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8857U - 一种双轴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轴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8857U
CN215058857U CN202120672733.5U CN202120672733U CN215058857U CN 215058857 U CN215058857 U CN 215058857U CN 202120672733 U CN202120672733 U CN 202120672733U CN 215058857 U CN215058857 U CN 215058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orque
reed pipe
cam
torqu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27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启翔
姚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mphenol Phoenix Telecom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27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8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8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8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轴铰链,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被配置第一扭矩机构,所述第二轴被配置第二扭矩机构,所述第一和第二轴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扭矩机构采用簧管,所述簧管包夹紧第一轴,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所述簧管的轴向缝设置在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部位的第一侧,并紧邻所述连接部位,所述第一侧为第一轴向着打开方向转动的这一侧。本实用新型由双轴凸轮结构更新为单轴凸轮结构和单轴摩擦转轴复合应用结构,并能实现上述的开轻关重及在移动电子终端使用角度范围实现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或者,如果是触摸控制屏,则还能达到再抵御触摸操控压力的程度,而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双轴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轴铰链。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诸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电子终端的双轴铰链。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双轴的移动电子终端,有种打开关闭操作需求是:打开的开始阶段(第一阶段),阻力扭矩较小,比较轻松(比如单手即可操作打开),当转动到使用角度范围时(第二阶段),其阻力扭矩增大到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扭矩的程度,或者,如果是触摸控制屏,则达到再叠加抵御触摸操控压力的程度,而在关闭时,即便转动到小于角度后,所需关闭的力也希望比打开时所需的更大;并且,第一阶段内和第二阶段内的阻力扭矩都维持在某一值而变化不大。以往的双轴铰链大都采用双轴凸轮结构来提供打开关闭的力值变化控制功能,很难实现这种打开关闭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轴铰链,能够实现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打开关闭功能。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轴铰链,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被配置第一扭矩机构,所述第二轴被配置第二扭矩机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矩机构采用簧管,所述簧管包夹紧第一轴,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第一轴和所述簧管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簧管的轴向缝设置在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部位的第一侧,并紧邻所述连接部位,所述第一侧为第一轴向着打开方向转动的这一侧;所述第二扭矩机构采用凸轮控制结构并由多个碟簧片将所述凸轮压紧在与其配合的部件上,所述第二轴与凸轮连接;对于移动电子终端处于使用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和所述第一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之和满足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的扭矩。
进一步地,对于移动电子终端处于使用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和所述第一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之和满足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的扭矩再叠加抵御摸操控压力所需的扭矩。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簧管,第二侧设置孔,所述第一轴穿过所述簧管,所述第二轴穿过所述孔;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未穿过连接架的部分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设置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结构分别和移动电子终端中的两个相对转动的部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孔的孔口设置和所述凸轮配合的凸轮面;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轴滑动连接但不能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的凸轮面的底部和顶部均呈圆弧平台状。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双轴凸轮结构更新为单轴凸轮结构和单轴摩擦转轴复合应用结构,并能实现上述的开轻关重及在移动电子终端使用角度范围实现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或者,如果是触摸控制屏,则还能达到再抵御触摸操控压力的程度,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以铰链处于关闭状态、关闭和完全打开之间的某个中间角度状态、完全打开状态为例演示第一轴转动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轴铰链,应用于移动电子终端,比如笔记本电脑,用于连接主机和屏幕,所述屏幕可以是触控屏。
所述双轴铰链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轴1和第二轴2,所述第一轴1被配置第一扭矩机构,所述第二轴2被配置第二扭矩机构,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而使得第一轴1和第二轴2为同步反向转动。
所述第一扭矩机构采用簧管3,所述簧管3包夹紧第一轴1,所述簧管3与连接架4连接,由此,也使得第一轴1在转动时,所述簧管3能够固定不动,第一轴1和簧管3能够相对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轴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为铰链打开方向上的转动,所述簧管3的轴向缝31设置在所述簧管3与连接架连接部位40的第一侧,并紧邻所述连接部位,所述第一侧为第一轴1向着打开方向转动的这一侧。这样,对于打开过程:第一轴受到的簧管包紧力需要减去摩擦力,而在关闭过程中,第一轴1受到的簧管包紧力叠加摩擦力,实现开轻关重的效果。
所述第二扭矩机构采用凸轮控制结构并由多个碟簧片51将所述凸轮5压紧在与其配合的部件上,所述凸轮5与所述第二轴2滑动连接但不能相对转动。
