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7972U - 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7972U
CN217607972U CN202221043936.9U CN202221043936U CN217607972U CN 217607972 U CN217607972 U CN 217607972U CN 202221043936 U CN202221043936 U CN 202221043936U CN 217607972 U CN217607972 U CN 217607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upper shell
annular
bottom wal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39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廷帅
谭飞
陈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210439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7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7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7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声腔;在所述上壳底部开设有出声孔,在所述上壳底部围绕所述出声孔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为金属件,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底壁和围设在所述环形底壁四周的挡墙,所述环形底壁与所述上壳底部密封连接,所述挡墙与所述上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发声单体;所述挡墙与所述环形底壁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环形底壁设有与所述出声孔正对设置的避让孔,所述发声单体正对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环形底壁之间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发声装置厚度,增大后腔空间,还可满足高等级的防水需求。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发声装置制作过程,发声装置的上下壳多为注塑件,且密封方式绝大部分采用超声焊接的方式,这种制作方式受注塑条件限制,超声侧壁以及壳体须具备一定厚度以满足工艺制程需要,因此,该种上下壳注塑成型及其密封方式会占用较多的前后腔体积,从而使声学性能受限。
另外,考虑到整机空间限制,发声装置越做越小,且整机对防水等级要求有所提高,现有的注塑方式制成的发声装置防水设计采用塑胶中框,为确保成型,塑胶中框需具备一定厚度,会增加发声装置壳体厚度或降低后腔灌粉空间,并且防水性很难满足需求。
基于上述技术需求,亟需一种防水性能强且前后腔体积被占用率低的发声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声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发声装置由于注塑工艺占用前后腔体导致声学性能受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声腔;所述上壳底部开设有出声孔,在所述声腔内,所述上壳底部围绕所述出声孔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密封环为金属件,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底壁和围设在所述环形底壁四周的挡墙,所述环形底壁与所述上壳底部密封连接,所述挡墙与所述上壳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发声单体;
所述挡墙与所述环形底壁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环形底壁设有与所述出声孔正对设置的避让孔,所述发声单体正对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环形底壁之间密封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环形底壁的底面与所述上壳之间预留有第一涂胶间隙,所述环形底壁的顶面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预留有第二涂胶间隙,其中,
在所述第一涂胶间隙和所述第二涂胶间隙中均涂有密封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挡墙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密封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挡墙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预留有第三涂胶间隙,所述第三涂胶间隙中涂有密封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挡墙垂直于所述环形底壁,所述挡墙向远离所述环形底壁方向延伸长度至少为0.7mm。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第三涂胶间隙内的密封胶上涂有固定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挡墙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声单体相适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发声单体通过所述定位凸起预定位在所述安装槽上。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环形底壁的顶面的四个角部位置设置有拾取区。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上壳的底壁和侧壁相接的位置设有圆弧拐角,所述出声孔的外边沿与所述圆弧拐角的距离>1.2mm。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均为金属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对接焊接固定,所述密封环挡墙与所述上壳的侧壁点焊固定连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相对于传统注塑方案,采用金属上下壳,设计轻薄,后腔空间进一步加大,提高了模组声学性能;相对于注塑加工,金属密封环加工成型较为简单,可实现一次冲压成型;同等灌粉量前提下,金属密封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内核定位,还可有效减低发声装置厚度,同步提升发声装置的防水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环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环的侧视图;
