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9577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9577B
CN102689577B CN201210057251.4A CN201210057251A CN102689577B CN 102689577 B CN102689577 B CN 102689577B CN 201210057251 A CN201210057251 A CN 201210057251A CN 102689577 B CN102689577 B CN 1026895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grease
coupling component
movable member
turn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72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9577A (zh
Inventor
竹冈贤二
保田秀明
中岛雄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Climate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9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9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95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1)包括收纳热交换器的壳体(2)和安装在壳体(2)上的可动部件(20)。在可动部件(20)中形成有用来向可动部件(20)的滑动面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通路(R)。润滑脂供给通路(R)在可动部件(20)的外表面上开口,能够从该开口注入润滑脂。因此,在将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能够实现在可动部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状态下涂敷润滑脂,来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例如汽车等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车辆用空调装置包括收纳热交换器和风门等的壳体。风门从壳体外部通过联结部件驱动(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2)。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对应于风门的收纳位置设置有用来安装联结部件的凸起部。联结部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凸起部上。在位于凸起部和联结部件之间的滑动部分上涂敷润滑脂,由此抑制磨损,并抑制产生异常声音等。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6-347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1953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
当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在凸起部和联结部件之间的滑动部分上涂敷润滑脂时,需要在将润滑脂涂敷在联结部件上后才将联结部件安装在凸起部上。在有些情况下,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设置多个风门,此时对应于风门的数量设置多个联结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复进行下述作业,该作业是:在一联结部件上涂敷润滑脂,将该一联结部件安装在凸起部上,然后在另一联结部件上涂敷润滑脂,将该另一联结部件安装在凸起部上。这样,作业效率就较低。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将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实现能够在可动部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状态下涂敷润滑脂,来提高作业效率。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经形成在可动部件中的润滑脂供给通路导入润滑脂。
第一方面的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收纳热交换器的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可动部件,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部件中形成有用来向该可动部件的滑动面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通路,该润滑脂供给通路在该可动部件的外表面上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在可动部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状态下,可动部件的润滑脂供给通路在可动部件的外表面上开口,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将润滑脂从外部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的润滑脂通过润滑脂供给通路而到达滑动面,被涂敷在该滑动面上。如上所述,因为能够在可动部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状态下涂敷润滑脂,所以例如当将多个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能够在一齐进行将多个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的作业之后,再一齐进行涂敷润滑脂的作业。这么一来,无需反复进行逐一在可动部件上涂敷润滑脂后将该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的作业。因此,作业效率得以提高。