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11790U - 翻转装置及床 - Google Patents

翻转装置及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11790U
CN217611790U CN202221503595.9U CN202221503595U CN217611790U CN 217611790 U CN217611790 U CN 217611790U CN 202221503595 U CN202221503595 U CN 202221503595U CN 217611790 U CN217611790 U CN 217611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tating shaft
fixing
turnover
diag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0359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玉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 Ko Long Metallic Product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 Ko Long Metallic Product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 Ko Long Metallic Product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 Ko Long Metallic Product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0359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11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117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3200 priority patent/WO2023241270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翻转装置及床用于改善翻转过程不平稳的情况,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和驱动部,驱动部驱动翻转部左右翻转;翻转部具有左端和右端,左端设置左旋转轴,右端设置有右旋转轴;翻转装置具有水平状态、左翻转状态和右翻转状态;在水平状态,左旋转轴位于第一位置,右旋转轴位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高度相同,翻转部的左端和右端高度相同;在左翻转状态,左旋转轴被驱动部举升,离开第一位置,右旋转轴在第二位置转动,翻转部的左端绕右旋转轴转动举升;在右翻转状态,右旋转轴被驱动部举升,离开第二位置,左旋转轴在第一位置转动,翻转部的右端绕左旋转轴转动举升。

Description

翻转装置及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翻转装置及床。
背景技术
护理者需帮助长期卧床者左右翻身,这就需要床具有翻转功能,具有翻转功能的床常存在翻转过程不平稳的问题,翻转角速度的时快时慢容易造成卧床者从床上跌落受伤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装置及床,用于改善翻转过程不平稳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转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翻转装置包括翻转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翻转部左右翻转;
所述翻转部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端设置左旋转轴,所述右端设置有右旋转轴;
所述翻转装置具有水平状态、左翻转状态和右翻转状态;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旋转轴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右旋转轴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高度相同,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左端和所述右端高度相同;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旋转轴被所述驱动部举升,离开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举升;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旋转轴被所述驱动部举升,离开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举升。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包括摆杆和三角架;
所述摆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下端绕所述上端摆动,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设置有滑动杆;
所述三角架具有左上角点、右上角点和滑动下角点;
所述三角架包括左斜杆,所述左斜杆具有左上端和右下端,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左上角点;
所述三角架还包括右斜杆,所述右斜杆具有右上端和左下端,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右上角点;
所述左上角点和所述右上角点的距离不变;
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右下端设置有左斜滑道,所述左斜滑道具有左上止点和右下止点,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左下端设置有右斜滑道,所述右斜滑道具有右上止点和左下止点,所述左斜滑道和所述右斜滑道部分重合并被所述摆杆的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左斜滑道和所述右斜滑道内滑动,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滑动下角点;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左上止点和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右上止点,所述左上角点和所述右上角点高度相同,与所述滑动下角点成等腰三角形,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承托,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承托;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摆杆向左摆动,所述滑动杆向左上转动,在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左上止点举升所述左斜杆,所述左上角点升高,举升所述左旋转轴,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承托,所述右斜杆被带动,所述右上角点向左运动再保持静止,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右斜滑道自所述右上止点向所述左下止点滑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摆杆向右摆动,所述滑动杆向右上转动,在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右上止点举升所述右斜杆,所述右上角点升高,举升所述右旋转轴,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承托,所述左斜杆被带动,所述左上角点向右运动再保持静止,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左斜滑道自所述左上止点向所述右下止点滑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左竖杆和右竖杆;
