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92965U - 散热装置及矿机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及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92965U CN219592965U CN202320955331.5U CN202320955331U CN219592965U CN 219592965 U CN219592965 U CN 219592965U CN 202320955331 U CN202320955331 U CN 202320955331U CN 219592965 U CN219592965 U CN 219592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or
- heat
- along
- air
- heat s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散热装置及矿机。其中散热装置包括浸没模块和风冷模块,浸没模块的浸没腔用于盛放液相的冷却介质和发热元件;风冷模块包括风扇、导流腔和散热器,风扇的冷风能沿第一方向依次流经导流腔和散热器;散热器能与冷却介质和冷风换热,且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浸没腔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导流腔由相互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板围设形成,与散热器形成一个封闭的风道,避免漏风,两个导流板靠近散热器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均小于两个导流板远离散热器一端的间隔距离。本实用新型既能提高换热效果,又能提高冷风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矿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其温度升高。比如矿机在高负荷运行时,CPU等电子元件会释放出很大的热量,当温度过高时,电子元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会降低。因此,对电子元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采用两相浸没式散热装置对矿机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两相浸没式散热装置的风冷模块的风冷效果较差,导致不能较好地对相变工质转移的热量进行排出,严重时导致电子元件过热损坏。
所以,亟需一种散热装置及矿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矿机,换热效果更好,资源利用率更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散热装置,包括:
浸没模块,其内设置浸没腔,所述浸没腔用于盛放液相的冷却介质和发热元件;
风冷模块,包括风扇、导流腔和散热器,所述风扇的冷风能沿第一方向依次流经所述导流腔和所述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能与所述冷却介质和所述冷风换热,且所述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浸没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导流腔由相互间隔设置的上板和下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板围设形成,两个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散热器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所述散热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且均小于所述两个导流板远离所述散热器一端的间隔距离。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冷模块还设置有两个挡风板,两个所述挡风板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夹设于两个所述挡风板之间。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风扇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浸没腔远离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板、所述下板和所述导流板均连接,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扇一一对应的通风孔,所述风扇与所述通风孔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散热器向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逐渐减小。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器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翅片能与所述冷却介质换热,所述冷风能流经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以与所述翅片换热。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装置还设置有壳体,所述浸没模块和所述风冷模块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扇连通的入风孔,所述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器连通的出风孔。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风冷模块设置于所述浸没模块的上方。
矿机,包括发热元件和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的浸没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浸没模块和风冷模块,用于实现对发热元件的两相散热;其中浸没模块用于将发热元件浸没于浸没腔内,以使得浸没腔内的液相冷却介质可以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转移至风冷模块的散热器中;风冷模块的风扇转动产生冷风,压强迫使冷风沿第一方向经过导流腔后进入散热器,以将散热器的热量进一步排出。通过将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浸没腔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使得浸没腔内沿第二方向的各处均能与散热器进行换热;导流腔为与散热器形成的一个封闭的风道,避免漏风,其设置有利于将风扇产生的冷风进行汇集,即两个导流板靠近散热腔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一方面保证了散热器沿第二方向的各处均能与冷风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冷风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隐藏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3隐藏风扇的示意图。
图中:
100、浸没模块;
200、风冷模块;210、风扇;220、导流腔;221、上板;222、导流板;223、安装板;2231、通风孔;230、散热器;240、挡风板;
300、壳体;310、前板;311、入风孔;320、后板;321、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浸没模块100和风冷模块200,浸没模块100内设置浸没腔,浸没腔用于盛放液相的冷却介质和发热元件;风冷模块200包括风扇210、导流腔220和散热器230,风扇210的冷风能沿第一方向依次流经导流腔220和散热器230;散热器230能与冷却介质和冷风换热,且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浸没腔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导流腔220由相互间隔设置的上板221和下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板222围设形成,两个导流板222靠近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且均小于两个导流板222远离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
通过设置浸没模块100和风冷模块200,用于实现对发热元件的两相散热;其中浸没模块100用于将发热元件浸没于浸没腔内,以使得浸没腔内的液相冷却介质可以吸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转移至风冷模块200的散热器230中;风冷模块200的风扇210转动产生冷风,压强迫使冷风沿第一方向经过导流腔220后进入散热器230,以将散热器230的热量进一步排出。通过将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浸没腔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使得浸没腔内沿第二方向的各处均能与散热器230进行换热;导流腔220为与散热器230形成的一个封闭的风道,避免漏风,其设置有利于将风扇210产生的冷风进行汇集,即两个导流板222靠近散热腔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一方面保证了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各处均能与冷风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冷风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优选地,两个导流板2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散热器230向靠近散热器230的一端逐渐减小,以使得导流腔220沿第二方向的延长长度逐渐减小,即导流板222圆滑过渡设置,有利于减少冷风在导流腔220内流动时的阻力。导流腔220的设置还有利于将风扇210产生的冷风均匀地输送至散热器230,在避免风压和风量损失的同时提高散热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中,风扇210设置有多个,多个风扇210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由于两个导流板222靠近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小于两个导流板222远离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因此为多个风扇210的安装提供的更大空间,更多的风扇210可以产生更多的冷风,具有更大的送风量,以更加及时地带走散热器230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果。示例性地,本申请中设置有五个风扇210,以适应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值得说明的是,风扇210的数量还需要根据散热装置的尺寸规格、发热元件的发热功率及风扇210的型号进行确定,确保尽可能多的布置风扇210数量,以提供充分的送风量,及时高效的带走热量。