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具有转动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筒部,所述转动轴从轴向顶端侧插入该筒部内,所述润滑脂供给通路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和轴向的顶端面上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的润滑脂从可动部件的转动轴的外周面和轴向顶端面这两个面上的开口流出。这么一来,润滑脂流入壳体的筒部和可动部件的转动轴之间的大致整个缝隙。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从该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支承轴和形成在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支承轴周围的固定面,所述可动部件具有轴承孔和对应于所述固定面的可动面,所述支承轴插入该轴承孔内,所述润滑脂供给通路在所述可动面上开口,所述可动面和所述固定面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支承轴的外周面和所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彼此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的润滑脂从可动部件的可动面上的开口流出,已流出的润滑脂从可动面和固定面之间的缝隙流入支承轴的外周面和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中。这么一来,润滑脂被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具有转动轴,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筒部,所述转动轴从轴向顶端侧插入该筒部内,所述润滑脂供给通路与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连通,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和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顶端面和所述筒部的底面之间的缝隙彼此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的润滑脂流入可动部件的转动轴的外周面和筒部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中,然后流入转动轴的轴向顶端面和筒部的底面之间的缝隙中。这么一来,润滑脂被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一发明的效果一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在可动部件中设有润滑脂供给通路,所以能够在可动部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状态下在滑动面上涂敷润滑脂。因此,例如当安装多个可动部件时,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当通过将可动部件的转动轴插入壳体的筒部内从而将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能够可靠地将润滑脂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当通过将壳体的支承轴插入可动部件的轴承孔内从而将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能够可靠地将润滑脂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当通过将可动部件的转动轴插入壳体的筒部内从而将可动部件安装在壳体上时,能够可靠地将润滑脂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放大剖视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联结部件的安装部位附近。
图2是放大剖视图,示出壳体中联结部件的安装部位附近。
图3是从与壳体相反的一侧看到联结部件的俯视图。
图4是联结部件的主视图。
图5是沿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联结部件的钩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相当于图1的图,示出润滑脂已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内的状态。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0是从壳体侧看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结部件的仰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XI-XI线的剖视图。
图12是从与壳体相反的一侧看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结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0的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XVIII-XVIII线的剖视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12的图。
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图。
图21是剖视图,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结部件和联结杆的联结部分。
图22是从与壳体相反的一侧看到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结部件的俯视图。
图23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结部件的主视图。
图24是沿图22中的XXIV-XXIV线的剖视图。
图25是接合部件的剖视图。
图26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当于图7的图。
-符号说明-