所述三角架还包括上横杆,所述上横杆具有左端和右端;
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与所述上横杆的所述左端转动连接,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左上角点;
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与所述上横杆的所述右端转动连接,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右上角点;
所述左竖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左竖杆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左上角点,所述左竖杆的所述上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左旋转轴;
所述右竖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右竖杆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右上角点,所述右竖杆的所述上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右旋转轴;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上角点升高,所述左竖杆升高,举升所述左旋转轴,所述右斜杆被所述上横杆带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上角点升高,所述右竖杆升高,举升所述右旋转轴,所述左斜杆被所述上横杆带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左下止点限制所述左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所述滑动杆滑动至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左下止点,所述左旋转轴被举升至最高;
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右下止点限制所述右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所述滑动杆滑动至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右下止点,所述右旋转轴被举升至最高。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横杆和后固定横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前固定横杆后侧和所述后固定横杆前侧的所述间隔;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旋转纵杆,所述旋转纵杆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前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横杆,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后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后固定横杆,所述摆杆的所述上端固定于所述旋转纵杆中部,以允许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绕所述摆杆的所述上端摆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固定横杆和所述后固定横杆的上部均设置有旋转套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前端插入所述前固定横杆上部的所述旋转套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后端插入所述后固定横杆上部的所述旋转套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右固定纵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右固定纵杆左侧;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横置并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推杆的所述右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右固定纵杆,所述推杆的所述左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静止;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向左伸长,驱动所述摆杆向左摆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向右缩短,驱动所述摆杆向右摆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左固定纵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左固定纵杆右侧;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横置并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推杆的所述左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左固定纵杆,所述推杆的所述右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静止;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向左缩短,驱动所述摆杆向左摆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向右伸长,驱动所述摆杆向右摆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固定横杆,所述前固定横杆的上部设置有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的上部具有朝上的开口;
所述左旋转轴包括左滚轮和左轴体,所述左轴体具有前端,所述前端突伸于所述翻转部,所述左滚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左轴体的所述前端;
所述右旋转轴包括右滚轮和右轴体,所述右轴体具有前端,所述前端突伸于所述翻转部,所述右滚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右轴体的所述前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滚轮被所述左支撑座承托,由此限定所述左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右滚轮被所述右支撑座承托,由此限定所述右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滚轮从所述开口离开所述左支撑座,所述右滚轮被所述右支撑座承托,所述右轴体相对所述右滚轮转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滚轮从所述开口离开所述右支撑座,所述左滚轮被所述左支撑座承托,所述左轴体相对所述左滚轮转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固定横杆,所述前固定横杆的下部设置有左挡块和右挡块;
