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1282U -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1282U
CN215861282U CN202121835762.5U CN202121835762U CN215861282U CN 215861282 U CN215861282 U CN 215861282U CN 202121835762 U CN202121835762 U CN 202121835762U CN 215861282 U CN215861282 U CN 215861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rm
rotating arm
gear
portable electr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357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fano Feifeng Anji Communications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fano Feifeng Anji Communicatio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fano Feifeng Anji Communications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fano Feifeng Anji Communications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357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1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1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1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包括左侧、右侧转动臂,左侧、右侧转动臂的转轴之间连接联动机构,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有阻尼机构,阻尼机构设置阻尼板,所述阻尼板对应左侧和右侧转动臂转轴分别设置一侧开口的包夹孔;所述阻尼机构在左侧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外固定地套有摩擦轴套,所述摩擦轴套与包夹孔的孔壁摩擦配合。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阻尼机构起到正常作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其轴向尺寸,并进一步地,能在轴向上减少转动角度限位结构以及轴的转动支撑所占用的长度,减小铰链的轴向尺寸,从而减小对便携电子终端的边框宽度约束,有利于便携电子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可以应用于双屏移动终端、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等便携电子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电子终端的铰链,所述便携电子终端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背景技术
便携电子设备如笔记本电脑,翻盖手机(如柔性屏翻盖手机)等,为实现不同位置自由停止的功能,以及良好的开合手感,一般由核心部件-铰链来提供阻尼,并且同时又要满足消费电子的寿命测试要求。出于美观考虑,一般要求铰链占用的宽度越窄越好。
摩擦阻尼铰链,一般使用C型簧管包裹轴类部件产生阻尼。铰链的轴类部件一般使用车削加工,簧管部件一般采用冲压或MIM工艺等。但当轴类部件与其它部件参与外观而选采用整体式结构时,一般需要使用MIM等工艺来制作,但受限于材料性能和工艺方式,其往往无法很好的满足阻尼机构的要求,需要通过延长其长度,但这又会制约便携电子终端的边框宽度。
此外,铰链中的转动支撑结构以及相应的限位,也分别会占据轴向的一段空间,约束便携电子终端的边框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能够对便携电子终端的边框宽度约束更小,有利于便携电子终端的窄边框设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包括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左侧转动臂的转轴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之间连接联动机构,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有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设置阻尼板,所述阻尼板对应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分别设置一侧开口的包夹孔;所述阻尼机构在左侧转动臂的转轴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外固定地套有摩擦轴套,所述摩擦轴套与包夹孔的孔壁摩擦配合。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左侧转动臂与其转轴为整体结构件,右侧转动臂与其转轴为整体结构件。
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阻尼铰链的轴向内端,所述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的内端与所述阻尼板齐平或略有凸出。
所述铰链设置单独的端盖,并且所述端盖的边沿分别设置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所述端盖的边沿还被作为铰链打开到极限位时的限位,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设置与作为限位的边沿配合的限位配合结构;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相互邻近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外侧,并与端盖一起作为外观结构。
所述联动机构采用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相互邻近的一端的内侧设置转轴,所述转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所述转轴在齿轮和转动臂之间设置与转动角度限位结构配合的限位配合结构;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齿轮的轴向内侧,所述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的内端与所述阻尼板齐平或略有凸出。
所述端盖的侧边设置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作为与转轴配合的所述一侧转动支撑结构。
所述端盖下部两端边沿作为铰链打开到极限位时的转动角度限位结构。
所述联动机构采用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处于两端的齿轮和中间齿轮,中间齿轮的轴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两端齿轮分别设置在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上,所述铰链设置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内壁设置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
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支架,所述阻尼板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架环,所述支架环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支架环的上部和下部上设置向轴向内侧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阻尼板。