1-车辆用空调装置;2-壳体;3-圆筒部;9-支承轴;10-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a-顶端面(固定面);13-圆筒部;20、40、50、60-联结部件(可动部件);23-转动轴;23d-滑动面;40a-相向面(可动面);41-轴承孔;R-润滑脂供给通路;S1~S3-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详细的说明。应予说明,以下对优选的实施方式所作的说明是本质上示例而已,没有意图对本发明、本发明的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剖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联结部件(可动部件)20的安装部位。车辆用空调装置1安装在乘坐用汽车的车室内,包括收纳冷却用热交换器和加热用热交换器(都未图示)的壳体2。在壳体2上形成有除霜器出风口、通风出风口以及热风出风口。虽然未图示,但在壳体2内收纳有空气混合风门、除霜器风门、通风风门以及热风风门等,该空气混合风门用来改变已通过冷却用热交换器的冷风和已通过加热用热交换器的热风的混合比率,该除霜器风门打开、关闭壳体2的除霜器出风口,该通风风门打开、关闭壳体2的通风出风口,该热风风门打开、关闭壳体2的热风出风口。这些风门包括由壳体2支承为可转动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直接或间接地联结有所述联结部件20。由于乘坐人员的操作力或执行器的驱动力经操作线、联结部件20、其它联结部件或联结杆等传递给各个风门,对各个风门的转动进行操作。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操作力或驱动力等直接传递给联结部件20;在其它一些情况下,由于操作力或驱动力等经其它联结部件等间接传递给联结部件20。
壳体2是对树脂材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向壳体2外侧突出的圆筒部3,该圆筒部3用来安装联结部件20。圆筒部3的形成部位比壳体2的其它部位还靠近壳体2外侧。
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圆筒部3的外周面相连的肋4、4。在圆筒部3的突出方向顶端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倒角部3a。在圆筒部3的底面上形成有贯通壳体2的壁部的通孔5。通孔5的内周面由越靠近壳体2外侧,直径就变得越大的倾斜(taper)面构成。在壳体2内表面上的通孔5周缘部形成有向壳体2内侧突出而以圆环状延伸的圆环部6。圆环部6的外径设定为比圆筒部3的内径小。在壳体2内表面上圆环部6的周围,围绕圆环部6一周形成有凹部7。
联结部件20是对树脂材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的。如图3和图4所示,联结部件20呈在规定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在联结部件20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3和图4中的左侧)突设有一侧销21。在一侧销21安装于壳体2上的状态下,一侧销21的突设方向是向壳体2外侧突出的方向(与壳体2相反的方向)。虽然未图示,但一侧销21与其它联结部件接合。在联结部件2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3和图4中的右侧)设置有向与所述一侧销21相同的方向突出的另一侧销22。该另一侧销22也与其它联结部件接合。
如图4所示,在联结部件20的一侧销21和另一侧销22之间设置有向与一侧销21相反的一侧(壳体2侧)突出的转动轴23。如图1所示,该转动轴23从轴向顶端侧插入壳体2的圆筒部3内。转动轴23由圆筒部3支承为可转动。也就是说,联结部件20绕转动轴23转动。
如图1所示,转动轴23形成为直径比壳体2的圆筒部3的内径稍小的近似圆筒状,转动轴23的内部为空心。转动轴23的空心部在联结部件20的外表面上开口。转动轴23的位于轴向顶端部的端壁部23a的外表面与壳体2的圆筒部3的底面滑动接触。
如图3所示,在转动轴23的内部设置有圆筒状肋27和三个平板状肋28、28、28,该圆筒状肋27从该转动轴23的端壁部23a沿轴向突出,该三个平板状肋28、28、28从圆筒状肋27的外周面以放射状延伸。圆筒状肋27位于端壁部23a的中央部位,该圆筒状肋27的中心线与转动轴23的中心线一致。平板状肋28、28、28在圆周方向上留有相等的间隔配置,与转动轴23的周壁部内表面相连,并与端壁部23a也相连。
如图3~图5所示,在转动轴23的周壁部上形成有贯通该周壁部的三个周壁开口部29、29、29。周壁开口部29、29、29在圆周方向上留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具体而言,各个周壁开口部29的开口位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平板状肋28、28之间。各个周壁开口部29呈圆周方向上的开口长度比转动轴23轴向上的开口长度长的近似矩形。各个周壁开口部29与转动轴23的空心部分连通。
如图4所示,在转动轴23的周壁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三个突出部23c、23c、23c(在图3中,三个都示出,而在图4中仅示出两个)。三个突出部23c、23c、23c在圆周方向上留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具体而言,各个突出部23c位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周壁开口部29、29之间。突出部23c在突出方向上的端面由沿壳体2的圆筒部3内周面延展的圆弧面构成,该圆弧面为与壳体2的圆筒部3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滑动面23d。
如图3所示,在转动轴23的端壁部23a上形成有三个端壁开口部30、30、30。端壁开口部30、30、30在圆周方向上留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具体而言,端壁开口部30、30、30的开口位于在圆周方向上对应于周壁开口部29、29、29的位置,即位于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平板状肋28、28之间。端壁开口部30配置在端壁部23a的外周侧,呈在圆周方向上较长的狭缝状。端壁开口部30在圆周方向上的开口长度设定为与周壁开口部29在圆周方向上的开口长度大致相等。各个端壁开口部30与转动轴23的空心部分连通。在端壁开口部30中位于端壁部23a内侧的边缘部分(内侧边缘部)形成有呈近似V字形的缺口部30a。缺口部30a位于端壁开口部3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位附近。