在所述左上角点,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设置有左限位轴,所述左限位轴具有前端,其所述前端突伸形成左限位部;
在所述右上角点,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设置有右限位轴,所述右限位轴具有前端,其所述前端突伸形成右限位部;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限位部位于所述左挡块的左侧,并与所述左挡块具有横向间隔,所述右限位部位于所述右挡块的右侧,并与所述右挡块具有横向间隔;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限位部向左运动,所述右限位部向左运动并抵住所述右挡块,以使所述右上角点保持静止;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限位部向右运动,所述左限位部向右运动并抵住所述左挡块,以使所述左上角点保持静止。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床包括前述的翻转装置;
所述床还包括床板,所述床板横向设置,包括左翼部、中部和右翼部,所述中部、所述左翼部以及所述右翼部均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翼部的右端与所述中部的左端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所述中部的上侧转动,所述中部的右端与所述右翼部的左端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所述中部的上侧转动;
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翻转部的上部,所述翻转部支撑所述中部,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在所述左旋转轴的左侧,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在所述右旋转轴的右侧;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床板及其下的所述翻转部左右对称,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和所述右端高度相同,所述左翼部、所述中部和所述右翼部水平;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举升,所述左翼部和所述中部成一平面,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下沉,所述右翼部被支撑以使所述右翼部绕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向上转动,所述右翼部和所述中部形成右凹角;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举升,所述右翼部和所述中部成一平面,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下沉,所述左翼部被支撑以使所述左翼部绕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向上转动,所述左翼部和所述中部形成左凹角。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下列之一有益效果:
1、翻转部在翻转过程中,一直具有唯一且固定的旋转轴,即左旋转轴或右旋转轴,这使得翻转部的翻转角速度可控程度好,容易实现翻转角速度恒定的匀速翻转,翻转过程平稳。
2、分别设在翻转部左端和右端的左旋转轴和右旋转轴间形成较长的转动半径,这降低了翻转部的翻转角速度,提高了翻转部的翻转可控程度,容易实现翻转角速度恒定的匀速翻转,翻转过程平稳。
3、翻转部在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中,滑动杆在左斜滑道和右斜滑道其中之一滑动,在其中另一个的上止点顶推,运动过程平顺、平稳,从而使得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平顺、平稳,这使得翻转时卧床者的舒适度好,且不易从床上跌落。
4、推杆的缩短/伸长长度与翻转部的翻转角度是大体线性的,这使得翻转部的翻转角速度可控程度好,翻转部的翻转角速度大体是匀速的,翻转过程平稳,这使得卧床者不易在翻转过程中从床上跌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翻转装置在水平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翻转装置在左翻转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翻转装置在右翻转状态的主视图;
图4为翻转装置在左翻转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5为翻转装置在右翻转状态的立体视图;
图6为床在水平状态的主视图;
图7为床在左翻转状态的主视图;
图8为床在右翻转状态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翻转装置;
2-翻转部,5-翻转部左端,6-翻转部右端,7-左旋转轴,8-左滚轮,9-左轴体,10-左轴体前端,11-左轴体后端,12-右旋转轴,13-右滚轮,14-右轴体,15-右轴体前端,16-右轴体后端;
4-固定部,17-固定架,18-前固定横杆,19-后固定横杆,20-左固定纵杆,21-右固定纵杆,22-左支撑座,23-右支撑座,24-开口,25-杯状槽,77-左挡块,78-右挡块;
3-驱动部,27-摆杆,28-三角架,29-左竖杆,30-右竖杆,31-摆杆上端,32-摆杆下端,33-滑动杆,34-前摆杆,35-中摆杆,36-旋转纵杆,37-旋转纵杆前端,38-旋转纵杆后端,39-旋转套环,40-推杆,41-推杆左端,42-推杆右端,43-后摆杆,44-销轴,45-左上角点,46-右上角点,47-滑动下角点,48-上横杆,49-左斜杆,50-右斜杆,51-上横杆左端,52-上横杆右端,53-左斜杆左上端,54-左斜杆右下端,55-右斜杆右上端,56-右斜杆左下端,57-左斜滑道,58-左斜滑道左上止点,59-左斜滑道右下止点,60-右斜滑道,61-右斜滑道右上止点,62-右斜滑道左下止点,63-左竖杆上端,64-左竖杆下端,65-右竖杆上端,66-右竖杆下端,67-左轴孔转动关节,68-左限位轴,69-左限位轴前端,70-左限位轴后端,71-左限位部,72-右轴孔转动关节,73-右限位轴,74-右限位轴前端,75-右限位轴后端,76-右限位部;
79-床;
80-床板,81-左翼部,82-中部,83-右翼部,84-左翼部左端,85-左翼部右端,86-中部左端,87-中部右端,88-右翼部左端,89-右翼部右端,93-右凹角,94-左凹角;
90-床架,91-左撑杆,92-右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互换使用以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并且不旨在表示各个特征在各个实施方式中必须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
翻转装置1具有水平状态、左翻转状态和右翻转状态,图1至图3示出了翻转装置1的主视下的结构,图1中翻转装置1处于水平状态,图2中翻转装置1处于左翻转状态,图3中翻转装置1处于右翻转状态,图4和图5示出了翻转装置1的立体结构,图4中翻转装置1处于左翻转状态,图5中翻转装置1处于右翻转状态。
方位术语“左”、“右”、“横”以图中示出的X向为参考,图中X向的箭头指向为“左”,X向的箭头指向的反向为“右”。方位术语“上”、“下”、“竖”以图中示出的Z向为参考,图中Z向的箭头指向为“上”,Z向的箭头指向的反向为“下”。方位术语“前”、“后”、“纵”以图中示出的Y向为参考,图中Y向的箭头指向为“前”,Y向的箭头指向的反向为“后”。
如图1至图5所示,翻转装置1包括翻转部2、驱动部3和固定部4。
继续参照图1至图5,翻转部2示例性地为扁平架体,后面可以理解到其用作床板80的安装基础,翻转部2大体横向设置,具有左端5和右端6。
