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3044U -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3044U
CN211623044U CN201922269549.1U CN201922269549U CN211623044U CN 211623044 U CN211623044 U CN 211623044U CN 201922269549 U CN201922269549 U CN 201922269549U CN 211623044 U CN211623044 U CN 211623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hinge
bracket
trunk lid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695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更
许立俊
刘胜
雒磊
葛文杰
彭军桥
朱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695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3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3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3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该行李箱盖铰链包括与行李箱盖连接的铰链臂和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侧支架;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车身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铰链臂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扭杆的扭杆安装孔;所述车身侧支架远离所述车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扭杆的扭杆安装支架,所述扭杆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扭杆的旋转角度的调节件。实施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改变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当扭杆因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力值衰减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无需更换扭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便捷。

Description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背景技术
行李箱盖铰链是指用于行李箱盖上,使之可以开启任意角度,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目前,现有的行李箱盖都采用了鹅颈式铰链+扭杆的平衡系统来实现行李箱盖的开关。现在的行李箱盖的开启方式存在以下两种:
(1)行李箱盖在解锁后弹起一定高度后悬停,然后用户用较小的力将行李箱盖推至全开位置;
(2)行李箱盖解锁后,不需要用户施力,自动打开至全开位置。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发明过程中发现,现有的行李箱盖铰链存在以下不足:
(1)行李箱盖解锁后弹起一定高度悬停,高度固定,虽然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但是身高比较高的用户可能要弯腰来将行李箱盖推至全开位置,当用户两手拿满东西,则需要将东西先放在地上,先将行李箱盖推至全开位置,再将东西放入,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并且,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扭杆力值衰减,行李箱盖解锁后弹开的高度就会降低,用户需要弯腰将行李箱盖推至全开位置,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差;
(2)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扭杆力值衰减,行李箱盖解锁后,行李箱盖不再能自动打开至全开位置,从而退化到第一种开启方式,需要用户弯腰手动推动行李箱盖至全开位置,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可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对行李箱盖弹起的高度需求,并且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位于扭杆铰链支架的安装位置,从而改变扭杆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行李箱盖铰链,包括与行李箱盖连接的铰链臂和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侧支架;
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车身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铰链臂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扭杆的扭杆安装孔;
所述车身侧支架远离所述车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扭杆的扭杆安装支架,所述扭杆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扭杆的旋转角度的调节件。
进一步的,所述扭杆安装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调节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且沿远离所述车身侧支架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所述调节杆沿朝向所述车身侧支架方向延伸,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固定所述扭杆的一端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车身侧支架远离所述车身的侧面之间形成固定所述扭杆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槽。
进一步的,相邻的以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中心为圆心与以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中心为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的度数为15°。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与所述调节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侧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行李箱盖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尾部的行李箱盖、以及两个如前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所述行李箱盖铰链的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行李箱盖连接,所述行李箱盖铰链的所述车身侧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改变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当扭杆因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力值衰减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无需更换扭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行李箱盖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身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行李箱盖铰链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1-铰链臂;111-扭杆安装孔;112-第二螺栓孔;12-车身侧支架;121-扭杆安装支架;1211-本体;1212-调节杆;1213-第一固定槽;1214-第二固定槽;1215-第一螺栓孔;13-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行李箱盖铰链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在行李箱盖上的行李箱盖铰链为两组,分别设置在行李箱盖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只对其中一组行李箱盖铰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该行李箱盖铰链包括与行李箱盖连接的铰链臂11和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侧支架12;
铰链臂11与车身侧支架12转动连接,铰链臂1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扭杆13的扭杆安装孔111;
车身侧支架12远离车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扭杆13的扭杆安装支架121,扭杆安装支架1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扭杆13的旋转角度的调节件。
铰链臂11的一端固定在行李箱盖上,铰链臂11的另一端通过铆接等方式与车身侧支架12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行李箱盖可以随着铰链臂11一起以铰链臂11的另一端为轴进行转动,进而行李箱盖可转动地设置在车身上。铰链臂1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铰链臂11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或者相接近,因此不再赘述。
扭杆13具有弹性,可以为扭杆弹簧,如图3所示,其一端安装于一侧行李箱盖铰链的铰链臂11的扭杆安装孔111中,另一端安装于另一侧行李箱盖铰链的扭杆安装支架121上,起提供行李箱盖开启时的动力,扭杆13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扭杆13相同或者相接近,因此不再赘述。
