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8171U - 一种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8171U
CN217608171U CN202220967763.3U CN202220967763U CN217608171U CN 217608171 U CN217608171 U CN 217608171U CN 202220967763 U CN202220967763 U CN 202220967763U CN 217608171 U CN217608171 U CN 217608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heat dissipation
heat
ho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77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9677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8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8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81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了公开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表面形成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壳体内布设有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上形成至少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与两个所述通孔连接,还包括流体驱动组件,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可拆卸地连接在其中一个通孔上,驱动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强制对流。移动终端中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处于高负荷工况时,将流体驱动组件与一个壳体上的通孔相连接,驱动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强制对流,大幅提高散热效果。这种散热方式能有效降低移动终端中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温度,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与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技术领域,涉及移动终端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紧凑型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VR眼镜等等)绝大多数都采用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其原因主要在于强迫对流散热所需要的流体驱动设备会产生噪音影响用户体验,以及流体驱动设备较低的寿命会降低产品整体的可靠性。
随着元器件热功耗的越来越高,自然对流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设备的散热需求。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当温度超过设计标准时,设备会强制降低元器件的热功耗,由此也必将损失设备的性能。
因此行业对于新的散热方式的需求极为迫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增加移动终端的散热效率。
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在壳体表面开设的至少两个通孔和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连接,所述通孔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流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强制对流。
可选地,所述流体通道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设置,所述流体通道与散热翅片连接。
可选地,沿所述流体通道两侧设置有导热壁。
可选地,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管道,所述流体管道沿所述流体通道延伸。
可选地,所述流体管道包括连通管和导热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导热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管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设置。
可选地,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管和风扇,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风扇上。
可选地,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管、水泵和储水箱,所述连接管有两条,两条所述连接管具有接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连接,其中一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上,另一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水箱上,所述储水箱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上形成的通孔数量不低于三个,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为流入孔或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为流出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是可折叠弯曲的管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移动终端中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处于高负荷工况时,将流体驱动组件与一个壳体上的通孔相连接,驱动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强制对流,大幅提高散热效果。这种散热方式能有效降低移动终端中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温度,提升产品性能、可靠性与用户体验。
2.移动终端中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处于低负荷工况时,通过流体通道上的与壳体外部连通的开口,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可以被动与外部空气产生自然对流,满足日常使用,且不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流体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所示的结构组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通孔;3、导热管;4、连通管;5、散热翅片;6、连接管;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移动终端具有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处理器、电池等需要散热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工作时会在壳体1内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壳体1内温度上升,若不能及时将这些热量从壳体1内排出,将会对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如图1-3所示,一种散热结构,设置于内部具有需要散热元器件的壳体1内,包括在壳体1表面上形成的至少两个通孔2和在壳体1内形成的流体通道,流体通道至少具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2连接,使得流体通道可与壳体1外部连通,使壳体1外部的流体与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发生对流,持续将壳体1内的热量带到壳体1外部。
具体的,根据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方向的不同,将两个通孔2中的一个配置为流入孔,另一个配置为流出孔。具体的,流体进入到壳体1内的那个通孔2为流入孔,使流体流出壳体1的那个通孔2为流出孔。所述流入孔、流出孔和流体通道形成流体对流通路,壳体1外部流体自流入孔进入流体通道,并最终自流出孔中流出,将热量从壳体1中带出。
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那部分流体通道是弯曲的,如在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位置处形成S形或蛇形形状的流体通道,以增加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散热面积,扩大流体通道中的流体与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接触面积,以使流体通道内的流体能充分吸收热量,提高散热效率。
在靠近部分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位置处还设置有散热翅片5,散热翅片5可以有效增加这些元器件的传热面积,进而扩大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散热面积。散热翅片5与流体通道连通,也就是流体管道中流动的流体会经过散热翅片5表面,将散热翅片5上的热量带出壳体1。散热翅片5为高导热材料制成,吸热后可以快速升温,因此散热翅片5的设置进一步提了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散热面积,提高与流体的换热效率。
散热翅片5的形状和大小依据其靠近的需要散热的元器件以及该元器件所在位置的空间大小确定,也就是说不同位置的散热翅片5的大小不必相同。
在流体通道和需要散热的元器件之间还可以增加硅脂传热层或者导热金属片等传热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流体通道中流体和需要散热的元器件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公开不对流体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和流体通道的形状作具体限定。