继续参照图1至图5,翻转部2的左端5设置有左旋转轴7,左旋转轴7沿纵向设置,左旋转轴7包括左滚轮8和左轴体9,左轴体9具有前端10和后端11,左轴体9与翻转部2固定连接并贯穿翻转部2,左轴体9的前端10从翻转部2的前侧伸出,突伸于翻转部2,左轴体9的后端11从翻转部2的后侧伸出突伸于翻转部2,左滚轮8可转动地固定于左轴体9的前端10,可绕左轴体9的前端10转动。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同样地,右端6设置有右旋转轴12,右旋转轴12沿纵向设置,右旋转轴12包括右滚轮13和右轴体14,右轴体14具有前端15和后端16,右轴体14与翻转部2固定连接并贯穿翻转部2,右轴体14的前端15从翻转部2的前侧伸出,突伸于翻转部2,右轴体14的后端16从翻转部2的后侧伸出突伸于翻转部2,右滚轮13可转动地固定于右轴体14的前端15,可绕右轴体14的前端15转动。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固定部4包括固定架17,固定架17为一水平设置的大体矩形的架体,包括前固定横杆18、后固定横杆19、左固定纵杆20以及右固定纵杆21,并在中心具有间隔。前固定横杆18、后固定横杆19分别位于固定架17的前、后,前固定横杆18和后固定横杆19均横向设置,具有左端和右端,前固定横杆18和后固定横杆19均在其左端固定连接左固定纵杆20,并且均在其右端固定连接右固定纵杆21。左固定纵杆20、右固定纵杆21分别位于固定架17的左、右,左固定纵杆20和右固定纵杆21均纵向设置,具有前端和后端,左固定纵杆20和右固定纵杆21均在其前端固定连接前固定横杆18,并且均在其后端固定连接后固定横杆19。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前固定横杆18的上部设置有左支撑座22和右支撑座23。左支撑座22设置在前固定横杆18的左端,用于承托左滚轮8,左支撑座22提供杯状槽25,上部具有朝上的开口24以供左滚轮8进出杯状槽25,下部形状尺寸适应承托左滚轮8。同样地,右支撑座23置在前固定横杆18的右端,用于承托右滚轮13,右支撑座23提供杯状槽25,上部具有朝上的开口24以供右滚轮13进出杯状槽25,下部形状尺寸适应承托右滚轮13。
继续参照图1,翻转装置1处于水平状态,翻转部2水平,翻转部2的左端5和右端6高度相同,左滚轮8被左支撑座22的杯状槽25承托,限定左旋转轴7位于第一位置,右滚轮13被右支撑座23的杯状槽25承托,限定右旋转轴12位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高度相同。
驱动部3驱动翻转部2向右翻转,使翻转装置1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左翻转状态。继续参照图2和图4,翻转装置1处于左翻转状态,左旋转轴7被驱动部3举升,左滚轮8从左支撑座22的开口24离开杯状槽25,左旋转轴7离开第一位置,右滚轮13仍被右支撑座23的杯状槽25承托,右轴体14相对右滚轮13转动,也即右旋转轴12在第二位置转动,翻转部2的左端5绕右旋转轴12转动举升,翻转部2的左端5高于右端6。通过前述动作的逆动作,翻转装置1由左翻转状态变换至水平状态。
驱动部3驱动翻转部2向左翻转,使翻转装置1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右翻转状态。继续参照图3和图5,翻转装置1处于右翻转状态,右旋转轴12被驱动部3举升,右滚轮13从右支撑座23的开口24离开杯状槽25,右旋转轴12离开第二位置,左滚轮8仍被左支撑座22的杯状槽25承托,左轴体9相对左滚轮8转动,也即左旋转轴7在第一位置转动,翻转部2的右端6绕左旋转轴7转动举升,翻转部2的右端6高于左端5。通过前述动作的逆动作,翻转装置1由右翻转状态变换至水平状态。
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到,翻转部2在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中,一直具有唯一且固定的旋转轴,即左旋转轴7或右旋转轴12,这使得翻转部2的翻转角速度可控程度好,容易实现翻转角速度恒定的匀速翻转,翻转过程平稳。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到,翻转部2在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中,左旋转轴7和右旋转轴12的其中一个作为旋转轴,另一个作为被驱动部3直接驱动,分别设在翻转部2左端5和右端6的左旋转轴7和右旋转轴12间形成较长的转动半径,这降低了翻转部2的翻转角速度,提高了翻转部2的翻转可控程度,容易实现翻转角速度恒定的匀速翻转,翻转过程平稳。
继续参照图1至图5,驱动部3包括摆杆27、三角架28、左竖杆29和右竖杆30。
继续参照图1至图5,摆杆27大体竖向设置,具有上端31和下端32,下端32绕上端31摆动,摆杆27的下端32设置有滑动杆3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示例性地,摆杆27由前摆杆34和中摆杆35组成,前摆杆34纵向上在前,中摆杆35纵向上在后,二者前后间隔设置,前摆杆34和中摆杆35均大体竖向设置,具有上端和下端,前摆杆34的下端与中摆杆35的下端通过滑动杆33连接,滑动杆33纵向设置,滑动杆33的前端连接前摆杆34的下端,滑动杆33的后端连接中摆杆35的下端,示例性地,滑动杆33由螺钉提供,螺钉螺纹连接前摆杆34的下端与中摆杆35的下端的螺纹孔。前摆杆34的上端与中摆杆35的上端通过后述的旋转纵杆36连接。
与仅具有前摆杆34或中摆杆35的单片式摆杆相比,由前摆杆34和中摆杆35组成的双片式摆杆27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在其下端32的滑动杆33进行驱动受力时,摆杆27不易发生偏转等变形,从而实现稳定一致的运动传递。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摆杆27设置于固定架17中心的间隔中,也即设置于前固定横杆19的后侧和后固定横杆19前侧的间隔之中。驱动部3还包括旋转纵杆36,旋转纵杆36纵向设置,具有前端37和后端38,旋转纵杆36的前端37和后端38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前固定横杆18和后固定横杆19,示例性地,前固定横杆18和后固定横杆19的上部均设置有旋转套环39,前固定横杆18上的旋转套环39设置在左支撑座22和右支撑座23的横向中间,并由此限定后固定横杆19上的旋转套环39在横向上的位置,旋转纵杆36的前端37插入前固定横杆18上的旋转套环39,旋转纵杆36的后端38插入后固定横杆19上的旋转套环39,旋转纵杆36可相对旋转套环39转动。摆杆27的上端31固定于旋转纵杆36的中部,前摆杆34和中摆杆35的上端与旋转纵杆36的中部固定连接,随旋转纵杆36转动,从而使摆杆27的下端32绕摆杆27的上端31摆动,所述“中部”是指旋转纵杆36的前端37和后端38之间,并不是指旋转纵杆36的前端37和后端38的中间位置。
旋转纵杆36设置在前固定横杆18和后固定横杆19的上侧,使得摆杆27的上端31突伸出固定架17上侧,这将驱动部3相对固定架17上移,减少驱动部3突伸出固定架17下侧的尺寸,后面可以理解到,这有利于降低床79的高度,方便卧床者上下床,也方便看护者协助(如抱起)卧床者上下床,同时降低卧床者从床上跌落所带来的伤害。
继续参照图1至图5,驱动部3还包括推杆40,推杆40大体横向设置,具有左端41和右端42。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推杆40设置在右固定纵杆21和摆杆27的横向之间。推杆40的右端42可转动地固定于右固定纵杆21,可绕右固定纵杆21一定程度地转动。推杆40的左端41可转动地固定于摆杆27的下端32,示例性地,在纵向上,中摆杆35的后侧还设置有后摆杆43,同样地,后摆杆43大体竖向设置,后摆杆43的上端与旋转纵杆36的中部固定连接,随旋转纵杆36转动,在纵向上,推杆40设置在中摆杆35和后摆杆43之间,推杆40的左端41设置有销轴44,销轴44纵向设置,具有前端和后端,销轴44的前端穿过中摆杆35的孔形成轴孔转动连接,销轴44的后端穿过后摆杆43的孔形成轴孔转动连接,实现推杆40左端41与摆杆27下端32的可转动地固定。推杆40的左端41向左伸长,驱动摆杆27的下端32向左摆动,推杆40的左端41向右缩短,驱动摆杆27的下端32向右摆动,推杆40的左端41保持静止,摆杆27的下端32保持静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推杆40示例性地为电动推杆。在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推杆40为其他推杆,如手摇推杆。
