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9428U -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9428U
CN213869428U CN202021982451.7U CN202021982451U CN213869428U CN 213869428 U CN213869428 U CN 213869428U CN 202021982451 U CN202021982451 U CN 202021982451U CN 213869428 U CN213869428 U CN 213869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over
opening mechanism
automatic opening
automobile
straigh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824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n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n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n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nji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824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9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9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9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包括: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汽车车身,另一端固定于汽车后盖;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汽车车身;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固定件,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固定件。

Description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市场上,伴随着车辆价格下探和自动化产品应用趋势的普及,越来越多品牌的轿车都已经具备了后盖自动开启功能。该功能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后盖的自动开启,相对于电动开闭机构,在提升了客户开启便利性的同时,也确保足够的价格竞争力,为大范围应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后盖自动开启机构,一般通过拉簧来实现鹅颈式铰链组件绕车身的转动,实现后盖的自动开启。
尤其是,当该后盖自动开启机构还包括气动撑杆等结构时,需要车辆提供多个安装点,导致零件数量多,安装工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包括:
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汽车车身,另一端固定于汽车后盖;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件;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汽车车身;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
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固定件,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固定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拉簧平行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转动部件为鹅颈管。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鹅颈管包括第一平直部、弯曲部和第二平直部,并且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第二平直部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铰接于车身侧支架,所述车身侧支架固定于汽车车身。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二平直部固定于汽车后盖。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平直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一平直部的中部至所述第一平直部和弯曲部的连接处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下方。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车身侧球头支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车身侧球头支架的球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二固定件为铰接侧球头支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铰接侧球头支架的球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至所述第一固定片。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片。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拉簧的弯钩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汽车后盖行李箱内部空间的方向。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所述拉簧的弯钩的开口方向朝向车外或者朝下设置。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为本公开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的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 转动部件
2 汽车后盖
3 第一固定件
4 第二固定件
5 拉簧
6 车身侧支架
7 阻尼器
11 第一平直部
12 弯曲部
13 第二平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本本公开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包括转动部件1,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汽车车身,所述转动部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汽车后盖2;第一固定件3,所述第一固定件3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件1;第二固定件4,所述第二固定件4固定于汽车车身;拉簧5,所述拉簧5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件3,所述拉簧5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件4;以及阻尼器7,所述阻尼器7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固定件3,所述阻尼器7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固定件4。
由此,通过合理选择拉簧5的力值(调整拉簧5的线径,外径,圈数等),第一固定件3安装在转动部件1上的位置,以及匹配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汽车的位置,使得拉簧5的力矩在开启全程中都大于汽车后盖2的重力矩,从而确保汽车后盖2能够自动开启到全开位置;而且通过阻尼器7的设置,能够防止汽车后盖2开启过快和自动开启到全开位置带来的冲顶抖动问题。
特别是汽车后盖在全开位置时,拉簧5开门方向的力矩大于汽车后盖2的重力矩,确保汽车后盖2在全开位置有足够的悬停保持力。
图2为本公开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的转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转动部件1为鹅颈管;参考图2,所述鹅颈管包括第一平直部11、弯曲部12和第二平直部13,并且所述弯曲部12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11与所述第二平直部13之间,并可以一体成型地设置。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平直部11的一端铰接于车身侧支架6,所述第一平直部1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弯曲部12,此时,所述车身侧支架6固定于汽车车身,例如所述车身侧支架6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汽车车身,当然车身侧支架6和汽车车身的固定方式不限于通过螺钉连接,也可以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其他的连接方式实现。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平直部13通过螺钉固定于汽车后盖2;本公开中,也可以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连接方式将第二平直部13固定于所述汽车后盖2,这种固定方式本公开不再详述。