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架环,所述支架环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端盖连接在所述支架环的轴向外侧,支架环内部容纳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支架环上的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和端盖上的所述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构成在轴向处于不同位置但对转轴形成两侧转动支撑的组合转动支撑结构;所述转轴上设置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侧设置圆弧面而与支架环上的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配合,齿轮传动机构中位于两端的齿轮分别设置在左侧转动臂转轴上的转动块的另一侧和右侧转动臂转轴上的转动块的另一侧。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阻尼机构起到正常作用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其轴向尺寸,并进一步地,能在轴向上减少转动角度限位结构以及轴的转动支撑所占用的长度,减小铰链的轴向尺寸,从而减小对便携电子终端的边框宽度约束,有利于便携电子终端的窄边框设计,可以应用于双屏移动终端、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等便携电子终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的结构爆炸图。
图4、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对应便携电子终端展平和折拢时的限位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电子终端的铰链,包括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便携电子终端的左侧机壳和右侧机壳分别与所述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连接,而能够进行相应的展平打开和折拢操作。
左侧转动臂1与其转轴10为采用MIM工艺的整体结构件,右侧转动臂2与其转轴20为采用MIM工艺的整体结构件。
左侧转动臂1的转轴10和右侧转动臂2的转轴20之间连接联动机构,而能够得到需要的转动控制,该转动控制可以是同步反向转动或不同步反向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为同步反向传动机构,并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四个依次啮合的齿轮,自左至右依次为齿轮41、42、43、44。
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有阻尼机构,所述阻尼机构设置阻尼板6,所述阻尼板6对应左侧转动臂转轴10和右侧转动臂转轴20分别设置一侧开口的包夹孔60;所述阻尼机构在左侧转动臂的转轴10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20外固定地套有摩擦轴套7,所述摩擦轴套7可避开MIM工艺的限制,采用高摩擦力、高耐磨的材料制成,所述摩擦轴套7与包夹孔60的孔壁摩擦配合。
所述阻尼板6设置在阻尼铰链的轴向内端。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架环5,所述支架环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支架环5的上部和下部上设置向轴向内侧伸出的连接臂51,利用连接臂51固定(比如夹住、焊接、胶黏)阻尼板6。阻尼板5无需设置成管状,采用较薄的厚度(包夹孔60的长度极短),左侧转动臂转轴10和右侧转动臂转轴20的内端只需与所述阻尼板6齐平或略有凸出,即能够保证阻尼板5姿态稳定而与转轴(摩擦轴套7)保持可靠连接,并通过摩擦轴套7,在长度短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所述阻尼板6上还设置中间齿轮的轴420、430的支撑孔62、63,轴420、430一端支撑在下述端盖3上的孔34、35上,另一端支撑在孔62、63上。
所述铰链设置单独的端盖3,其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为呈片状的部件,并且所述端盖3的边沿分别设置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所述端盖3的边沿还被作为铰链打开到极限位时的限位,所述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设置与作为限位的边沿配合的限位配合结构。
所述转轴10、20同时也作为齿轮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41、44,所述转轴10、20在齿轮和转动臂之间设置限位配合结构,该限位配合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转轴上的凸块11、21,所述端盖下部两端边沿31、32作为铰链打开到极限位时的限位,在本实施例中该极限位对应便携电子终端打开到展平状态。
所述端盖3的两侧边设置圆弧凹槽33,两侧的所述圆弧凹槽33分别作为转轴10、20的所述一侧转动支撑结构。
此外,如前所述,端盖3还设置供齿轮42、43的轴420、430插入安装的孔34、35,被配置安装联动机构的功能。
端盖3连接在所述支架环5的轴向外侧,所述支架环5和端盖3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支架环5内部容纳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41、42、43、44。
支架环5上设置转轴10、20的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比如半圆弧面50),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半圆弧面50))和端盖上的一侧转动支撑结构(圆弧凹槽33)构成在轴向处于不同位置但对转轴10或20形成两侧转动支撑的组合转动支撑结构。
所述转轴10、20上设置转动块4,所述转动块的一侧设置圆弧面40而与支架环上的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半圆弧面50)配合,齿轮传动机构中位于两端的齿轮41、44分别设置在左侧转动臂转轴10上的转动块4的另一侧和右侧转动臂转轴20上的转动块4的另一侧。
此外,所述支架也可采用是中部壳体整体部件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如果需要,转轴10、20也可以是分别分体于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的零件,并分别与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支架环5的实施方式,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用支架环5配合端盖3,和左侧转动臂1和右侧转动臂2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结构,组成铰链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配合组装同步齿轮和下述的阻尼结构,有助于进一步减小轴向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Claims (10)

