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2397U -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2397U
CN217602397U CN202120532455.3U CN202120532455U CN217602397U CN 217602397 U CN217602397 U CN 217602397U CN 202120532455 U CN202120532455 U CN 202120532455U CN 217602397 U CN217602397 U CN 217602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link
door
hinge
hinge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24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24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2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2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2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包括:第一车身侧安装件,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一位置;铰链主叶片,铰链主叶片具有第一连接部,铰链主叶片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且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至少第一端与铰链主叶片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相对于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其中,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使得铰链主叶片绕第一轴线旋转和/或第一连接件相对于铰链主叶片绕第二轴线旋转时,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进行随动。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

Description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车门系统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传统的车门系统也逐渐转变为智能进出系统。
除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原因,用户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车门开启方式,电动剪刀门式的车门开启形式迎合了用户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的剪刀门技术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剪刀门式车门开启技术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包括:
第一车身侧安装件,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一位置;
铰链主叶片,所述铰链主叶片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且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第一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进行随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为相交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所述铰链主叶片还具有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二位置;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车门侧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三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杆状部以及第二杆状部,第一杆状部与第二杆状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杆状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即为所述第二杆状部的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还包括第二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的所述第二凸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二连接件为T字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铰链主叶片形成有凹形容纳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即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轴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为L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车门侧安装件具有凸耳,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的所述凸耳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包括:
铰链主叶片,所述铰链主叶片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
第一支撑杆;以及
第二支撑杆,
其中,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车门侧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第一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相交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杆状部以及第二杆状部,第一杆状部与第二杆状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杆状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即为所述第二杆状部的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铰链主叶片形成有凹形容纳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即为第二轴线),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
车身;
至少一个车门;以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车门铰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身与至少一个车门之间。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的车辆的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的车辆的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在车门关闭时的状态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在车门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与车身侧固定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与车门内板固定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车门铰链装置
110 第一车身侧安装件
111 第一凸部
112 第二凸部
120 第二连接件
121 第一杆状部
122 第二杆状部
130 铰链主叶片
131 第一连接部
132 第二连接部
133 第三连接部
134 凹形容纳区
140 万向节
150 第一连接件
151 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
152 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
160 车门侧安装件
161 凸耳
170 第一支撑杆
180 第二支撑杆
192 第二车身侧安装件
193 第三车身侧安装件
200 车门
201 车门内板
202 车门外板
300 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的车辆的车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的车辆的车门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在车门关闭时的状态图。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在车门打开时的状态图。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与车身侧固定的示意图。图8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与车门内板固定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包括: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一位置;铰链主叶片130,铰链主叶片130具有第一连接部131,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连接,且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第一连接件150,第一连接件150的至少第一端151与铰链主叶片130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150相对于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
其中,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二端152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连接,使得铰链主叶片130绕第一轴线旋转和/或第一连接件150相对于铰链主叶片130绕第二轴线旋转时,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二端152能够相对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进行随动。
上述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为相交轴线。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支撑杆170以及第二支撑杆180,铰链主叶片130还具有第二连接部132以及第三连接部133;
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一支撑杆170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连接,第一支撑杆170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192连接,第二车身侧安装件192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二位置;
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三连接部133与车门侧安装件16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80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车门侧安装件160连接,第二支撑杆180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193连接,第三车身侧安装件193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三位置。
其中,第一支撑杆170以及第二支撑杆180可以为气撑杆或电撑杆。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车门铰链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20,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通过第二连接件120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连接;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111;第二连接件120包括第一杆状部121以及第二杆状部122,第一杆状部121与第二杆状部122互相垂直,第二连接件120的第一杆状部121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第二杆状部122的第一端与第一杆状部121固定连接,第二杆状部122的第二端与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还包括第二凸部112,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二端152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的第二凸部112连接。
优选地,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二连接件120为T字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车门铰链装置100的铰链主叶片130形成有凹形容纳区134,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凹形容纳区134之内,使得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端151。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通过轴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凹形容纳区134之内。