继续参照图1至图5,三角架28设置于固定架17中心的间隔,纵向上示例性地设置在前摆杆34和中摆杆35之间,三角架28具有左上角点45、右上角点46和滑动下角点47,三角架28包括上横杆48、左斜杆49和右斜杆50。
继续参照图1至图5,上横杆48大体横向设置,具有左端51和右端52,上横杆48为弧形杆,其左端51和右端52上挑,在横向上的中部下凹以避让其上侧的旋转纵杆36,这将驱动部3相对固定架17上移,减少驱动部3突伸出固定架17下侧的尺寸,后面可以理解到,这有利于降低床79的高度。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左斜杆49在横竖平面内大体倾斜设置,具有左上端53和右下端54,左斜杆49在右下端54设置有左斜滑道57,左斜滑道57纵向贯穿左斜杆49,左斜滑道57具有左上止点58和右下止点59,左斜滑道57为弧形,其左上止点58和右下止点59上挑,并在中部向左下凹,左斜杆49在右下端54的形状适应左斜滑道57,同样为弧形。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右斜杆50在横竖平面内大体倾斜设置,具有右上端55和左下端56,右斜杆50在左下端56设置有右斜滑道60,右斜滑道60纵向贯穿右斜杆50,右斜滑道60具有右上止点61和左下止点62,右斜滑道60为弧形,其右上止点61和左下止点62上挑,并在中部向右下凹,右斜杆50在左下端56的形状适应右斜滑道60,同样为弧形。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左斜杆49的左上端53与上横杆48的左端51转动连接,形成三角架28的左上角点45。右斜杆50的右上端55与上横杆48的右端52转动连接,形成三角架28的右上角点46。纵向上,右斜杆50位于上横杆48后侧,左斜杆49位于右斜杆50后侧。左斜滑道57和右斜滑道60部分重合并被摆杆27的滑动杆33穿过,滑动杆33可在左斜滑道57和右斜滑道60内滑动,形成三角架28的滑动下角点47。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左竖杆29大体竖向设置,具有上端63和下端64。纵向上,左竖杆29设置在左斜杆49后侧,左竖杆29的下端64转动连接至左上角点45,在左上角点45,左斜杆49的左上端53、上横杆48的左端51以及左竖杆29的下端64转动连接,形成左轴孔转动关节67,左轴孔转动关节67包括作为转轴的左限位轴68,左限位轴68纵向设置,具有前端69和后端70,自前端69至后端70依次穿过上横杆48的左端51、左斜杆49的左上端53以及左竖杆29的下端64的孔,且左限位轴68的前端69突伸出上横杆48的左端51,也即突伸于左轴孔转动关节67,形成左限位部71。左竖杆29还设置在翻转部2后侧,左竖杆29的上端63转动连接至左旋转轴7,具体为转动连接至左轴体9突伸于翻转部2的后端11。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右竖杆30大体竖向设置,具有上端65和下端66。纵向上,右竖杆30设置在右斜杆50后侧,右竖杆30的下端66转动连接至右上角点46,在右上角点46,右斜杆50的右上端55、上横杆48的右端52以及右竖杆30的下端66转动连接,形成右轴孔转动关节72,右轴孔转动关节72包括作为转轴的右限位轴73,右限位轴73纵向设置,具有前端74和后端75,自前端74至后端75依次穿过上横杆48的右端52、右斜杆50的右上端55以及右竖杆30的下端66的孔,且右限位轴73的前端74突伸出上横杆48的右端52,也即突伸于右轴孔转动关节72,形成右限位部76。右竖杆30还设置在翻转部2后侧,右竖杆30的上端65转动连接至右旋转轴12,具体为转动连接至右轴体14突伸于翻转部2的后端16。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前固定横杆18的下部设置有左挡块77和右挡块78,横向上分别设置在前固定横杆18的左端和右端。左挡块77用于限制左限位部71的运动,以使左上角点45保持静止,右挡块78用于限制右限位部76的运动,以使右上角点46保持静止。
继续参照图1,翻转装置1处于水平状态,推杆40的左端41保持静止,摆杆27成竖立状态,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位于最低点,滑动杆33位于左斜滑道57的左上止点58并且位于右斜滑道60的右上止点61,左斜杆49、右斜杆50、上横杆48、左竖杆29以及右竖杆30完全左右对称,左上角点45和右上角点46高度相同,与滑动下角点47成等腰三角形,左上角点45的左限位部71位于左挡块77的左侧并与左挡块77具有小横向间隔,右上角点46的右限位部76位于右挡块78的右侧并与左挡块77具有相同的小横向间隔,左竖杆29以及右竖杆30成竖立状态,左滚轮8被左支撑座22的杯状槽25承托,限定左旋转轴7位于第一位置,右滚轮13被右支撑座23的杯状槽25承托,限定右旋转轴12位于第二位置,翻转部2的左端5和右端6高度相同,翻转部2水平。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水平状态下,滑动杆33位于接近左斜滑道57的左上止点58处,并且位于接近右斜滑道60的右上止点61处,滑动杆33与左上止点58和右上止点61间具有一小段距离,以具有一小段空行程,以补偿加工、装配等误差,降低加工、装配精度,以降低成本。
驱动部3驱动翻转部2向右翻转,使翻转装置1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左翻转状态。继续参照图2和图4,翻转装置1处于左翻转状态,推杆40的左端41向左伸长,驱动摆杆27向左摆动,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向左上转动,在左斜滑道57的左上止点58向左上举升左斜杆49,使得左上角点45向左上运动升高,左上角点45的左限位部71向左上运动,不被其右侧的左挡块77限制,同时,上横杆48带动右斜杆50,使得右上角点46向左运动,右上角点46的右限位部76向左运动,其与右挡块78之间的小横向间隔被补偿,右限位部76抵住右挡块78,右挡块78限制右限位部76的运动,使右上角点46保持静止,滑动杆33在右斜滑道60自右上止点61向左下止点62滑动,左上角点45升高使得左竖杆29升高,左竖杆29举升左旋转轴7,左滚轮8从左支撑座22的开口24离开杯状槽25,左旋转轴7离开第一位置,右滚轮13仍被右支撑座23的杯状槽25承托,右轴体14相对右滚轮13转动,也即右旋转轴12在第二位置转动,翻转部2的左端5绕右旋转轴12转动举升,翻转部2的左端5高于右端6。继续参照图2和图4,右斜滑道60的左下止点62限制左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当滑动杆33滑动至右斜滑道60的左下止点62,左旋转轴7被举升至最高,翻转部2的左端5翻转至最高。通过前述动作的逆动作,翻转装置1由左翻转状态变换至水平状态。
驱动部3驱动翻转部2向左翻转,使翻转装置1由水平状态变换至右翻转状态。继续参照图3和图5,翻转装置1处于右翻转状态,推杆40的左端41向右缩短,驱动摆杆27向右摆动,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向右上转动,在右斜滑道60的右上止点61向右上举升右斜杆50,使得右上角点46向右上运动升高,右上角点46的右限位部76向右上运动,不被其左侧的右挡块78限制,同时,上横杆48还带动左斜杆49,使得左上角点45向右运动,左上角点45的左限位部71向右运动,其与左挡块77之间的小横向间隔被补偿,左限位部71抵住左挡块77,左挡块77限制左限位部71的运动,使左上角点45保持静止,滑动杆33在左斜滑道57自左上止点58向右下止点59滑动,右上角点46升高使得右竖杆30升高,右竖杆30举升右旋转轴12,右滚轮13从右支撑座23的开口24离开杯状槽25,右旋转轴12离开第二位置,左滚轮8仍被左支撑座22的杯状槽25承托,左轴体9相对左滚轮8转动,也即左旋转轴7在第一位置转动,翻转部2的右端6绕左旋转轴7转动举升,翻转部2的右端6高于左端5。继续参照图3和图5,左斜滑道57的右下止点59限制右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当滑动杆33滑动至左斜滑道57的右下止点59,右旋转轴12被举升至最高,翻转部2的右端6翻转至最高。通过前述动作的逆动作,翻转装置1由右翻转状态变换至水平状态。