1.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包括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左侧转动臂的转轴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之间连接联动机构,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有阻尼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机构设置阻尼板,所述阻尼板对应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分别设置一侧开口的包夹孔;所述阻尼机构在左侧转动臂的转轴和右侧转动臂的转轴外固定地套有摩擦轴套,所述摩擦轴套与包夹孔的孔壁摩擦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阻尼铰链的轴向内端,所述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的内端与所述阻尼板齐平或略有凸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设置单独的端盖,并且所述端盖的边沿分别设置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所述端盖的边沿还被作为铰链打开到极限位时的限位,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设置与作为限位的边沿配合的限位配合结构;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相互邻近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端盖的外侧,并与端盖一起作为外观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采用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相互邻近的一端的内侧设置转轴,所述转轴设置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所述转轴在齿轮和转动臂之间设置与转动角度限位结构配合的限位配合结构;所述阻尼板设置在所述齿轮的轴向内侧,所述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的内端与所述阻尼板齐平或略有凸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侧边设置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作为与转轴配合的所述一侧转动支撑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采用同步反向传动机构;所述同步反向传动机构采用齿轮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处于两端的齿轮和中间齿轮,中间齿轮的轴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两端齿轮分别设置在左侧转动臂转轴和右侧转动臂转轴上,所述铰链设置支架,所述支架的两侧内壁设置所述左侧转动臂和右侧转动臂的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铰链设置支架,所述阻尼板和支架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架环,所述支架环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支架环的上部和下部上设置向轴向内侧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阻尼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为支架环,所述支架环为分体于便携电子终端中部外壳的部件,端盖连接在所述支架环的轴向外侧,支架环内部容纳齿轮传动机构中的齿轮;支架环上的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和端盖上的所述一侧转动支撑结构构成在轴向处于不同位置但对转轴形成两侧转动支撑的组合转动支撑结构;
所述转轴上设置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侧设置圆弧面而与支架环上的所述另一侧转动支撑结构配合,齿轮传动机构中位于两端的齿轮分别设置在左侧转动臂转轴上的转动块的另一侧和右侧转动臂转轴上的转动块的另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其特征在于左侧转动臂与其转轴为整体结构件,右侧转动臂与其转轴为整体结构件。
CN202121835762.5U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Active CN215861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5762.5U CN215861282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35762.5U CN215861282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1282U true CN215861282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32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35762.5U Active CN215861282U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12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150B (zh) * 2022-07-20 2023-12-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電子設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7150B (zh) * 2022-07-20 2023-12-2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電子設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0950B2 (ja) ヒンジ装置
US7844050B2 (en) Biaxial hinge device for mobile terminal and mounting mechanism thereof
TWI273819B (en) Dual-axis hinge
US7512428B2 (en) Twist-type mobile terminal and hinge device thereof
JP2004293633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
CN100518463C (zh) 用于旋转型移动电话的显示器的铰链装置
CN215861282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阻尼铰链
EP1755318B1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WO2006080309A1 (ja) 折畳み式電子機器
CN108667967A (zh) 一种转动轴体及电子设备
CN1758838B (zh) 便携式终端的摆动铰链装置
KR100591821B1 (ko) 회전 폴더형 휴대폰
EP2615317A1 (en) Hinge mechanism
EP1897232A1 (en) Hinge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CN216158096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铰链
CN215058857U (zh) 一种双轴铰链
CN115773308A (zh) 铰链机构和电子设备
JP4381376B2 (ja) 折畳み式電子機器
CN216589552U (zh) 一种分体式便携电子终端转轴机构
JP3853733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器
CN219366569U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
CN220523049U (zh) 一种提高支撑效果的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
CN216382219U (zh) 闭合行程终点和打开行程终点都能自锁的铰链及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19472555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单轴铰链
CN218625037U (zh) 折叠屏移动终端铰链的多摩擦面扭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