车身侧支架12用于与车身连接,安装在车身中的衣帽板下方,车身侧支架12远离车身的一侧设置有扭杆安装支架121,扭杆安装支架12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扭杆13的旋转角度的调节件,使用时,在行李箱盖的开关过程中,安装在车身侧支架12的一侧为扭杆静止端,安装在铰链臂11的扭杆安装孔111中的一侧为扭杆运动端,扭杆静止端与扭杆运动端之间的角度决定了扭杆13的上力情况,即存储扭力的大小,通过调节件调节扭杆13在扭杆静止端(即扭杆13在车身侧支架12处)的旋转角度,而扭杆运动端(即扭杆13在扭杆安装孔111处)不变,使得扭杆静止端与扭杆运动端有不同的角度,从而改变行李箱盖的初始开启角度,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用户需求或衰减前后的扭杆力值的情况。调节件的具体结构并不受限制,只要调节件能够调节扭杆13的旋转角度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盖铰链,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改变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当扭杆因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力值衰减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无需更换扭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便捷。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扭杆安装支架121包括本体1211,本体1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调节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1212,至少两个调节杆1212设置在第一侧面上,且沿远离车身侧支架12方向从上至下分布,调节杆1212沿朝向车身侧支架12方向延伸,调节杆1212与本体1211之间形成固定扭杆13的一端的第一固定槽1213,第二侧面与车身侧支架12远离车身的侧面之间形成固定扭杆13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槽1214。
扭杆安装支架121包括本体1211,本体1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朝向扭杆安装支架121的长度方向两侧。调节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1212,至少两个调节杆1212设置在第一侧面上,且沿远离车身侧支架12方向从上至下分布,调节杆1212的形状为长条形,调节杆1212的长度方向沿朝向车身侧支架12方向延伸,每个调节杆1212与本体1211之间形成扭杆13的一端的第一固定槽1213,每个第一固定槽1213使扭杆13形成不同级别的旋转角度,第二侧面与车身侧支架12远离车身的侧面之间形成固定扭杆13的端头的第二固定槽1214。使用时,如图3所示,通过将扭杆13固定在不同位置的第一固定槽1213内,从而使扭杆静止端与扭杆运动端有不同的角度,改变行李箱盖的初始开启角度,以适应于不同身高的用户需求。同样,当扭杆13力值衰减时,通过调整扭杆13位于不同的第一固定槽1213内,增大扭杆13力值,保证行李箱盖能够打开至全开位置,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扭杆安装支架121的结构强度,相邻的以第一固定槽1213的中心为圆心与以第二固定槽1214的中心为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a相同。
可选地,如图2所示,夹角a的度数为15°。
夹角a的度数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本实施例的夹角a的度数优先为15°,避免因夹角a的度数太小,扭杆13的力值区别不大,导致扭杆安装支架121的结构复杂,结构强度低。
可选地,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本体1211与调节杆1212一体成型。
可选地,调节杆1212的数量为三个。
调节标上1211的数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定,本实用例的调节杆1212的数量优先为三个,进一步简化结构,提高扭杆安装支架12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如图1所示,车身侧支架12与车身连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1215,铰链臂11与行李箱盖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12。
车身侧支架12通过螺栓和第一螺栓孔1215与车身连接,铰链臂11通过螺栓和第二螺栓孔112与行李箱盖连接,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实施例二为包括实施例一的车辆结构,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部分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设置在车身的尾部的行李箱盖、以及两个如前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行李箱盖铰链的铰链臂与行李箱盖连接,行李箱盖铰链的车身侧支架与车身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行李箱盖铰链可以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改变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当扭杆因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力值衰减时,通过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无需更换扭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使用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改变行李箱盖初始开启角度,满足不同身高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当扭杆因随着时间应力释放导致力值衰减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扭杆的旋转角度,增大扭杆力值,提高行李箱盖弹起角度的稳定性,无需更换扭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便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行李箱盖连接的铰链臂和与车身连接的车身侧支架;
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车身侧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铰链臂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扭杆的扭杆安装孔;
所述车身侧支架远离所述车身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扭杆的扭杆安装支架,所述扭杆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扭杆的旋转角度的调节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安装支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调节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至少两个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且沿远离所述车身侧支架方向从上至下分布,所述调节杆沿朝向所述车身侧支架方向延伸,所述调节杆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固定所述扭杆的一端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车身侧支架远离所述车身的侧面之间形成固定所述扭杆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以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中心为圆心与以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中心为圆心的连线形成的夹角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度数为15°。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所述调节杆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的数量为三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臂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行李箱盖连接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
9.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尾部的行李箱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铰链,所述行李箱盖铰链的所述铰链臂与所述行李箱盖连接,所述行李箱盖铰链的所述车身侧支架与所述车身连接。
CN201922269549.1U 2019-12-17 2019-12-17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Active CN211623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9549.1U CN211623044U (zh) 2019-12-17 2019-12-17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69549.1U CN211623044U (zh) 2019-12-17 2019-12-17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3044U true CN211623044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69549.1U Active CN211623044U (zh) 2019-12-17 2019-12-17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3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43904A (en) Station wagon tailgate
CN211623044U (zh) 行李箱盖铰链及车辆
KR102474382B1 (ko) 차량용 도어 아웃사이드 핸들
US9303437B1 (en) Closure assembly incorporating an integrated articulating closure hinge and cover
CN209976279U (zh) 用于车辆的铰链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015880U (zh) 一种门窗用铰链
CN207526274U (zh) 一种车门内开拉手装置
CN213869428U (zh) 汽车后盖自动开启机构
CN101892784B (zh) 一种轿车行李箱盖的开启助力机构
CN112758022A (zh) 一种手机支架通用接口
CN111457229A (zh) 显示设备
CN211173597U (zh) 用于消防栓门扇的铰链
CN210563953U (zh) 一种隐藏式门铰链
CN220869178U (zh) 一种隐藏铰链的入户门
CN220955160U (zh) 用于车辆的后备箱盖的铰链结构
CN219344409U (zh) 一种上翻门铰链装置
CN214659560U (zh) 内开倒窗的铰接机构以及内开倒窗
CN109736661A (zh) 一种鸥翼门工装验证系统
KR101526740B1 (ko) 자동차용 트렁크 힌지 장치
CN220842306U (zh) 一种车用顶棚拉手
KR101449158B1 (ko) 후드 지지구조가 내장된 후드 힌지
CN219344427U (zh) 一种柜门按弹上翻装置
CN218509270U (zh) 后背门铰链组件和车辆
CN220261062U (zh) 一种机器人箱体及机器人
CN214697399U (zh) 一种用于平开玻璃门的连接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