对于移动电子终端处于使用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和所述第一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之和满足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的扭矩在叠加抵御摸操控压力所需的扭矩,也即,当屏幕(触控屏)打开到正常使用角度后,比如接近90°时(也即第一轴1和第二轴2均转动接近45°时),到完全打开(本实施例中,移动电子终端为360°全角度打开笔记本电脑,第一轴1在和第二轴2对应完全打开时均转动角度接近180°),在该角度范围内,屏幕转动到任一角度,都能依靠第一扭矩机构和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叠加而保持当前角度,即便在触控操作时。当处在所述使用角度中,提供上述功能的扭矩主要来源于第二扭矩机构,这可以通过改变碟簧片51的数量、改变凸轮5的形状来改变碟簧片的压缩量等方式调节到所需的扭矩。如果要实现以下打开关闭功能,即:打开的开始阶段(第一阶段),阻力扭矩较小,比较轻松(比如单手即可操作打开),当转动到使用角度范围时(第二阶段),其阻力扭矩增大到随时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扭矩的程度,或者,如果是触摸控制屏,则达到再叠加抵御触摸操控压力的程度,而在关闭时,即便转动到小于角度后,所需关闭的力比打开时所需的更大;并且,第一阶段内和第二阶段内的阻力扭矩都维持在某一值而变化不大;则将第二扭矩机构的凸轮面的底部和顶部均设计为圆心角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范围对应的圆弧平台状,与上述第一扭矩机构组合后即实现上述功能。
所述连接架4的一侧设置所述簧管3,第二侧设置孔41,所述第一轴1穿过所述簧管3,所述第二轴2穿过所述孔41;所述孔41的孔口部位作为与所述凸轮5配合的部件,所述孔41的孔口设置和所述凸轮5配合的凸轮面42。
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的未穿过连接架的部分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所述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可以采用齿轮连接机构6。
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的端部设置连接结构10、20,连接结构采用安装平面并在安装平面上设置连接孔,所述第一轴1和第二轴2的连接结构10、20分别和移动电子终端中的两个相对转动的部分连接(比如主机和屏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Claims (6)

1.一种双轴铰链,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被配置第一扭矩机构,所述第二轴被配置第二扭矩机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之间连接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矩机构采用簧管,所述簧管包夹紧第一轴,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第一轴和所述簧管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簧管的轴向缝设置在所述簧管与连接架连接部位的第一侧,并紧邻所述连接部位,所述第一侧为第一轴向着打开方向转动的这一侧;所述第二扭矩机构采用凸轮控制结构并由多个碟簧片将所述凸轮压紧在与其配合的部件上,所述第二轴与凸轮连接;对于移动电子终端处于使用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和所述第一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之和满足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的扭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对于移动电子终端处于使用角度范围时,所述第二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和所述第一扭矩机构的输出扭矩之和满足停止转动随时定位当前转动角度所需的扭矩再叠加抵御摸操控压力所需的扭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设置所述簧管,第二侧设置孔,所述第一轴穿过所述簧管,所述第二轴穿过所述孔;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未穿过连接架的部分与同步反向转动连接机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端部设置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轴和第二轴的连接结构分别和移动电子终端中的两个相对转动的部分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孔口设置和所述凸轮配合的凸轮面;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轴滑动连接但不能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轴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凸轮面的底部和顶部均呈圆弧平台状。
CN202120672733.5U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双轴铰链 Active CN215058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2733.5U CN21505885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双轴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2733.5U CN21505885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双轴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8857U true CN21505885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49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2733.5U Active CN215058857U (zh) 2021-04-01 2021-04-01 一种双轴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8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3020A (zh) * 2022-04-11 2022-12-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43020A (zh) * 2022-04-11 2022-12-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5543020B (zh) * 2022-04-11 2023-08-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82009B1 (ko) 내부 플렉서블 스크린 모바일 단말기의 힌지 및 내부 플렉서블 스크린 모바일 단말기
US1046542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assembly thereof
US9778704B2 (en) Biaxial hinge and terminal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11416039B2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CN101534331B (zh) 双轴铰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060021195A1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091180B2 (en) Hinge assembly
EP1528757B1 (en) Swivel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CN107191469B (zh) 多段切换枢轴器
US20090165251A1 (en) Double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8074339A1 (en) Hinge construction for a mobile folding device
US8607415B2 (en) Hinge apparatus for a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070007161A (ko) 피봇식 힌지 기구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CN215058857U (zh) 一种双轴铰链
US7565717B2 (en) Hinge assembly
CN1745254B (zh) 铰链机构
US20090151118A1 (en) Hinge for a foldable device
CN1758838A (zh) 便携式终端的摆动铰链装置
CN211820357U (zh) 一种分段式扭矩的转轴
CN211016292U (zh) 折叠显示设备的自由停止式铰链结构及折叠显示设备
CN215861282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CN217814513U (zh) 一种旋转铰链、折叠机壳和电子设备
CN210686632U (zh) 辅助屏幕支撑三段切换结构及双轴铰链
JP4576568B2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CN214499753U (zh) 一种带二段式扭矩机构的转轴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