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尤其是在那些需要散热的元器件处于高工况状态时,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依靠流体通道中流体的自主对流难以满足散热要求,因此需要加快流体通道中流体的流动速度。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流体驱动组件。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管6和动力部件。所述连接管6的一端形成有与通孔2配合的连接接口,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通孔2上,另一端则连接在动力部件上。所述动力部件驱动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加快流动,强制流体通道内的流体与壳体1外部的流体实现对流,将壳体1内的热量更快地带出移动终端,提高散热效率。
在该实施例中,以空气为传热流体时,所述动力部件为风扇7,所述风扇7通过连接管6连接在流出孔上,通过抽吸空气的方式加快流体通道内流体的流速。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液体作为流体通道中散热流体,如以水作为散热流体。此时,流体驱动组件包括水泵、连接管6和储水箱,其中,所述动力部件为水泵,储水箱与水泵的进水口连通,连接管6至少有两条,两条连接管6的具有连接接口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通孔2相连接,其中一条连接管6的另一端则连接在水泵出水口上,另一条连接管6的另一端连接在储水箱上,连接管6、流体通道、水泵和储水箱形成封闭的循环管路。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水作为散热流体时,流体通道与壳体1内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相互隔离,流体通道中的水流无法进入到壳体1内部,避免水流接触元器件导致元器件损坏失效。
使用时,将两条连接管6分别连接到通孔2上,并分别与水泵和储水箱连接,使水在流体通道中循环流动,将热量带出壳体1。
进一步的,在储水箱上可设置散热扇,以保持储水箱中的水的温度维持在较低水平。
优选的,前文所述连接管6均为可折叠、弯曲的管道结构,优选为柔性管道,以提高连接管6的便携性。
前文所述连接管6和动力部件可集成结合在移动终端的移动电源或充电器上,增加便携性,提高移动终端的配件的集成度,使这些配件具备多功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2可以被配置为有线耳机孔、移动终端充电接口、数据传输线接口等接口形状,以增加通用性。在保证连接连接管6的同时也具有更多的功能,减少壳体1的加工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通道具有两个以上的开口,相应的,在所述壳体1上形成的通孔2数量与开口数量相对应,多个所述开口分别与壳体1上的通孔2连接。根据流体通道中的流体流动方向的不同,这些通孔2中至少有一个为流入孔,其余的作为流出孔;或者至少有一个通孔2为流出孔,其余的作为流入孔。
进一步的,在通孔2处增加格栅板或开孔板,避免异物侵入导致流体通道散热不佳的问题。这些格栅板或开孔板可以是铰接在壳体1上,或者通过卡扣等连接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壳体1上。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沿流体通道两侧设置有导热壁,导热壁由导热材料构成,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壁传递给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流体通道内的流体与壳体1外部的流体实现对流交换,将热量带出壳体1,实现壳体1内的降温。
进一步的,在流体通道的内设置沿流体通道延伸的流体管道,使流体沿流体管道流动。
所述流体管道包括连通管4和导热管3,连通管4和导热管3连接。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那部分流体管道为导热管3,导热管3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能,确保热量高效地传导至流体,以在管道内流体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其余部分管道为连通管4,由于连通管4与需要散热的元器件的距离相对较远,其所能起到的散热效果有限,因此连通管4可以使用导热性能较差、密度较小、更易加工成型的材料,以降低流体通道的制造加工成本。
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内容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在壳体表面开设的至少两个通孔和在所述壳体内形成的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具有至少两个开口,两个所述开口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上可拆卸地连接有流体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强制对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所在的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设置,所述流体通道与散热翅片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流体通道两侧设置有导热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管道,所述流体管道沿所述流体通道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道包括连通管和导热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导热管相连通,所述导热管靠近需要散热的元器件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管和风扇,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所述通孔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风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驱动组件包括连接管、水泵和储水箱,所述连接管有两条,两条所述连接管具有接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通孔连接,其中一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上,另一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水箱上,所述储水箱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的通孔数量不低于三个,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为流入孔或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通孔为流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是可折叠弯曲的管道结构。
CN202220967763.3U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散热结构 Active CN217608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7763.3U CN217608171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7763.3U CN217608171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8171U true CN217608171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7763.3U Active CN217608171U (zh) 2022-04-25 2022-04-25 一种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81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0660A2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system
CN211064023U (zh) 一种散热装置
US20110168360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1308398A (zh) 用于计算处理设备的散热系统及采用该散热系统的设备
CN112737195B (zh) 一种电机的冷却装置
CN217608171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959295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车辆
CN210864585U (zh) 一种小型机的散热装置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201066984Y (zh) 水冷式散热排及具有该散热排的散热装置
CN114340332B (zh) 浸没式冷却系统
CN215647984U (zh) 具液冷散热机制的电子装置
TWI727840B (zh) 電連接器
CN212749507U (zh) 一种投影机
CN210202321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以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209768050U (zh) 一种液态金属散热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0781880U (zh) 移动终端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112469251A (zh) 一种电子芯片专用热交换器
CN219658090U (zh) 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CN219592965U (zh) 散热装置及矿机
CN211981548U (zh) 一种无线充电座
CN218679726U (zh) 电子设备
CN217406948U (zh) 散热装置
CN214936127U (zh) 散热结构及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