如图4和图5所示,在转动轴23的端壁部23a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三个钩32、32、32。钩32、32、32在圆周方向上留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其位置对应于端壁开口部30、30、30。
如在图6中也显示的那样,钩32的基端部与端壁部23a的端壁开口部30的内侧边缘部相连,从该相连的位置上沿转动轴23的轴向突出,在圆周方向上以板状延伸。如图1所示,钩32与壳体2的圆环部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在钩32的转动轴23径向外侧的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缺口部30a相连的槽32b。槽32b从钩32的基端部延伸到顶端部附近。
如在图4中也显示的那样,在钩32的顶端部上形成有向转动轴23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32a。如图1所示,突起32a嵌合在壳体2的圆环部6上位于壳体2内侧的端面上而与该端面接合。如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所示,钩32的整体沿转动轴23的径向进行弹性变形。
如图3所示,在转动轴23的内部形成有三个用来向滑动面23d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通路R、R、R。各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由位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平板状肋28、28之间的空心部分构成。因此,润滑脂供给通路R在联结部件20的外表面上开口,该开口部分为润滑脂的注入口R1。
还有,各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与周壁开口部29和端壁开口部30连通。已从注入口R1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从周壁开口部29和端壁开口部30流出。
接着,对将所述联结部件20安装在壳体2上的情况加以说明。首先,在对联结部件20未涂敷润滑脂的状态下,将该联结部件20的钩32、32、32从顶端部分起逐渐插入壳体2的圆筒部3内。这么一来,联结部件20的转动轴23也被插入圆筒部3内。
若将钩32插入圆筒部3内,钩32的突起32a便与通孔5的内周面滑动接触而被推向径向内侧,钩32进行向径向内侧弯曲的弹性变形(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示出)。此时,因为通孔5的内周面呈倾斜形状,所以能够将已与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突起32a顺利地推向径向内侧。
若进一步将钩32插入通孔5内,突起32a便与圆环部6的内周面滑动接触,之后钩32的形状在越过圆环部6时恢复原形,同时突起32a嵌合在圆环部6的位于壳体2内侧的端面上,成为接合状态(在图1中示出该状态)。此时,转动轴23完全被插入圆筒部3内,端壁部23a的外表面与圆筒部3的底面接触。
如图7所示,在将联结部件20安装在壳体2上后,用已知的润滑脂枪等(未图示)将润滑脂从联结部件20的注入口R1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从转动轴23的周壁开口部29向转动轴23的外部流出,到达圆筒部3的内周面和转动轴23的外周面之间。然后,通过使联结部件20转动,则润滑脂被涂敷在滑动面23d上,其结果是能够抑制转动轴23和圆筒部3的磨损,并且能够抑制产生异常声音。
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也从转动轴23的端壁开口部30向转动轴23的外部流出。这么一来,润滑脂也被涂敷在转动轴23的端壁部23a的外表面(滑动面)上。
而且,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也从转动轴23的端壁开口部30的缺口部30a流出。已从缺口部30a流出的润滑脂通过钩32的槽32b流向钩32的顶端一侧。该槽32b内的润滑脂被涂敷在钩32的侧面上,也被涂敷在突起32a上。
润滑脂填充在钩32的槽32b内,并填充在转动轴23的外侧,转动轴23和通孔5之间由此被密封。这么一来,壳体2内的空气难以从通孔5漏向外部。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因为在联结部件20中设有润滑脂供给通路R,所以能够在联结部件20安装于壳体2上的状态下在滑动面23d上涂敷润滑脂。因此,例如当将多个联结部件20安装在壳体2上时,能够在一齐将联结部件20安装在壳体2上后,一齐进行涂敷润滑脂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还有,使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从联结部件20的转动轴23的周壁开口部29和端壁开口部30流出。这么一来,仅通过将润滑脂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则能够可靠地将润滑脂涂敷在壳体2的大致整个筒部3和联结部件20的大致整个转动轴23上。
应予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注入润滑脂时可以向三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分别注入润滑脂,也可以向一个或两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注入润滑脂。
周壁开口部29、端壁开口部30和钩32的数量并不限于三个,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还可以是四个以上。
(第二实施方式)
图8是剖视图,放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联结部件(可动部件)40的安装部位。第二实施方式中联结部件40的结构以及联结部件40在壳体2上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加以详细的说明。