所述第一固定件3固定于所述第一平直部11,并且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3可以固定在第一平直部11的中部至所述第一平直部11和弯曲部12的连接处之间的位置,由此当拉簧5施加拉力时,相对于鹅颈管铰接于汽车的位置,能够具有较大的力臂。
所述第二固定件4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13的下方,也就是说,在汽车后盖2的整个开启过程和关闭状态中,第二固定件4相对于鹅颈管都处于整车更靠后的位置。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所述第一固定件3为车身侧球头支架,所述第二固定件4为铰接侧球头支架;所述阻尼器7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车身侧球头支架的球头,所述阻尼器7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铰接侧球头支架的球头;并且使得阻尼器7与所述拉簧5平行设置。
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将阻尼器7和拉簧5均放在车辆后端区域,节省了布置空间。而且,通过优化阻尼器7的具体参数(包括阻尼器7的朝向,内部的油脂含量,内部活塞的浸没程度等),确保阻尼器7的阻尼效果合适,从而保证解锁后在拉簧5开门力矩和汽车后盖2的重力矩共同作用下的汽车后盖2的开启平顺性和平稳的停止性能。
为实现所述拉簧5的固定,所述车身侧球头支架形成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5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至所述第一固定片。
相似地,所述铰接侧球头支架形成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5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在所述第二固定片。
并且为了防止所述拉簧5的挂钩在工人安装时产生刮伤的风险,或者在使用时所述拉簧的挂钩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所述拉簧5的弯钩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汽车后盖行李箱内部空间的方向,即朝向车外或者朝下设置。
由于拉簧5在汽车后盖2整个开启过程和关闭时都处于拉伸状态,所以通过铰链侧球头支架对鹅颈管持续施加开门方向的力矩,因此,当汽车后盖2接收到整车指令汽车后盖2解锁以后,在拉簧5的开门力矩的作用下,鹅颈管带动汽车后盖2,绕着鹅颈管连接在车身侧支架上的旋转轴旋转,从而克服汽车后盖2自身的重力矩,实现汽车后盖2的自动开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的一端铰接于汽车车身,另一端固定于汽车后盖;
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件;
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汽车车身;
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固定件;以及
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至第一固定件,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与所述拉簧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为鹅颈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鹅颈管包括第一平直部、弯曲部和第二平直部,并且所述弯曲部位于所述第一平直部和第二平直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部的一端铰接于车身侧支架,所述车身侧支架固定于汽车车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直部固定于汽车后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平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第一平直部的中部至所述第一平直部和弯曲部的连接处之间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车身侧球头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车身侧球头支架的球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为铰接侧球头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铰接侧球头支架的球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形成有第一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至所述第一固定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有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二固定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拉簧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片的安装孔固接至所述第二固定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的弯钩的开口方向朝向远离汽车后盖行李箱内部空间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的弯钩的开口方向朝向车外或者朝下设置。
CN202021982451.7U 2020-09-11 2020-09-11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Active CN213869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2451.7U CN213869428U (zh) 2020-09-11 2020-09-11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82451.7U CN213869428U (zh) 2020-09-11 2020-09-11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9428U true CN213869428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8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82451.7U Active CN213869428U (zh) 2020-09-11 2020-09-11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9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0584B2 (en) Single pivot hinge with integral coil spring assist
US7350845B1 (en) Modular deck lid hinge with coil springs
US6609631B2 (en) Two shaft typ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for container with cover
US20020133908A1 (en) Positioning hinge adapted between a computer main body and a display
US6314615B1 (en) Closure hinge
CN213869428U (zh)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CN211623044U (zh)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CN209976279U (zh) 用于车辆的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8376493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及后背门撑杆车身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05395957U (zh) 车载用显示器
JP2002019546A (ja) スライドドア用給電装置
CN217602397U (zh) 车门铰链装置及车辆
CN220955160U (zh)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盖的铰链结构
CN115476931A (zh) 一种行李箱盖板总成和车辆
CN107963038A (zh) 汽车尾门线束安装结构
KR101416466B1 (ko) 자동차용 테일게이트 힌지 장치
CN217415611U (zh) 一种车辆用三角警示牌安装结构
KR200160779Y1 (ko) 자동차의 트렁크리드힌지암구조
KR101449158B1 (ko) 후드 지지구조가 내장된 후드 힌지
CN213774938U (zh) 一种汽车后门定位件
CN216921797U (zh) 一种车门开启结构及车辆
CN216921761U (zh) 一种车门铰链结构及车辆
CN112140971B (zh) 烟灰缸支架及汽车
KR100974493B1 (ko) 자동차의 트렁크 열림 제어장치
JP2001063475A (ja) 車両用開閉式ポ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