在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推杆40设置在左固定纵杆20和摆杆27的横向之间。推杆40的左端41可转动地固定于左固定纵杆20,可绕左固定纵杆20一定程度地转动。推杆40的右端42可转动地固定于摆杆27的下端32。在水平状态,推杆40的右端42保持静止,摆杆27成竖立状态,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位于最低点。在左翻转状态,推杆40的右端42向左缩短,驱动摆杆27向左摆动,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向左上转动。在右翻转状态,推杆40的右端42向右伸长,驱动摆杆27向右摆动,摆杆27的下端32的滑动杆33向右上转动。
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到,翻转部2在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中,滑动杆33在左斜滑道57和右斜滑道60其中之一滑动,在其中另一个的上止点顶推,运动过程平顺、平稳,从而使得翻转过程及其逆过程平顺、平稳,后面可以理解到,这使得翻转时卧床者的舒适度好,且不易从床上跌落。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到,在翻转装置1的水平状态下,滑动杆33位于左斜滑道57的左上止点58并且位于右斜滑道60的右上止点61,左斜杆49在左上止点58下侧的部分以及右斜杆50在右上止点61下侧的部分大角度倾斜,甚至接近横向,这减少了驱动部3突伸出固定架17下侧的尺寸,后面可以理解到,这有利于降低床79的高度,方便卧床者上下床,也方便看护者协助(如抱起)卧床者上下床,同时降低卧床者从床上跌落所带来的伤害。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到,驱动部3仅设置一个推杆40就实现了翻转装置1三种状态间的切换,不需要多个电机输入实现,降低了成本。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到,驱动部3的设置使得推杆40的缩短/伸长长度与翻转部2的翻转角度是大体线性的,这使得翻转部2的翻转角速度可控程度好,翻转部2的翻转角速度大体是匀速的,翻转过程平稳,后面可以理解到,这使得卧床者不易在翻转过程中从床上跌落。
从上述内容还可以理解到,翻转装置1是整体的,方便整体拆装,如后述的整体装配至床79,并且方便运输。
下面对床79进行描述,图6至图8示出了床79的主视下的结构,图6中床79处于水平状态,图7中床79处于左翻转状态,图8中床79处于右翻转状态。
如图6至图8所示,床79包括前述的翻转装置1。
继续参照图6至图8,床79还包括床板80,床板80横向设置,床板80包括左翼部81、中部82和右翼部83,左翼部81具有左端84和右端85,中部82具有左端86和右端87,右翼部83均具有左端88和右端89。左翼部右端85与中部左端86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中部82的上侧转动,不允许向中部82的下侧转动。中部右端87与右翼部左端88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中部82的上侧转动,不允许向中部82的下侧转动。后面可以理解到,左翼部81和右翼部83仅允许向中部82的上侧转动,以在左翼部81和右翼部83未相对中部82转动的情况下,与中部82形成平整的平面,以形成平整的床面,供卧床者躺卧。
继续参照图7至图8,床板80设置在翻转部2的上部,翻转部2支撑床板80的中部82,中部82固定于翻转部2,中部左端86在左旋转轴7的左侧,后面可以理解到,这使得在右翻转状态下,中部左端86绕左旋转轴7转动下沉,中部右端87在右旋转轴12的右侧,后面可以理解到,这使得在左翻转状态下,中部右端87绕右旋转轴12转动下沉。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左翼部右端85和右翼部左端88部分被翻转部2支撑,翻转部2的左端5顶住左翼部右端85,以不允许左翼部81向中部82的下侧转动,翻转部2的右端6顶住右翼部左端88,以不允许右翼部83向中部82的下侧转动。
继续参照图6,在水平状态,床板80及其下的翻转部2左右对称,中部82的左端86和右端97高度相同,左翼部81、中部82和右翼部83水平,床板80整体水平,以形成平整的床面,供卧床者躺卧。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床79还包括床架90,床架90包括左撑杆91和右撑杆92,左撑杆91和右撑杆92纵向设置,在水平状态下,左翼部81除在右端85被翻转部2支撑外,还在中部被左撑杆91支撑,以提升左翼部81的稳定性,同样地,在水平状态下,右翼部83除在左端88被翻转部2支撑外,还在中部被右撑杆92支撑,以提升右翼部83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7,在左翻转状态,中部82的左端86绕右旋转轴12转动举升,左翼部81转动举升,离开左撑杆91,在翻转部2的支撑下左翼部81不相对中部82转动,仍与中部82成一平面,以形成平整的床面,供卧床者躺卧。中部82的右端87绕右旋转轴12转动下沉,右翼部83的左端88转动下沉,右翼部83在中部被右撑杆92顶住,从而使右翼部83绕中部82的右端87向上转动,右翼部83和中部82形成右凹角93,该右凹角93可以防止卧床者在床79翻转时从床上跌落。
继续参照图8,在右翻转状态,中部82的右端87绕左旋转轴7转动举升,右翼部83转动举升,离开右撑杆92,在翻转部2的支撑下右翼部83不相对中部82转动,仍与中部82成一平面,以形成平整的床面,供卧床者躺卧。中部82的左端86绕左旋转轴7转动下沉,左翼部81的右端85转动下沉,左翼部81在中部被左撑杆91顶住,从而使左翼部81绕中部82的左端86向上转动,左翼部81和中部82形成左凹角94,该左凹角94可以防止卧床者在床79翻转时从床上跌落。
从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到,床79在翻转时,卧床者背部所躺卧的部分床板80为平面,卧床者的身体侧面陷入左凹角94或右凹角93,并被折转的左翼部81或右翼部83抵住,这使得床翻转时卧床者的舒适度好,对背部不产生直接的推挤力,同时卧床者不易从床上跌落。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

Claims (11)

1.一种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翻转部和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翻转部左右翻转;
所述翻转部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端设置左旋转轴,所述右端设置有右旋转轴;
所述翻转装置具有水平状态、左翻转状态和右翻转状态;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旋转轴位于第一位置,所述右旋转轴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高度相同,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左端和所述右端高度相同;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旋转轴被所述驱动部举升,离开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举升;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旋转轴被所述驱动部举升,离开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转动,所述翻转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举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摆杆和三角架;
所述摆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下端绕所述上端摆动,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设置有滑动杆;
所述三角架具有左上角点、右上角点和滑动下角点;