如在图9中也显示的那样,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呈圆柱状且用来将联结部件40支承为可转动的支承轴9。也就是说,在壳体2的壁部设置有向壳体2外侧突出的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面(固定面)10a由沿与突出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展的圆形面构成。在顶端面10a的周缘部分形成有向壳体2外侧突出、沿圆周方向连续不断地延伸且呈环状的突条部10b。
支承轴9设置在顶端面10a的大致中央部位,从该位置上向壳体2的外侧延伸,并向壳体2的内侧也延伸。在支承轴9上以同心状形成有螺纹孔9a。该螺纹孔9a位于支承轴9的顶端面上,用来固定联结部件40的螺栓B(在图8中显示该螺钉B)拧紧在该螺纹孔9a内,详情后述。
在支承轴9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多个肋9b、9b、…。肋9b、9b、…在支承轴9的圆周方向上留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沿轴向延伸。
在壳体2的壁部的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附近形成有别的突出部11。而且,在壳体2的壁部形成有与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外周面相连的肋4。
如图10~图12所示,联结部件40对树脂材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由圆板状部件构成。在联结部件40的中心部位形成有贯通该联结部件40且呈圆形的轴承孔41,所述支承轴9被插入该轴承孔41内。如图8所示,轴承孔41的内周面(滑动面)与支承轴9的肋9b的顶端面滑动接触。因为形成有肋9b,所以在轴承孔41的内周面和支承轴9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S1。
如图10所示,在联结部件40的外周部分形成有朝向壳体2侧开口的槽42、42、42。槽42、42、42沿圆周方向延伸,并在中途弯曲。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结部件20的销22嵌合在槽42、42、42内。
如图13所示,在联结部件40的轴承孔41内周面上的壳体2侧形成有越靠近壳体2侧,直径就变得越大的倾斜面41a。在联结部件40的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平坦面43,该平坦面43在轴承孔41的周围沿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展。
在联结部件40的比平坦面43还靠近外周的那一侧形成有两个在联结部件40的外表面上开口的润滑脂供给通路R、R。润滑脂供给通路R、R配置为以联结部件40的中心为对称中心的点对称,彼此构成为相同的形状。也就是说,润滑脂供给通路R的注入口R1位于联结部件40的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面上。如图12所示,注入口R1呈在联结部件40的径向上较长的形状。如图13所示,润滑脂供给通路R在从注入口R1沿轴承孔41的轴向延伸后再向径向内侧弯曲而延伸。润滑脂供给通路R的中途部分的剖面面积比注入口R1的开口面积小。在联结部件40上与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顶端面10a相向的相向面(可动面)40a上,形成有成为润滑脂供给通路R的下游端的流出口R2。如图10所示,流出口R2呈在轴承孔41的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形状。
如图8所示,在联结部件40安装于壳体2上的状态下,流出口R2配置为与壳体2的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顶端面10a相向。流出口R2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比注入口R1的开口面积大。
用呈圆板状的固定部件45由螺栓B将联结部件40安装在壳体2上。也就是说,在固定部件45的中心部位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该固定部件45的螺栓插入孔45a,螺栓B插入该螺栓插入孔45a内。在固定部件45的外周部位形成有按压部45b,该按压部45b与联结部件40的平坦面43滑动接触,将该平坦面43按向壳体2一侧。
在壳体2的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顶端面10a和联结部件40的相向面40a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润滑脂流入的缝隙S2。该缝隙S2与形成在轴承孔41的内周面和支承轴9的外周面之间的缝隙S1连通。缝隙S1也能够使润滑脂流入其中。
接着,对将所述联结部件40安装在壳体2上的情况加以说明。首先,将壳体2的支承轴9插入处于未涂敷润滑脂的状态的联结部件40的轴承孔41内。在该状态下,联结部件40的壳体2一侧的面与壳体2的突条部110b的顶端部接触。
之后,将固定部件45放在联结部件40的平坦面43上。然后,将螺栓B插入固定部件45的螺栓插入孔45a内,使该螺栓B与壳体2的支承轴9的螺纹孔9a拧合在一起。这么一来,固定部件45的按压部45b将联结部件40的平坦面43按向壳体2一侧,联结部件40由此安装在壳体2上。在该状态下,联结部件40能够绕支承轴9转动。
在将联结部件40安装在壳体2上后,从联结部件40的注入口R1向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注入润滑脂,如图14所示。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在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流向下游一侧而从流出孔R2流出。因为该流出孔R2与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顶端面10a相向,所以润滑脂填充在支承轴形成用突出部10的顶端面10a和联结部件40的相向面40a之间。已填充在顶端面10a和相向面40a之间的润滑脂由于突条部10b的存在,而抑制了润滑脂漏到比该突条部10b还靠近外侧的空间。由此,润滑脂可靠地到达支承轴9的外周面上。因为在支承轴9上留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肋9b、9b、…,所以润滑脂流入肋9b、9b、…之间,润滑脂由此被涂敷在肋9b、9b、…的突出方向顶端面(滑动面)上。
