壳体(01)竖直端的底部,且位于所述风扇(02)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03)外部设有电机保护箱(09),所述电机保护箱(09)与所述壳体(01)固定连接,且所述电机保护箱(09)的顶部设有箱盖(091)。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保护箱(09)的顶部和所述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均呈圆弧状,所述壳体(01)竖直端的顶部设有壳体盖(013),所述进气孔(011)置于所述壳体盖(013)的表面,所述壳体(01)竖直端顶部的内侧固定有圆弧形网罩(014),所述前置过滤网(06)置于所述网罩(014)与所述壳体盖(01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05)固定于所述壳体(01)竖直端与水平端的连接处,且第二挡板(05)的底端低于所述第一挡板(04)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02)包括:扇叶(022)和固定板(023),所述固定板(023)设有两个,且为圆形,所述扇叶(022)设有多个,且沿所述固定板(023)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所述扇叶(0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02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023)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02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023)之间还设有固定环(024),所述固定环(024)与多个所述扇叶(02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1)水平端的底部与所述过滤组件(07)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卡槽(015),所述过滤组件(07)的底部卡固于所述第一卡槽(01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01)水平端的顶部设有用于所述过滤组件(07)置入的开口(016),所述开口(016)的上方设有端盖(10),所述端盖(10)与所述开口(016)相扣合。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016)处的侧壁设置有台阶(017),所述台阶(017)处的侧壁表面开设有连接孔(018),所述端盖(10)的一端侧壁处设有连接轴(101),所述连接轴(101)置于所述连接孔(018)内,且与所述连接孔(018)转动连接;所述端盖(10)的另一端铰接带有插接孔的连接板(102),所述壳体(01)靠近端盖(10)的侧壁表面设有连接凸块(019),所述连接凸块(019)与所述连接板(102)的插接孔相卡接,所述端盖(10)与开口(016)转动连接的一端的端面呈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0)与所述开口(016)相扣合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槽(103),所述过滤组件(07)的顶部置于所述第二卡槽(103)内,所述端盖(10)与所述开口(016)扣合的位置设有密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07)包括:过滤棉网(071)和活性炭过滤棉网(072),所述过滤棉网(071)和活性炭过滤棉网(072)平行且固定连接。
CN202221528813.4U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Active CN217613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8813.4U CN21761381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28813.4U CN21761381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3811U true CN217613811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28813.4U Active CN217613811U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3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86702U (zh) 一种工业硅加工用全自动除尘设备
CN217613811U (zh) 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CN220495780U (zh) 一种食用油加工用多级过滤装置
CN21151382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生产用移动除尘设备
CN211676919U (zh) 一种变频除尘装置
CN211360096U (zh) 一种自带排尘系统的拉丝机装置
CN216175214U (zh) 涂料生产车间用粉尘吸收装置
CN213556006U (zh) 一种物料粉碎除尘装置
CN214080502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数控机床装置
CN109396936A (zh) 一种金属切削机的快速除尘设备
CN214598238U (zh) 一种能够高效除尘的烟气脱硫脱硝设备
CN213965594U (zh) 一种机械设备加工用灰尘收集装置
CN213032073U (zh) 一种气固分离集尘装置
CN212915025U (zh) 一种焊接机械手除烟装置
CN210874533U (zh) 一种工业用烟尘净化器
CN113856347A (zh) 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除尘风机
CN215742479U (zh) 一种石墨生产用粉尘回收装置
CN216370601U (zh) 一种用于多种切割机床的高效节能吸尘装置
CN215761769U (zh) 一种智慧矿山无人化除尘装置
CN205308019U (zh) 一种过滤式油雾净化机
CN212881822U (zh) 一种钢板制备用烟尘净化器
CN211245799U (zh) 一种新型工程除尘风机
CN214972752U (zh) 焊丝生产用环保除尘装置
CN211462461U (zh) 一种高效过滤油雾隔离装置
CN213053294U (zh) 一种卡盘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