为实现多个风扇210的安装,浸没腔远离散热器230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板223,安装板223与上板221、下板和导流板222均连接,安装板223、上板221、下板以及导流板222共同围设成导流腔220。具体地,安装板223上设置有与风扇210一一对应的通风孔2231,风扇210与通风孔223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安装板223上。另外,通过将风扇210设置于远离散热器230的一端,便于风扇210的拆卸和维护。
作为散热装置的一种可选方案,风冷模块200还设置有两个挡风板240,两个挡风板240一一对应地与导流板222靠近散热器230的一端连接,散热器230夹设于两个挡风板240之间。通过设置挡风板240,用于在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形成封闭的通道,使得经由导流腔220的冷风能完全从散热器230通过,减少了回流的产生,有效地避免了冷风的风压和风量的损失,提高了冷风的利用效率和散热效果。
具体地,散热器230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器23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散热器230,可以更加有效地转移浸没模块100的热量,同时更加充分地利用冷风,进而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器230包括多个与第一方向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翅片,翅片能与冷却介质换热,冷风能流经相邻的两个翅片,以与翅片换热。示例性地,翅片设置为折叠型翅片,便于加工,同时结构更加简单。
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还设置有壳体300,浸没模块100和风冷模块200均设置于壳体300内,壳体300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前板310和后板320,为保证风扇210传动时能产生冷风,前板310上设置有与风扇210连通的入风孔311,为使得与散热器230换热后的冷风排出散热装置,后板320上设置有与散热器230连通的出风孔321。入风孔311和出风孔321均设置有多个。
可选地,风冷模块200设置于浸没模块100的上方。由于浸没模块100内设置有液相的冷却介质,因此将浸没模块100设置于下方会提高散热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矿机,包括发热元件和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散热装置,发热元件设置于散热装置的浸没腔内。设置有上述散热装置的矿机,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更好,同时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浸没模块(100),其内设置浸没腔,所述浸没腔用于盛放液相的冷却介质和发热元件;
风冷模块(200),包括风扇(210)、导流腔(220)和散热器(230),所述风扇(210)的冷风能沿第一方向依次流经所述导流腔(220)和所述散热器(230);所述散热器(230)能与所述冷却介质和所述冷风换热,且所述散热器(230)沿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浸没腔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所述导流腔(220)由相互间隔设置的上板(221)和下板、以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导流板(222)围设形成,两个所述导流板(222)靠近所述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与所述散热器(230)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延伸长度相同,且均小于所述两个导流板(222)远离所述散热器(230)一端的间隔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模块(200)还设置有两个挡风板(240),两个所述挡风板(240)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导流板(222)靠近所述散热器(230)的一端连接,所述散热器(230)夹设于两个所述挡风板(24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1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风扇(210)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没腔远离所述散热器(230)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板(223),所述安装板(223)与所述上板(221)、所述下板和所述导流板(222)均连接,所述安装板(223)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扇(210)一一对应的通风孔(2231),所述风扇(210)与所述通风孔(223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流板(2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散热器(230)向靠近所述散热器(230)的一端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3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器(230)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30)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的翅片,所述翅片能与所述冷却介质换热,所述冷风能流经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以与所述翅片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设置有壳体(300),所述浸没模块(100)和所述风冷模块(200)均设置于所述壳体(300)内,所述壳体(3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前板(310)和后板(320),所述前板(310)上设置有与所述风扇(210)连通的入风孔(311),所述后板(320)上设置有与所述散热器(230)连通的出风孔(3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模块(200)设置于所述浸没模块(100)的上方。
10.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散热装置的浸没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5331.5U CN219592965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散热装置及矿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55331.5U CN219592965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散热装置及矿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92965U true CN219592965U (zh) | 2023-08-25 |
Family
ID=87695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55331.5U Active CN219592965U (zh) | 2023-04-25 | 2023-04-25 | 散热装置及矿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92965U (zh) |
-
2023
- 2023-04-25 CN CN202320955331.5U patent/CN2195929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35198A (zh) | 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 |
CN213715872U (zh) | 一种应用于工控移动终端的防水散热结构 | |
CN219592965U (zh) | 散热装置及矿机 | |
CN210867482U (zh) | 集装箱变频器水冷散热装置 | |
CN219574719U (zh) | 一种计算机水冷主机机箱 | |
CN110165341B (zh) | 一种便携式铝-空气燃料电池与热管理系统 | |
CN212628953U (zh) | 一种显示设备的散热结构 | |
CN209946787U (zh) | 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钣金机箱 | |
CN21973567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水冷式冷凝器 | |
CN221531969U (zh) | 一种数据机柜散热装置 | |
CN215073604U (zh) | 一种液电分离的激光电视液冷散热系统 | |
CN219658090U (zh) | 一种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 |
CN218213759U (zh) | 一种投影仪散热风道组件 | |
CN219660256U (zh) | 散热结构及电器盒 | |
CN221262509U (zh) | 一种蓄电池辅助散热装置 | |
CN221023308U (zh) | 一种充电站外循环散热装置 | |
CN212485433U (zh) | 一种锂电池冷却装置 | |
CN216976988U (zh) |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7608171U (zh) | 一种散热结构 | |
CN216488243U (zh) | 一种锂电池 | |
CN216773343U (zh) | 一种高性能电池加工过程中设备散热降温装置 | |
CN218734193U (zh) | 一种光伏换热器 | |
CN214704565U (zh) | 工业计算机用散热装置 | |
CN220776354U (zh) | 功率设备 | |
CN218336994U (zh) | 一种放电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