已流入相邻的肋9b、9b之间的润滑脂到达固定部件45一侧,被涂敷在固定部件45的按压部45b和联结部件40的平坦面43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因为在联结部件40中设有润滑脂供给通路R,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当将多个联结部件40安装在壳体2上时,能够在一齐将联结部件40安装在壳体2上后,一齐进行涂敷润滑脂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还有,因为使形成在联结部件40和壳体2之间的缝隙S1和缝隙S2连通,所以能够使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从缝隙S2流入缝隙S1中。这么一来,润滑脂被涂敷在大致整个滑动面上。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是剖视图,放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安装联结部件(可动部件)50的部位。第三实施方式中联结部件50的结构以及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的安装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加以详细的说明。
如在图16中显示的那样,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12,在突出部12的突出方向顶端面上形成有圆筒部13。在圆筒部13的底面中央部位形成有向壳体2内侧凹陷的凹部14。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圆筒部3一样,在圆筒部13的内周面上设有倒角部13a。
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凸起部15,用来驱动联结部件50的执行器(未图示)固定在该凸起部15上。而且,在壳体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突出部12和圆筒部13相连的肋4。
如图17~图19所示,联结部件50形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联结部件40大致相同的圆板状。如在图15中也显示的那样,在联结部件50的中心部位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突出的转动轴51。还有,如图17所示,在联结部件50的外周部位形成有向壳体2一侧开口的槽56、56、56。
如图15所示,转动轴51被插入壳体2的圆筒部13内,并被支承为可转动。在转动轴51的中心部位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该转动轴51的通孔52。通孔52的内径设定为靠近壳体2一侧的内径比靠近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内径大。在通孔52的内周面上与壳体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与执行器的输出轴接合的钩53。
如图17所示,在转动轴51的外周面上在圆周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有两个润滑脂槽51a、51a。润滑脂槽51a连接不断地延伸至转动轴51的轴向两端。
如图19所示,在联结部件50中靠近中心的部位形成有在联结部件50的外表面上开口的两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R。润滑脂供给通路R、R在转动轴51的圆周方向上彼此留有间隔地配置在对应于润滑脂槽51a、51a的位置上。
如在图15中也显示的那样,润滑脂供给通路R的注入口R1在联结部件50中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面上开口。如图19所示,注入口R1呈在联结部件50的圆周方向上较长的形状。各个润滑脂供给通路R与各个润滑脂槽51a连通。
接着,对将所述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的情况加以说明。首先,在未对联结部件50涂敷润滑脂的状态下,将该联结部件50的转动轴51插入壳体2的圆筒部13内。在该状态下,联结部件50的位于壳体2一侧的面与壳体2的圆筒部13的顶端部接触,在转动轴51的顶端面和圆筒部13的底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润滑脂流入的缝隙S3。
还有,因为形成有润滑脂槽51a,所以在转动轴51的外周面和圆筒部1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能够使润滑脂流入的缝隙S4。缝隙S4和缝隙S3连通。
之后,将执行器安装在壳体2上。首先,将执行器的输出轴插入联结部件50的通孔52内,使钩53与输出轴接合。接着,将执行器紧固在壳体2上。这么一来,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
在将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后,从联结部件50的注入口R1向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注入润滑脂,如图20所示。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在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流向下游一侧而流入润滑脂槽51a内,遍布缝隙S4内。这么一来,润滑脂被涂敷在联结部件50的转动轴51的外周面(滑动面)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因为在联结部件50中设有润滑脂供给通路R,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当将多个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时,能够在一齐将联结部件50安装在壳体2上后,一齐进行涂敷润滑脂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第四实施方式)
图21是剖视图,放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联结部件(可动部件)60和联结杆70的联结部分。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是向联结部件60和联结杆70的联结部分供给润滑脂这一点,而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加以详细的说明。