图6为图2示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在A-A位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示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在E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下壳11、上壳12、出声孔121、发声单体13、密封环14、定位凸起141、挡墙142、拾取区143、环形底壁144、定位孔145、第二涂胶间隙146、第一涂胶间隙147、第三涂胶间隙148、FPC15、PET16、隔离网17。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结合图1至图7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包括起到保护内部器件作用的相互扣合的上壳12和下壳11,上壳12与下壳1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发声单体13以及其他声学部件的声腔,发声单体13以及其他声学部件设置在声腔内。
具体的,上壳12底部开设有出声孔,在声腔内,上壳12的底部设有密封环14,密封环14围绕出声孔设置,发声单体13设置于密封环14上,以实现对发声单体13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壳12与密封环14共同构成了发声装置的上壳12组件,上壳12组件、发声单体13和下壳11围合形成发声装置声腔的后腔区域。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壳12、下壳11以及密封环14均需要设置为金属制件,金属材质不限于不锈钢等材质、其它具备同等特性的薄壁材质亦可,如金属铜、金属铝等制件。通过使用这种薄壁型的金属制作上壳12、下壳11,能够使发声装置箱体在满足所需的强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整个箱体的高度,提升装置的集成性;另外,通过在上壳12的内部设置密封环14以实现发声单体13的密封固定,相比于传统的使用注塑的方式进行发声单体的固定,能够显著降低后腔的占用空间,在降低发声装置整体高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升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为实现密封环的安装,密封环14可以包括作为环形主体的环形底壁144以及固定围设在环形底壁144四周的挡墙142;环形底壁144设置在上壳12的底部并围绕出声孔设置,环形底壁144与上壳12底部密封连接,挡墙142与上壳12侧壁固定连接;挡墙142与环形底壁144限定出一个与发生单体相适配的安装槽。发声单体13通过挡墙142固定在密封环14内的安装槽内,发生单体13与密封槽之间的间隙处涂抹密封胶,实现发声单体13的密封固定。
此外,为实现发声单体13发出的声音传至发声装置外部,可以在所述环形底壁设置与所述出声孔正对设置的避让孔,发声单体13的出声部位正对所述避让孔设置,在实际发声过程中,发声单体13发出的声音经避让孔、出声孔传至发声单体13的外部。
更为具体地,为确保整个发声装置的密封性能,可以在环形底壁144的底面与上壳12之间预留有第一涂胶间隙147(第一涂胶间隙147设置在0.02mm至0.05mm之间,优选设置为0.03mm),环形底壁144的顶面与发声单体13之间预留有第二涂胶间隙146(第二涂胶间隙146设置在0.02mm至0.05mm之间,优选设置为0.03mm),挡墙142与发声单体13之间预留有第三涂胶间隙148(第三涂胶间隙148优选设置0.4~0.7mm)。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在第一涂胶间隙147、第二涂胶间隙146以及第三涂胶间隙148内均涂设密封胶,通过密封胶将第一涂胶间隙147、第二涂胶间隙146以及第三涂胶间隙148完全密封,从而实现发声单体13与密封环之间的间隙以及密封环与上壳之间的间隙的完全密封,提升密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挡墙142需要垂直于环形底壁144设置,挡墙向远离环形底壁方向延伸长度至少为0.7mm(即密封环14的挡墙142的高度需要≥0.7mm)。由于第三涂胶间隙148的宽度在0.4~0.7mm之间,因此,当在第三涂胶间隙148内涂抹密封胶后,挡墙142具有足够的延伸长度能够保证第三涂胶间隙148内有足够的涂胶量,由于密封胶具有相应的防水性能,当第三涂胶间隙148内有足够的涂胶量能够满足IPX8级防水。
此外,为提升密封环以及发声单体的安装稳定性,还可以在第三涂胶间隙148内的密封胶上涂固定胶,通过固定胶使发声单体以及密封环14固定更牢靠。
此外,为便于密封环14安装,挡墙142与上壳12的侧壁之间预留有装配间隙(装配间隙设置在0.02mm至0.05mm之间,优选设置0.05mm),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当密封环14安装完毕之后,还需要通过密封胶对装配间隙进行密封固定。
为实现发声单体13的固定,在挡墙142上设置有与发声单体13相适配的定位凸起141,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定位凸起141可以作为发声单体13的定位筋与发声单体上的预留槽相适配,发声单体13可以通过定位凸起141预定位在密封环14上,便于发声单体13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凸起141与发声单体13之间也需要预留一个间隙(间隙设置在0.02mm至0.05mm之间,优选设置0.05mm),便于发声单体13的装配,并且,待发声单体13的装配完毕后,也需要通过密封胶对该间隙进行密封固定。
此外,便于通过机械拾取密封环14,还可以在环形底壁144的顶面的四个角部位置设置有拾取区143,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拾取区143可作为工装吸取点,通过机械带动吸嘴,完成密封环14的拾取,实现密封环14的自动上料,节省人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上壳的底壁和侧壁相接的位置设有圆弧拐角,上壳12上开设的与发声单体13位置对应的出声孔121的外边沿与上壳12上的圆弧拐角的圆弧拐角的距离需要≥1.2mm,以实现与整机配合密封,以满足整机防水需求。
另外,为实现发声装置的防护性能,可以在出声孔上设置有隔离网17,通过隔离网17作为保护膜对发声装置的出声孔处进行隔离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也需要设置为金属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壳12与下壳11以及密封环14均为金属制件,因此,上壳12与下壳11之间可以对接焊接固定,并且,为避免金属环脱落的风险,可以将密封环14与上壳12的侧壁点焊固定;当然,也可以在金属环内的四个拐角开设定位孔145,在定位孔145内涂抹固定胶进行固定。