其中,轴部件可以是销轴。
如图3和图4所示,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一连接件150为L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车门铰链装置100的车门侧安装件160具有凸耳161,第二支撑杆180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车门侧安装件160的凸耳161连接。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万向节140优选为万向球头。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包括:铰链主叶片130,铰链主叶片130具有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以及第三连接部133;第一支撑杆170;以及第二支撑杆180,其中,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可转动地连接,使得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一支撑杆170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连接,第一支撑杆170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192连接;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三连接部133与车门侧安装件160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180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车门侧安装件160连接,第二支撑杆180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193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50,第一连接件150的至少第一端151与铰链主叶片130可转动地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150相对于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二端152通过一个万向节140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连接,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为相交轴线。
优选地,车门铰链装置100的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通过第二连接件120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可转动地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车门铰链装置100的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111;第二连接件120包括第一杆状部121以及第二杆状部122,第一杆状部121与第二杆状部122互相垂直,第二连接件120的第一杆状部121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第一凸部111之间;第二杆状部122的第一端与第一杆状部121固定连接,第二杆状部122的第二端与铰链主叶片130的第一连接部131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车门铰链装置100的铰链主叶片130形成有凹形容纳区134,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凹形容纳区134之内,使得铰链主叶片130能够绕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连接件150的第一端151。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包括:车身300;至少一个车门200;以及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车门铰链装置100,车门铰链装置100设置在车身300与至少一个车门200之间。
车门200包括车门内板201以及车门外板202。
下文结合图1至图8对本公开的车门铰链装置以及车辆的工作过程做详细说明。
开门过程中,在第二支撑杆180的驱动下,推动车门侧安装件160向上向外运动,第一支撑杆170可以为气撑杆,开门过程中,铰链主叶片130向上、向前、向外旋转时,第一支撑杆170被压缩,提供一定的约束力,从而实现车门200的稳定开启,车门铰链装置100由图5所示状态动作至图6所示状态,车门200由图1所示的状态动作至图2所示的状态,实现剪刀门式开启。
上述车门铰链装置总成,通过第一车身侧安装件110、第二车身侧安装件192以及第三车身侧安装件193与车身300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再通过车门侧安装件160与车门内板201固定连接,如图8所示。在第二支撑杆180推动下,车门200随着车门侧安装件160运动开启关闭车门200,呈现剪刀式的开门形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车身侧安装件,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一位置;
铰链主叶片,所述铰链主叶片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且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以及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第一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和/或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绕所述第二轴线旋转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进行随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为相交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第二支撑杆,所述铰链主叶片还具有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二位置;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车门侧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能够被固定至车身的第三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杆状部以及第二杆状部,第一杆状部与第二杆状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杆状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还包括第二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的所述第二凸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T字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主叶片形成有凹形容纳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轴部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L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具有凸耳,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的所述凸耳连接。
11.一种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铰链主叶片,所述铰链主叶片具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
第一支撑杆;以及
第二支撑杆,
其中,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一轴线旋转;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二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三连接部与车门侧安装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车门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第三车身侧安装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至少第一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第二轴线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一个万向节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为相交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可转动地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侧安装件包括相对设置地两个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一杆状部以及第二杆状部,第一杆状部与第二杆状部互相垂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所述第一杆状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状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铰链主叶片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主叶片形成有凹形容纳区,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部分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凹形容纳区之内,使得所述铰链主叶片能够绕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
1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至少一个车门;以及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铰链装置,所述车门铰链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身与至少一个车门之间。
CN202120532455.3U 2021-03-15 2021-03-15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7602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2455.3U CN217602397U (zh) 2021-03-15 2021-03-15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2455.3U CN217602397U (zh) 2021-03-15 2021-03-15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2397U true CN217602397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60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2455.3U Active CN217602397U (zh) 2021-03-15 2021-03-15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23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9566B (zh) 一种车门铰链和车辆
CN101351652A (zh) 带有旋转限制功能的双轴铰链装置
CN217602397U (zh)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CN113638661A (zh) 一种剪刀门铰链以及采用该铰链的汽车
EP4180909A1 (en) Foldable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2689577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215058857U (zh) 一种双轴铰链
CN114059875A (zh) 一种新型车门铰链及车辆
CN115370254A (zh) 车辆的车门铰链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412260U (zh) 剪刀门铰链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3869428U (zh)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CN216921761U (zh) 一种车门铰链结构及车辆
CN106989453B (zh) 空调设备壳体和空调设备
CN221114114U (zh) 转动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455861U (zh) 一种汽车中控屏旋转结构
CN216921762U (zh) 一种新型车门铰链及车辆
CN217538291U (zh) 一种铰接结构
CN206094495U (zh) 盖板、空调器壳体以及空调器
CN103486718B (zh) 空调器的底座组件及具有该底座组件的空调器
CN216043236U (zh) 一种剪刀门铰链以及采用该铰链的汽车
CN218350939U (zh) 一种防盗换电柜
CN221119557U (zh) 一种方向可调的铰链结构
CN217106597U (zh) 一种用于缓冲铰链的连接结构
CN219220108U (zh) 一种改善型双交点剪刀门铰链
CN112769983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