所述三角架包括左斜杆,所述左斜杆具有左上端和右下端,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左上角点;
所述三角架还包括右斜杆,所述右斜杆具有右上端和左下端,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右上角点;
所述左上角点和所述右上角点的距离不变;
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右下端设置有左斜滑道,所述左斜滑道具有左上止点和右下止点,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左下端设置有右斜滑道,所述右斜滑道具有右上止点和左下止点,所述左斜滑道和所述右斜滑道部分重合并被所述摆杆的所述滑动杆穿过,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左斜滑道和所述右斜滑道内滑动,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滑动下角点;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左上止点和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右上止点,所述左上角点和所述右上角点高度相同,与所述滑动下角点成等腰三角形,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承托,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承托;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摆杆向左摆动,所述滑动杆向左上转动,在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左上止点举升所述左斜杆,所述左上角点升高,举升所述左旋转轴,所述右旋转轴在所述第二位置被承托,所述右斜杆被带动,所述右上角点向左运动再保持静止,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右斜滑道自所述右上止点向所述左下止点滑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摆杆向右摆动,所述滑动杆向右上转动,在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右上止点举升所述右斜杆,所述右上角点升高,举升所述右旋转轴,所述左旋转轴在所述第一位置被承托,所述左斜杆被带动,所述左上角点向右运动再保持静止,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左斜滑道自所述左上止点向所述右下止点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左竖杆和右竖杆;
所述三角架还包括上横杆,所述上横杆具有左端和右端;
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与所述上横杆的所述左端转动连接,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左上角点;
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与所述上横杆的所述右端转动连接,形成所述三角架的所述右上角点;
所述左竖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左竖杆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左上角点,所述左竖杆的所述上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左旋转轴;
所述右竖杆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右竖杆的所述下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右上角点,所述右竖杆的所述上端转动连接至所述右旋转轴;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上角点升高,所述左竖杆升高,举升所述左旋转轴,所述右斜杆被所述上横杆带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上角点升高,所述右竖杆升高,举升所述右旋转轴,所述左斜杆被所述上横杆带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左下止点限制所述左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所述滑动杆滑动至所述右斜滑道的所述左下止点,所述左旋转轴被举升至最高;
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右下止点限制所述右翻转状态的极限位置,所述滑动杆滑动至所述左斜滑道的所述右下止点,所述右旋转轴被举升至最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前固定横杆和后固定横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前固定横杆后侧和所述后固定横杆前侧的所述间隔;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旋转纵杆,所述旋转纵杆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前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前固定横杆,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后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后固定横杆,所述摆杆的所述上端固定于所述旋转纵杆中部,以允许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绕所述摆杆的所述上端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横杆和所述后固定横杆的上部均设置有旋转套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前端插入所述前固定横杆上部的所述旋转套环,所述旋转纵杆的所述后端插入所述后固定横杆上部的所述旋转套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右固定纵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右固定纵杆左侧;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横置并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推杆的所述右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右固定纵杆,所述推杆的所述左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静止;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向左伸长,驱动所述摆杆向左摆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左端向右缩短,驱动所述摆杆向右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左固定纵杆,所述摆杆设置于所述左固定纵杆右侧;
所述驱动部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横置并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推杆的所述左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左固定纵杆,所述推杆的所述右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摆杆的所述下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静止;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向左缩短,驱动所述摆杆向左摆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推杆的右端向右伸长,驱动所述摆杆向右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固定横杆,所述前固定横杆的上部设置有左支撑座和右支撑座,所述左支撑座和所述右支撑座的上部具有朝上的开口;