如在图22和图23中显示的那样,联结部件60是对树脂材进行注射成型而形成的,联结部件60呈在规定方向上较长的板状。在联结部件60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图22和图23中的左侧)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联结部件60的联结孔61,该联结孔61用来联结该联结杆70。还有,在联结部件6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图22和图23中的右侧)形成有销62。再加上,在联结部件60的中央部位附近设置有由壳体2支承为可转动的转动轴63。该转动轴63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联结部件20的转动轴23大致相同。
在联结部件60的长边方向的一侧形成有在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面(外表面)上开口的槽65。槽65的端部与联结孔61相连,从该相连的部位朝向联结部件60的长边方向中央部位以直线状延伸,延伸到联结孔61和转动轴63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槽65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剖面呈近似V字形。该槽65的内部为润滑脂供给通路R。因此,润滑脂供给通路R在联结部件60的外表面上开口。应予说明,槽65的剖面并不限于V字形。
如在图24中也显示的那样,在联结部件60的与壳体2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突出板66,该突出板66从槽65的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端部附近突出。
如图21所示,联结杆70的端部以近似L字形弯曲。在联结杆70的端部设置有接合部件80。联结杆70经接合部件80联结在联结部件60上。如图25所示,接合部件80是由树脂材形成的成形品,包括插入筒部81、接合钩82以及夹部83,联结杆70被插入该插入筒部81内,该接合钩82形成在插入筒部81的外周面上,该夹部83固定联结杆70。联结杆70在被插入该插入筒部81内且由夹部83固定的状态下与接合部件80成为一体。
如图21所示,接合部件80的插入筒部81被插入联结部件60的联结孔61内。在插入筒部81已被插入联结孔61内的状态下,接合部件80绕联结孔61转动。若插入筒部81完全被插入联结孔61内,接合钩82就嵌合在联结孔61的周缘部上而接合。这么一来,接合部件80的插入筒部81就不会再从联结孔61内拔出。
接着,对将所述联结杆70和联结部件60联结起来的情况加以说明。首先,将联结部件60安装在壳体2上。此时,对联结部件60不涂敷润滑脂,按照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方法进行安装。
之后,将接合部件80的插入筒部81完全插入联结部件60的联结孔61内,使接合钩82与联结孔61的周缘部接合。此时,在接合部件80上未涂敷润滑脂。
接着,将联结杆70的端部插入接合部件80的插入筒部81内。然后,移动联结杆70,用夹部83固定该联结杆70。
使所述联结杆70的另一端部与其它联结部件等联结。这么一来,联结杆70和接合部件80经联结部件60安装在壳体2上。
接着,如图26所示,向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注入润滑脂。此时,因为在槽65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存在突出板66,所以润滑脂难以从槽65的另一端部流出。因此,已被注入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的润滑脂在润滑脂供给通路R内流向联结孔61一侧,到达联结孔61的内周面(滑动面)上。然后,联结部件60转动,润滑脂由此被涂敷在联结孔61的内周面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因为在联结部件60中设有润滑脂供给通路R,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虽然未图示,但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形成有外部空气吸入口和内部空气吸入口,该外部空气吸入口用来将车室外部的空气吸入壳体2内,该内部空气吸入口用来将车室内部的空气吸入壳体2内,用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打开、关闭外部空气吸入口和内部空气吸入口。对驱动该内外部空气切换风门的联结部件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可动部件为联结部件20、40、50、60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可动部件例如也可以是风门等。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具有用联结部件驱动各种风门的结构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Claims (1)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包括收纳热交换器的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可动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从该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支承轴和形成在所述壳体外表面的所述支承轴周围的固定面;
所述可动部件具有轴承孔和对应于所述固定面的可动面,所述支承轴插入该轴承孔内;
在所述可动部件中形成有用来向该可动部件的滑动面供给润滑脂的润滑脂供给通路,该润滑脂供给通路在该可动部件的外表面上开口于所述可动面;
所述可动面和所述固定面之间的缝隙、以及所述支承轴的外周面和所述轴承孔的内周面之间的缝隙彼此连通。
CN201210057251.4A 2011-03-25 2012-03-02 车辆用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9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7959A JP5712020B2 (ja) 2011-03-25 2011-03-25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1-067959 2011-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9577A CN102689577A (zh) 2012-09-26