此外,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还需要在安装腔内设置与发声单体电连接的FPC15,发声单体通过FPC与外部器件电连接以实现声学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另外,在下壳上设置有PET 16薄膜制成的振膜,需要说明的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也即-聚酯切片。PET是一种线型热塑性塑料,使用PET制作振膜能够显著提升振膜的振动性能。
由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密封环,最薄可做至0.15mm,相对塑胶中框BOX厚度可降低0.25mm,或单体上侧增大0.25mm灌粉空间;且能保证BOX满足IPX8级防水需求;
2、相对于注塑模具,金属密封环加工成型简单,一次冲压成型,且模组装配工艺流程简单,应用推广性较高。
如上参照图1至图7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声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发声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10)

1.一种发声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形成声腔;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壳底部开设有出声孔,在所述上壳底部围绕所述出声孔设置有密封环;
所述密封环为金属件,所述密封环包括环形底壁和围设在所述环形底壁四周的挡墙,所述环形底壁与所述上壳底部密封连接,所述挡墙与所述上壳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发声装置还包括:发声单体;
所述挡墙与所述环形底壁限定出安装槽,所述发声单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环形底壁设有与所述出声孔正对设置的避让孔,所述发声单体正对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环形底壁之间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底壁的底面与所述上壳之间预留有第一涂胶间隙,所述环形底壁的顶面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预留有第二涂胶间隙,其中,
在所述第一涂胶间隙和所述第二涂胶间隙中均涂有密封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与所述发声单体之间预留有第三涂胶间隙,所述第三涂胶间隙中涂有密封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垂直于所述环形底壁,所述挡墙向远离所述环形底壁方向延伸长度至少为0.7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涂胶间隙内的密封胶上涂有固定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挡墙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声单体相适配的定位凸起,所述发声单体通过所述定位凸起预定位在所述安装槽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形底壁的顶面的四个角部位置设置有拾取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壳的底壁和侧壁相接的位置设有圆弧拐角,所述出声孔的外边沿与所述圆弧拐角的距离>1.2mm。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均为金属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对接焊接固定,所述密封环挡墙与所述上壳的侧壁点焊固定连接。
CN202221043936.9U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装置 Active CN217607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3936.9U CN2176079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3936.9U CN2176079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7972U true CN217607972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3936.9U Active CN217607972U (zh) 2022-04-29 2022-04-29 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7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1780B2 (en) Miniature speaker
CN107396267B (zh) 微型发声器
CN106941651B (zh) 扬声器模组
KR101807276B1 (ko) 음향장치
CN207835800U (zh) 发声装置
WO2016124041A1 (zh) 扬声器模组
CN100356817C (zh) 压电电声换能器
US11032636B2 (en) Speaker module
WO2021135690A1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185126A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198509A (zh) 发声器及电子产品
CN110248296A (zh) 发声装置
CN110366079A (zh) 发声装置
CN109905819B (zh) 一种扬声器结构、移动设备及扬声器结构的组装方法
CN108430030B (zh) 扬声器箱及其装配方法
CN210868143U (zh) 发声装置
CN217607972U (zh) 发声装置
CN111147986A (zh) 发声装置
JP2003152226A (ja) 発光装置
JP3578400B2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677794A (zh) 麦克风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12637753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2378093A (zh) 一种硅微麦克风
CN208940149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2468907A (zh) 扬声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