所述左旋转轴包括左滚轮和左轴体,所述左轴体具有前端,所述前端突伸于所述翻转部,所述左滚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左轴体的所述前端;
所述右旋转轴包括右滚轮和右轴体,所述右轴体具有前端,所述前端突伸于所述翻转部,所述右滚轮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右轴体的所述前端;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滚轮被所述左支撑座承托,由此限定所述左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右滚轮被所述右支撑座承托,由此限定所述右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滚轮从所述开口离开所述左支撑座,所述右滚轮被所述右支撑座承托,所述右轴体相对所述右滚轮转动;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滚轮从所述开口离开所述右支撑座,所述左滚轮被所述左支撑座承托,所述左轴体相对所述左滚轮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并包括前固定横杆,所述前固定横杆的下部设置有左挡块和右挡块;
在所述左上角点,所述左斜杆的所述左上端设置有左限位轴,所述左限位轴具有前端,其所述前端突伸形成左限位部;
在所述右上角点,所述右斜杆的所述右上端设置有右限位轴,所述右限位轴具有前端,其所述前端突伸形成右限位部;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左限位部位于所述左挡块的左侧,并与所述左挡块具有横向间隔,所述右限位部位于所述右挡块的右侧,并与所述右挡块具有横向间隔;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左限位部向左运动,所述右限位部向左运动并抵住所述右挡块,以使所述右上角点保持静止;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右限位部向右运动,所述左限位部向右运动并抵住所述左挡块,以使所述左上角点保持静止。
11.一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翻转装置;
所述床还包括床板,所述床板横向设置,包括左翼部、中部和右翼部,所述中部、所述左翼部以及所述右翼部均具有左端和右端,所述左翼部的右端与所述中部的左端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所述中部的上侧转动,所述中部的右端与所述右翼部的左端转动连接,并设置成仅允许向所述中部的上侧转动;
所述床板设置在所述翻转部的上部,所述翻转部支撑所述中部,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在所述左旋转轴的左侧,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在所述右旋转轴的右侧;
在所述水平状态,所述床板及其下的所述翻转部左右对称,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和所述右端高度相同,所述左翼部、所述中部和所述右翼部水平;
在所述左翻转状态,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举升,所述左翼部和所述中部成一平面,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右旋转轴转动下沉,所述右翼部被支撑以使所述右翼部绕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向上转动,所述右翼部和所述中部形成右凹角;
在所述右翻转状态,所述中部的所述右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举升,所述右翼部和所述中部成一平面,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绕所述左旋转轴转动下沉,所述左翼部被支撑以使所述左翼部绕所述中部的所述左端向上转动,所述左翼部和所述中部形成左凹角。
CN202221503595.9U 2022-06-15 2022-06-15 翻转装置及床 Active CN217611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3595.9U CN217611790U (zh) 2022-06-15 2022-06-15 翻转装置及床
PCT/CN2023/093200 WO2023241270A1 (zh) 2022-06-15 2023-05-10 翻转装置及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03595.9U CN217611790U (zh) 2022-06-15 2022-06-15 翻转装置及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11790U true CN217611790U (zh) 2022-10-21

Family

ID=8362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03595.9U Active CN217611790U (zh) 2022-06-15 2022-06-15 翻转装置及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11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270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美固龙金属制品(中国)有限公司 翻转装置及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270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美固龙金属制品(中国)有限公司 翻转装置及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11790U (zh) 翻转装置及床
JP4297145B2 (ja) 移載装置
CN104055356A (zh) 儿童摆动装置
JP2008074543A (ja) 移載装置における昇降台の取付構造
TWM561459U (zh) 具有往復位移機構的電動床
CN117257570A (zh) 翻转装置及床
CN109733896A (zh) 一种双导轨桶具翻转倾倒装置
JPH0251343B2 (zh)
JP2001252311A (ja) 揺動式ベッド
JP3746352B2 (ja) 動揺装置
JPH09323896A (ja) テーブル昇降装置
WO2023241270A1 (zh) 翻转装置及床
CN208198373U (zh) 车辆机械调平装置
CN2712450Y (zh) 万向三维混合机的垂直出料装置
CN109607139B (zh) 自动翻转机构
JPH0889377A (ja) 幼児用自動揺動装置
JPH11290556A (ja) 疑似体験用搭乗者移動装置
JP4270298B2 (ja) 運動器具
JPH0649599Y2 (ja) 荷重取扱装置
JPH05305184A (ja) ゲーム機械用座席揺動装置
JPH01227784A (ja) 遊戯施設の床板動揺装置
JP3048635U (ja) ゴルフ練習台
JPH10207337A (ja) 疑似体験用搭乗者移動装置
JPH11209082A (ja) リフター
JPS5848159Y2 (ja) 自在平行定規におけるヘッド部の浮上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