CN102689577B true CN102689577B (zh) 2016-03-02

Family

ID=4685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72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9577B (zh) 2011-03-25 2012-03-02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12020B2 (zh)
CN (1) CN1026895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7163A1 (de) * 2014-08-28 2016-03-03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Luftsteuereinrichtung mit Lagerstelle
JP6846116B2 (ja) * 2016-04-12 2021-03-24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駆動装置
KR102592437B1 (ko) * 2016-09-21 2023-10-23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7352391B2 (ja) * 2019-06-21 2023-09-28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9884A1 (de) * 2009-07-29 2011-02-02 Behr France S.A.R.L.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9424A (en) * 1981-06-17 1982-12-22 Nissan Motor Co Ltd Holder for fuel strainer
JPS60226316A (ja) * 1984-04-25 1985-11-11 Nissan Motor Co Ltd 空調ユニツト用配風ドアの回転ヒンジ構造
JPS62163408U (zh) * 1986-04-07 1987-10-17
JPH11291740A (ja) * 1998-04-09 1999-10-26 Nippon Climate Systems Corp 空調ユニット用ダンパの軸受け構造
US20080176502A1 (en) * 2007-01-19 2008-07-24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passage control device with slide resistance generating part
JP2008195377A (ja) * 2007-01-19 2008-08-28 Denso Corp 空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79884A1 (de) * 2009-07-29 2011-02-02 Behr France S.A.R.L.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9577A (zh) 2012-09-26
JP2012201229A (ja) 2012-10-22
JP5712020B2 (ja) 2015-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9577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20140284962A1 (en) Vehicle panel attachment arrangement
KR101896338B1 (ko) Egr 밸브
US20070267923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Transmission Drive Unit for Actuators in a Motor Vehicle
US9434249B2 (en) Fuel cap integrated aperture type fuel door structure
US7986065B2 (en) Sealed rolled pole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US20180022193A1 (en) Air register assemblies in a vehicle and methods to assemble the same
CN102155837A (zh) 冰箱
US7458628B2 (en) Vehicle sun visors with support rods
JP2012503459A (ja) モータギヤユニット
CN104159761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2476606B (zh) 车辆用后视镜装置
US20160280063A1 (en) Housing for a rolling-element bearing and drive-train segment for a vehicle having the housing
CN206834886U (zh) 用于塑封盘管电机的定子总成及塑封盘管电机
CN103080624A (zh) 低负载偏移密封件
CN109899580A (zh) 电动阀用定子以及电动阀
CN205769618U (zh) 汽车的轮眉与车身的安装结构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JP6619264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5372782U (zh) 空调器
CN102494488A (zh) 门体及安装有该门体的冰箱
US20210146748A1 (en) Damper dial for vehicle air vent
JP2003028028A (ja) 燃料デリバリパイプ
CN105034912B (zh) 汽车用的化妆镜
CN215806682U (zh) 卡接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膨胀阀
CN220262696U (zh) 用于车辆的后背门装饰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